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姓氏中最長的複姓,足足有17個字,隨便起個名就有18字了

2020-12-21 大咖說史

說到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相信大家瞬間就能想到金庸、古龍。作為武俠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的筆下誕生過無數經典作品。尤其是金庸,許多的作品都被搬上熒幕,甚至被翻拍多次。

說到他的小說,不得不提的就是小說中的武俠角色們,喜歡金庸作品的人都知道,這位老先生最愛用「複姓」命名筆下的角色,在他的武俠小說中,複姓幾乎「隨處可見」。小說中頻繁出現的複姓,現實生活中為何很少?真實原因其實很殘忍!

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歷史上的複姓

一、複姓自帶霸氣與歷史印記

金庸的一生創作過15部經典作品,雖然作品數量不多,但他筆下的人名,卻有整整1500個。這些角色中,金庸就曾多次使用複姓:東方、上官、歐陽、令狐、司徒等等,這樣的姓氏不僅讀起來很特別,而且很有味道。

《笑傲江湖》中的東方不敗、令狐衝,《神鵰俠侶》中的獨孤求敗、歐陽鋒,《天龍八部》中的耶律洪基、慕容復。這樣的名字,聽上去既有歷史味道,又很霸氣,如果換成姓林,姓王,氣勢瞬間就會削弱很多。

這樣的姓氏,除了感覺獨特以外,還會給角色增彩,使得每一個人物都個性分明,從而栩栩如生。這些少見的姓氏讀上去拗口,但卻更容易加深讀者的印象

圖片:金庸筆下的複姓人名

二、複姓的來源

小說中的「複姓」隨處可見,很多人卻不知道這些姓氏的來歷。中國古代複姓的來源五花八門,有的來自官職,比如:司馬、司徒;有的來自居住地,比如歐陽、東郭;還有一些姓氏,則是由部落演變而來的,比如赫連、獨孤。

除了這些常見的原因以外,少數民族改姓,也導致一大批覆姓的產生。

早在很早以前,漢族就和少數民族開始通婚,漸漸的,很多少數民族的姓氏,也出現在了漢族的群體中。單于、拓跋,就是很常見的少數民族姓氏。

圖片:少數民族劇照

古代的複姓眾多,歷史上複姓名人最多的朝代,就是隋唐!在當時,朝堂上的很多重臣都帶有濃重的鮮卑色彩。每次上朝時,皇帝的面前就站著獨孤、尉遲、宇文、長孫等一堆複姓。

這樣的現象,一直延續到了宋朝,宋朝還曾出現過兩位複姓名人,一位是呼延贊,另一位則是万俟卨(姓氏讀mò qí)。有趣的是,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17個字的複姓,這個姓叫「魯納婁於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補啊喜」,被人稱作中國最長的複姓,隨便起一個字,名字就有18個字了。

不過,這麼麻煩的姓氏,早就在歷史中消亡了。到了近現代,中國現存的複姓,卻越來越少,據統計,仍在使用的複姓只剩81個,而且都是雙字複姓。

圖片:唐代朝堂上的重臣們劇照

三、複姓消失的原因

1、孝文帝拓跋宏推行的漢化運動

按照當時的發展,鮮卑姓氏很有可能成為漢族常見的複姓之一,孝文帝改革時,毫不留情的改革了姓氏政策。不僅將皇姓由「拓跋」換成了「元」,還把上百個複姓變成了單姓。大批兩個字的姓氏,就這樣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

圖片:孝文帝拓跋宏人物漫畫

2、惹上政治糾紛被滅族

到了隋唐時期,緩慢發展起來的複姓基本都是大家族,可在當時,只要扯上政治就會被滿門抄斬,不管複姓的家族有多龐大,只要涉及政治變動,家族被滅基本上就會少一個複姓,非常殘忍!

圖片:被滅族劇照

3、朱元璋頒布的「去胡化」

自元朝滅亡之後,明朝首次實現了漢族政權的統一,朱元璋成為皇帝後,在民間積極開展了漢化活動。一時間,百姓的飲食、服飾、民俗都要糾正,就連姓氏也不例外。

這樣的政策大刀闊斧,很快就對蒙古族複姓造成了沉重打擊,一番整改過後,很多複姓都被拆解,姓氏也失去了漢姓、胡姓之別。可憐的老百姓什麼也不懂,為了免受牽連,只能忍痛放棄自己原本的複姓。

明朝史學家王世貞曾經提出過「複姓到我們這一朝怎麼突然這麼少了」這樣的疑問,就是因為朱元璋下令禁止使用鮮卑姓,女真姓。表面上,複姓減少的原因是為了去繁化簡,方便百姓,實際上,則是由於朱元璋主張改胡姓造成的。

圖片:朱元璋頒布「去胡化」劇照

4、百姓為了更快融入大家庭

除了官方號召以外,當時的民間也有主動把自己的單姓改為複姓的現象。許多少數民族定居中原以後,經常在生活上遭受排擠。為了儘快融入漢族這個大家庭,內心也產生了早日被同化的強烈願望。

圖片:民間百姓劇照

5、還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法有關

中國古代非常看重避諱尊長,很多時候,姓氏會不小心與帝王、長輩、名人的姓重合。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百姓就必須換掉自己的原姓。

劉莊成為東漢明帝以後,很多莊姓都被迫改為姓嚴,複姓中的歐陽氏,也曾為了避禍而改姓陽。還有一些人,因為受到皇帝特許,也會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別的,以此叩謝天恩。

漸漸的,多音節的姓氏也都變成了單字,普通百姓也都捨棄公孫、長孫、王孫,這樣的複姓,因此,現實生活中的複姓越來越少。

圖片:百姓被要求改姓劇照

雖然使用複姓的群體越來越少,但在現實中,複姓並不會徹底消失。雖然姓氏只是人們稱呼中的一部分,但複姓也是中國歷史的核心文化之一。

著名文學作品《水滸傳》中,108位好漢就有三位是複姓,比如呼延灼、公孫勝、皇甫端,每一個讀起來都朗朗上口。除了這些英雄以外,《水滸傳》中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那就是西門慶,如此比例著實非常高。所謂「坐不改姓」,就能知道中國人自古就很看重姓氏。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每個人的姓氏,不僅僅是稱呼的符號,更是家族祖先出自於何處的標誌。所以說,姓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很高的地位。

當今時代,朗朗上口的複姓,越來越受人們歡迎,除了代代傳承以外,很多人都會專門選擇一個好聽的複姓給孩子起名,所以在現實生活中,複姓並不會徹底消失。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中國最長的姓氏:共17個字,身份證都裝不下,少有人能一口氣讀完
    中國的姓氏五花八門,有的姓氏令人拍案叫絕,有的姓氏令人忍俊不禁,也有的姓氏充滿尷尬……中國的姓氏既有單字姓,也有複姓,今天想和大家聊一個複姓,這個複姓堪稱是中國最長的一個複姓,長達17個字,想要一口氣讀下來實在是不容易。
  • 中國「最長」的姓氏有20個字,考試時怎麼寫?其實很好解決
    據統計,《百家姓》中的姓氏數量有504個,但在《中國姓氏大辭典》中,姓氏數量高達2000多個。為何差距這麼大呢?事實上,與現在頗為開放的婚姻現狀有關係。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父母再給孩子起名時,越來越不循規蹈矩,甚至會隨意地創造出新的名字。
  • 姓,氏,名,字,號,姓氏文化,古人通常有很多稱呼
    ( 六 ) 是非漢族的複姓 , 由少數民族語譯音而成 。 例如耶律、完顏,長孫等, 耶律是 契丹族的部落稱號。 除了以上幾種,還有以數字為姓的,如萬,丁。以崇拜動物為姓的,如馬,牛,羊等。古代姓氏是反映一定階級關係。先秦時期只有貴族才有姓,平民不能有姓。到了漢代以後,平民才開始逐漸有姓。
  • 中國最長姓氏,一眼望不到頭,太長了!
    中國複姓說起中國的複姓,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歐陽、司馬、夏侯等耳熟能詳的姓氏。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實針對複姓的「復」,並沒有敲定一定就是雙字姓。因為在中國的姓氏文化中,複姓還包含更多字的姓氏。而最長的姓氏讀起來,就像一個句子,感覺一眼都望不到頭。別說記,能夠完整的讀出來,都已經非常不錯了。
  • 罕見的姓氏,僅有三筆,認識這個字的人鳳毛麟角
    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姓氏尋源》 在我國歷史傳統文化當中,姓氏具有格外特殊的意義。整個中華民族所有姓氏當中,常見的姓氏多是單字,另外雙字的複姓也有不少。此外,在《中華姓氏大辭典》中我們可以看到,還有些三字、四字甚至是九字的姓氏。當然,這些多字姓氏因為太過少見的緣故,幾乎不為人知。
  • 中國十大奇怪姓氏,有個姓一行都寫不下
    看到這個字,你是不是有點摸不著頭腦?這個字不就是標點符號的頓號嗎?怎麼還是個字還是個姓呢?這個字比較複雜,它的讀音就多了,還是個多音字,讀音有shù、yī、gǔn、tuì。 1、讀作「豎」(shù),意同「豎」。 2、讀作「一」(yī),為姓氏。 3、讀作「袞」(gǔn),意為上下相通。 4、讀作「退」(tuì),意思是「退」。
  • 中國最長的一個姓氏,考試時寫名字都得急哭,身份證上完全放不下
    姓氏在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兩個含義,姓出現較早,從姓這個字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它源自母系社會,是一般以部落為單位,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姓,在當時姓一般都屬於部落中的女子所有,用以區分不同部落間的血脈聯繫。
  • 古人的字和名有什麼區別?
    因為古人有了名和字,語言也就形成了系統,有了名和字,古人就可以與陌生人進行沒有障礙的交流,不過古人在交流的過程中是十分忌諱直呼彼此的名的。古人在一般的場合如果向對方介紹自己,用的都是帶有字的假名而不是真名,只有當遇到了重要的場合時,有必要向對方證實自己的出身,才可以說出自己的名和字。所以古人的名和字用的場合是不同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在某種意義上,名的地位要比字更高一些,在不少學者的認知中,字的出現其實也是古人對一種事物的意象的認知所形成的產物。
  • 這些明星的名字很特別,不是複姓卻有四個字,有的甚至像成語
    大家好,我是小司機~大家都有自己的名字,有的簡單有的複雜,而咱們中國文化中,有複姓一說,比如:歐陽、司馬、上官、皇甫等等,有複姓的人名字大多是四個字的,但是隨著父母輩思想的不斷進步,很多不是複姓的也有四個字的名字,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 歷史上「百聽不厭」的6個姓氏,隨便起名都好聽,看看有你嗎?
    中國歷史悠遠流傳,其中光是姓氏就有幾百個,因此叫做「百家姓」。而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姓氏,不同的姓氏也代表著不同的歷史,那麼,在這個姓氏五花八門的年代,又有哪些姓氏是「百聽不厭」的呢?毫不誇張地講,這6個姓氏,隨便起名都好聽,來看看有你的嗎?
  • 從古至今流傳下2000多個複姓,為啥如今僅81個?這事要問朱元璋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這就說明簡單的姓氏中卻有著大學問。▲中國百家姓不管是喜歡史書還是關於歷史的小說,都會看到很多複姓的名字,就連武俠小說中武者也有很多複姓。從這些方面能看出古代的中國複姓使用的雖然少,但還是會有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世界上中文名字最長的名人,竟有45個字
    世界上中文名最長的名人就是畢卡索了,他的名字全稱叫做,巴布羅·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狄·保拉·胡安·納波穆西諾·瑪莉亞·狄·洛斯·雷梅迪奧斯·西普裡亞諾·狄·拉·聖地西瑪·特裡尼達·路易斯·畢卡索,整個名字有五十四個字。
  • 王者榮耀:96個英雄中,四字名字有12個,而單字名字只有三個!
    王者榮耀英雄的名字是我們每天都接觸的東西,但是大家有沒有認真的去看這些名字呢?在現有的所有英雄當中,四字的名字只有12個,但是呢,大家一半都會簡化稱謂,也不會刻意留意,而單字的名字更加稀有,只有3個,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吧。四字名字複姓類:上官婉兒、百裡守約、百裡玄策。在這12個名字當中,這三個名字中有兩個複姓,一個是上官、一個是百裡。
  • 我國最「神秘」的姓氏,既非單姓,也非複姓,全國只有一家姓此姓
    據《中華姓氏大辭典》中記載的姓氏多達11969個:其中單字姓5313個;雙字姓4311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71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1個。 而由于姓氏本身的不斷發展變化,據估計,我國大約有18000個姓氏。
  • 中國最長的姓氏有多長?字數多達20個,考生考試時簡直要哭了
    但實際上這個姓氏是被弄錯了,由於系統亂碼,才導致打出來的是這麼幾個字,實際上正確的是「烏朗漢吉爾莫吉爾敏」。這是一個蒙古姓氏,草原部落,他們的名字總是比較長的。在我們國家,由九個字構成的姓氏總共有十七個,但實際上,這還不是最長的姓氏。
  • 「父姓+母姓」流行多年,這種姓氏的創新,有寓意還是添麻煩?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前段時間,中華姓氏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引起全民的討論,在我們的心中姓氏也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大家都知道中國百家姓有很久的歷史,事實上中國姓氏有上千個。在2018年的時候,公安部統計「王、李、張、劉、陳姓氏人數排在前5 。雖然姓氏眾多,但還是避免不了有重名的。
  • 中國最長的一個姓氏,身份證上根本放不下,是你的姓氏嗎?
    「姓」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並且從「姓」字由女與生組成,古姓氏都是從女字旁,如姜、姚、媯、姬等,也都反映了世系是按母系血緣。過渡到父系社會,父親、兄長、丈夫、兒子的角色佔據重要地位,《禮記·郊特牲》中有:「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 「偽複姓」成取名新潮流,過來人卻表示很後悔:3個問題難躲過
    並且,後面的名也沒跟上前面的雙姓,四個字的組合,反而比簡單的單姓三字組合更顯普通。其實仔細觀察下身邊這種「偽複姓」的孩子,實際名字很多都存在著這種前後不搭的問題,名是名姓是姓,單個拎出來都挺好,拼一起就顯得生硬。
  • 「隨母姓」成為潮流,這3個姓氏好聽又有寓意,孩子將來也高興
    當然,思想觀念改變的畢竟是少部分人,還是有更多的人堅持孩子一定要和父親姓。不過,除了思想上的無所謂,一些家長給孩子選母親的姓氏,還是有考慮到其他問題的。姓氏是否好取名字有的父親姓「仇」「史」之類的,這樣的姓就很難取名字,還有的爸爸小時候就因為姓氏難聽被其他孩子嘲笑過,留下了很大的陰影。
  • 我國一霸氣複姓,史書上僅記載一次,今成普通單姓,是你的姓嗎?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也是文明古國。曾幾何時,中國人的「姓」和「氏」是分開的,氏,屬于姓的一個分支,並由貴族獨佔,「貴有氏,賤無氏」,那麼,誰生了幾個兒子,兒子可以同姓,但不同氏,甚至與父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