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i-Chinese Rayong Industrial Zone
每個國家的傳統服飾,都蘊含該國的文化。
多年演變,泰式服飾形成獨屬自己的風格,
美觀大方得體,盡顯泰國國儀,
下面跟著小編走進泰國,感受泰式服裝之美!
傳統的泰國服飾多為絆尾幔,這也是泰國傳統服飾的主要特徵之一。絆尾幔是由一塊長約3米的布包纏雙腿,再把布的兩端卷在一起,穿過兩腿之間,塞到腰背處,穿上以後,很像我國的燈籠褲。由於紗籠下擺較寬,穿著舒適涼爽,因此它是泰國平民中流傳最長久的傳統服裝之一。
泰式傳統服飾多為紅、黃等豔麗的顏色,以泰絲製成,面料光滑,質感華麗,泰國傳統女子服飾對樸素往往搭配繁複的首飾凸顯出華貴的氣質。
在現代,年輕的情侶結婚還是要穿傳統的泰式婚服,多以黃色、白色、粉紅為主。新娘「詔韶」穿著紗緞製成的泰式裙子,梳著傳統髮型,新郎「詔寶」則穿著緞面泰式上衣、白色褲子。
泰國服裝總的來說比較樸素,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外來的影響,當代泰國人的著裝也發生很大變化,但不變的是泰國人們對祖國的情懷!
各朝代的泰國傳統服飾
一世王到三世王時期(1782年-1851年)
普通百姓主要穿絆尾幔,而宮裡人則穿紗籠裙,披各色褶皺披肩,留長髮或扎辮子。
四世王時期(1851年-1868年)
仍然流行穿絆尾幔,穿筒袖有領的上衣,並再披一層披肩。
五世王時期(1868年-1910年)
仍然穿絆尾幔,但是更具現代性,西式上衣,有花邊,並開始穿襪子鞋子。
六世王時期(1910年-1925年)
還是穿絆尾幔,深領上衣,以薄薄的絲綢作為披肩。
七世王到八世王時期(1925年-1946年)
不再穿絆尾幔,改為西式穿著。
九世王時期(1946年-2016年)
王室先後頒布了8套泰式傳統服飾,集現代與傳統於一身,美觀新穎大方,流行流傳至今。
現在我們經常看到的泰國女性傳統服飾就是由詩麗吉王后在上世紀親自設計和倡導的,包括良敦、吉拉達、阿瑪琳、波隆披曼、都喜、卻克裡、西瓦萊和乍卡帕八種款式。
Ruenton(良敦):七分袖,圓領,五顆扣,橫條紋筒裙。主要用於出席不是非常正式的典禮和宴會。
Boromphiman(波隆披曼):筒袖上衣,立領,紗籠裙有紋理,前有褶皺,穿時必須系腰帶,佩戴各種飾物,珠寶,以符合各類場合。
Chitrada(吉拉達):大體與Ruenton一致,差異在於這一件是長袖且立領。
Chakkraphat(乍卡帕):在各種儀式中穿著,很華麗。
Siwala(西瓦萊):與Boromphiman很相似,不同之處在於要披繡花披肩,主要在舉行各類儀式的場合穿。
Chakkri(查克裡):最受歡迎的泰式傳統服飾,穿筒裙,露肩,披白色披肩,花色精美。
Amarin(阿瑪琳):大體與Chitrada相似,但剪裁更華麗,並習慣佩戴首飾。適用於出席晚宴、音樂會,以及王室的慶典,比如國王和王后的生日。
Dusit(都喜):大領,無袖,有亮片,很美觀,適合在西式場合中穿著。
泰中羅勇工業園公眾號
微信號 : tzlygyy
商務聯繫
t +86 (571) 8890 1753 中國
t +66 (0) 2439 0915-17 泰國
e: ying.song@holley.cn
w: www.sinothaizo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