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位時有多狠?只是因為發音相同,明朝人不敢稱呼「豬」

2020-12-17 舊史心說

從古至今,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個習俗,就是在過年的時候要殺豬宰羊來慶祝,用這種方式來犒勞自己一年的艱辛勞動,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雖然現在人們幾乎都生活在大城市,而在一些小城市中依然還會有這樣的習俗出現,他們會將自己養了一年的豬給宰殺,然後喊上自己的親朋好友來自己家做客。

雖說人們喜歡吃豬肉,但是對豬是沒有歧視的,並且還認為在豬年出生的寶寶都是非常的有福氣的。在中華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開國皇帝,他是一個乞丐出身,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自己極高的情商,最後建立了明朝。沒錯,這個皇帝就是我們熟知的朱元璋,可是在古代一直有這樣一個忌諱,就是皇帝的名字別人不能夠叫,甚至在別人的名字裡不能和皇帝的名字有相似的字,不然就是不敬。

其實朱元璋並沒有那麼的在意,但是整個朝廷的大臣都非常的忌諱,他們讓天下和朱元璋名字裡帶有相似的字或者同音的字的都得改名,否則就要殺頭。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卻偏偏有一種動物叫做「豬」。那麼豬也要改名嗎?沒錯!就連豬也要改掉這個稱呼。那麼不禁有人會問,那麼豬又該怎麼叫呢?

後來為了將朱元璋和「豬」區分開,一些大臣們和皇帝商議將「豬」的稱呼改成了「彘」,並且還頒布了《禁豬令》,不準人們吃豬肉,但是在頒布這種號令僅僅三個月百姓們就堅持不住了,大臣們沒有肉吃也非常的難受,最後也不得不將這個號令給罷免了,讓大夥又再一次吃上了豬肉。

最後到了七清朝,滿人入關,最後將明朝推翻,人們又開始恢復了「豬」的叫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現在,雖然人們還是在名字上面有一些犯衝,例如孩子的名字和父母的名字不能相似等等,但是並沒有像古代那樣忌諱,歷史就是這樣,有正確的地方,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而正是這些才讓我們領略到歷史不完美之中的美麗。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姓朱,明朝百姓管豬叫啥?皇帝給豬改了名,很多人都讀不出
    在歷史上,老朱家的人便是因為自己家的姓氏鬧了不少的糟心事,他們家是「朱」姓,但是偏偏就和老百姓餐桌上的「豬」是個諧音字,這是最為尷尬的。所以,老百姓在「殺豬」之時,倒是像「殺朱」;在「切豬肉」之時,也是像「切朱肉」;在「吃豬」之時,也像是在「吃朱」……於是,有人便說了,這都是心理作用在做怪,大家又不是真的要吃老朱家的肉!
  • 朱元璋時期的豬不敢叫「豬」,被叫什麼?民間竟還有個萌寵的綽號
    朱元璋時期的豬不敢叫「豬」,被叫什麼?民間竟還有個萌寵的綽號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下,唯一一個受益者,就是古代的皇帝,坐擁天下,掌握無上權力的人。古代的皇帝,自稱為天子,而全國都是屬於他一個人的。所以,皇帝的忌諱,自然也成為老百姓的忌諱,因為沒有人敢挑戰權威。說到忌諱,中國歷代皇帝中,朱元璋的忌諱算是很明顯的,他的忌諱就是姓氏,諧音「豬」。而豬在民間,是一種牲畜,而且,是作為一種食物來「培養」的。身為皇帝,自然不會跟豬,同日而語。雖然豬,跟朱元璋是同一個姓,但豬沒有因為朱元璋而變得高貴。因為朱元璋的機會,明朝時期的豬,都不敢叫「豬」,總不能讓皇帝改名吧,所以,只能讓豬改名了。
  • 「豬」和「朱」同音,朱元璋本人是什麼態度?這答案讓人不敢相信
    「豬」和「朱」同音,朱元璋本人是什麼態度?這答案讓人不敢相信在古代,人們對於名諱是很有講究的,尤其是對於皇帝的姓與名更是計較。在皇權社會裡,如果有人膽敢直稱皇帝的名諱,那是會惹來殺身之禍的啊!但是,大部分就比較好奇了,那如果有些字或是動物的名字冒犯到皇帝的姓怎麼辦呢?
  • 古代皇帝都很在意自己的名諱,朱元璋稱帝後,明朝的豬叫什麼?
    說起朱元璋,相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從一個放牛娃、和尚成為一個國家的開國皇帝,典型的屌絲逆襲。1368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明王朝自此開始。在我國原始社會人類時,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狩獵水平的不斷提高,野豬逐漸被人類豢養和馴化,成為最早被馴化的動物之一。我國的養豬歷史,大約是從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開始。豬的「去勢術」(閹割)是我國先民的發明創造,據《易經》:「豶豕之牙吉」,是說閹割過的豬,性情變得溫順,雖有牙也不為害。
  • 朱元璋「豬龍」臉的長相很奇怪?明朝人:這叫富貴相,想長成這樣
    最近,一部以明朝為背景的古裝劇《大明風華》引爆熱點,其中很多人對朱元璋的長相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因為電視劇中的朱元璋長得真是有些奇特,甚至可以說是醜。那麼,大明皇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真的長得這麼醜嗎?但是畫師也不是隨便就給人畫像的,必須是有權有勢的人才有資格留下畫像。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卻是貧苦出生,當過放牛娃以及和尚,雖然這個階段他露面較多,但卻無權無勢,自然不會有人想給他畫畫像。所以傳世的朱元璋的圖像,都是他參加義軍且有權乃至當了皇帝之後畫的。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英女王寫信給萬曆皇帝時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如果按明史記載,明朝皇帝中也只有那麼幾個正常人,比如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佑樘,明朝前期就是這樣,朱元璋布衣立威,平定群雄,一統天下,除元朝殘餘勢力外,還日夜守候,日夜兼程,為大明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再後,朱棣、朱棣、朱瞻基、朱佑樘,三十三年間,明朝又以皇帝為首,日夜兼程,朝野上下都不敢小視。
  • 明朝時期,朱元璋一生幹過的幾件奇葩事,搞笑而又偉大
    所有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朕」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字,每個人都可以稱自己為「朕」。但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他覺得自己很牛,便想找一個不同的頭銜來區別自己和其他的那些「統治者」,於是他創造了一個新的君王職位:皇帝。
  • 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於是,朱元璋為了緩解這個尷尬,也緩解心裏面的那種不好的感覺,便絞盡腦汁地想到了一個好法子,將「豬」改為「彘」和「豚」。在文言文當中,「彘」和「豚」本就是有「豬」的意思,只是說起來稍微有些陌生罷了。雖說這突然的改動虎使得老百姓一時之間難以接受,但是,也得逼著自己去適應,畢竟,這皇帝的威嚴還是不敢多加侵犯的,加上,從當時朱元璋懲戒貪官的力度就可知,這朱元璋是相當嚴苛的,自是不敢多加忤逆。
  • 明朝開國功臣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人皮示眾後哪裡去了?
    明朝的律法是非常嚴厲的,觸犯了律法得到的處罰也非常殘酷,挨板子什麼的在明朝的刑法裡都是輕的,明朝最嚴重的刑法是把犯人的人皮直接剝下再用稻草填滿,最後掛在人多的地方讓人看,這種處罰聽起來都受不了,但是明朝還真的有人受過這種刑法,這個人就是藍玉,也是明朝很有名的一位開國功臣,他後來被朱元璋剝皮填草
  • 朱元璋:朕能在位幾年?劉伯溫:本來35年,被偷走5年,只剩30年
    這句話可是把唐宗宋祖都不放在眼裡,不過朱元璋說的也對,因為開國皇帝裡面也就劉邦算是起於微末,雖然有個泗水亭長的稱呼,但那也是個芝麻一樣的小官,不足為提。不過就算是劉邦這樣的芝麻官,他也比朱元璋強啊。前文中提到過,朱元璋那可是乞丐出身,從乞丐到統一中原做了皇帝,這中間的過程可以稱得上一句傳奇了。
  • 明朝的權力遊戲,比影視劇精彩多了
    甚至,朱元璋規定親王出行時,要帶什麼東西,都寫得一清二楚:交椅一把、腳踏一個、水罐一個、水盆一個、香爐一個、香盒一個……朱元璋主持編撰的《皇明祖訓》。朱棣與父親朱元璋的個性完全不同,他一直有種與唐太宗李世民惺惺相惜的共情。
  • 為何明朝皇后大多出身寒門?朱元璋定下了這一「特殊」規定
    這個王朝就是明朝 明朝那些出身於平民的皇后 有些人對此表示質疑,認為純屬杜撰,那我們就來隨便舉幾個例子: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我們最為熟悉,人稱「大腳馬皇后」,乃是紅巾軍郭子興的義女,郭子興當時雖有個元帥之名,實則小打小鬧,不成氣候,這個出身算不上高貴吧!
  • 九幅朱元璋畫像:被滿清抹黑為豬腎臉,圖9是朱元璋的真實模樣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293,閱讀約3分鐘「朱元璋畫像」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布衣出身,在位31年。他在古代帝王中受到尊敬。然而,朱元璋的真實面貌一直是後人關注的焦點。與其他帝王不同,朱元璋的長相有兩個極端。
  • 明朝皇帝取名規則是什麼?如何一眼看出誰是朱元璋的子孫?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這幾位明朝皇帝也因此躥上了熱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幾位皇帝的名字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每個人的名字都大有講究,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明朝皇帝取名的那些事。古時候的世家大族在給子孫取名的時候往往要講究字輩。
  • 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命」的三位皇帝,最後一個僅在位29天
    據說,造成明朝皇帝壽命都不長的原因是朱元璋家族患有遺傳病,但據最新的資料解密說是因為宮牆上有大量的硃砂,而硃砂中含有一種重金屬,那就是汞,人只要長期生活和工作在汞嚴重超標的屋子內就很容易造成汞中毒,所以現在很多專家學者都普遍認為,汞中毒是造成明朝皇帝壽命短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除了壽命短,明朝很多皇帝的在位時間也可以用「短命」來形容,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在明朝歷史上三位最「短命」的皇帝。
  • 朱元璋給屠戶寫春聯,屠戶並不張貼,朱元璋卻重賞了他
    大年初一,在歡慶的炮竹聲中,朱元璋早早就起來了,帶著幾個隨從出宮微型私訪去 了,檢查大家對他旨意的落實情況。一路上,他發現每家每戶果然都貼上了紅彤彤的對聯,到處是喜慶而祥和的氣氛。朱元璋心裡暗自高興,這說明自己治理國家還是小有一番成就,百姓其樂融融。
  • 教科書上朱元璋是鞋拔子臉。事實上,送他一個「美丈夫」不為過
    談論起朱元璋,他的臉型就是繞不過去的話題。一直以來我們看到朱元璋是長這樣的後來改成這樣的這兩張畫像,怎麼看都不是同一個人。古代皇宮有專門存放歷代帝王圖像的,明代的圖像藏在內庫。清朝入關後接收了明朝的圖像,到乾隆十四年,重新對這些圖像裝裱,然後藏於南薰殿。
  • 朱元璋看到菜裡有根頭髮,御廚急中生智回了6字,龍顏大悅還升官
    不少歷史學家都說,皇帝在封建足以算得上是一種畸形的產物,百姓犯了錯是格殺勿論,但皇帝犯了錯,卻是無人敢問津,這種並非人人平等的人權制度,居然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想想還真是一件讓人一言難盡的事。雖然各朝各代都有皇帝誅臣的例子,但這種情況最為集中的一點,要數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了,一直以來,明朝有不少皇帝在歷史上都是比較有爭議的皇帝,要麼就是誅臣不眨眼,要麼就是做過「誅十族」這種慘絕人寰之事,直觀上來說,明朝的皇帝確實是相當讓人一言難盡的。
  • 皇帝女婿揚言:我是駙馬爺誰敢動!朱元璋怒道:斬,女兒我不要了
    茶馬法簡單來說就是用中原的茶葉去換西域的好馬,中原不是沒馬,只是中原的馬再怎麼好也不如西域散養在大草原的馬高大彪悍,那時的明初仍然有很多元末殘餘分子在民間商量著反明復元,朱元璋一直提心弔膽,處於隨時開戰的警備心中。馬是戰爭重要物資,朱元璋就想多換一點西域的悍馬,以備不時之需。
  •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皇帝不一定只使用一個年號,遇到特殊情況時,可能會更換,甚至隨著皇帝心情好壞,都可能會換年號。歷史上使用年號最多的皇帝,就是女皇武則天。她在位21年,就換了17個年號,不得不承認,女人心海底針,難猜啊。由於一些皇帝在位期間更換過年號,所以後世在稱呼他們時,往往就用廟號加上朝代區分,就好比漢武帝、唐高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