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趁早》小記
「人們怎麼就知道土豆適合燒牛肉,西紅柿適合炒雞蛋呢?經年累月慢慢試驗出來的嘛。同理可得,在時間夠長且代價微小的情況下,應該也能通過不斷試驗的方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形象、工作以及男人。
神農嘗百草,愛迪生做一千次實驗,人要想真正了解自己和世界,是要有點兒探險精神的!
只可惜時間有限,所以出錯要趁早,排除掉錯的以後,對的才好早點兒到來。」
這是王瀟(江湖人稱瀟灑姐)在《趁早》裡寫的一段話。
認識王瀟,讀《趁早》,緣起於我的「效率手冊」。
今年買的新效率手冊就是「趁早」的,無論是模塊布局還是色彩紙質都深得我心。
於是順藤摸瓜讀起了她最早的一本書——特別有意思的是,王瀟和我一樣,天蠍座,A型血。再加上80後、時間管理專家這兩個標籤,讓我對她頓生好感。
她在書裡說,這樣的星座和血型,具有超強的意志力和持久的目標性。我好像還是頭一次被這樣(間接)肯定,頓時覺得好像真擠進了朝著目標奮力奔跑的大軍,理想生活仿佛指日可待了。
她真是一個有意思的人。本科學的是播音主持專業,畢業實習在大名鼎鼎的中央電視臺。只是,艱苦卓絕奮鬥了好幾年,卻發現播音並非自己鍾愛的事業,於是轉身去公司做了幾年公關。
又過了些年,發現如此度日依然不是心中理想的狀態。於是毅然辭職,全心考研。
終於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設計專業。
此後,做時尚雜誌總編,而後,又自己創業,這才有了我們認識的瀟灑姐。
工作、辭職、考研、創業,瀟灑姐走的路也是小馬過河式的。一條河水自己淌,也包括愛情和生活。外人看來是折騰,但自己心裡無比明晰,這是在一路摸索,一路探求,一路尋找自我。
也如此,今天的她,才能像花兒一樣綻放。
她用很多故事告訴大家,要敢於試錯,而一旦發現是錯誤的,就要有捨棄沉沒成本的勇氣和決心。
她說,過去種種,到頭來終將串聯到一起——所以,看上去試的是錯,但其實都將是財富。
說什麼出名要趁早呢,試錯才要趁早。
這是瀟灑姐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的真諦。也是她在《趁早》這本書裡宣揚的核心。
《趁早》是瀟灑姐的第一本書(也可以說是一本女性成長小冊子),它由一系列作者身邊人的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拋出一個觀點,基本也就是標題),共11萬字左右。瀟灑姐寫它的時候30歲左右。
我現在來讀它,自然覺得略為淺顯,並且有點距離感。生命是一個裡程接一個裡程的,回頭來看,當年的哭笑喜怒,都不過如此。就好比當年我讀一本來自韓國的暢銷書《二十幾歲決定女人的一生》,覺得字字珠璣,心中激蕩,而今才發現那些淺顯的道理不過一頓飯的閒聊。
嗯,我想說的是,如果早點遇見《趁早》,那該多好。如果恰巧我在寫29歲的生日博客時遇見了它,讀了它,我想我的人生或許會被改寫。
然而,大多數人在年輕時候,渾渾噩噩,不曾思考和規划過自己的人生。就好比當年的我,順風順水,或者為賦新詞強說愁。
30歲左右的我,仿佛一個人在黑夜裡獨行,多麼渴望有一盞燈來照亮。然而,始終沒有出現。回頭來看,原因明晰:那些年,忙於職場和生子,讀書甚少。
不在書的叢林裡奔跑,又怎能遇到心儀的那棵樹?書便是一盞盞智慧又無聲的明燈,讀得多,自然會把自己的天空照亮。
所以,還是要多讀書。哪怕讀書並未給你帶來看得見的變化(比如收益),它也會潛入你的生命裡,悄然改變你的生命狀態,甚至行進的方向。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近些年我接觸到的人,普遍超級自律。這裡面,有00後的在讀大學生,有90後的職場新秀,也有70後、60後的江湖老精英,他們了解自己的所需所求,有自己的目標和選擇,並且都非常努力——努力到常常在無形之中鞭打著我。所以,我以為現在年輕人就是這個樣子的,不像當年的我們。
讀完這本書的當天,兩個90後的表弟到訪,和他們暢聊大半日。談及身邊的90後甚至00後,他們都說,大多數依然是混著日子,或者感到迷茫。我才發現,迷茫依然還是年輕的代名詞。正可謂是:鐵打的「迷茫」流水的年輕人。
如果這般,我建議都去讀讀《趁早》這本書。幾個姐妹幫,關於愛情,關於生活,關於事業,年輕時候的苦惱和問題,都在這裡剝開了聊——並且都是真實的故事。
我們的人生,其實特別需要這種有益又有趣的聊天,它在無比愜意的時光裡,不知不覺地啟迪思想,生產智慧。只不過很多時候,找個能聊天的人並不容易。
好在,找本會聊天的書還是不那麼難的。
讀《趁早》這本書,就好比是和幾個姐妹喝了一場下午茶,輕鬆地暢聊了一次。
PS:我向來信奉嚴肅文學的寫作模式,讀完此書,卻發現,把「書」寫成聊天的樣子,並且對人有所啟發,功德也一樣的深厚。
推薦:點擊連結可購買王瀟的書籍《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