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開始,城鎮化進程明顯放緩,房地產增量開發的增速下滑;同時,金融去槓桿導向使得地產商的融資渠道收緊、融資成本上升。可以預見,未來10年,房地產行業將步入存量化的換擋期。為了推動房地產行業的數位化進程,「懂行人」華為攜手中國房地產企業共話智慧地產升級,創造增長的「第二曲線」。
地產數位化,邁向未來十年
在過去十多年的房地產黃金時代中,最核心的推動力就是城鎮化,但從2018年起,我國城鎮化的速度明顯放慢。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突破60.60%。城鎮化率距離80%的國際領先水平越來越近,新房開發和銷售的增速將會持續放緩。
另外,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報告》,2019年房地產百強企業的營業收入均值和淨利潤均值分別同比增長24.2%和19.5%,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淨利潤率均值下滑0.5%。
這兩份數據分別從長期和近期兩個不同視角,為房地產行業的變革敲響了警鐘,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宜明在近期舉辦的中國地產行業數位化峰會2020上指出,「智慧地產無論是在建造階段還是在物業運行管理階段,都是行業關注重點,應堅持需求導向、方便生活、方便管理、循序漸進、支撐未來等原則。智慧地產首要任務就是提升房地產行業的質量和功能,加速行業轉型升級,為信息化在地產行業的應用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共同打造高品質的住宅體驗。」
華為中國政企大企業業務部總經理王輝則表示,「未來十年,地產行業都將持續橫盤,機會變得越來越稀缺,市場對企業犯錯的容忍度也會越來越低,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要避免機會主義,轉向長期主義。」
不難發現兩者的觀點,都指出數位化轉型是房地產行業面向未來競爭的關鍵。
王輝也進一步指出,房地產企業需要在開發模式、銷售策略、交易模式和收入結構上實現四個「轉身」,從原來的傳統企業向智慧企業演進,並立足於「大服務、大運營、大資管」這三大核心能力,在廣度與深度上加強與數位化技術的緊密聯接,來構建更為寬廣的護城河。
確如所言,房地產行業作為典型「舊基建」行業,數位化水平長期處於業界較低水平,同時數位化缺乏標準化模板,鮮有轉型成功的案例,房地產企業大都缺乏數位化的頂層設計,對數位化的價值認知不足。
要快速實現數位化轉型,就要找到數位化的合作夥伴,需要與華為等「懂行人」一道,邁向下一個十年。
從實踐到「懂行」,
場景化賦能地產數位化升級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智慧地產也無法一蹴而就,這需要房地產企業、數位化服務商、與華為等「懂行人」協同創新,共同發揮生態聚合的力量。
為了更好地推動智慧地產的標準化,華為與易居克而瑞共同發布了《華為地產行業數位化白皮書》。通過對TOP 50房企、TOP 30物企、30+家科技企業進行定向訪談和問卷調研,白皮書在內容上精準聚焦了七大地產科技應用場景,通過5G、AI、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AR/VR等新ICT技術,以科技賦能空間,共同繪製了行業首個涵蓋地產科技應用端全景的全產業鏈大圖譜。
利用新興技術與業務場景結合,華為與興海物聯合作的 「吾瞰」智慧社區解決方案針對社區生活、物業服務的痛點,細化至運作、安防、通行、設施、資產、能效和環境空間等多維度,提出了 「五看「理念(看人行、看車行、看視頻、看設備、看對講),並將其全面覆蓋。
其精髓就是「3-3-3運行管理模式」,即原來一個項目100%的物業服務都在項目現場做,現將其變為三類 :
● 一類是重複機械的工作,用先進技術替代;
● 一類是業主看不見的,將後臺操作水平要求高的工作放到城市中心,做人力資源的整合,讓管理層參與日常工作;
● 一類是不可替代的、有溫度的現場服務工作,用技術輔助服務,從嚴防死守到微笑服務,讓工作本身更有價值。
「3-3-3模式」把簡單枯燥的工作用技術替代,使得物業可以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同時還能集約資源,極大改變了原來的物業管控模式。
位於深圳的中海華庭小區,在經過上述數位化升級改造後,半年內物業服務滿意度評價提升到歷史高點,順利實現項目溢價,同時運行人工成本和設備消耗還分別降低了15%和20%。
除了興海物聯之外,廣聯達、明源雲、華建數創、上海八彥圖、廣東飛企互聯等一大批合作夥伴都通過切實的數位化落地項目,展現了從智慧工地、智慧營銷、智慧建築、智慧社區、智慧會展中心到智慧產業園區等很多個場景化應用。通過這些「懂行」夥伴與華為的攜手,智慧地產的明天一定很美好。
直面挑戰,
創造地產行業增長的「第二曲線」
不可否認,房地產行業的數位化轉型還有很多挑戰。
首先,房地產行業數位化的標準化程度還很低,導致業務部門、項目公司無章可依,產生大量的重複低水平建設導致的浪費。
其次,房地產行業比較偏重短期回報,對日久見效益的信息化投入整體偏低,難以靠自有團隊整合複雜的數位化技術,難以及時用先進的數位化技術為業務賦能,自身無法沉澱數位化能力。
第三,數位化轉型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通過頂層設計來指導轉型方向,房地產企業通常缺乏這種意識。
第四,房地產企業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應用和系統,傳統的IT架構已經難以支撐企業面對快速的市場變化和業務需求,全面擁抱雲的新IT架構勢在必行。
最後,在數字時代基於上下遊服務採購的合作模式在逐漸失效,地產企業不僅需要更多擅長數位化的供應商,更需要供應商之間形成一個網狀互聯,優勢互補。
正是基於這些房地產行業數位化轉型面臨的種種難題,華為提出了「一體兩翼雙引擎」戰略,來幫助行業加速轉型進程。
「一體」是指統一的智能體架構,「兩翼」則分別是指行業生態和行企標準,最後「雙引擎」指的是空間智能化和業務數位化。華為將基於地產行業智能體,構築智慧地產數字底座。通過華為雲賦能業務數位化,讓企業無邊界協同,快速支持業務作戰;通過「4H」(即HiLink、HLink、HiCampus、Huawei Smart City)助力全場景空間智能化構建,創造宜居、樂業、興城的生活工作空間。
同時,智慧園區亦是加速地產行業數位化轉型與智能升級的重點。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將以無處不在的聯接、無所不及的智能、融合共享的數據,為園區各類對象創造價值,以至簡體驗、卓越運營、高效管理、業務增值創新,實現即插即用、雲邊協同、數據運營、園區網絡簡化運營、應用開發敏捷開放、一次集成兼顧個性需求等能力,共同助力客戶加速數位化轉型與智能升級。
在數位化轉型的技術能力層面,華為有著豐富的產品與服務,比如華為的智能工作平臺WeLink,可以面向企業「五類用戶」構建一站式體驗;ROMA平臺可以實現企業「內部互通、內外互通、多雲互通;AI服務可以對業務中高頻、海量、複雜的作業場景進行優化。
通過這些不同的能力組合,華為在生態層面,踐行「平臺+生態」戰略,攜手諮詢規劃、方案設計、平臺運營、系統集成、應用開發、設備終端、平臺組件、標準組織/行業協會在內的各類合作夥伴,共建地產生態圈,共同加速地產行業數位化轉型與智能升級。華為始終秉持實踐為先,目前華為的200多位數位化轉型諮詢顧問,已經為300多個客戶交付了500多個項目。
經歷數位化轉型賦能後的行業通常會迎來新的增長空間,這個增長不依賴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而是來自於數位化的力量對企業潛力的挖掘,通過數位化賦能地產行業,「懂行人」華為將持續與行業內的「懂行」夥伴一道,為房地產企業創造增長的「第二曲線」。
(責任編輯: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