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波碧綴玲瓏原創)
我家祖籍河北,解放前祖輩逃難到關中,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異地繁衍生息,成就一番事業。家庭的興衰浸透著長輩的艱辛和淚水。
解放前,由於戰亂或其他啥原因,祖父領著祖母,帶著一兒兩女,一路向南逃難而去。祖母拖著年紀稍大的父親,祖父挑著兩個筐,前面筺裡坐一個女兒,後面坐一個女兒。風餐露宿,邊走邊討要,沒有目的,沒有目標的四處奔波。生活實在太困難了,幾乎到了生死邊緣。祖父、祖母實在不忍心看到孩子們挨餓,狠心的把小姑送給了別人。那一個父母願意把自己的兒女丟下呢?能不牽腸掛肚嗎?祖母臨終前念念不忘小姑,父親也曾尋找終無音信。把小姑送給了外人,人家給了一些吃的總算熬過一段日子,還給了祖父一點錢。就這樣五口人變成四口人,情況還能稍微好點,到了關中地區後決定留下來生活。人生地不熟,舉目無親,一家四口生活仍然困難,但總比整天拖家帶口四處飄泊要好些。
定居關中後,祖父給人家幹苦力活養活一家人。住在破窯洞裡,這就是家。祖父閒時與祖母開荒種莊稼,貼補家用,聽父親說多虧荒地保證了一家人的生活。生活這樣慢慢的過去,父親和姑姑也大了,生活也不愁了。祖父、父親主外,祖母、姑姑在家,也有了一點積蓄了祖父就買了別人家半院莊基蓋了幾間房,一家人搬到村裡住。過去住的破窯洞在山溝裡,很不安全。那時,外鄉人在一個村裡生活也不容易,農村有一些惡勢力,經常欺壓良善,況且外鄉人。祖父、祖母沒少受欺負。因為這,也為了家庭的以後考慮,祖父決定把姑姑嫁給有勢力的姑父家。姑父家族大,有影響,在村裡有威望。兩家聯姻後,祖父把一家的戶口全落在村裡,姑姑也很有面子的被娶了。再過幾年母親也娶進門了,國家也解放了,農民當家作主。我家真正成了關中人,日子也漸漸的好了。
我姐弟七個,一大家幾十口人,都在幸福的生活著。父親為了我們這個家,一生視土地為生命,臨終都輟勞作。為了養育兒女,起早貪黑,缺衣少食,把一生的心血奉獻給我們。勤儉節約是他的持家之道,艱忍不屈是他的立家之根。沒有父親的艱辛,那來我們的今天;沒有父親的痛苦掙扎,兒女們也不會有心酸和傷痛。
團圓的日子越來越近,有一個好消息告慰九泉之下的父親,我今年去了河北老家,代表您祭奠了先祖。您的願望是想回老家,兒子在您臨終前都沒有滿足您的遠望,很慚愧。若泉下有知,看到兒女們的幸福生活,您該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