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 | 周入約285刀,在澳洲郵局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21-03-03 澳洲紅領君

許多人肯定或多或少都會有疑問,究竟在澳洲本地大公司工作是種怎樣的體驗?最近,紅領巾收到一位小夥伴的投稿,敘述了她的經歷,這是一段在澳洲郵局工作的經驗,希望與大家分享。

其實這是第一份比較偏正式的工作,但是它又因為排班把我們的時間打的比較零碎。但是為了這份工作,我們也真是投入了不少,畢竟在華人僱主告知,Australia Post是一份要繳納2000多刀經過全日制培訓至少一周的工作,才可以上崗,我們沒有這筆額外的培訓支出,之前的練習就也付出了一些時間和代價。

誰讓這真是我第一份比較正式又對外的工作呢,對於平時在澳出門只刷卡(因為我不識別這裡的錢幣,也不想被找錯錢,索性拿著卡看receipt,並且刷國內辦的全球信用卡,還有綁定的微信公號消費信息提示告知。)

先上一份排班表吧:

這份工作是在「滴答網」APP上看到的,偶然看到這份工作的招聘還是在5月份

看到這個工資讓我很是興奮。然後我應該是第一時間立刻就給回電了,然後一個華人僱主在和我通電話但考慮我和先生住的位置略有距離,但是我說如果要早起,我們可以考慮住在manly 郵局附近。

然後後來就有了要求試工,我們便開始不止一次過去試工的經歷。

為了第一次去試工工作不出差錯,我們當晚住在了manly,因為郵局所在的地方根本找不到住宿因此只能考慮相對附近的manly住了一個最便宜的小旅館,80多刀的double room。不過後來我們發現住處到郵局也有直達車,如果是早班,就搭乘早一點的車子,但是澳洲的公交又是偶爾任性,讓我們不止發生過一次遲到,和另一次等不到,只得另打出租,為了不能再遲到。5.9/5.11/5.19/5.23/5.24間斷進行無薪培訓五次半天。

如果以我一人:單程3.5刀計算,往返7刀*5次=35刀+約80刀第一晚住宿+五次價值360刀無薪練習(按每次至少4小時的培訓*18刀=72刀/次*5=360刀),共475刀至少是拿下這次工作的投入成本。加上我先生,算他250刀的成本投入,二人共前期投入約750刀。

按理常規工作試工都會有工資,但是郵局的華人僱主解釋沒有收我價值2000多刀的培訓費,以及我第一份工作可以找到18刀的好機會等,這至少5次的練習就是無薪的。

6月1日我們正式開始工作,原本以為自己會排滿班,也能收穫一筆,但是也是有了另一位招來的PT,不能不服人家7年留英經歷和澳洲二籤的經驗滿滿,於是我排班成為每周二天半(一、四、六半天),二周多下來總共6天上崗。

郵局也會要我們提交護照複印件和TAX NO.FORM (這個一般在newsagency可以要到,或ATO網站下載)

工作one day大致情況就是:

早上會收到driver送來的大量信件,要進行分揀sort mail裝入對應的郵箱中以及collect快遞包裹;

外面的信箱大致有8、900百個信箱,要在driver送來大量信、包裹後在8點前sort結束,所以這也是要求我們多次來練習,記住號碼(因為有的號碼位置變動,也有收件人信息要核對),裡面大概有3個門要sort mail 在一小時之內完成。這樣保證一早customer可以鑰匙開自己的郵箱收信。

接下來還會有driver送來parcel,我們要送scanner掃描錄入機器awaitng collection.然後再用粗黑馬克筆標出包裹的Last name,按照姓氏排列分放在空間有限的郵局。

然後給這些包裹的收件人寫notice card 再放入他們的mail box,這樣customer就憑卡來取件,當然也有沒帶notice card,但他們有的人有的會收到msg或email,上面有tracking no. 帶好ID card,或授權他人帶領,我們做好記錄也是可以給人家parcel的。郵局保管包裹時間是2周,在這個期限內,不及時來取包裹,我們還會寫這個reminder 給receiver,否則這個郵件就return to sender了。

9點對外開門營業,serve customer 取parcel,寄件(又分domestic與international,parcel與letter之分,以及不同類別下express與regular post等)。


澳郵還賣自己的各個產品,package等...

寄送海外的又分可以tracking onlie和不可以tracking onlie的,分別填不同的表格。

這個就是普遍的EMS。

所有的信或parcel都要上稱根據重量來衡量價錢。

還有帳單繳費,收錢、支票,刷卡,完成一個收銀員的工作,這個倒是讓我識別錢幣了。以及還有辦護照等,這個比較複雜和權限大的就交由老員工來做。

每天customer寄出的信件也要分大小,express來讓driver收走。

在這樣一個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的郵局,不僅辦理收發快件、明信片、繳費等業務;禮品卡,紙巾盒,U盤或是遺囑什麼的都有賣。

Australia post是國企系統,但是一些郵局好像也可以承包出去,這間郵局的owner有這三位已經工作快九、十年的老員工run the post office,他們也與周圍經常來辦業務的customer很是熟絡。以至於都會有小狗習慣性的跑進來找吃的,還有隔壁肉店的小鳥已被養成「寵物鳥」,每天早上來肉店門口吃生肉。

工資是一周一結,也是我第一次收到支票形式的工資。

支票是這種即便寫錯了,劃幾筆在ATM上也可以識別存進銀行卡的。

但是這個稅好像真是不一般的高,是按照這樣一個表格,不同收入檔,扣不同的金額,傳說中扣15的稅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不知道這在最後是否可以成為退稅的一個bonus。

我們在這裡度過了6.1-6.17的兩周多時間,根據排班表,以及稅後總收入兩人是1139刀。再除去之前投入的隱性成本,也算是我在澳一份formal工作的經驗積累吧。

希望與大家進行分享,也希望能幫到大家,對此有個了解。

人氣平臺推廣

紅領巾爆料郵箱:honglingjinau@hotmail.com

關注澳洲紅領巾

澳洲年輕態第一新媒體平臺,我們深入剖析澳洲生活圈、播報時事熱點資訊、發布有趣優質留學乾貨,一個只要來澳洲都必須關注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在澳洲過夏天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澳洲過夏天是一種怎樣的體驗?14. 還有蜘蛛,到處都是澳洲的夏天, 寧靜的夏天資料來源:Australian News回復P丨超強推薦!澳洲寶寶必備小藥箱大推薦,超全總結回復#丨從雪梨華裔頭牌妓女被殺,看那些年澳洲」狼友「的約炮利器!
  • 「自帶廚師出行」是怎樣一種體驗?
    你可能永遠不會知道,一道道精緻的菜品背後,用了多少時間準備,又經歷了多少繁複的工序。新鮮的食材只是他們的一項基本要求,有的廚師甚至會對食材的來源都有著極嚴格的把關,只有經過認可的才會有資格出現在廚房的案板上。
  • 【剪葡萄】在Mildura剪葡萄是怎樣一種體驗?
    因為懂得放下,所以別有一番新的體驗。在此分享Cassie原創的一篇剪葡萄的體驗攻略,快來看看吧!在Mildura剪葡萄是怎樣一種體驗?2017.3.11-26@Mildura來澳洲之前看過攻略上提到墨爾本附近有三大黑工大本營,卻因為地名不熟沒記住。後來即便知道了,也是覺得,不管是人還是物,總有好壞,不能在一開始就否定所有,所以還是想試一試。因此就有了這段在Mildura打兩周黑工的經歷。
  • 在紐約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從一開始僅僅幫助老闆收集資料,到後期能直接與客戶溝通,這條「晉升」之路我經歷了很多,也讓我獲益匪淺。老闆和同事都非常優秀!他們勤奮、熱情,尤其是溝通能力特別好。其實PR這個行業對溝通能力的要求遠比我們想像中還要高,我特別喜歡這份工作,但這份經歷也讓我萌生了將來學習更多「硬技能」的想法,如提高市場分析能力,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我的競爭力。
  • 「這家澳洲郵局只郵寄物品去中國」澳洲一女子發帖抱怨,卻被澳洲郵政啪啪打臉!
    事發當天,這位女士走進車士活的Mandarin Center附近的一家澳洲郵局,想給在墨爾本的一位朋友郵寄包裹。不料,郵局的人告訴她這家郵局只提供寄往中國的服務。如果她想寄給朋友,必須去另一家郵局。她無法理解為何一家澳洲郵局不能郵寄東西到澳洲本地,卻專門為中國顧客提供服務。她覺得這樣非常不公平。於是,她在Facebook上發帖抱怨,認為中國人不尊重澳洲的文化。
  • 在澳洲家庭牛油果農場工作,是怎樣的?
    打工度假的我們,要必須體驗的工種,肯定當屬農場,沒有體驗一把澳洲農民,起早摸黑,烈日當頭的經歷,都不算來過土澳。 為了更好的幫助後面來的人了解各種各樣農場工種,避免入坑,這裡將會提供一系列我所經歷過的農場工。WHV的大家加油。
  • 日思夜想的快遞遲遲不見蹤跡,澳洲女士臉書給郵局留言,想不到被網友瘋轉
    她還抱怨,郵局的服務太差,就像她原來的男朋友。她寫這個帖子的本意並不是要引起眾人的關注,只是想要用一種幽默的方式來詢問自己買的性玩具到了哪裡,想不到引起了數千人的關注。網友在她的帖子後面紛紛留言。有的是抱怨郵局服務太差的:Daniel Cunningham:我們有著世界上最差的郵政服務。
  • 郵局開拓新業務,澳洲郵局將出售比特幣
    澳洲加密貨幣交易所Bitcoin.com.au與澳洲郵政合作,顧客能夠在3500多個澳大利亞郵局購買比特幣。澳洲郵政將接受現金和刷卡付款,讓客戶能夠輕鬆購買加密數字貨幣。澳洲稅局估計約有50萬至100萬澳大利亞人擁有加密貨幣。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開始出售加密貨幣,全球範圍內安裝的比特幣ATM已經突破了8,000臺,在美國,有20,000多個零售店,包括7-11便利店,Rite Aid藥店, 可以用現金購買比特幣。
  • 在BIG FOUR 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就在剛剛,我格外聽話的點了個深夜外賣,並約了個明早9點的私教課。周日就一天睡那麼多幹嘛,起來嗨啊。所以看到純棉老師發給我大家的question list,「是什麼動力讓四大的奧迪特在年審天天加班到12點之後」,「會所工作適合是什麼性格的人」,「四大的實際工作量是怎樣的」,「四大出差的頻率真的那麼高嗎?」,「四大工作身體吃的消嗎?」
  • 澳洲留學生怒批郵局賠償不合理,$2000多化妝品只能賠零頭
    畢業回國,走澳洲郵政寄東西,三個包裹丟了倆。雪梨留學生小琴(化名)告訴記者,「包裹裡還有沒開封的化妝品,$2000多刀好心疼。」今年1月9日,在男友的陪同下前往住處附近的郵局。工作人員檢查後,將部分無法郵寄的物品挑出。
  • 親身體驗在澳洲,我用過的那些洗髮水and護髮素
    小編親身體驗,這個確實好用。本來呢,我就是一個在Coles看哪個打折就用哪個的很隨意的人,有一回逛Priceline裡看到這個在打折,半價哦~~~買回去用了一發,竟然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again!小編對這個香味甚至喜愛,淡淡的堅果香,吹完頭髮之後,立刻愛上了自己的頭髮!很軟很滑,不知道怎麼說好!!這個牌子還有其他種類的,小夥伴們可以對症下藥~
  • 飽受詬病的澳洲郵政在疫情中速度變得更慢,人們終於忍無可忍……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共1739字|預計閱讀時長2分鐘相信每個剛來到澳洲的華人,都要經歷一段對生活變得不便利的體驗。其中,以快遞的體驗最為突出。在國內「四通一達」幾大公司競爭下,只要你不是在非常偏遠的地區,快遞次日達、甚至當日達都不在話下。
  • 在臉書遠程實習是怎樣一種體驗?
    也許這會是臉書歷史上的唯一一次遠程實習,或者僅僅是人類進入疫情紀元後的一個開始,但終歸會是我在巴爾的摩生活和工作的唯一一個夏天了。寫下這篇文章,一方面想讓大家了解在臉書遠程實習的體驗,臉書如何打造它非常重視的實習項目並培養一個實習生,以及作為一個社交巨頭有著怎樣的公司文化,另一方面也是我對過去三個月一個必要的沉澱和自省,也許能在未來給即將開啟職業生涯的朋友們帶來一些普適性的啟發和引導。
  • 14級實訓 在迪卡儂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實訓周,在迪卡儂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迪卡儂是來自歐洲體育用品零售集團。
  • 在布裡斯班壽司店工作是種什麼體驗?
    在布裡斯班的壽司店工作應該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餐廳工作體驗,期間有苦有甜,布裡斯班也是我在澳洲最有緣的地方,像是無數個起點,也是我打工度假的終點。在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不要輕易進草莓農場的坑!中我入坑了草莓農場一個月之久,回到布裡斯班感覺有種逃出監獄的感覺。接著馬上找住宿,我個人覺得我在澳洲除了遇到各種天使以外最幸運的就是找房子了。
  • 在國內事業一帆風順,卻丟下一切來澳洲打工度假,真的值得嗎?
    當你在澳洲Working holiday的時候,是不是也經常被朋友親人問過這些問題?你為什麼要出來澳洲Working Holiday?體驗生活在澳洲好嗎?體驗特別好,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聽說你還遇到了你的摯愛?是的,說起來很巧,我們在同一家咖啡店打工認識的。
  • 澳洲郵局這波操作,把本地人都給氣炸了...
    本來開開心心的拿著包裹準備寄去墨爾本,結果卻被澳洲的郵局拒絕了。而且被拒絕的理由實在太奇葩了。我找到一個「Australian」 Post Office ,郵局的人讓我再找一個別的郵局吧,因為他們只寄東西到中國!WTF?聽到這個理由,這名女子都炸了?澳洲什麼時候被中國佔領了嗎?澳洲的郵局只寄東西去中國?
  • 一直找不到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問題:一直找不到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心靈之音回答:你好,我覺得工作的種類和數量要比人更多,你說你一直找不到工作,是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呢,還是說你不知道自己想找什麼樣的工作呢?而且現在還有一種工作叫自媒體,你完全可以在家裡讀書然後寫作寫書評或者寫影評,這些都可以的。最後我想說找到你擅長的領域,然後不斷地去鑽研,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你也會獲得收入的。問題:為什麼會情不自禁地打電話一個人是不是心理有疾病?
  • 閒聊 | 澳洲土著的生活是怎樣的
    想成為一隻鹹魚也挺難的,畢竟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鈔票,自己不工作當鹹魚,就需要有其他人在努力供你當鹹魚,或是伴侶或是父母。如果沒有這個條件,自己只出不入,時間長了自然就會焦慮。直到我來到了土澳的原住民社區,了解了一些原住民的生活,才知道這世上真的有一出生就可以當鹹魚的人,而且可以當一輩子。
  • 年末辭職找工作是怎樣的一種體驗?今天給你講講我的親身經歷!
    #原創作者專屬任務##生活工作##職場#受疫情影響公司欠薪三月,老闆想畫餅了事,果斷辭職。處在年末和疫情雙重影響的環境下,辭職後找一份滿意的工作,確實困難重重。用一句話形容,坑,坑,坑,遍地是坑。之前一直做銷售,後來做了管理,想找一份和銷售,管理相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