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你是我認識的第一個校友唉!別忘了給我介紹男朋友……」
蘇皓心情一落千丈,一個暑假的努力算是白費了。
蘇皓在北京化工大學念大三,卻還沒嘗過戀愛的滋味。「追過幾個同年級的女孩,可一點成功的跡象都沒有。」 去年夏天,他一個宿舍的哥們兒追到一個師妹,短短的頭髮性感又可愛。蘇皓好不羨慕。可舍友卻輕描淡寫:「感情培養要從入學前抓起,一定要做她大學裡遇到的第一個男人!」蘇皓下定決心,要從當年的新生裡瞄一個,提前下手。
好在長期閉關於宿舍的蘇皓是網絡高手,能利用各種新媒體手段尋找線索。他在校內BBS上的迎新版塊,發現了幾個新生的QQ群。
「有些問題實在是很傻很天真。」蘇皓還是耐心地回答諸如入校怎麼買自行車、怎麼買電腦、宿舍晚上是否熄燈、軍訓是否很變態等繁雜問題,並見縫插針地問師妹姓甚名誰籍貫哪裡。為了避免「無功而返」,蘇皓還把每個問來的師妹在人人網上「精確搜索」一番,一搜索,果然靚照、生日、愛好等信息一應俱全。
蘇皓開始從全面進攻轉向「重點進攻」,迅速收縮了戰線。最終,蘇皓終於篩出一位同系師妹,並深刻領會了其喜歡看的漫畫、音樂和電影的偉大背景。
於是,一場相隔千裡的準校友之間的「網戀」拉開序幕。蘇皓連暑期兼職也顧不上了,成天泡在網上幫「美女嫡系學妹」憧憬大學裡的美好生活。
當得知這位美女加才女的學妹,是北大落榜生時,蘇皓又專程研究北大校史,從蔡元培講到胡適之,簡直比「北大人」還「北大人」。漸漸地,蘇皓感覺到這位學妹真的開始「佩服」他這位師兄了,於是趁熱打鐵,說要帶小美女逛未名湖,師妹爽快答應。眼看要水到渠成了,蘇皓幻想著「接個站、吃個飯、未名湖邊轉一轉」的浪漫場景。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小學妹的父母全家出動送她來上學。 終於,他把人家家長盼走了。蘇皓早早換上一身新襯衫,在學校南門等到了早已「熟悉」的面孔,比照片裡的還要靚。但蘇皓不知道自己哪根神經出了問題,說話吞吞吐吐,遠不如網絡聊天中那樣口若懸河;見了面的學妹也不似電腦屏幕另一端那樣知冷知熱,一路上話很少,走在未名湖邊,也顯得話不投機半句多。終於走到一棵樹下,小美女發話了:「師兄,你是我認識的第一個校友唉……」
那天之後,再發簡訊給學妹,便杳無音訊了。蘇皓苦笑著感嘆,這90後學妹,真是太有智慧了。
同系同鄉最殷勤 90後女生玩轉危險師兄「接個站、吃個飯、學校湖邊轉一轉」一般是同系師兄靠近師妹的「法寶」。但這一招如今遇上90後新師妹,能奏效嗎?
溫凱是南京一高校的大四學生。又是一年迎新時,提起宿舍另外3個哥們兒,他連連搖頭:「他們就跟上輩子沒見過女生似的,年年迎新,年年勁頭十足。」溫凱說迎新一般是大二學生的活兒,大四了本該忙著準備考研、找工作,可是一到新生開學,他這3個兄弟就按捺不住了。
從新生群熱情提供幫助的諮詢員,到開學初招呼新生的接待員,到鼓勵新生參加社團的宣傳員,再到向新生兜售生活必需品的銷售員,這3個「大師兄」遊走於各種角色。
溫凱上鋪那位,一路跟著一名剛入學的小姑娘瞎侃,從哪個老師愛點名講到中美關係,從太陽黑子講到哪個食堂飯菜可口,硬是把人家給煩跑了。另一個更絕,遇到小女生就搭訕,噓寒問暖後就開始扳著手指頭向新生炫耀自己都獲過什麼獎。溫凱很同情地說起第三個舍友的「光輝事跡」:每天都到那個小師妹住的樓下等她,又是陪吃飯,又是送夜宵。沒想到當他表白的時候,小師妹說了句讓所有人都噴血的話,「我有男朋友」。
這些師兄們直發牢騷:「別小看這些小姑娘,特別是90後,玩轉我們這些人,還真有那麼一套。」 「近水樓臺先得月」一般限於同系的學長。不過,比同系學長更具「殺傷力」的,恐怕是同鄉師兄,正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09級新生裡有個叫付小寧的,跟我名字就差一個字,而且還是我老鄉!」遼寧小夥兒付小文就讀於中國海洋大學文學院,是學生會骨幹。離開學還有好幾天,就早早來到學校準備接待新生的各種事宜。在接待新生的長桌前,他翻看著眼前一沓新生信息匯總表,圈出付小寧的信息,還單獨挑出這個新生的一卡通,拿在手裡端詳小寧嬌小可愛的頭像。
小文把手機、QQ、人人網地址、博客地址……甚至樓牌號都「自報家門」,對小寧說「在任何方面遇到任何問題可以在任何時間通過任何方式」來詢問他。
「傳說中」的付小寧終於出現在報到這天傍晚,她一個人來到學校,等待多時的付小文一個箭步衝上去,接過小寧手中的行李,指導她填寫表格並辦理各種手續,左挎包裹、右攜書包,帶著小姑娘朝宿舍方向走。付小文一邊走,一邊指著學校古老的德式建築向小寧介紹。「這些樓很多都是德國人留下的,學校綠化不錯,那邊小樹林可是情侶們最愛去的地方。」
「臉盆、涼蓆、蚊帳,我那兒一應俱全,咱們是老鄉嘛,你要買我可以給你折扣。」小文還說,改天要帶小寧見見學生會的「老大」們,提前通通風以後加入學生會就很容易。
「師兄那天還請我吃了飯,問完年齡問星座,問完愛好問血型,甚至連我爸媽的情況都問了個遍。」小寧說,剛來青島,在陌生的環境裡能得到師兄的照顧,她確實很感動,但是這種「查戶口」似的關懷,讓她忐忑不安。 令小寧最棘手的還是師兄每天不下5個的電話「查崗」,「選課有沒有遇到困難?」「和同宿舍姐妹相處得好不好?」「下課跟誰走的?」小寧說:「其實我有點兒害怕,師兄為什麼這麼無微不至地只關心我一個呀?」
中國海洋大學大二女生徐兆身邊卻有些喜歡跟師兄們「糾纏」在一起的小女生,簡訊裡存了很多師兄的手機號和曖昧簡訊,有事沒事就找個師兄傾訴,上課、吃飯要師兄陪,周末拽著師兄逛街、遊玩,宿舍的床上堆滿了不同師兄送的各式各樣的娃娃,且身邊的師兄「更新」頻率奇高。徐兆感嘆,這90後女生真行,竟能讓那麼多師兄團團轉。
做對事不如跟對人? 防火防盜防師兄除了生活上的「噓寒問暖」,師兄們還會在成長道路上給學弟學妹們「出謀劃策」、「指點迷津」。初入校園的90後們就好像闖入森林的兔子,突然發現,原來大學校園裡有著自己的「叢林法則」,有著自己的「門閥派系」。
「人大就是一個小社會,天大地大人最大,你在這裡讀書,一定要寫好這個人字。」中國人民大學的汪大海,永遠忘不了自己剛入校時一個牛人師兄的「諄諄教誨」。進校第一天晚上,汪大海在院學生會有點職位的老鄉學長要參加當晚學生會的新學年聚會,大海遂有幸參加。
聚會上,幾杯酒、幾個烤串下肚,師兄們便把家國大事、千秋萬代掛在嘴邊。學長把大海一一介紹給學生會各位部長、主席,每介紹一位,大海都要敬酒一杯。大海記憶猶新的是某院研究生會副主席老大哥說的幾句「厚黑哲學」:「不與下級爭功,不與平級爭利,不與上級爭名。」「有人做人不做事,有人做事不做人。做錯事不如不做事,做對事不如跟對人。」汪大海忙表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但如今如此聽話的新生實屬少數,師兄們更多地遇到的是90後對自己的「不以為然」。當北京大學某社團會長夏君偉被介紹給一名新生時,這女生脫口而出:「師兄留個電話吧,以後用得著你。」
還有些師兄虛榮心作怪,想要在新生中樹立起自己「偉岸高大」的形象。「我就不會買這些人的帳。」山東大學二年級的孟亦菲在剛入學的新老生交流會上,聽一個師兄發表演講,講自己到歐洲遊學的經歷,與許多名人對話……當時孟亦菲和女生們都被他「迷了個半死」。 但時間長了,孟亦菲發現,這個師兄見了誰都是這一套話,「背」得滾瓜爛熟。事實證明,這個師兄在同級中人緣很差,因為大家都已受夠了他的吹噓和狂妄。
徐兆是大家公認的才女,私底下卻告誡許多並不熟識的小師妹:大學裡要「防火防盜防師兄」。
輔導員點評 北京建工學院王偉老師: 新生容易把牛人理想化90後往往比80後更有依賴性。在過去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從未獨立面對自己生活,沒有處理過分離焦慮,父母也普遍不信任他們的能力……這些情況都會使得一些大學新生沒有足夠的信心去面對陌生環境,表現得很依賴別人。
他們在遇到所謂的牛人時,往往會將其理想化,把此人想像成一個很了不起的人。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那些師兄師姐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厲害,慢慢就會以一種全面的視角去看待曾幫助自己的師兄師姐。 (實習生 趙昕 本報記者 唐軼)
(責任編輯:黃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