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設計界最大的新聞,應該就是ins換logo這事了。
換logo不是大事,換成用戶無法接受就是大事了。
「忽如一夜春風來 ins設計師腦洞開」
這個logo被ins用戶罵慘了!!
為什麼會被罵?真的是很醜?
不對!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在討論這個logo改版升級之前,讓不懂ins的logo來源的同學了解一下它的來源。
這個相機品牌叫寶麗來。
Polaroid寶麗來(萊)公司於1937年,由艾德溫·蘭德和喬治·威爾懷特所創立。早期以生產太陽鏡和發明其他光學技術為主,二戰以後才轉向照相設備。
2001年,寶麗來宣告破產。2005年,公司被明尼蘇達州企業派特斯全球集團買下。2008年2月,寶麗來宣布停止製造底片,轉往發展數位相機業務。2008年6月,寶麗來大中華代理權被寶麗來亞太收回。 2010年元旦,寶麗來香港辦事處於香港太古城道港島東中心石利洛復業。
對這個相機有興趣的可以去jd看看,不算太貴。
回到ins上來。
ins在2010年登錄蘋果app商店。
僅僅2年後,也就是2012年,被facebook以7.15億美元收購。
絕對的業界奇蹟。
作為一個攝影分享社區,以相機為logo無可厚非。
也是它帶動了全球網友喜歡上lomo濾鏡效果。
就是讓一張平凡的照片,變得有故事味。。。
但今天不講濾鏡哈。。
講logo升級。
ins,是為數不多在 2016還保留著賈伯斯當年的設計審美的應用。
擬物化。
回憶下當年的美好?
是的,當年的應用圖標都是以實物為標準去繪製的。
也就是賈伯斯說的:要讓它精美到我想舔一口。
ins就是優秀的一員。
那光影,那紋理,那造型。
絕對的佼佼者。
這幾年以來,全球的設計都在往扁平畫走。
這個是大趨勢,不可能因為某些人的鐘愛而逆轉,喜歡擬物,更多時候就是假裝一下有情懷,標榜自己不一樣而已。
例如:錘子。。
我並不是說擬物化不好,而是說,這個是過時的設計而已,而且老羅還喜歡批判扁平化設計和蘋果的矩形設計,呵呵呵。
來個升級的說明視頻,很不錯的。
ins的新圖標醜嗎?
其實這個新圖標一點兒都不醜。
接近無法再簡化的簡化,就如惠普的新logo一樣。
但是它居然沒有過渡期,一下子從極端的寫實,走向極端的扁平。
造型變了,配色變了,標誌性的彩虹沒有了,皮質沒有了。整個圖標找不回過去任何一點點的元素。
你要知道,騰訊的qq從立體走向扁平,是更換了不低於3個版本過度而來的。
而google的也走了3個版本。
升級logo的正確姿勢,應該是保留部分元素,更新部分元素,讓用戶能找到熟悉的影子,又能看到新的樣子。
看下我認為升級得很突兀的案例:
uber這個logo升級,我看到手機圖標變成這樣,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能不能別這樣?
我以為中了木馬給我植入了一個新的程序呢!!!
雖然後續看到一篇關於他們升級logo的說明,
但是無論你怎麼說,
我都是無法接受,
我只是一個普通用戶,你不能要求我去讀你的萬字說明書,說你們多麼周全,多牛逼的設計理念。
我只想看到能讓我眼熟的圖標,僅此而已。
另一個案例。
樂視這個logo升級得也是找不到一點點的上一版本的影子,讓人無所適從。
另外樂視這個logo,第一眼我就難受,為何?
因為它嚴重的重心不穩。要往左邊傾倒了!
它的正確姿勢應該是這樣,這樣才是站的穩的樂視。
設計師大哥,你把人家設計倒了!好好的一家企業!(logo)說到就倒!多不吉利!
雖然我知道也有一萬個字的說明,說這個logo有多麼牛逼。
另外早幾天58同城也升級了自己的logo,因為實在無語,所以我連文章都沒有單獨給他們擼一發。
因為受到谷歌的升級啟(chao)發(xi)吧。
上面是58
下面是google
是不是配色傻傻分不清?
58把自己從一個很好標識的橙色58,變成了一個4色圖標。。辨識度其實是下降了的。
不過這個是業務拓展需要,也表示理解。
說到這裡,基本上可以給結論了。
ins的logo設計方向是沒有問題的,就是一下子邁了太大的步子,早些年沒有過渡式設計,一下子變化太大,用戶無所適從。
在視頻,其實這2個方案,右邊這個我還是覺得聽適合作為過度性設計方案。
配色不要變化太多,保留彩虹這個特色。
造型不要變化太多,基本的3個元素需要保留。
沿用個一年半載,再跳到簡化的版本,這樣會好一些。
畢竟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不過無論用戶們如何討論,用一段時間,還是習慣了。也就不會再罵了。
那是不是說明他們這個升級非常成功呢?
不一定!
和上廁所一樣,進去你聞到臭味,你蹲幾分鐘,你就不覺得臭了。
是不是味道消失了?
不是,只是因為你的鼻子習慣了這個臭味而已。
那啥,我挑個刺。
京東,你們要更新形象了。這個金屬狗已經沒有網際網路感覺了。
哈哈~
越努力,越幸運。
這裡是龐門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