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中學助力雲考試,800多名高三學生居家參加

2020-12-16 環京津網

2月22日,距高考只剩105天。

按照原計劃,湖北省潛江市江漢油田教育集團的800多名高三學生,本該在這一天完成高三以來的第一次大型調研考試。這也是自2019年9月展開全面複習以來,當地整個高三階段第一場最重要的考試。

但疫情之下,這樣的大型考試只能一推再推。

沒有現成經驗,也沒有樣本借鑑,如何藉助網際網路技術,組織一場「誠信、公平、有效」的調考,這道難題擺在了江漢油田教育集團教科院的面前。

3月7日,在「一起中學」的助力下,江漢油田教育集團完成了這場「人+技術」的教育實驗。

難題——

雲考試,如何保障誠信公平並確保診斷有效?

潛江市江漢油田教育集團教科院副院長劉謙介紹,一般情況下,高三複習有三輪。其中,頭年9月至次年2月進行的第一輪複習,偏基礎性,但十分重要,「基本上就是要把以前學過的知識都鞏固一遍。」

因此,這場調研考試堪稱地毯式的掃描,檢測近半年的複習效果。「你可以把它比喻成一個人進入醫院後做的第一輪全身掃描,目的是要找到病灶,接下來的複習才能精準找到目標。」

但疫情之下,安排現場考試已無可能性。當然,這並非潛江一地才面臨的問題,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幾乎全國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能否像日常教學一樣,把線下的考試轉到線上舉行?理論上可行,但線上考試面臨幾個難解決的問題。

首當其衝的就是試卷分發的問題。就在3月3日,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正式開考,採用的就是居家「雲考試」的形式,學生下載電子試卷然後列印,或者是電腦作答,共計5萬餘考生參考。但湖北的高三學生面臨的現實是,部分學生家裡沒電腦,由於管控更嚴格,更不可能出門列印試卷。

其次是監考,這也是難題之一。劉謙介紹,這次考試需要體現學生最真實的水平,但線上考試,很難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到誠信應考。

另外,如何閱卷也是一大困擾。以往的傳統線下考試,試卷收上來,密封裝訂,即可展開隨機流水閱卷。但是雲閱卷,如果收卷和閱卷時隱去學生信息,就會造成統計分數時的混亂;如果要保留學生信息,又無法做到閱卷時的公平公正,「真正的大型考試閱卷,不僅姓名班級不知道,甚至是哪個地市州的都不知道」。

試水——

「土辦法」工作量驚人,老師連呼崩潰

其實在這場大型雲考試之前,劉謙和她的團隊試驗過一次在線月考,用了一次「土辦法」,即學校統一製作答題卡,學生只需要按題號寫上對應答案,再拍照傳給負責「收卷」的老師。

但在閱卷和統計分數時,大家發現這是一個「噩夢」。

參與考試的廣華中學高三一班班主任、化學教師孟凡軍捋了一遍整個流程:整個高三學生有500多人,老師們需要分科目建好考試QQ群相冊,每個科目一個群,學生答題完畢,需要拍照、手機掃描,然後在5到10分鐘以內上傳到群相冊,老師們就要將圖片一一下載,並根據學生姓名班級考號的信息,對答題卡圖片進行重新命名,然後打包傳給備課組長。

「整個重命名流程極其繁瑣,」孟凡軍說,以自己所在班級舉例,高三一班有46人,但答題卡遠遠不止46張。「語文數學各3張,生物物理各2張,英語化學各1張,例如語文試卷有3張,某位學生的語文科目編號是0020,那麼具體到這位學生的答題卡頁數編號就應該是002001、002002、002003」,也就是說,1個學生名下就對應著12張答題卡。高三一班46人,就會產生552個圖片編號,全年級假如按500人計算,就將產生6000個試卷編號。這些編號全部靠老師們手動完成,而且,一個編號都不能出錯,不然學生成績就會依次錯位。

孟凡軍回憶,自己當時只是處理自己班上的圖片編號,就花了2個多小時。

自己班裡46個學生,僅是語文科目,就對應著46個文件夾以及130多張答題卡。收卷後,僅僅是重命名編號,也用了兩個多小時。

另一個工作量驚人的環節是閱卷完畢後的成績錄入。「保守地按照平均一張答題卡上5個題型小分和1個最終總分來計算,500個學生,6000張答題卡,就能產生30000個小題分數,以及3000個單科總分」。

而且,和答題卡編號一樣,這33000個數據同樣要靠老師們手動錄入Excel表格,再進行匯總。孟凡軍介紹,不僅工作量大到「令人崩潰」,而且還十分容易出錯,「畢竟是手動錄入,一個數據錯誤,後面的就會全部錯誤,一旦錯誤,就要全盤重來」。

孟凡軍的同事劉玉霞老師也表示,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她不得不採用兩臺電腦同時工作,一臺電腦閱卷,一臺電腦錄入分數。「數據量這麼大,但又一個都不能錯,所以精神全程緊繃,非常疲勞」。

參與考試的另一所學校江漢油田高級中學,該校教研主任、高三一班語文老師趙德霞說,自己在錄入分數時,把孩子和丈夫也都拉來幫忙,花了近6個小時。「全程坐在那裡一動不動,上廁所都不敢去,就怕中途打斷了,導致分數可能錄入錯誤。」

當然,這還不包括學生拍照不夠清晰、圖片掃描不夠完整等意外情況帶來的額外工作量。

孟凡軍回憶,當聽說3月7日和8日的調考,也將採用這種閱卷辦法時,「真的覺得很崩潰」。孟凡軍2007年畢業就到了江漢油田教育集團,13年的教育生涯裡,這樣讓他崩潰的閱卷是第一次。

轉機——

借力專業平臺,老師減負、數據有力

這次在線月考讓參與的老師做了一場「噩夢」,在線考試並未帶來真正的便捷,反而加重了負擔。

但在第一次大型調研考試即將開啟時,發生了轉機。

3月6日凌晨1點多,平時不怎麼看朋友圈的劉謙,臨睡前刷到了同學發的一條朋友圈文章《「雲考試」如何開展?深圳二實先「試」了》,把學校如何藉助專業教育平臺進行雲考試講得清清楚楚。此時的劉謙睡意全無——這場雲考試從制卷、閱卷、成績統計分析等整個環節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不就是自己想要的嗎?

一大早,劉謙就聯繫上了老同學,輾轉聯繫上了「一起中學」的負責人,希望借力完成這次大型考試。

此時距離3月7日開考不到24小時。一起中學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以往,給學校提供這種服務前期準備工作至少要三天。

大家都有點猶豫,但最後大家達成共識:不放棄。「現在就開始,連夜也要把這事兒做好」。

從劉謙在一起中學相關負責人的協調下,一個38人的工作群迅速建立起來,校方負責提供學生和老師資料,技術人員連夜建立起雲端班級,並錄入教師資料,協同作戰模式開啟。

3月6日23點38分,大部分學生順利註冊完畢。

3月7日0點17分,所有參考學生全部準確註冊完畢。

3月7日上午十點,江漢油田教育集團的800多名高三學生,開啟了第一次大型雲考試。

(學生參加「雲考試」)

整個考試把學生分為每4-6人一組,由家長在家監督,教師遠程監考;髮捲和答題環節通過QQ傳卷完成,學生答完題後拍照錄入「一起中學」後臺;工作量最大的兩個環節閱卷和分數統計也由「一起中學」完成。

3月11日,兩個學校的老師們拿到了「一起中學」提供的類似學情分析的報告,包括理科文科的最高分、全班和小題的統計、每個學生的得失統計、校與校之間分析等。此外,老師還能在試卷上留言寫評語,讓學生更清楚了解自己。

閱卷的高效、學情數據的詳實,讓劉玉霞老師連稱「簡直刷新認知」。

「以前我們完全靠個人的力量去完成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恨不得連雙休日都圍在學生身邊一直教。不僅沒有敞開懷抱去接納網際網路新技術,反而是比較抗拒的,就怕孩子們陷進去。所以全部依賴人的力量。」劉老師說,這次體驗實實在在給老師減輕了負擔,是一次大轉折。

儘管準備時間倉促,劉謙對此次「雲考試」的效果感到非常滿意。劉謙介紹,此前教科院對她這位總指揮提出的要求是:學生誠信考試,老師監考到位,保證考試公平,把脈真實水平。從考後的各方評價來看,這幾個要求都達到了,而且是「高標準完成了任務」。

「這次雲考試背後的科技力量、人+技術形態,不僅讓老師們減負增效,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們進行了全身和全面掃描,數據分析也把每個學生的真實水平和薄弱點都展示了出來。考得好的學生,一定能提升學習信心,考得不好的同學也能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

談及這段臨時的「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經歷,劉謙笑稱:「沒有辦法啊,整個湖北甚至全國都沒有現成經驗,我們作為先行試水的,只能先嘗先試,跟孫悟空打怪一樣,遇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

在劉謙看來,這次試驗充分證明了以前那種單純依賴「人」的一己之力教學的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教育改革推進。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如何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教學資源,如何讓老師教得更輕鬆,讓學生學得更輕鬆,這是所有教育人在面臨教育改革中的必答題。而劉謙給出的答案是,未來的教育方向,一定是「人+技術」的良好交互。(一起中學 供圖)

相關焦點

  • 「雲考場鈴聲」響起 實現「雲考試、雲監考」
    3月3日9點,人大附中分校「雲考場鈴聲」準時響起,這是學校參加的北京市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家裡的書桌成為考試的「課桌」,智慧型手機變身移動「黑板」,家長當「助教」,老師視頻「監考」……這都將成為這屆高三考生記憶中難忘的一筆。
  • 花樣布置「考點」,三水西南中學初三學生穿校服「雲一模」
    「家長們,考試結束,請指導孩子正確拍照上傳試卷答題照片。」「收到!」4月6日16時20分,佛山市三水區西南中學600多名初三考生同時停止答卷,完成了該校線上第一次模擬考試的所有科目測試,統一將試卷答案拍照上傳至指定線上平臺。
  • 福州高三學生,明起居家「模擬高考」!
    本周末,7日和8日兩天,福州高三將進行全市範圍內的居家「模擬高考」!  1月份我市進行了高三的單科質檢,而原定於2月底舉行的高三首次合卷檢測,受疫情防控影響而未進行。在福州市教育局下發的《組織2020屆高三畢業生進行適應性練習的通知》中指出,在經過這一段「停課不停學」的網絡教學後,有必要組織一次全市性、相對規範的綜合性練習,幫助學生適應高考,調整好複習備考的節奏和步伐。
  • 浙江金華一中學校內「擺地攤」,高三學生玩套圈減壓
    在學校教育處主任的帶動下,全校學生暫時逃離教室、書本,在校園內擺起了地攤。記者看到,學生售賣的物品有從家帶來的文具,也有玉米、黃瓜、西瓜等蔬菜水果,還有加工好的壽司、水果撈等。為了「促銷」,還有班級開設了「套圈」專場。
  • 鄭州市第102高級中學:高中學科教師和學生同考「高三一測」
    中原網訊(王憶 通訊員 劉可平) 1月5日至6日,時值高中畢業年級第一次質量預測考試,鄭州市第102高級中學的中層代課幹部和相關學科任課教師,同全市高三學生一起進行同場考試。
  • 中山多所學校為高三學生舉行畢業典禮
    記者 文波 攝7月11日上午,一場與往年相比遲到了一個月的高三學生畢業典禮在中山市東區中學校內舉行。畢業典禮以「當時只道是尋常」為主題,師生、家長齊聚,回憶高中三年的點點滴滴。 當天,中山市一中也在校內為高三學生上了這樣的高中階段「最後一節課」。
  • 衡水中學是高三學生的「牢籠」,還是「龍門」?學習就要萬念歸一
    在當前優質教育越來越向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集中的趨勢下,像衡水中學這樣在經濟欠發達,交通也不便捷的地區環境中,依然能夠獨樹一幟,甚至以壓倒性的優勢,成為高三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高考工廠」,這就說明了一切。
  • 高三學生考前必看!10道最新2021屆高三聯考作文題,含金量超高!
    二.衡水中學10月高三質檢作文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2020年江蘇省共有34.83萬考生,白湘菱同學以430分一舉獲得江蘇省文科第一名。然而選修科目政治是A+,歷史卻考了一個B+。許多名校在江蘇招生除了高考分數要求外,還嚴格要求選修雙A+。此事一經公開,立即引發激烈的爭論。
  • 六盤水第一實驗中學舉行2021屆高三成人典禮暨高三啟動儀式
    9月27日下午,學校在風雨操場隆重舉行2021屆高三成人典禮暨高三啟動儀式。校領導、各部門負責人、高三年級全體師生、800多名觀禮學生家長、玉宇中學副校長何波及32名學生共2000餘人,共同見證這一神聖時刻。
  • 廈門1.6萬名高三學生重返課堂
    廈門1.6萬名高三學生重返課堂 ■比原定開學時間推遲54天 ■記者探訪報到現場,揭秘學校防疫措施 來源:廈門日報4月7日報導 寂靜了兩個多月的學校開始有了人聲——福建高三學生今天開學,1.6萬名廈門高三生時隔76天重返課堂。 昨天下午,高三學生戴著口罩返回學校報到。高三開學,也比原計劃推遲了54天,廈門中小學春季新學期,原本是在2月12日開始。 邁進校園的學生接受記者採訪時,不約而同說的第一句話是:終於開學了!
  • 廣州直播「花式雲加油」 助力高考學子逢考必勝
    (必勝客晚間直播為考生花式「雲加油」)「必勝美味」繼續助高三考生自信趕考「去年就在棟材樓的上空,一架無人機載著必勝客的比薩和粽子,呼一聲就起飛了,我們全年級一千多人一起吶喊高考必勝等下課鈴聲響起,嘉傑和校友們一起穿上有著美好寓意的「逢考必勝」七彩T恤,帶上PIZZA走進高三級,用「必勝美味」,為高三考生加油鼓勁,助力同學們以必勝的信念迎接高考,祝願學弟學妹逢考必勝,以後能有一個七彩的人生。
  • 武漢市江岸區鼓勵高三老師走進教室網上授課
    自2月1日江岸區高三年級啟動網絡複課以來8所公辦高中、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民辦高中的4000多名高三學生已與400多名高三老師一起開展雲學習70多天時間。武漢六中於1月26日就全面鋪開高三年級的空中課堂,突出「全員上陣、精準施策」的教學管理原則,校領導及中層幹部包保班級抓落實。
  • |海南華僑中學|海口|高三|食堂
    多校踩點+高清圖告訴你海口第四中學要進校門 先過「三關」入校前,海口市第四中學高三學生首先填寫了承諾書,並提交14天的體溫情況。來到校門口,消毒、測體溫後方能入校。海口一中隔日先來一場開學考試三套心理調解方案讓學生輕裝上陣在經歷了大概70天左右的網課後,4月6日下午,海口一中高中部1200多名高三學生,在線下又見到了熟悉的老師和同學。
  • 上網課的黃岡中學高三生|高三生|黃岡中學|高三|高考|林嘉綺|張馨月
    疫情之下,全國一千萬左右高三學生的複習計劃與節奏被打亂。其中,位於疫區的黃岡中學高三學生,更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文丨王一然編輯丨王珊林嘉綺和張馨月都覺得自己是那種「特別普通的姑娘」。撕掉黃岡中學的標籤,和今年受疫情影響的高三學生一樣,兩個女生都在努力適應網課,與惰性、焦慮、父母的壞情緒做鬥爭,應對未知的人生大考。
  • 備考路上,留下奮鬥的足跡——冀州中學高三3部建立學生成長手冊
    為秉承「嚴勤活實」的校訓,踐行「愛生如子,追求卓越」的教學理念,冀州中學高三3部在級部主任姚黎明的精心組織下,為學生編制了「記錄高考200天奮鬥與美好」的成長手冊。在這個成長手冊中,學生可以記錄自己200天中每次考試的情況及總結反思,記錄書寫的過程,就是一個回憶反思的過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學生在反思省察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評價,對自己或警醒,或激勵,為下一步的成長提供指導。「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裡。」
  • 離高考只有80多天,常德高三學子是怎麼過的?
    據不完全統計 今年常德市高考學生2.6萬餘名 疫情之下,沒有局外人 按往年計算 距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戰」只有88天了
  • 「三位一體」上萬名高三趕考 浙大五門考試都是選擇題
    編者按:從昨天開始,國內高水平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以及部分自主招生的高校,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三位一體」招生筆試面試開始,省內上萬名高三學霸齊聚杭州趕考。  昨天,清華、浙大、復旦和上交大率先開考。
  • 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考試圓滿結束,「好分數」一展風採
    3月3-6日,由北京市教委組織的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受當下疫情影響,採取考生居家分散考試的方式,5萬餘名考生開啟居家「雲模考」。本次考試對於高三學子熟悉試題結構和考試流程、適應新高考形態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克服居家考試的各種難題,充分發揮學業診斷的指導作用?「 好分數」一展風採,助力北京某高中在考試各個環節實現遠程測評,交出了一份多方滿意的答卷。 遠程考務安排、隨機批閱試卷考前,學校通過郵箱等形式提前向學生家長發放答題卡並由家長進行列印、密封,充分做好保密工作。
  • 聽三個高三學生講他們難忘的故事 摸到紙捲兒的感覺真好
    昨天下午,北京四中順義分校的高三學生仝晗帶著兩個拉杆箱、兩個背包、一床被子和一個紙箱,回到闊別三個多月的校園。儘管全天戴著口罩讓她不太適應,即將到來的高考也讓她有些緊張,但仝晗慶幸一切又在重回正軌,這才是她熟悉的衝刺生活。對延慶一中的高三學生楊錚來說,與同學久別重逢也是一件特別值得開心的事。
  • 廣州高三學生返校後即刻進行一次全市統考,五一後出成績
    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英,市教育局局長陳爽,市公安局二級巡視員蔡巍,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沈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總工程師吳嶽德,市衛生健康委一級調研員(市管)劉成勇,流行病學專家唐金陵,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執信中學校長何勇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周斌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記者問:高三、初三年級畢業生返校後,有無專門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保證學生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