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提示 日本追加新對策應對利用line詐騙行為

2021-01-09 中國網

中國網8月21日訊 據日本NHK網站8月20日報導,因盜取智慧型手機軟體「line」的用戶帳號,騙取用戶好友電子貨幣的事件不斷發生,該軟體開發公司追加新對策,當發生多人用電腦登陸等情況時,將會通過手機告知用戶。

使用「line」的用戶中,不斷出現帳號被盜,且利用該帳號,給用戶好友發消息為自己購買電子貨幣,上當受騙的情況。

為此,從本周開始,當發生多人用電腦登陸line的情況時,將會通過手機告知用戶。

此前,line的運營商曾要求用戶設置更加複雜的密碼以防止帳號被盜,但還是有用戶反映發生受騙事件,因此又新加了該對策。

另外,登陸購買表情包界面時也會收到該簡訊。Line公司呼籲,當收到該簡訊後,用戶應及時更改密碼。(實習編譯:辛嘉蕾)

相關焦點

  • 日本敲定追加經濟對策 規模約73.6萬億日元-時代財經-北方網
    據日本共同社消息,8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敲定了鑑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追加經濟對策。日本中央政府的預算約為30.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萬億元),包括增加民間投資效果在內的項目規模約為73.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萬億元)。
  • 詐騙新套路!冒充銀行發簡訊 騙子竟留「客服」手機號
    近期,有不少人收到自稱「銀行官方客服」發送的信用卡逾期提醒簡訊,並聲稱違反規定將追責並上報徵信。銀行專家表示,這是最近時間比較典型的電信詐騙,公眾要提高警惕,非官方簡訊切勿理會,信用卡密碼、安全碼、驗證碼等不隨意告訴他人,簡訊內不明連結不亂點,避免掉入詐騙陷阱,同時,一旦告訴過詐騙分子個人或卡片信息,哪怕發現異常主動掛斷了電話,也一定要立即掛失卡片。
  • 烏魯木齊警方揭秘電信網絡詐騙「十大套路」
    烏魯木齊天山區公安分局民警就電信網絡詐騙「十大套路」傳授應對策略。套路一:「你的帳戶有資金異常變動」對策:直接撥打銀行的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別相信任何主動呼入的、自稱是客服的電話。套路二:「你涉嫌違法了」對策:撥打110諮詢。
  • 日本成立政府對策本部應對疫情 安倍稱新冠疫情為「國難」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當地時間26日下午,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呈蔓延趨勢,日本「政府對策本部」召開了首次會議。會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疫情稱之為「國難」,呼籲各方團結一致共同抗疫。據報導,基於《新型流感等對策特別措施法》,日本政府於26日設立了「政府對策本部」。在該部門的首次會議上,安倍表示,「為了共同度過這次可以稱之為國難的情勢,國家、地方公共團體、醫療相關人員以及國民都應該團結一致,進一步做好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工作」。
  • 日本設立新冠疫情對策本部
    【來源:新華網】依據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特別措施法,日本政府26日設立疫情對策本部。日媒猜測,這是日本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的前奏。不過,經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當天予以否認。疫情對策本部由首相安倍晉三擔任本部長,將依據專家意見決定基本應對方針。在地方,各都道府縣同樣將設立對策本部,依據中央政府方針採取措施。 設立疫情對策本部的決定關聯首都東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激增,那裡成為日本疫情「震中」。截至25日,東京累計確診212例。
  • 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這種「執照顯示異常」簡訊,是詐騙!!
    營業執照年檢?近期,我市有企業商戶收到冒充「市場監管」部門發來的要求對營業執照進行「升級」、 「年檢」、「年報」、「完善信息」的簡訊,內含釣魚連結,有商戶在點擊連結操作後被詐騙。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注意了!案例:
  • 只要點了簡訊錢就沒了!這麼恐怖如何防?後附:識別疫苗詐騙小技巧!
    近日,美國新冠疫苗騙局泛濫,很多人因為點了手機簡訊上驗證疫苗接種的信息被騙!還有騙子謊稱幫預約疫苗,實際上騙錢盜信息!這麼厲害怎麼防?實用文教你識別疫苗詐騙!請大家收藏此文章!近日,紐約州消費者保護廳(Division of Consumer Protection)和州衛生廳日前發布貼士,提醒民眾小心手機簡訊上有關驗證疫苗接種信息的詐騙行為。
  • 日本接連發生冒充LINE好友詐騙電子貨幣案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關超】據日本共同社7月7日報導,日本大阪府警方網絡犯罪對策課近日透露,在免費智慧型手機通信軟體LINE上,以冒充好友詐騙電子貨幣為手段的詐騙案接連發生。已確認的詐騙金額將近5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萬元),警方呼籲民眾提高警惕。據大阪府警方透露,6月以來,接到19起報案稱收到了,「我現在很忙。
  • 警惕網絡購物退款詐騙和ETC簡訊詐騙
    據溧陽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統計,本周(11月30日-12月06日)全市共接報通訊網絡詐騙警情32起,環比下降17%。01、網絡購物退款詐騙2020年11月,溧陽天目新城一居民報警稱,其在唯品會上購買面膜,面膜收到後,接到一名自稱是「客服"的電話,聲稱受害人購買的面膜有質量問題,要退款理賠,隨後又稱受害人的卡已被凍結,無法退款,要求受害人先轉帳給他,隨後才能退回所有款項,詐騙受害人6000元。
  • 警惕仿冒新冠疫苗接種 預約的詐騙簡訊來襲!
    據新華社成都1月8日電 近日,全國各地陸續有群眾反映收到了新冠疫苗接種預約的簡訊,經網絡安全公司測試鑑定後發現,這些均為新型詐騙信息,提醒市民切勿點擊連結,切勿輸入銀行卡等信息。成都無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1月7日晚,他們對多條新冠疫苗接種詐騙簡訊進行測試,揭開了釣魚連結的「假面」,這些簡訊不僅有很多種模板,而且網址更換十分頻繁。專家提醒,有接種新冠疫苗需求的市民,一定要認清上述騙局套路,不要輕信簡訊內容,一定要及時關注當地官方媒體的消息。若收到此類詐騙簡訊或發現受騙,應儘快報警。
  • 【安全提示】電信詐騙真實案例,10種常見電信詐騙手段
    簡訊詐騙、電話詐騙都聽說過,APP詐騙、網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今天我們整理了10種常見電信詐騙手段教大家如何識破電信詐騙那些小伎倆騙術1:"貸款」詐騙警方提示:不要隨意在網絡上辦理貸款和信用卡,如不熟悉網際網路金融相關知識,應到各大銀行等正規信貸機構辦理信用卡及貸款,避免上當受騙。騙術2:"引誘兼職刷單」詐騙
  • 仿冒新冠疫苗接種預約的詐騙簡訊來襲,勿信!
    新華社成都1月8日電(記者李倩薇)近日,全國各地陸續有群眾反映收到了新冠疫苗接種預約的簡訊,經網絡安全公司測試鑑定後發現,這些均為新型詐騙信息,提醒市民切勿點擊連結,切勿輸入銀行卡等信息。成都無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糖信息」)副總經理朱鵬告訴記者,1月7日晚,他們對多條新冠疫苗接種詐騙簡訊進行測試,揭開了釣魚連結的「假面」,這些簡訊不僅有很多種模板,而且網址更換十分頻繁。對簡訊中的幾個釣魚連結進行測試後,無糖信息還發現,這些連結的界面竟然打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旗號,看起來頗像那麼回事。
  • 和多號提醒你:年末歲初更要小心電信詐騙
    親友遭遇不測騙子在獲知當事人信息後,設法阻斷其和家人的聯繫,然後通過電話、簡訊等聯繫當事人家屬,謊稱其被綁架或出車禍,需要贖金或醫療費。應對這類騙局,建議家屬保持冷靜,設法通過多方渠道聯繫當事人。機票退改籤馬上就到春運高峰,該類情況一定要小心。
  • 冒充「疾管中心」稱可預約新冠疫苗 警惕此類詐騙簡訊!
    近期,有詐騙分子冒充「疾管中心」,以預約新冠疫苗為由發送簡訊給事主,騙取事主個人信息。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月8日獲悉,目前,北京市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暫不採取個人預約方式,該簡訊為詐騙簡訊,群眾應提高警惕。
  • 「宅家網民」遭遇電信網絡詐騙 警方提示牢記「三不一多」原則
    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日益發展的通信技術和快捷支付技術,實施各種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特別是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量「宅家網民」給詐騙分子留下可乘之機,貸款類詐騙、兼職刷單類詐騙、冒充客服退款類詐騙案件高發多發。
  • 揭秘詐騙新動向!(附三大防騙術,學起來~)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安全漏洞也不斷顯現,新騙局、新套路不斷滋生,尤其是電子銀行、行動支付等應用的普及,讓詐騙更有機可乘。新型詐騙已成為損害民眾切身利益和影響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大毒瘤,必須儘快切除。
  • 揭秘AI詐騙的矛與盾!AI反網絡詐騙白皮書出爐「附下載」|智東西內參
    這些數據經過智能化處理清洗後為後續開展數據分析和挖掘,識別電信網絡詐騙行為,構建完備的技術防範體系奠定了數據基礎。在數據挖掘層面,利用大數據的挖掘能力可以發現詐騙行為的典型規律,精準識別詐騙分子和詐騙行為,進而對電信網絡詐騙進行準確預警。
  • 警惕以「結婚電子請柬」為由的詐騙
    而一些不法分子迅速盯上了這一「摸不著」的「喜帖」,利用朋友間不好意思當面詢問清楚的心理,通過簡訊、微信消息等形式,向受害者發送電子請柬的網址連結傳播手機病毒並實施詐騙。案件回顧徐女士收到一條手機簡訊發來的請柬連結,打開13分鐘後陸續收到銀行發來的簡訊提醒其已註冊網上銀行成功,後銀行卡被盜刷5000餘元。
  • 電信詐騙,怎麼防?
    他們利用電話、QQ、微信號、郵箱等作案手段不斷翻新,給廣大人民群眾財產造成了損失。 電信網絡詐騙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簡訊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或轉帳的犯罪行為。
  • 淨網2020 兼職刷單、中獎返利、簡訊連結認證三類詐騙案件多發
    相信市民朋友們多多少少都會收到一些類似「您信譽良好,可刷單賺佣金」的小廣告,刷單詐騙是非常常見的詐騙手段之一,被騙金額從幾十塊到幾十萬不等,近日,我市一市民被騙42.5萬元。警方提醒市民切實提高自身的防範意識,注意甄別刷單兼職、中獎返利以及簡訊認證類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