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你的朋友圈搜索「補鈣」你就會發現新大陸。
夏天孩子出汗多要補鈣,冬天孩子多補鈣,春天才能長得高。
孩子牙齒長得晚,孩子學走路慢,個子長不高都是因為你沒有補鈣。
孩子晚上睡不好,白天很粘人,你給孩子補鈣了嗎?
孩子後腦殼不長頭髮,你補鈣了嗎?
孩子出汗多,說明孩子鈣不足了!
孩子的骨骼和牙齒中99%以上都是鈣,沒有鈣,孩子的牙齒怎麼能長得好,孩子怎麼長得高?
孩子大腦發育快,除了補DHA之外,還要注意補鈣,可以增加孩子神經的穩定性。
我特麼覺得自己把朋友圈裡的各種文案集中起來就可以寫一本《神奇營養素--鈣》了。
除了朋友圈之外,還有電視廣告也會宣傳(當然這幾天廣告法的限制,孩子補鈣的宣傳少了一些)還有小區大媽的告誡:孩子小時候一定要補鈣啊,你們家孩子後面沒頭髮了,怎麼沒給孩子補鈣啊!
所以在媽媽們的心目中補鈣對孩子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給孩子補鈣可以讓孩子長得更高。
小敏是廣東梅州人,說起自己親侄女的經歷,讓人很是心痛。小敏的哥哥只有165釐米,而小敏的嫂子也只有146釐米。兩夫妻的身高都是站在人群馬上被淹沒的人。
生了女兒之後,擔心女兒會遺傳夫妻倆的矮個子,於是從孩子出生十天就開始買鈣粉衝到奶粉中給孩子吃。
小敏的侄女10個月了不愛吃飯,經常半夜哭鬧,牙齒沒有萌出,網上一查都是缺鈣的症狀,於是小敏嫂子自己購買了含鈣的保健品給女兒吃,維生素AD本來是一天只吃一粒的,變成每天吃上兩粒。
只是希望孩子可以長高一些,沒想到小敏侄女快二歲時,有一天嫂子把尿時發現女兒拉出來的尿都是紅色的。
哥哥和嫂子嚇壞了,去當地醫院,醫院建議轉到廣州的大醫院進行彩超檢查時發現發現孩子雙腎多發性的結石,並且伴有積水已經有炎症了,才有會血尿的發生。
而醫生了解了小敏侄女的飲食及營養品的補充情況後說,鈣補多了,孩子利用不了也排除不了,導致沉積在腎臟,形成結石。
醫生還告誡家長們,不要亂給孩子補營養品,對於嬰幼兒來說,正常的喝奶吃飯,每天補一粒維生素AD就可以了。其他的營養要不要補充,需要有專業的醫生指導下進行,不要自己亂補,否則導致孩子中毒就麻煩了。
嬰幼兒生長發育快速期,營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孩子三歲前,家長做好這幾點,孩子營養足更健康更聰明
1、出生後儘可能母乳餵養
孩子一出生喝母乳的話,可以減少孩子過敏的風險。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因子可以讓孩子免疫力更強,不容易生病。
孩子小時候不過敏不生病,生長發育會非常快,無論是身長還是體重,或者是大腦發育都會按正常的速度去增長。
2、母乳不足時要及時解決
有些孩子生長發育不良,可能和母乳不足又沒有及時添加嬰兒奶粉有關。而母乳餵養時沒辦法看到孩子喝了多少,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吃飽了呢?
看尿:每隔三個小時左右換一次尿不溼,而且拿著手上沉甸甸的,有點手感。
看便:一天一次或者多次大便,如果是攢肚子幾天拉一次大便的,大便的量會很多。
看精神:喝完之後就睡覺,一覺可以睡飽,或者是吃完自己開心的玩。精神頭很足,說明是吃飽喝足了。
看生長發育:孩子的體重和身高按正常的標準長,去體檢時醫生說中等,或者是中上,中下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只要不是下等就行了。
3、輔食添加不能過早,也不宜過晚
之前看到一個媽媽的帖子,說自己的孩子四個月就查出結石,而且尿都拉不出來肚子脹得像個球那種,非常嚴重。後來醫生查出原因是因為媽媽自己過早給孩子添加輔食,孩子剛3天就吃輔食了,導致雙腎結石並堵住輸尿管導致尿拉不出來。
建議至少到孩子四個月之後再考慮給孩子添加輔食,最好是孩子6個月後再添加輔食,而且是由少到多添加,一歲前孩子的輔食不要加鹽,這樣可以減輕孩子腎的負擔。而加了輔食之後也要注意給孩子喝水。
4、一歲前以奶為主
有些家長看孩子會吃粥飯之後就不想給孩子喝奶了,事實上孩子一歲之前吃的粥和飯都是輔助的食物,孩子的主要食物是奶,每天保證800毫升的奶量才能保護孩子的營養攝入。
一歲到三歲每天攝入500毫升的奶就差不多了,其他的吃飯菜為主。
5、二歲前孩子只需要補維生素AD
母乳中的維生素AD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孩子要進行相應的補充。有些地方建議補維生素AD,有些地方建議補維生素D,建議6個月前補維生素AD,6個月後可以一天吃維生素AD一天吃D。
要不要補鈣,可以諮詢下醫院的醫生或者是營養師,不建議自己亂給孩子補。
寫在最後:
孩子能長大,離不開各種營養,少了會導致孩子生長發育不良,多了也不行可能會中毒,不多不少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