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齊飛,白頭偕老,無論什麼時候,這樣的愛情都令人動容:他們是我國最早派出的留蘇學生,在異國求學時相知相戀;他們是同校同系的教師,共同投身教學、科研、學生培養,在漫長的工作與生活中相互扶持。從青春年少到滿頭白髮,半個多世紀風雨磨礪,他們在人生路上不離不棄,譜寫了一段"學術伉儷"的佳話,他們就是來自北京林業大學的顧正平教授與沈瑞珍教授夫婦。本期推送,一起去見證他們的愛情故事。
50年代共同留學蘇聯,相知相愛
1934年,顧正平出生於江蘇無錫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後考入蘇南第一醫士學校(附設在江蘇醫學院內),1953年畢業之時,適逢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大批醫學專家進駐,亟需具備醫學基礎的專業翻譯,顧正平被保送至哈爾濱外國語專科學校(現黑龍江大學)專修俄語。1954年,經選拔,顧正平參加並通過了國家統一的留蘇預備考試。一年後,顧正平本被分配到莫斯科第一醫學院學習醫療專業,但由於國家林業學科的現狀較弱,亟需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因此對一部分學生的專業進行了調整。顧正平一夜之間從學醫轉行到了學林。"當時真的對林業一無所知,"他坦言,"但是既然國家需要,那我們就要去把它鑽研透、掌握好。"由此,顧正平進入了列寧格勒林學院林業系開始學習。一年級結束之時,因當時國內林業機械系迫切需要發展,顧正平便響應號召,轉入林業機械系。
也正是在林業機械系,顧正平結識了後來的夫人沈瑞珍,兩人攜手奮進,在林業機械領域各有建樹,傳為一段佳話。
1960年,結婚照
沈瑞珍和顧正平同是我國最早派出的留蘇學生。沈瑞珍出生在浙江省東部的鎮海縣城,她高中畢業時,恰逢國家首次在寧波市選拔高中畢業生送往前蘇聯深造。在嚴格的選拔賽中,沈瑞珍一路過關斬將,和弟弟雙雙被選送到北京外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後來,弟弟轉到北京大學學習,沈瑞珍隻身去了前蘇聯,成為寧波市那屆畢業生中唯一的留蘇學生。1955年9月,她隨同1000餘名中國學生踏上了開往前蘇聯的列車,到聖彼得堡的基洛夫林業技術學院學習。
1960年7月,沈瑞珍回國,帶著的除了各種林業機械資料書籍外,還有原蘇聯國家考試委員會授予她的優秀畢業文憑和機械工程師資格證書。同時,也正是在這一年,她與顧正平結為伉儷。回國以後,沈瑞珍先是被分配到偏僻的貴州林校,擔任大專部的教學任務。兩年後,她被重新分配到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
2000年,銀婚紀念
創造多個全國"第一",貢獻卓著
顧正平教授自1960年從列寧格勒林業技術大學畢業回國後,即來到北林森工系工作,是當時森工系最早的一批教師。此後一直在北京林業大學從事林業機械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擔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校長、校黨委書記等職。在北林期間,顧正平全身心投入到中國林業機械專業的創建之中,主筆起草了全國林業機械專業第一個統一教學計劃;七十年代時,又參與設計了國內第一臺國產矮把油鋸,主持了全國第一批架空索道4項專業標準的制訂;八十年代時,顧正平教授依然耕耘不輟,創造性地將系統論思想引入研究之中,開始了國內最早的林業機械系統研究。1993年,顧正平教授成為北京林業大學第十一任黨委書記,帶領全校師生共同邁入"211"高校行列。如今的顧正平教授,依然精神矍鑠,寬厚勤勉,在北林相關工作中發揮餘熱。
金婚紀念
同為留蘇專家的沈瑞珍教授1962年開始在北京林業大學工作,長期從事林業機械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76年,我國首次制定架空索道和絞盤機標準,沈瑞珍受命主持這項工作。在沒有經驗、缺少資料的情況下,她跑遍了有關生產單位,在林區做了大量的實地調查,經過反覆的試驗和分析,於1980年完成了該項部頒標準。
1986年,她又完成了四項絞盤機專業標準的制定。兩年後,該成果榮獲了林業部科技成果三等獎。隨後,她又主持制定了"纏繞捲筒型式與尺寸"等的專業標準。
80年代末,沈瑞珍又開始了林業機械系統的研究工作,這在我國尚屬首次。經過4年的努力,她和同事們總結出一套制定林業機械系統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建立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機械系統理論框架。1993年,她和別人合著的《營林機械系統研究》一書出版;同年,"林業機械系統的研究"獲得了林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88年和1993年,她兩次被評為全國機械標準化先進工作者。
此外,沈瑞珍還是我國第一臺草坪打洞通氣機的發明者。她同時還發明了針葉樹球果採摘刀盤,使得樟子松、油松球果採摘有了輕便實用的機具。
顧正平教授和沈瑞珍教授夫婦二人見證了母校初期發展、遷校雲南、返京復校、發展壯大的艱辛過程,積澱了對母校深厚的感情。半個多世紀來,兩位教授以身立教,為人師表,他們共同見證中國林業機械學科的誕生及其發展與變遷;他們在林家大院投身教學、科研和學生培養,成為林業機械學科的專家和林業教育領域的知名學者,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林業機械工程技術人才,為學校發展和林業機械專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2012年北京林業大學60周年校慶之際,他們還用自己的積蓄為工學院發展基金捐資10萬元,用於青年教師和學生的培養。
顧正平教授和沈瑞珍教授夫婦二人在生活事業上比翼雙飛、相得益彰。他們相互陪伴、相互扶持,不需要過多言語,漫漫歲月長河就帶來他們致力林業事業、回報奉獻社會的多彩生活故事,也給我們無窮力量。
素材來源: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