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ZUO設計(id:zuodesign2015)
好物丨測評丨爆料丨冷知識
趣說生活中的設計
經常逛街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現在但凡大一點的Shopping Mall,都會有至少一家 Zakka 風格的日式雜貨店。無論是略帶輕奢的無印良品,還是相對平價的大創名創,只要一開出來都是人滿為患。
今天我們就跟著日本的選品教父小林和一,和他那間號稱日本最美的雜貨店,來一探究竟這股正在席捲全球的 Zakka 風潮。
至於名創優品和西村名物這兩家謎一般存在的連鎖店,後面會單獨開文章來聊,今天就不在這裡展開說了。
什麼是 Zakka ?英文裡其實並沒有這個詞,這個詞源自日語的 zak-ka(雜貨),指生活中那些最平凡的小物。一個收納盒,一雙筷子,一個碗碟都可以是 Zakka 。
熟悉 Zakka 的人應該對"小林和一"這個名字不陌生。他從1999年大學畢業後便在東京吉祥寺開了叫 "Roundabout" 的雜貨店,意為"英國傳統的馬路圓環",給人一種傳統與潮流擦身而過的感覺,而 Roundabout 也確實給人這種感覺,位於一棟老房子的2樓,專門販賣東西方的生活用品雜貨。
2008年他又開了以非日用器具為主的第二家雜貨店叫"OUTBOUND"。
兩家店的售賣方向各有不同,但雜貨店裡的所有選品,小林都有一個共同的標準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年美」設計。
比如這個不起眼的不鏽鋼四方盤卻是 Roundabout 的鎮店之寶,在小林眼中就像"2001太空漫遊中的黑石",哪怕有一天文明世界摧毀,它還會繼續存在。
這個隱藏了先人智慧的自在鉤,原本在古代的日本是用來吊掛鍋子在爐火上方,藉此改變與火源的距離,進而達到調整加熱溫度的功效。而在他的店裡用來掛薰香爐或者花器也沒覺得有任何不妥。
這是一個繩結袋,直徑設定為10cm,再粗會增加打結的難度,而太細的話便不夠堅韌,袋子無法立起來,是設計師在"摸索"後得出的最佳數字。
低調樸實的不鏽鋼水壺,由柳宗理設計,為了加速熱水沸騰,底部刻意增加了與爐火的接觸面,壺口的設計以容易控制出水量為考慮。
小林覺得現在人們有這樣一種傾向,購買一些便宜的商品接著在短時間內丟棄,來年又撲向所謂新的產品,可又會馬上失去興趣,他想與這樣的消費傾向做鬥爭,"冷靜地選擇那些擁有長期使用價值的物品,這樣的生活方式才是理想的。"
"長的像杯子的杯子,才是永恆如新的日常設計。"
他還特地寫了一本書叫《永恆如新的日常設計》。
從內容到編排,這本書都像極了一本自己家 Zakka 風的商品目錄,卻讓每一個讀的人根本停不下來。這本書涵蓋了他店裡廚具、文具、玩具、鞋包的170多件物品,每一件都配上了樸素而有美感的圖片,以及小林和一為什麼會喜歡這件物品的原因。
反正ZUO君我是一邊看一邊種草的。(書裡有很多非常精彩的設計解讀,篇幅所限這裡不再展開。)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Zakka 被形容為「從普通和世俗中看到智慧的藝術」 。
20多年前,日本 VANTAN 職業學校曾經為了 Zakka 做出了更進一步的定義。VANTAN 認為,那些日常用品應該是歸為「道具」,而 Zakka 指的應該是具有提升生活質量功能的「道具」。
舉例來說,你買一個5塊錢的紙杯和300塊的馬克杯有什麼不一樣?花5塊錢你買的只是一個喝水的容器,而一個300塊的馬克杯所包含的不僅是一個喝水的容器,還包括那一份來自內心的滿足。"你想要馬克杯的心情"所多付出的這295元價差,正是你想要提升生活質量所願意付出的代價,這也就 Zakka 的價值所在。
「能夠阻止『便宜就好』這種想法的,恐怕不是經濟的力量,而是文化的力量吧。」
- 堀部篤史
作者丨貝拉姆賽威脅
本文原創,轉載請到後臺留言「轉載」申請授權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文章
▼
這個日本博主,每天發一張圖,堅持五年後成了Instagram上的腦洞之王
日本國民文具大賞丨這部最近很火的日劇裡,有11個比MUJI實用一百倍的文具
小米屢屢"模仿"性冷淡背後的真實原因,無印良品或已入股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