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原名<千與千尋的神隱>當中出現了「千尋」和「千」兩個名字——分別是千尋的本名和湯婆婆賦予她的名字,名字所代表的就是一種身份,一種定義和標籤,它決定了一個人在他人眼中的模樣,也因此決定了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千」和「千尋」這兩個名字分別代指了「被成人定義的千尋」和「原本的千尋」。
故事背景設置在千尋一家搬家的途中,搬家其實就在比喻千尋從「舊世界」步入「新世界」的這個過程,這兩個世界分別代指什麼,我在文章最後會給出結論。神隱世界中發生的故事,其實正是對千尋內心世界的描繪,因此我認為這部影片是一部描繪成年後自我療愈(以回溯童年成長曆程的方式)的寓言故事,而「神隱世界」就是在這個成長過程中千尋「內心世界」,湯屋則代表千尋內心定義的「成人世界」。
湯婆婆和錢婆婆是兒童千尋內心賦予母親形象的兩個化身,這兩個形象表面看似是矛盾的,而其實是源自於千尋對母親認知的兩極化。
在兒童千尋心中,湯婆婆(母親)是神隱世界(內心世界)的絕對權威,是她內心世界的代理人和主宰者,湯婆婆對待千尋的態度是強勢威嚴並有些蔑視的,她並沒有給予千尋足夠的愛和尊重,並且千尋內心對湯婆婆始終懷有恐懼,其實這就暗示了千尋在童年時期與母親的並不良好的情感關係。當千尋渴望獲得一份工作(真正進入成人世界)的時候,湯婆婆其實是千尋內心的最大阻力,她始終懷有對成人世界的恐懼,而恐懼的根源正是來自於自己的母親。
錢婆婆是成人千尋在自我療愈之後內心賦予母親的另一個形象,她是溫暖,平靜和充滿關懷的,也就是千尋在真正成為千(長大)之後對母親的重新認知,此時的母親已經不再是她世界的主宰者,而是成為了一個溫暖和安全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