豐子愷的這幾幅漫畫 畫的都是啥「月」?

2020-12-18 騰訊網

有問必答提個醒

豐子愷的這幾幅漫畫畫的都是啥「月」?

答:

請根據豐子愷的漫畫來判斷農曆的大致日期和時間。漫畫中月相的畫法是否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見文末圖,從左至右)

□第1幅圖《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農曆下弦月之後,新月之前的後半夜蛾眉月。

□第2幅圖《魔界空明》:農曆新月之後,上弦月之前的前半夜蛾眉月。

□第3幅圖《月上柳梢頭》:農曆十五前後傍晚滿月。

□第4幅圖《楊柳岸曉風殘月》:值得商榷,北半球晨,蛾眉月月牙凸出方向應向東,即向圖中左下方(北半球觀測),同第1幅圖。

相關焦點

  • 漫畫宗師豐子愷:含蓄著人間的情味(附子愷漫畫)
    春暉中學的校歌即取自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豐子愷不僅為之作曲,而且畫過一幅《遊子吟詩意圖》,而聯想他與德清的點滴,總有一種空山新雨的感覺。翌年,俞平伯又寫了《關於<子愷漫畫>的幾句話》,幾乎一幅幅加以點評,「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 揭秘|豐子愷以「不要臉」新畫法開啟中國漫畫首頁
    「雖然是疏朗的幾道筆痕,我的情思卻被他帶到一個詩的仙境,我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 ——鄭振鐸「子愷漫畫」就此在中國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美術世界。豐子愷也被稱作「中國漫畫之父」。豐子愷說,正是從這一晚開始,他打定主意,專門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
  • 他是做紅木生意的,畫卻跟豐子愷老先生漫畫一樣
    沈春雷:江蘇省漫畫協會會員,揚州市民建商會總支付主委,揚州市儒商研究會會員,揚州市南通商會秘書長。1987年開始畫漫畫,先後在全國100多家報紙雜誌發表千幅作品,獲獎10次。像這樣高產,同時能夠做到如此水準的畫家是不多的,更何況是畫漫畫的。在朋友息心居的小院中,我們相約品茶。一番長談之後,我也更加深入地知曉了他與漫畫的故事。
  • 世間最美的春天,在豐子愷的畫裡
    其實他的作品我們都看過,在兒時課本上,在老雜誌報刊上……只是我們並不知這些生動的畫,出自於「國漫之祖」豐子愷之手。他還給這幅畫題了句很妙的詩,「春光先到野人家」。春耕亦不休。春日惹人倦,但越是這種時候,越不可忘記勤奮。在過去,春日最重要的不僅是玩樂,還有春耕。豐子愷畫過一幅月下勞作圖。
  • 「中國近代漫畫的鼻祖」豐子愷,先生也是個愛國憤青
    這篇品評有點意思,一沒罵,二沒批,通篇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吹捧豐子愷的畫法。說到豐子愷的畫法,更有意思,就是不畫臉,關於這一點,泰戈爾的總結很精闢:「用寥寥幾筆,寫出人物個性。同樣是用筆,魯迅先生選擇棄醫從文,用文字解救水深火熱的國人;而豐子愷不同,他選擇了簡單的線條組合,用漫畫響應抗戰。漫畫有個好處,那就畫法簡單,通俗易懂,寥寥數筆就能戳中人心,更重要的是隨地取材,即畫即用,可以說是方便簡捷。
  • 「中國近代漫畫的鼻祖」豐子愷:萬般滋味,皆是生活
    他在繪畫上下足了功夫,也繼承了老師的「畫品即人品」的理念,終其一生都是溫潤如玉的君子。1919年畢業之後,豐子愷前往日本學習繪畫。在日本期間,他深深受到了日本畫家竹本夢二畫風的影響,他開始憶起過往童真的鄉村生活。自此,他放棄了西洋畫的學習,轉而專注於紙墨創作。
  • 豐子愷畫牛
    v豐子愷的這幅《慶豐收》,畫中的小牛憨態可掬,兩朵紅花插在牛頭上,很是可愛。這幅畫創作於1961年,距今正好一個甲子,又是辛丑春來到。年豐牛亦樂,隨意過前村。v看豐子愷的畫,總覺得很親切很感動,尋常的生活,兒童嬉戲,大人們的談笑,山川日月,倍覺可親。這是逝去的歲月,像極了小時候的日子,無憂無慮,充滿趣味。豐子愷的畫自然、天真、淳樸,總勾起一些幼時的記憶。
  • 曦和鑑藏-豐子愷《幾人相憶在江樓》畫心 設色紙本
    豐子愷《幾人相憶在江樓》中國現代文藝史上,有許多的名家,豐子愷是其中十分特別的一位豐子愷是中國現代漫畫的奠基人,他的畫風樸實,別具風格,影響深遠。繪畫作品有:《子愷漫畫》(1925年文學周報社出版)《子愷畫集》(1927年開明書店出版)《護生畫集》等。
  • 簡約不簡單的豐子愷漫畫
    豐子愷是通過藝術實踐才逐步發現和掌握這一藝術辯證法的。朱自清在《子愷畫集》的跋中說:「子愷最善也最愛畫楊柳與燕子,朋友平伯君甚至要送他『豐柳燕』的徽號。」看他的畫冊,讀他的散文集,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確實善於從自然美中攝取豐富的形象資料和精神滋養,潤育他的藝術創作。他的畫《月上柳梢頭》、《燕歸人未歸》、《滿山紅葉女郎樵》、《惟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折取一枝城裡去,教人知道是春深》等作品,都把人生同大自然緊密地聯繫了起來,充滿了鬱郁的情思與勃勃的生趣。
  • 持續兩個月 溫嶺博物館展出「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
    由溫嶺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7月7日起在溫嶺博物館三樓臨展廳展出,展期兩個月。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石門鎮人。豐子愷幼承家學,後受業於李叔同、夏丐尊,從其師李叔同皈依佛門,法名嬰行。曾任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教務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豐子愷博學多能,於文學、漫畫、藝術理論均有建樹。其畫多抒寫古詩意境和兒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學趣味,用筆簡練,設色明快,取材平凡而寓意豐富,令人回味。
  • 「漫話茶水間」,豐子愷的人間情味
    「古詩新畫」是豐子愷獨特的繪畫語言。這種充滿詩意和諧趣的藝術語言,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露著令人感動的「人間情味」。1924年,豐子愷在朱自清、俞平伯主編的刊物《我們的七月》上公開發表《茶》與《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兩幅作品,成為了「子愷漫畫」的起點,也代表了中國漫畫由此起步。
  • 豐子愷的春天、童心與詩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
    豐子愷《遊春人在畫中行》壹 豐子愷漫畫中的詩意豐先生這些有關春天的漫畫,並不像別的那些具有諷刺、挖苦,甚至控訴、怒罵一類的漫畫,可是它們為什麼能夠打動人呢,我想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點,其一是在於畫中的詩意;其二是他用旁觀者的視角記錄自己的普通生活;其三是他有一顆童心,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
  • 豐子愷漫畫|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泰戈爾曾對豐子愷的漫畫讚賞有加。近日,這些漫畫呈現在由中國美術館、桐鄉市人民政府、上海黃浦區豐子愷研究會聯合主辦的「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展覽中,於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此次展覽通過「古詩新畫」「大樹畫冊」「恩狗畫冊」與「護生畫集」四個系列的作品展現「子愷漫畫」 。
  • 【名人訪憶】豐子愷與豐一吟
    幾年中,我惟一淘得的一冊漫畫,竟成了我的珍愛。此書得自我常去的新文化舊書店。也許因書品不甚理想,定價十分低廉,對我來說,乃是一次大大的「揀漏」。由開明書局印行,從初版至民國三十八年的十年間,此書已印了十三版,少說也有一二萬冊。這些漫畫,均是豐子愷居杭州期間所作,畫稿被同鄉帶到上海南市印刷。抗戰初期,南市遭到轟炸,全部畫稿化為灰燼。
  • 豐子愷:長大後再也無心吃個螃蟹,就兩碗米飯
    其中文學小說第一名是美國新晉作家塔拉·韋斯特弗的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第二名是劉慈欣的《三體》,第三的豐子愷先生的《萬般滋味,都是生活》。豐子愷先生被譽為「中國漫畫鼻祖」「現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是20世紀中國藝壇上不可缺席的重量級人物。
  • 李夏恩:政治運動中的豐子愷(下)
    豐子愷 新生在信的最末,他提到了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三月廿五《人民日報》有人批評我的漫畫」,除了給他寄來了 16 萬元的稿費外,還「二次來信要我經常投畫稿」,但豐子愷的反應是「我堅決不畫,把 16 萬送給志願軍了
  • 大家小文 | 華君武:給畫漫畫的青年人​
    於是我就畫學生打針時裝出的鬼臉。沒想到這幅畫被校刊編輯看中,刊登在了校刊上面。這是我刊登在刊物上的第一張漫畫。那時漫畫界風行一種用漫畫表現古詩詞的畫法,我學到「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就把它畫了出來。畫中有一個人正在採蓮,我在圓圓的荷葉當中畫了個十字像個「田」字。這幅畫被《浙江日報》刊登出來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我居然還領到了一塊錢的稿費。
  • 「人間慈父」漫畫家豐子愷,為7個兒女做的哪4件事,最讓人感動?
    這是豐子愷散文漫畫精選集《萬般滋味,都是生活》封面上的一句話。它是豐子愷對兒女的期盼和祝福,也提醒我們現代人怎樣為人父母。豐子愷橫跨散文、漫畫兩個領域的不凡成就,與這兩位恩師息息相關。比如下面這兩幅:《爸爸回來了》《妹妹新娘子,弟弟新官人,姐姐做媒人》。
  • 豐子愷:這些都不是真的我
    豐子愷的兒時,有兩個親愛的夥伴。樂生和王囡囡,他們兩個的年齡都比他大。樂生是家裡染坊店裡的學徒,小豐子愷稱他為「五哥哥」。在豐子愷四五歲的時候,有一天,為了打送客人,家裡人都在做米粉包子,氣氛溫暖歡快,他把包子和米飯拿出去和五哥哥共玩。
  • 豐子愷畫教科書,葉聖陶手寫文字,這樣的名家設計上哪兒找去
    回國後,豐子愷便開始將漫畫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也就創造了那一些既古典又日常的漫畫藝術。泰戈爾曾高度評價:「他的漫畫是詩與畫的具體結合,也是一種創造。」豐子愷的漫畫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的漫畫作品也是我們經常著眼欣賞的部分。但其實除了單純的漫畫之外,豐子愷在其它領域也是多才多藝的,比如音樂理論上的貢獻,文學隨筆、翻譯等都有涉獵,包括教育上的裝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