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已從工業發展的長河中獲利上百年,在這其中我們無數次提及在這條長河中起到車輪地位的汽車工業。筆者也在寫這篇文章前得出一個結論:凡是擁有悠久歷史的汽車廠家,未必在發展中一帆風順,無論是跑車帝國的開拓者法拉利或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德系明星歐寶(Opel)。但都不可否認的是,無論過程如何跌宕,它們最終都是成功的。
與其他擁有歷史的汽車品牌一樣,歐寶也有著一個似乎與汽車並不沾邊的開始。十九世紀中後期,一個名叫阿德姆奧貝爾(Adam Opel)的人在今天有著世界汽車第二大城市的德國呂塞爾海姆(Rüsselheim)創立了與其本人姓氏相同的品牌「Opel」。公司剛剛創立時人們的交通方式還以馬車為主,有關汽車開始的概念還要再等上24年後(1886年奔馳汽車公司造出了第一臺汽車,而歐寶創立於1862年),所以阿德姆奧貝爾創立歐寶品牌後也沒有想到自己未來會成為世界著名汽車品牌的一員,不過在那時可以肯定的是它絕對算是本地生產縫紉機的知名品牌,你可以想像當時阿德姆奧貝爾的工廠已擁有上百工人,縫紉機產量已達萬臺之多,就這樣度過了二十多年。1885年,距奔馳發明第一臺汽車面世僅還剩一年時間,歐寶汽車開始涉足自行車製造業,歐寶牌自行車在當時的德國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圖:阿德姆奧貝爾(Adam Opel),歐寶公司創始人。
圖:歐寶自行車。
圖:歐寶汽車歷史上經典車全家福,關於中間那個帶翅膀的車,文章下面會有介紹。
1895年創始人阿德姆奧貝爾過世,它的五個兒子繼承了歐寶的家業,而鑑於當時奔馳汽車公司已製造出首臺汽車,整個歐洲的工業風向也逐漸由輕工業轉為主攻汽車的重工業發展,製造自行車的歐寶也在此面臨一個問題。是開始研製汽車還是繼續製造自行車?三年後,歐寶公司的繼承者之一弗裡德裡希海因裡希,決定在公司內部成立汽車研發部門,專門研發汽車與引擎,並於十九世紀的最後一年成功發布了歐寶的第一款汽車「Lutzmann」 。Lutzmann設計為三座規格,使用一臺能夠產生3.5Ps單汽缸發動機,並且可以敞開車頂,這也使得Lutzmann車型成為人類世界汽車工業開端最早的車型之一。如果在當時沒有顯赫的社會地位與龐大的金錢儲備,將近12萬馬克的售價絕對讓許多人望塵莫及。
圖:1898年歐寶生產的Lutzmann車,準確的說它依舊像個腳踏車。
圖:1899年經過改款的Lutzmann外觀更加高檔並且應用了車燈設計。
圖:當然它還可以根據需要加上頂棚。
1906年世界工業發展逐漸形成河流效應,世界各國之間對汽車工業的發展都十分看重,甚至已有國家將汽車技術應用到軍工當中,鬥爭從沒停止。德國歐寶汽車公司也在當時由於「Lutzmann」車型的成功及兩氣缸和四汽缸發動機揚名立萬,同年就在德國首都,也是當時的工業重鎮柏林建造了生產線,並且該生產線同時擁有千臺汽車的產能。
圖:如今設在德國首都柏林的歐寶大樓就是早年生產線的前身。
名聲在外後,每一個車廠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將自己的研發成本降低,製造誰都能買得起的汽車。毫無疑問,在一戰還沒有開始時,歐寶就已有這樣的覺悟,這要比二戰阿道夫希特勒要求費迪南德波爾舍造全民甲殼蟲要早的多。1909年歐寶汽車公司研製出了「Doktorwagen」車型並以3950馬克的價格向市場銷售,Doktorwagen可以算是最早開啟德系轎車在本土的平民時代。可能由於Doktorwagen在德國本土實在是太火熱的緣故,歐寶最早設在塞爾海姆的工廠發生大火,幾乎所有的縫紉機生產線全部化為灰燼,這也讓歐寶有機會重新定義汽車工業的日後發展,廢墟上拔地而起的汽車生產線就是最好的證明。也就是這樣,在1912年,歐寶汽車公司迎來了第一萬部汽車下線,同時在兩年後成為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全年銷售量可達3335部,可謂成為當時德國重工業發展的代表品牌。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也算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工業競爭比拼,而歐寶品牌也在期間建立了一條長達45米的生產流水線,穩固德系汽車品牌霸主地位到直到戰爭結束後十年。根據統計,1928年戰後,歐寶汽車佔有率已達到德國的三分之一。
圖:Doktorwagen車型。
大馬力來了!時間回到1924年,我不得不說在那一年歐寶迎來了第一個激情年代,首款雙門雙座跑車「Laubfrosch」面世,它代表的不僅是歐寶向世界宣布涉足大馬力的決心,更是實力的彰顯。在國內屢獲佳績的時候這樣一臺車的出現,更為強化歐寶品牌在德國人心中的地位。Laubfrosch車型採用八氣缸引擎,為配合大馬力的傳遞,歐寶還應用了直到今天還在使用的加重式多片離合器,在制動方面也選用當時最先進的四輪油壓制動系統。當然Laubfrosch還擁有一個十分誘人的售價,據說在車型即將停產前最低價格竟然低到1990馬克,119484的產量也讓其成為當時歐寶歷史上最暢銷的車型。
圖:1924-1926年生產的4/12 PS "Laubfrosch」車型。
如果說Laubfrosch車型代表著當時歐寶的大馬力,那麼在那個時期中歐寶為Rak車型裝上了24個固態火箭,並在位於塞爾海姆的賽道創造出238Km/h的急速可算是極限中的極限,雖然利用固態火箭幫助Rak賽車達到如此急速在現在看來算是純粹的作弊,沒有商量,但這恰恰為當時的歐寶汽車公司注入一種敢於挑戰的想法。
圖:Rak1型車首先衝擊急速記錄。
圖:後來的Rak2型車,可以看出相比起Rak1型它更具流線型,同時輪胎更窄,有利於加速。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看到了歐寶汽車發展的勢頭,並在1929年重金夠下當時歐寶的80%股票,與此同時更是為歐寶帶來了先進的銷售理念,建立汽車保險與分期付款金融業務,幫助歐寶在歐洲繼續騰飛並逐漸走向世界。兩年後,通用汽車公司將其餘20%的股票全部買下,並全面獲得歐寶汽車公司的戰略管理權,當時跟隨通用一同轉變的還有當時歐寶的13000名員工,以及日均產量500臺汽車和6000臺自行車的生產線。這個決定也同時意味著歐寶成為通用汽車公司在歐洲的首個子品牌。
圖:1928年時歐寶汽車公司所使用的LOGO。
圖:通用收購歐寶汽車公司時期的LOGO。或許說這個是LOGO有點坑爹,但這確實是那個時期通用汽車公司的辨識性銘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黑白色印記通用從1908年一直使用到1938年,後來才更換了簡寫GM LOGO。
通用汽車公司攜手歐寶汽車公司帶來的不只是一套先進的銷售與售後計劃,同時也帶來的新的想法與技術。1935年後歐寶汽車公司又推出了P4汽車,又由該車平臺衍生出了奧林匹亞(Olympia)房車。第二年歐寶再推出Kadett車型,這些車又帶領歐寶汽車創造了新的銷量記錄。
圖:歐寶P4型車'(1935–37)。
圖:由P4後來衍生出來的奧林匹亞(Olympia)車型。
圖:1936歐寶Kadett(K36)車型。
圖:歐寶Kadett(K36)當時珍貴的照片。
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在阿道夫希特勒的指示下,歐寶汽車公司被迫停止了自行車生產業務,全面製造小型汽車。不過就在全國備戰狀態下,1940年歐寶依舊推出了一款豪華轎車「Captain」 。Captain採用2.5L六汽缸引擎,並且全新導入全鋁製車身,使得自重更輕,當然歐寶的設計師還為這款車應用上了前輪獨立式懸掛及液壓式減震系統,幫助提高Captain的乘坐舒適性,與此同時車內配備冷暖空調系統,這也算是當時豪華轎車標杆性配置。最終Captain生產了25374臺,主要服務於德國的納粹政府機關。歐寶在二戰前夕製造汽車的歷程也在同年停止,並全面投入戰備需要,將製造汽車轉變為製造軍備,但最終歐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受到巨大打擊。
圖:由於在特殊時期研發,以至於Captain這款車現今的保有量十分稀少。
圖:歐寶當時在二戰時推出的工程卡車。
圖:滿載納粹的歐寶卡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寶汽車公司受到了重大打擊,工廠生產線被盟軍定性為軍工廠,遭到無數次空襲佔領,傷痕累累。之前設在德國塞爾海姆與柏林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的工廠幾乎完全摧毀,更為遺憾的是塞爾海姆總部中的一些重要材料及技術文獻也被盟軍部隊洗劫一空,從筆者個人看來,無論二戰的起因如何,對於歐寶而言這註定是不公平也是災難性的,更何況以當時德國的現況,汽車工業的崛起除了要解決本國國民對汽車需求問題外,更需外力支持。所以戰後的歐寶汽車公司並沒有將一般乘用車業務馬上提上日程,而是開始大批量生產卡車及更多工具汽車用來填補國家需求。後來在老東家通用汽車公司的經濟扶持下才開始恢復二戰前的奧林匹亞型汽車,並且重建了塞爾海姆工廠才得以重生。
圖:如今在德國呂塞爾海姆的歐寶公司。
圖:今天呂塞爾海姆的歐寶工廠的規劃圖。
圖:1963年時呂塞爾海姆工廠生產線中正在做最後檢查的Rekord A即將下線。
圖:如今呂塞爾海姆現代化的生產線,工廠裝配人員正在慶祝第五十萬輛Insignia車型下線。
兩年後的1962年,正是歐寶汽車公司百年誕辰,同年德國波鴻(Bochum)新工廠完工並投入使用,根據戰前車型平臺研發的Kadett A與Kadett B車型也在此投入生產製造,成為歐寶汽車公司戰後生產的主力車型,同時也是最長壽的車型。由於這是篇車廠歷史,所以在此就不陳述過多關於Kadett系列車型的後續發展,但我可以告訴你對於歐寶而言,Kadett與Olympia(奧林匹亞)則是開啟未來的一把鑰匙,無論是Astra(雅特)[Kadett為Astra車型的前身]還是OMEGA(歐米茄)[Olympia為OMEGA車型前身]都是源自這兩款車的基本設計想法。
圖:德國波鴻工廠下線的第一百萬臺Kadett車型,可見其車款的受歡迎度。
圖:波鴻工廠正在生產的Kadett車型。
圖:後期款的奧林匹亞車型,圖上這款車型應該是1967年由波鴻工廠生產製造。
圖:今天的歐寶波鴻工廠。
到此受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影響,歐寶汽車正在走向一種全新的工業模式,幫助其繼續騰飛,但通用汽車公司對歐寶的抉擇也並非都是正確的,當然也有運氣不好的時候。為了讓更多美國消費者接受歐寶汽車公司,通用決定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期研發生產排氣量更大,尺寸更大的汽車,這導致像「Commodore」「GT」」Kapitan」」Admiral」及」Diploma」這樣投入研發成本巨大也很浪費汽油車型面世,可謂完全顛覆歐寶汽車之前的造車理念。雖然這些車型在面世初期的銷量與關注度喜人,但不幸到來的全球石油危機也讓這些車款瞬間隕落,無人問津。
圖:歐寶Commodore,車頭的SS我想就不用多介紹了吧。
圖:1968年歐寶GT跑車。
圖:歐寶Kapitan。
圖:1977年款巨大的Admiral,很符合美國人的審美吧?
圖:Diploma車型。
後來通用汽車公司重新調整了對歐寶汽車的市場戰略,開始研發小型前驅轎車與搭載黃金排量引擎和渦輪增壓技術的車型,這包括了後來在歐寶西班牙Zaragozaru工廠投產的Corsa(可賽),Calibra以及Vectra(威達)。
圖:1982年生產的歐寶可賽。更小的車身,更經濟的油耗,外加靈活運用的空間讓其上市就受到歡迎。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面臨破產邊緣。當時的通用汽車公司打算利用手中的50%歐寶汽車公司股權換取歐洲的經濟幫助,而這個決定也導致歐寶汽車公司在歐洲的三家工廠面臨關閉風險,一時間有關薩博、沃克斯豪爾以及歐寶這些通用旗下品牌的命運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值得慶幸的是,一年後,曾在破產邊緣的通用汽車公司重新掛牌華爾街,在這一年通用汽車公司向美國政府申請破產保護的時間裡,公司內部大幅縮減經濟消耗,進行內部改革,並最終宣布取消掛牌出售歐寶汽車公司的決定。
圖:通用公司位於美國底特律的總部,在剛剛過去的那幾年裡,就在這棟樓裡發生著重大變化。
危機過後的日子中,歐寶汽車公司可謂再次回春,全新GTC跑車及一經上市就獲得年度汽車大獎(Car of the year)的Ampera車型好像又帶領我們回到了那個歐寶激情散發的年代當中。
圖:全新雅特GTC面世前的概念型態。
圖:通用全球計劃的產物Ampera。
當然在歐寶歷史的文章中除了要講述跌宕起伏的發展史外,還要提到的一點就是賽車。從早期的DPM(German Production Championship)開始,歐寶汽車就沒有停止過在賽車領域與其他世界知名品牌爭奪一席之地的機會。在1984年的那場比賽中,歐寶就派出了Kadett GSi 16V DTM賽車出徵,與寶馬 323i 、阿爾法羅密歐GTV 6等強大賽車比拼杆位。不過在隨後DPM逐漸更名為DTM後,規則對Kadett賽車的越來越不利,同時奔馳、寶馬與奧迪在該項大獎賽中投入了大量人力與資金技術,優勢相當明顯,這也導致歐寶其實在DTM錦標賽中表現並不佳。1990年歐寶以Omega平臺研發了全新DTM賽車用來取代Kadett地位,但過多的底盤問題也讓其成績表現參差不齊。一年後,歐寶開始提早研發Class-1規則的Calibra V6賽車,同時官方表示如果全新賽季DTM不採用Class-1規則,歐寶將退出DTM錦標賽的爭奪,不料賽事官方真的沒有啟用Class-1規則,歐寶無奈退賽。後來DTM就成為了奔馳的天下,190E 2.5-16 Evolution賽車橫掃賽車,奪冠無數。
圖:Kadett GSi 16V DTM賽車。
圖:Omega 3000 24V DTM賽車。
圖:當時橫掃賽道DTM賽場的190 E 2.3-16 DTM (W201)賽車。
由於奔馳190E 2.5-16 Evolution賽車在DTM賽場中的優勢過於明顯,導致最終與其耗到底的寶馬車隊的E30 M3也無奈宣布退出DTM爭奪,賽會決定重新考慮規則劃分啟動DTM2000計劃。在全新規則中,除了要統一賽車的車身基本規格外(車身高度、軸距、輪距、空氣動力),還將同時使用博世為其定製的ECU電腦,汽缸數與排量也被控制在V8 4.0L,最大馬力輸出不得高於450Ps。新規則面世後,歐寶宣布再次參加DTM比賽,並派出Coupe車型迎戰。1995年開始實行Class-1規則後,各品牌還是以車隊形式出現在DTM賽場中,但由於投入經費與技術問題,車隊的參賽欲望開始降低,眾多車廠開始意識到規則嚴格統一後,想要獲得的技術也就開始統一起來,車廠很難再像充錢那樣通過DTM賽車反向研究技術利用到民用車型當中,甚至對於底盤調教都已達到Formula 1標準,這無疑已經將賽車變成了金錢遊戲。但值得高興的是,歐寶Calibra V6賽車取得了1996年DTM賽事的冠軍,此後也為DTM比賽的徵途劃上了句號。
圖:服役兩年的Calibra V6 DTM賽車。
這就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歐寶歷史,或許它曾是你兒時街道中的一瞬間的風景線,它也曾面臨破產邊緣,但不都說歐寶汽車為我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德國風,這股風不僅代表著德國歐寶汽車所要傳達的真諦,更是一種歐洲人對汽車與汽車生活方式的大眾化詮釋。在通用的管理下,歐寶不可能成為像奔馳、寶馬、奧迪那樣車迷眼中的純粹德系品牌,但不能否認,它是汽車工業發展長河中一個從懵懂走向成功的絕對案例。
圖:現代通用歐寶旗下主流車型。
圖:Kadett A與它的現代繼任者。
圖:前大眾中國CEO兼總裁 Karl-Thomas Neumann(譯中文名:倪凱銘)先生,如今擔任通用歐寶汽車公司CEO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