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夫妻:雙雙留學國外,又當上同一大學教授,攜手走過鑽石婚

2021-01-06 中國教育那些事

比翼齊飛,白頭偕老,無論什麼時候,這樣的愛情都令人動容:他們是我國最早派出的留蘇學生,在異國求學時相知相戀;他們是同校同系的教師,共同投身教學、科研、學生培養,在漫長的工作與生活中相互扶持。從青春年少到滿頭白髮,半個多世紀風雨磨礪,他們在人生路上不離不棄,譜寫了一段"學術伉儷"的佳話,他們就是來自北京林業大學的顧正平教授與沈瑞珍教授夫婦。本期推送,一起去見證他們的愛情故事。

50年代共同留學蘇聯,相知相愛

1934年,顧正平出生於江蘇無錫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後考入蘇南第一醫士學校(附設在江蘇醫學院內),1953年畢業之時,適逢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大批醫學專家進駐,亟需具備醫學基礎的專業翻譯,顧正平被保送至哈爾濱外國語專科學校(現黑龍江大學)專修俄語。1954年,經選拔,顧正平參加並通過了國家統一的留蘇預備考試。一年後,顧正平本被分配到莫斯科第一醫學院學習醫療專業,但由於國家林業學科的現狀較弱,亟需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因此對一部分學生的專業進行了調整。顧正平一夜之間從學醫轉行到了學林。"當時真的對林業一無所知,"他坦言,"但是既然國家需要,那我們就要去把它鑽研透、掌握好。"由此,顧正平進入了列寧格勒林學院林業系開始學習。一年級結束之時,因當時國內林業機械系迫切需要發展,顧正平便響應號召,轉入林業機械系。

也正是在林業機械系,顧正平結識了後來的夫人沈瑞珍,兩人攜手奮進,在林業機械領域各有建樹,傳為一段佳話。

1960年,結婚照

沈瑞珍和顧正平同是我國最早派出的留蘇學生。沈瑞珍出生在浙江省東部的鎮海縣城,她高中畢業時,恰逢國家首次在寧波市選拔高中畢業生送往前蘇聯深造。在嚴格的選拔賽中,沈瑞珍一路過關斬將,和弟弟雙雙被選送到北京外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後來,弟弟轉到北京大學學習,沈瑞珍隻身去了前蘇聯,成為寧波市那屆畢業生中唯一的留蘇學生。1955年9月,她隨同1000餘名中國學生踏上了開往前蘇聯的列車,到聖彼得堡的基洛夫林業技術學院學習。

1960年7月,沈瑞珍回國,帶著的除了各種林業機械資料書籍外,還有原蘇聯國家考試委員會授予她的優秀畢業文憑和機械工程師資格證書。同時,也正是在這一年,她與顧正平結為伉儷。回國以後,沈瑞珍先是被分配到偏僻的貴州林校,擔任大專部的教學任務。兩年後,她被重新分配到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

2000年,銀婚紀念

創造多個全國"第一",貢獻卓著

顧正平教授自1960年從列寧格勒林業技術大學畢業回國後,即來到北林森工系工作,是當時森工系最早的一批教師。此後一直在北京林業大學從事林業機械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擔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校長、校黨委書記等職。在北林期間,顧正平全身心投入到中國林業機械專業的創建之中,主筆起草了全國林業機械專業第一個統一教學計劃;七十年代時,又參與設計了國內第一臺國產矮把油鋸,主持了全國第一批架空索道4項專業標準的制訂;八十年代時,顧正平教授依然耕耘不輟,創造性地將系統論思想引入研究之中,開始了國內最早的林業機械系統研究。1993年,顧正平教授成為北京林業大學第十一任黨委書記,帶領全校師生共同邁入"211"高校行列。如今的顧正平教授,依然精神矍鑠,寬厚勤勉,在北林相關工作中發揮餘熱。

金婚紀念

同為留蘇專家的沈瑞珍教授1962年開始在北京林業大學工作,長期從事林業機械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76年,我國首次制定架空索道和絞盤機標準,沈瑞珍受命主持這項工作。在沒有經驗、缺少資料的情況下,她跑遍了有關生產單位,在林區做了大量的實地調查,經過反覆的試驗和分析,於1980年完成了該項部頒標準。

1986年,她又完成了四項絞盤機專業標準的制定。兩年後,該成果榮獲了林業部科技成果三等獎。隨後,她又主持制定了"纏繞捲筒型式與尺寸"等的專業標準。

80年代末,沈瑞珍又開始了林業機械系統的研究工作,這在我國尚屬首次。經過4年的努力,她和同事們總結出一套制定林業機械系統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建立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機械系統理論框架。1993年,她和別人合著的《營林機械系統研究》一書出版;同年,"林業機械系統的研究"獲得了林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88年和1993年,她兩次被評為全國機械標準化先進工作者。

此外,沈瑞珍還是我國第一臺草坪打洞通氣機的發明者。她同時還發明了針葉樹球果採摘刀盤,使得樟子松、油松球果採摘有了輕便實用的機具。

顧正平教授和沈瑞珍教授夫婦二人見證了母校初期發展、遷校雲南、返京復校、發展壯大的艱辛過程,積澱了對母校深厚的感情。半個多世紀來,兩位教授以身立教,為人師表,他們共同見證中國林業機械學科的誕生及其發展與變遷;他們在林家大院投身教學、科研和學生培養,成為林業機械學科的專家和林業教育領域的知名學者,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林業機械工程技術人才,為學校發展和林業機械專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2012年北京林業大學60周年校慶之際,他們還用自己的積蓄為工學院發展基金捐資10萬元,用於青年教師和學生的培養。

顧正平教授和沈瑞珍教授夫婦二人在生活事業上比翼雙飛、相得益彰。他們相互陪伴、相互扶持,不需要過多言語,漫漫歲月長河就帶來他們致力林業事業、回報奉獻社會的多彩生活故事,也給我們無窮力量。

素材來源:北京林業大學

相關焦點

  • 在愛情之都相守 43對夫妻浪漫慶祝金婚、鑽石婚
    金婚、鑽石婚夫妻合影留念老人們共慶金婚、鑽石婚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王玲)9月24日報導「陪你留下來,租個合江亭旁的小宅,沒有山和海,但是還有一個你在;陪你留下,生活平淡又可愛,三餐四季、冬去春來,你都在。」
  • 夫妻恩愛攜手六十載 兒孫滿堂慶祝鑽石婚
    濱州傳媒網-魯北晚報訊 1月17日,家住市西馨居的楊士友、趙秀榮夫婦,迎來了他們的結婚六十周年鑽石婚紀念日。兒女孫輩一大家人齊聚一堂,共同歡慶。結婚以後,他們攜手相伴、恩恩愛愛,育有三女一子,均已成家立業。兩位老人喜歡讀書看報、侍弄花草,性格隨和、開明民主。對兒女、孫輩的各種人生選擇,老人從不幹預,用楊士友老人的話表述就是「一代人不管兩代事」。晚輩回家,老人都是笑臉相迎、熱情接待。晚輩的各種作為,只要對社會對他人沒有妨害,老人都積極支持。
  • 海外學子續寫父母「要愛」承諾 鑽石婚老人送祝福
    (點擊查看組圖)    東方網記者毛麗君、曹磊12月12日報導:2012年12月12日12時12分,位於江浦路的楊浦區婚登中心內響起了莊重的婚禮進行曲,新郎小邵和新娘小陳從楊浦區委常委、副區長朱勤皓這位特別的頒證員手中接過新鮮出爐的結婚證書,而今天恰巧是新郎父母的銀婚紀念日。
  • 「鑽石婚」夫妻相濡以沫60載 今日為「中國情人節」
    原標題:「鑽石婚」夫妻相濡以沫60載 今日為「中國情人節」      【網絡中國節•七夕】      「鑽石婚」夫妻 相濡以沫60載      今日是農曆七月初七
  • 留學往事:梁思成與林徽因留學賓夕法尼亞大學
    1924年6月,一對風華正茂的情侶啟程,去往大洋彼岸的美國,就讀賓夕法尼亞大學。這對情侶就是梁思成與林徽因。梁思成原準備上一年赴美留學的,但因傷休養了一年,恰逢林徽因也考取了半官費留學,兩人得以雙雙赴美深造。
  • 鑽石婚主持詞(完整篇)
    希望大家都能遵循這個愛的真諦,出現更多的鑽石婚。同時也用我們祝福的掌聲掌聲祝願二老幸福甜蜜到永久。     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我在跟奶奶爺爺溝通時,奶奶的一句話讓我影響特別深刻,當說到他們的兒女和孫兒孫女時,二老都流露出非常得意和開心的表情,奶奶很幸福的告訴我,我們這一家子都很和睦團結,我的兒女們都很爭氣,還有我的媳婦,女婿們也都非常孝順,孫兒孫女就更不用說了,乖得很哦!
  • 中國科研界「神仙眷侶」!拿國家公費赴美留學,夫妻一同加入美籍
    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夫妻雙方都應門當戶對,這樣兩個人的婚後生活才會更幸福。回顧中國科學研究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優秀的科學家都有同樣優秀的伴侶,在夫妻雙方的共同支持下,他們可以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科學家王小凡和董欣年:獲得國家公派留學機會,學成雙雙加入美籍
    董欣年出生於上個世紀50年代末端。的一個高知家庭。在那個大學生十分罕見的年代裡,她的父母均畢業於武漢大學。值得一提的是,董欣年的父親是大名鼎鼎地經濟學家董輔礽。和如今的喪偶式教育不同,董輔礽對於女兒的教育,稱的上是盡心盡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他,並沒有因為董欣年是女孩,就把她培養成一個嬌滴滴的女娃娃。
  • 江蘇一對鑽石婚老人他每天讀英文報給她聽
    網絡配圖江蘇一對鑽石婚老人 他每天讀英文報給她聽。在江蘇蘇州工業園區瓊姬墩社區的半島花園小區裡,住著一對鑽石婚老人——90歲的吳益坤和86歲的曹鳳娣。這對攜手走過60年老夫妻的養生秘訣,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勤動腦,讓心永遠年輕。
  • 鐵流詩詞慶賀舒信樹會長:鶴髮童顏多福壽,相依祈盼鑽石婚
    我倆鑽石婚,故事真不少。那是六零年,婚慶沒有錢。結婚無新房,困難擺面前。2020年5月20日祝舒會長鑽石婚快樂:六十周年,鑽石之婚,比翼雙飛,相濡以沫。永結同心,風風雨雨,不離不棄,攜手走過。鶴髮童顏多福壽,相依祈盼鑽石婚。編輯:雨荷來源:新華號 鐵流詩詞雨荷
  • 留學規劃分享|本科文書規劃中需要聽取的幾條國外大學教授建議
    留學規劃分享系列小序: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留學規劃其實是在收集眾多零散信息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個體情況再重新整合運用的全盤性方案。所以其中幾個關鍵因素就是零散信息本身和學生本身,前者是這個系列要分享的內容,後者是需要在學生實戰性工作中去體會和總結。
  • 廣州情人節:鑽石婚夫婦向新婚夫婦寄語祝福
    廣州市政協委員、廣東省婚姻家庭建設會會長、高校教授、鑽石婚夫婦等「特邀頒證師」在結婚登記處,為剛結婚的新人們送上祝福。 今年是80歲的趙夢森夫婦鑽石婚之年,作為「特邀頒證師」,趙老夫婦在西方的「情人節」為廣州的新人頒髮結婚證書並送上祝福。 【同期】趙夢森 像這幸福的時刻到來,我們當然也高興了,是吧。
  • 我們的節日•七夕|「鑽石婚」夫妻 相濡以沫60載
    夫妻早年合照(翻拍)  今日是農曆七月初七,又稱七夕節,因為「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今日也被稱為「中國情人節」。昨日,記者走近這對「鑽石婚」夫妻,了解他們相濡以沫60載的往事。  富家女嫁給窮小子 只為一句「可以」  「與妻子相識相戀60年,既有艱難的歲月,更有美好的時光,往事歷歷在目,至今印刻在我的腦海裡。」今年86歲的楊銀河說道。
  • 金婚銀婚鑽石婚……9對夫妻分享好家風助抗疫!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遞「同心抗疫」的家國情懷,9月22日,由廣州市紀委監委指導,廣州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辦、廣州市廣播電視臺新聞資訊廣播(FM96.2)承辦的「幸福小康我的家·弘揚廣州好家風」主題活動在白雲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舉辦,主辦方從全市上百對鑽石婚、金婚和銀婚的夫妻裡挑出9
  • 成都老夫妻「鑽石婚」 歐巴馬夫婦送祝福(組圖)
    歐巴馬夫婦給老兩口送上祝福60年前,他牽起她的手,結婚典禮上那一句「你一口,我一口,我倆活到99」的諾言,讓他們攜手走過了半個多世紀,書寫了最美愛情。1月2 日,來自武侯區新生路社區的王再功和梁玉芹兩位老人迎來了他們的60周年「鑽石婚」。在紀念日當天,他們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美國總統歐巴馬及夫人米歇爾親筆為老人送上的賀卡祝福:「我們深深被你們真摯的情感所感動。你們60年的相濡以沫是我們共同的寶貴財富!衷心祝福你們鑽石婚紀念日快樂!」15日,記者走進二老的家中,王再功剛剛陪妻子鍛鍊回來。
  • 「重情重義」典範人物系列報導之一:陳心壽範麗蓉:耄耋夫妻攜手...
    為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向上向善的社會氛圍,本臺推出「重情重義」典範人物系列報導,今天播出重情重義、愛情典範《陳心壽範麗蓉:耄耋夫妻攜手走過「鑽石婚」》。 口播:在邵武市的福建閩北地質大隊生活區裡住著一對相伴了大半個世紀的恩愛夫妻—85歲的陳心壽和84歲的範麗蓉。
  • 大學教授怪物圖鑑
    不過根據小編長期在各大評分網站潛伏的經驗,這樣的老師有很多都是神仙:比如在知乎上有人這麼評價形容UCLA著名菲爾茲獎得主,數學天才陶哲軒的數學課:他們之所以被稱之為神仙,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往往很難跟上他們極快的講課步伐。
  • 「鑽石婚」夫妻 相濡以沫60載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昨日,記者走近這對「鑽石婚」夫妻,了解他們相濡以沫60載的往事。 □本報記者 王麗虹 通訊員 尤婷婷 文/圖 富家女嫁給窮小子 只為一句「可以」 「與妻子相識相戀60年,既有艱難的歲月,更有美好的時光,往事歷歷在目,至今印刻在我的腦海裡。」今年86歲的楊銀河說道。
  • 周慧敏為公婆慶祝60年鑽石婚,公婆相處之道影響了她與倪震的婚姻
    日前,適逢中國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與妻子李果珍結婚周年紀念日,值得紀念的是,今年是兩位老人家相守60周年紀念日,從銀婚金婚一路走到了鑽石婚,許多書迷看到後,都紛紛為兩人送上最真誠的祝福。作為兒媳的周慧敏,結束了以色列的旅行就立馬趕回來為公婆慶祝鑽石婚,兩位老人家年紀大行動不便的緣故,選擇在家中簡單慶祝,僅邀請身邊關係好的親友來家裡吃飯,沒有鋪張大搞。
  • 19對老夫妻慶祝金婚鑽石婚 傳授婚姻保鮮秘訣
    「年輕的那幾十年,我們幾乎一年才能見上一面,但這並不阻礙我們的婚姻。」劉秼/td>     昨天,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19對老人集體慶祝了他們的金婚(結婚50年)、鑽石婚(結婚60年)。對於時下年輕人離婚率高的現象,老人講述了他們的故事,那些樸實的經歷中,有他們婚姻長久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