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流傳下2000多個複姓,為啥如今僅81個?這事要問朱元璋

2020-12-16 家菜味

前言

姓氏對於國人來說特別重要,就算現在還會有「冠姓權」的爭奪問題。只是古代的姓和氏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通過《通鑑外紀》能夠知道關于姓和氏的講解。「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這就說明簡單的姓氏中卻有著大學問。

▲中國百家姓

不管是喜歡史書還是關於歷史的小說,都會看到很多複姓的名字,就連武俠小說中武者也有很多複姓。從這些方面能看出古代的中國複姓使用的雖然少,但還是會有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複姓

01複姓姓氏

姓氏是可以在傳統文化中來區別家族裡的子孫,同時也會關係到每個人的出身背景。在上古的時候就有八大姓氏,可是隨著朝代和社會的不斷變化,就會用地方和官職來當做姓氏的人更多,通過官職得到的姓氏就有司馬和司徒等。

▲司馬懿劇照

司馬家在西晉時期得到天下,也讓他們的家族壯大起來。但不久後就有戰亂發生,為能躲避災難就開始改成司姓或者馬姓,讓這個姓氏的使用變得更少。

▲商鞅劇照

還有不少按照居住地和封地當做姓氏的人,商鞅像是都知道他的名字,但他的全名是公孫鞅,只是他封底是在商,就被叫做商君也讓他的名字從公孫鞅變成商鞅。他的後代就延續使用商的姓氏。就連複姓上官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唐朝上官就是陝州的望族,等到唐末的時候就開始向南方遷移,甚至分散到全國各地到現在人就變得比以前少很多。

▲獨孤求敗

02罕見姓氏獨孤

這個罕見的姓氏是從卑微一個鮮卑部落,有人說在東漢的時候劉秀的後裔受到鮮卑殘餘看到了重後,然後就把獨孤部落給統領下來。還有人說這是鮮卑的獨孤渾部流傳下來的姓氏。

▲宇文

但在少數民族中姓氏的規則就是一種相反的情況。宇文家就是用的鮮卑化的政策,等到了孝文帝的改革後,就開始推崇漢化政策。吐谷渾就被改成漢族的姓氏,像是杜氏、獨孤氏等,後來都用劉氏代替。獨孤這個姓現在就算有,也是在內蒙等地能看到。

▲歐陽姓氏

03複姓

複姓中現在使用最多的就是歐陽,它也是最古老的一個姓氏。歐陽它也是上古八姓中的一個。漢化政策也會影響到少數民族,等到漢人當政的時候就想著把這些姓氏給改回來。

▲朱元璋

直到朱元璋把元朝的統治給徹底推翻,被打壓的中原文化也得到改革並且恢復。並且在顧炎武的《日知錄》中就曾這樣說過「自洪武元年,詔胡服、胡語、胡姓一切禁止……而並中國所自有之複姓皆去其一字。」就是因為這個舉動,讓漢族的中的複姓也有了不小的改變。

▲劉莊

古人會改變自己的姓氏原因也比較多,主要的原因還是想從複雜變成簡單,還有的是為了避嫌,你像東漢明帝他真名叫做劉莊,有的人就會用嚴來代替自己莊的姓氏。

▲中華姓氏

原本歷史上是有2000多個複姓名字,現在僅剩81個,對比之前有很大的縮減。但這種情況除了有改姓的原因外,還有就是我們國家經歷過幾次人口快速增長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單姓的人口就比較多,也讓姓氏有著大幅度的改變。

▲姓氏文化

結束語

現如今人們對于姓氏同樣的重視,只是在給孩子取名變得更自由些,有些年輕的夫妻會把孩子姓寫成夫妻雙方的姓,也就造成現在很多孩子的名字是4個字甚至是5個字。只是這種不斷追求創新的想法,會讓孩子的名字過長甚至字過於複雜,對於孩子日後的生活多少會有些麻煩。

【參考材料】《通鑑外紀》《日知錄》《探究中華10個"複姓"的起源》《百家姓》【文案編輯】目海居璇【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古人姓氏中最長的複姓,足足有17個字,隨便起個名就有18字了
    這樣的現象,一直延續到了宋朝,宋朝還曾出現過兩位複姓名人,一位是呼延贊,另一位則是万俟卨(姓氏讀mò qí)。有趣的是,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17個字的複姓,這個姓叫「魯納婁於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補啊喜」,被人稱作中國最長的複姓,隨便起一個字,名字就有18個字了。
  • 朱元璋給兒子請老師,老師問:不聽話能打嗎?朱元璋只說了這4個字
    在這樣背景下,四處流浪的朱元璋受湯和邀請投奔起義軍郭子興的紅巾軍,自此開始自己傳奇的一生。入伍後的朱元璋,作戰非常勇敢,並且處事機智靈活屢立戰功,很快就受到郭子興的賞識,隨後朱元璋就被調到帥府當差,任命為親兵九夫長。
  • 朱元璋為什麼長著張「鞋拔子臉」
    今年初歷史劇《大明風華》熱播,明成祖朱棣的夢中,出現了父親明太祖朱元璋。鏡頭切換到高度還原古畫的朱元璋,一張下顎向前凸出、兩頰變形拉長、布滿黑痣、醜態盡顯的面孔,立刻把朱棣嚇得一臉驚恐。觀眾倒是一點也不奇怪——這張「鞋拔子臉」如今已然成為流傳最廣、最深入人心的朱元璋形象。
  • 這4個複姓的朋友,常被認為是日本人,其實是正宗華夏姓
    這一姓氏的產生,是有史以來的創新,或許今後我國的姓氏中就真的會有「春秋」這一族人的位置了。撇開這一新出現的姓氏不講,如今較為常見的姓氏是一般單字姓。在《百家姓》中一共收集了九百多個姓氏,其中光是單姓的姓氏就多達四百四十四個,而複姓的姓氏則只有屈指可數的六十個。由此可見,在我國的姓氏中,複姓是較為稀缺的,並且日常生活中也很難聽到一個複姓的名字。或許是因為接觸比較少。所以我們對於我國的複姓並不是很了解。因此,也會鬧出一些笑話來。
  • 「偽複姓」成取名新潮流,過來人卻表示很後悔:3個問題難躲過
    給孩子取名,本身就是件需要慎重的事,太普通容易撞,太突出容易鬧笑話,若是家長不上心,孩子大了肯定也會有所埋怨。於是,很多家長開始巧闢蹊徑,將夫妻倆的姓結合在一起,弄一個「複姓」,再加上名字就很難出現「撞名字」的情況了。漸漸地,這種「偽複姓」就成了給孩子取名字的,新的潮流。
  • 朱元璋流傳畫像被醜化,真實長相放在這,竟撞臉當紅韓國明星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直是人們討論的古代熱門人物,而他的外貌同樣受到了關注,其流傳的畫像大概分為兩類,一為天庭飽滿、英俊且臉頰光潔,但更多的是另一類,大多是臉頰狹長、尖嘴似豬,臉上還布滿黑痣;這樣情形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相當罕見,也讓朱元璋容貌成了傳奇,引發許多學者考究討論。
  • 蘇坦妹,一代絕世美人,卻紅顏薄命,成了朱元璋刀下亡魂!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的美人似乎都沒好命,她們大都難逃成為政治權利犧牲品的命運,我們所熟悉的「四大美女」:西施、昭君、貂蟬、楊玉環,無一不是如此,這應該就是所謂的自古紅顏多薄命吧!在元末明初,也有這麼一個人,她同樣堪稱絕世美人,卻同樣紅顏薄命,終究還是成了朱元璋刀下亡魂,令人不勝唏噓!她,就是蘇坦妹。話說朱元璋在元末逐鹿天下時,有一年,他的部隊打下了浙江,入主浙江後,他求賢若渴,急於將當地賢才招致麾下,為他所用,為此,他一方面派人四處尋訪,另一方面,則到處張貼告示,表明自己求才之心。
  • 朱元璋給兒子請帝師,帝師問:皇子調皮能打嗎?朱元璋霸氣回4字
    如今的小孩子學業壓力真的很重,從小學開始就被各種補習班跟興趣班塞滿,遊泳、繪畫、編程、鋼琴、第三外語等等,將原本應當快樂玩耍的時間壓榨的一乾二淨,因此有不少小孩子羨慕起了古代小孩,可以到處去玩耍。
  • 朱元璋指著豬蹄問沈萬三,這是道啥菜?沈萬三妙回3字,撿回條命
    自古就流傳著一句話「伴君如伴虎」,皇帝的性情難以琢磨,跟皇帝相處的過程中,一個字,一句話,都可能惹怒皇帝,給自己遭來殺身之禍。所以,掌握說話的藝術,是在皇帝面前,最重要的生存智慧,其中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禁忌「避諱」。
  • 寡婦救了受傷的朱元璋,朱元璋傷好離開時,寡婦問有了孩子怎麼辦
    在我國古代時,男人都是三妻四妾的,這個都只是在普通人家裡,要像是富貴人家,那娶十幾個是沒問題的,要是在皇宮裡那就更了不得啦,皇帝後宮佳麗三千,美女有很多,所以每朝皇帝都是一個風流的人,皇帝自己也感覺整個天下都是我的,那天下的所有女人也都是我的嘍,都得任我挑選唄。
  • 朱元璋真的是大下巴嗎?兩張圖揭開真相!
    這張圖是民間認為朱元璋大下巴的原因之一,不過很多人認為,這張朱元璋畫像應該是民間詆毀朱元璋殘暴,特意醜化的畫像,而且應該是清朝人畫的。因為這張圖像明顯是清朝人的穿戴,而不是明朝的。為什麼呢?最明顯的就是帽子中間那塊白色的「帽正」,就是典型的清代特徵,在朱元璋本人所在的明代初期,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 中國5000多個姓氏中,只有這6個姓氏從未衰落,是你的姓嗎?
    即便是到了幾千年後的宋朝時期也只有一百來個,而《百家姓》就是最好的佐證。 但宋朝之後,我國姓氏得到了飛速發展,一直到今天,我國姓氏已經發展出了5662個,其中包括3484個單姓,2032個複姓,甚至還有143個三字姓。
  • 朱元璋宴請群臣,大臣們看到桌上的四菜一湯後,嚇得直哆嗦
    圖片:假裝倒水緩和氣氛劇照如此一來很多人就喜歡在飯桌上慢慢談生意,這也引發出一個問題,請對方吃飯不可能過於寒酸,但是長久下來又會造成浪費,所以飯桌問題一直是從古至今困擾大家的大問題。除了給大臣們做訓誡,他還著人立下了150多條有關懲治貪汙的法律,其中有幾條刑法非常嚴重,讓人看了就心生寒意。當時有人認為朱元璋只是做做樣子,由此根本沒把這事放在心上,該怎麼貪汙就怎麼貪。有一個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叫做朱亮祖,他在朱元璋開國的過程當中立下了很多功勞,功成之後奉命在廣州任地方官。
  • 中國人口最多的4個複姓,第一姓人口超過300萬,第四姓為皇族
    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人的姓氏都是單姓,只有極少部分人為複姓,所以大家非常羨慕姓複姓的人,畢竟物以稀為貴,在《百家姓》中,單姓有400多個,複姓僅有100多個,而且,在這100多個複姓中,人口超過一萬的複姓也只有11個。
  • 朱元璋大殺功臣,劉伯溫用一首詩保住性命,如今此詩幾乎人人會背
    劉伯溫原名劉基,「伯溫」是他的「字」,1311年出生於浙江青田武陽村,從「風水」的角度來說,這可是一塊寶地,尤其是青田縣境內的南田山更有「南田福地」之稱! 1360年,朱元璋於應天稱王后,派人將劉伯溫請來,劉伯溫早聞朱元璋大名,又觀其有「帝王之相」,便留在朱元璋身邊擔任謀士,輔佐朱元璋剿滅陳友諒,擊潰張士誠,又參與制定了「滅元大計」,使得朱元璋能夠「勢如破竹」,青雲直上。
  • 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剝皮實草?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他作惡多端只是一個方面,也不足以要了他的命,謀反更是沒影的事,其真實原因不過是朱元璋要為皇太孫朱允炆掃清前行道路上可能出現的障礙,才不得不將他剝皮實草,並將其族人及黨羽全部剷除,朱元璋真正要做的其實就是剷除所有可能威脅到皇孫朱允炆的武人集團,這樣年幼的朱允炆才可能守得住朱家的江山,朱元璋也才能死得心安。
  • 朱元璋如何駕馭得諸將服服帖帖,雙重手段鉗制,還有一大招
    此時,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又來投奔。諾大一家如今只剩了這幾口,大家免不了抱頭痛哭一番,又不免慶幸時局之亂,家人還能團聚。連同孤兒沐英,朱元璋把三個孩子一起收為義子。古代軍中流行收養義子,朱元璋也不能免俗,這不光是對青年才俊的照拂,還有更深層的目的。
  • 朱元璋在位時有多狠?只是因為發音相同,明朝人不敢稱呼「豬」
    從古至今,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個習俗,就是在過年的時候要殺豬宰羊來慶祝,用這種方式來犒勞自己一年的艱辛勞動,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雖然現在人們幾乎都生活在大城市,而在一些小城市中依然還會有這樣的習俗出現,他們會將自己養了一年的豬給宰殺,然後喊上自己的親朋好友來自己家做客。
  • 山海經中記載的一件事,朱元璋看後說不可能,後被鄭和下西洋證實
    這位皇帝就是朱元璋。司馬遷是史記的作者,寫史的人一般眼中不揉沙子,而山海經是一部神話色彩過於濃厚的書籍,司馬遷對其反感也是很正常的事。其次魯迅是一位文學家,立志用筆桿子救中國,魯迅先生對一些糟粕文化向來都是大力批判的,所以山海經這類書,被魯迅先生誤傷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那麼朱元璋,為何也會輕視山海經呢?
  • 朱元璋設「鴻門宴」,問桌上豬蹄是什麼?沈萬三回3個字成為名菜
    文/玉濁清 沈萬三是元末明初的商人巨富,他憑藉著發展商業貿易而迅速成為了明初擁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然而又和朱元璋有著一段淵源,而當時的朱元璋作為開國之君,聽說這樣一個富可敵國的商人,自然會疑慮重重,害怕其對自己的政權有所威脅,然而他建朝初期,又經歷過種種戰亂,導致各種經濟短缺,所以到處都需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