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日本雜貨品牌帶我們重新審視日常用品

2021-02-17 一夜美學

Zakka一詞來自日語「zak-ka」,意指雜貨或各種物品。從最初的西方舶來品,演變為一切能給生活帶來新意和幸福感的物件。

在淘寶上輸入Zakka,你會得到近五千個結果。但可惜它們大多面孔相近:木質收納、陶瓷杯和卡通擺件,這些被賣家描述為Zakka的寶貝,簡單而粗暴地窄化了這一文化原本的內涵。


日常用品屬於「道具」,而「雜貨」指的是具有提升生活質量功能的道具。這樣的眼光與態度催生出日本一眾優質又個性鮮明的雜貨品牌。

2007年成立的PUEBCO,比起MUJI和百年老店中川政七,顯得年輕又大膽——它不按季度出產新品,從不做營銷Campaign,風格也非炙手可熱的日系清新。但它偏偏受到Go Out、CLUÉL等風格雜誌以及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的青睞,又在短短十年間遠銷歐洲和亞洲三十多個國家。PUEBCO是怎麼做到?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

PUEBCO的故事,還要從創始人田中裕高剛畢業那會兒說起。

對出生在70年代的大多數日本人來說,美國就等同於外國。田中裕高喜歡美國搖滾樂隊Grateful Dead,熱衷滑板和牛仔褲。所以當畢業時前輩遞出橄欖枝,提出以五年合約為前提送他去美國交流學習,田中立刻就答應了。

△田中裕高

在陌生複雜的環境裡,田中領會到凡事要努力的道理,也養成了開放包容的思維方式。在遠遠超過五年的工作時間裡,他為公司製作出雜貨行業第一份正式商品手冊。


△2010年PUEBCO手冊以1/1比例呈現產品大小

在十幾年前的日本,商品手冊比傳單強不了太多,大家都會說「看到實物就知道了」,比起花心力製作手冊,好好推銷和處理訂單才是道理。可田中卻覺得看似平淡的商品解說,只要花一點心思就可以變得大不一樣。不同形式創意,能作為讀物來享受的商品手冊也成為後來PUEBCO的一大特色。

△2012年調查報告形式,裝訂也被細心地考慮到了

△「動物給人類的治癒」是Rubber Animal的主題

PUEBCO的事業開始於奇怪的仿真鳥(也許是因為我害怕鳥類才覺得奇怪?),總之對田中來說,決定生產的軸心在於自己是否想要。像是從跳蚤市場淘來的人頭形狀門檔,田中懷著沒有信心賣出去卻又超級喜歡的心情,瞞著大家偷偷做了出來。


 

△PUEBCO新款腳型門檔

在PUEBCO的產品中,有許多原本的塑料品被改為金屬材質。「鋁製的簸箕雖然用起來不如塑料的方便,但想想擺在家裡的樣子,好像還是鋁製的更好。「這種任性而為被田中稱作「笨蛋特權」——因為自己想要才去做的衝動,勝過了先行考察的謹慎和對購物風潮的趨同。也正因如此,PUEBCO才有了其他品牌所沒有的獨特產品。

△ artificial birds

就像最初的仿真鳥,「只要有100人裡有1到2個人會想要就好了「,如果非要談品牌理念的話,這大概就是PUEBCO的精神。


打開PUEBCO的線上商店,印入眼帘的是印度工人穿著用輪胎圈做成的靴子和一輛裝滿廢料的貨車。一旁的文字為即將出現的商品提供註解:

80%產品是從海外廢棄品和古董中得到啟示,

再根據現代生活加以改造的重新設計。

田中與團隊一年會去十多個國家尋訪,卻很少光顧當地受歡迎的商場或選品店,「我覺得購物中心很無趣,那家店裡那個商品賣得好,所以我們也要賣,結果就是類似的商品以同樣的周期出售。」

△ 軍用鬥篷系列

鮮有人至的回收站、工廠和跳蚤市場才是PUEBCO的創意寶礦。在印度的軍事剩餘市場,他們發現了結實耐用的軍用鬥篷,考慮到防水性,製成了酷酷的雨衣、雨傘袋和球拍袋;在小鎮回收站,他們爬上巨大的布料山搜尋探索,直到找到了可以用來製作便攜包袋,輕便又強韌的降落傘織物。

△ 降落傘織物系列

點擊下圖購買

當然,走訪世界各地可不全為了變廢為寶,PUEBCO還從古道具和當地人的生活中汲取製作新品的靈感,復現舊有的文化與智慧。印度的鐵路運輸落後,人們在夜以繼日地搭車時總會帶著「床上用品」—— 將薄薄的床墊捲起系在皮帶上,以便在換乘候車時補眠。PUEBCO由此設計了遊牧風格的睡袋,為抵禦地面溼氣的侵襲,還給織物塗上了蠟,同時也能保證機洗。

△帽架靈感來自古董店裡淘來的1960年代瑞典帽架

   金屬帽桶源於歐洲,原為保護帽子而制,漸漸發展為獨立的收納產品

△以印度工人用帳篷布製成的背包為設計藍本

這個時代永遠不缺做工精良的消費品,但從效率和質量之中我們是無法感知到魅力的。一隻承載軍隊記憶的背包、一個脫胎於異國文化的睡袋是無論用了多久都不舍丟棄的。所謂雜貨或物件魅力,大概是指經年之後,你仍記得曾經在何時何地買下,並津津樂道於分享它們的故事。

點擊下圖購買

不標榜舊物再造的環保理念,也不硬生生地將情懷塞給你,PUEBCO在乎的是如何將那些被埋沒和遺忘的昔日魅力真正帶回人們的生活,因此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一節,簡單來說,就是好看又好用。

△帳篷布製成的圍裙和狗子窩(耐髒耐抓)


△回收酒瓶做成蠟燭臺,開口形狀各不相同

△回收鐵器做成的雨傘桶,用作乾花瓶也毫不違和

軍用品材料與金屬質感的偏好,為日式簡約注入了幾分粗曠剛毅的色彩,也自然而然有了PUEBCO頗具辨識度的風格。

 

在迎合大眾的設計日用品不斷湧現的今天,我們的購買行為總是依附一眼所得的關於「美與否」的判斷。商品背後的故事、信念與文化則輕易便在這場視覺爆炸中被隱去。而PUEBCO正是通過這樣雜糅復古、冷感、軍事的工業風,以及獨具匠心的產品創意,有效地彌補了這種溝通的溝壑,也成為其從日本雜貨大潮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點擊下圖購買

△PUEBCO常以必備單品登上日雜

田中裕高不是學設計出身,論奇思,PUEBCO比不了Nendo令人驚呼的腦洞創意,論日常,PUEBCO也沒有MUJI潤物細無聲的功力。要說PUEBCO的過人之處,大概是一種剛剛好的平衡感吧。這種平衡介於日常與不尋常之間,它不沉悶、不突兀、既有浪漫的出走,又觸手可及般親切。

 

如果說Nendo的誕生理念是給予人們驚嘆(Giving people a small 」! 」 moment),那PUEBCO所做的就是讓你「咦?」地忍不住停留一下的事物。

❤️

你最喜歡PUEBCO的哪個系列?

留言上牆

🛒

好物推薦

 

#招聘實習生#

我們在北京798藝術區開了一個「情緒美術館」,這個美術館裡除了藝術展,還會有精品雜貨和吃喝。我們的辦公福利包括無限量擼貓、免費精品咖啡、最新海外生活雜誌、養身運動裝備、與園區內的大小藝術展零距離……

現邀請以下人才加入團隊,一起搞事:

🙋‍♂️🙋

「生活方式編輯-實習」

我們希望你:

自主搜集選題,

能進行新聞編譯。

細緻耐心,富有創意,

為商品量身定製有趣的文案。

職位要求:

至少掌握一門外語,

會日語加分哦!

愛好藝文,

最重要的是有一顆好奇心。

🙋‍♂️🙋

「線下運營專員-實習」

我們希望你:

熱愛生活方式和設計產品,

了解以及嘗試解決用戶的一切疑問,

維護與運營陳列空間。

職位要求:

18-30歲;男女不限,歡迎學生假期兼職;

形象氣質好,經驗不限,

但反正你得是一個快樂的人~

註:此職位也有全職崗位開放

簡歷請發送至:guochi@majormei.com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去2.0版的屈臣氏,玩最潮的電玩、喝最酷的酒

說北戴河的太空人建築土的,應該來看看這25座動物形狀的建築

👇戳這裡,發現更多好玩的生活小物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把雜貨生意做遍全球,它推崇的 zakka,是生活雜貨這麼簡單的事嗎?
    日本人所說的「雜貨」是什麼呢?難道是我們中國所說的雜貨鋪或小賣部裡賣的一切?在日本,「雑貨」(ZAKKA)這個詞是對日常生活所涉及到的物件用品的總稱,包括家居雜貨、廚房雜貨、浴室雜貨、洗手間雜貨、園藝雜貨等等的日用雜貨。
  • 【日本購物】雜貨好好買!推薦日本8間必買平價雜貨品牌
    來到日本除了藥妝必買外,另一個千萬不能錯過的就是「雜貨」了。富有設計感又實用的居家用品至風格獨特的創意小物,不管是送禮還是自用都非常合適!
  • 日本人推崇的 zakka,說的僅僅是生活雜貨這麼簡單的事嗎?
    日本人對於 zakka 的態度細微而鄭重,你可以看到從零售店到雜誌等各種各樣的場合提起這個詞,其中不乏如奢侈品店一般的精巧店鋪,裡面銷售的也不過是黃油刀、雨傘、勺子、手帕等日常用品。著名的中川政七老鋪,就是這一行的典型代表。
  • 雜貨好好買!推薦日本8間必買平價雜貨品牌
    富有設計感又實用的居家用品至風格獨特的創意小物,不管是送禮還是自用都非常合適!以下就為您介紹8間平價好買的雜貨品牌,下次到日本旅遊時,不妨也將「雜貨」排入行程內吧! 1. Can★Do在日本眾多百元商店之中,Can★Do不論是品牌商標或是品牌角色上都特別吸引人注意。以「每天都有新發現」為口號,除了開發許多獨具巧思的新產品外,也有許多合作商品。
  • 日本的雜貨成功學:生活美學目的地
    到居家裝飾,再到文創手作等,囊括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用品。日本第一次雜貨熱潮是1976年,國民當年人均GDP達到近8000美元,實現第一次消費升級,並且手工製作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人氣持續至今的雜貨品牌TOKYO HANDS就是在那一年誕生的。這些有創意性的日常小物為人們帶來了更多愉悅感受,隨之開始廣泛流行。
  • 日本某雜貨品牌推出「麵食」搞笑毛巾
    日本有許多主打日常生活用品的雜貨品牌。為了在競爭激烈的雜貨行業中生存,不少雜貨品牌都會不斷推出各種可愛、搞笑,甚至有點奇葩,讓人哭笑不得的日常雜貨用品。比如早前推出的「關東煮」腰包 ↓【搞笑創新】日本品牌推出關東煮腰包 大受熱捧賣斷貨最近日本某雜貨品牌又有一款非常搞笑的新品推出。它們分別是「豚骨拉麵」、「腐皮烏冬」以及「天婦羅蕎麥麵」造型的三款毛巾。
  • 2018福袋雜貨篇,日本人都坐等照著這個list搶了!
    當時很多寶寶都更關心雜貨和食品那今天白鼠菌就為大家介紹超值食品雜貨福袋自從日本無印良品和星巴克紛紛採用網絡抽籤制不直接在店面販賣新年福袋後看似大家搶日本福袋的動力略微薄弱不過超值福袋這麼多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吧!
  • 文具天堂+雜貨大全,日本LOFT每家店年均銷售過億
    除了我們熟悉的Tokyu hands東急百貨、TSUTAYA書店、MUJI以外,這次要介紹另一家日本知名的連鎖雜貨百貨LOFT。LOFT是日本生活雜貨專賣店,於1987年在澀谷開始營業,原為西武百貨公司的旗下事業之一,在日本東京、大阪、札幌等多個地方都設有分店。
  • 藝術是雜貨?雜貨是藝術!
    藝術被構想、被印刷、被造型,以雜貨的新身份填滿日常生活的罅隙。
  • 日本最具特色的雜貨屋~
    每次去日本,除了必吃必去的美食美景外,還有一種地方總是無聲無息地吸引著你——擺滿各種精緻物品的雜貨店。「Zakka」這個詞對日本人來講可不是用簡單的一句生活用品就能概括,要是具有設計和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物品才能被稱作雜貨。
  • 文具天堂or雜貨大全 日本LOFT每家店年銷售均達到數十億
    眾所周知,日本的百貨業一直以來都為世人所稱道,商品、服務和擺設都花盡心思,在倡導生活方式方面面面俱到,滿足顧客的各種需求,有許多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     除了我們熟悉的Tokyu hands東急百貨、TSUTAYA書店、MUJI以外,這次贏商網要介紹另一家日本知名的連鎖雜貨百貨LOFT。
  • 日本雜貨巨頭來了,沒有一個女生能全身而退
    點擊播放 GIF 0.5M雜貨,也就是我們平常所熟悉的「ZAKKA」,在日本備受追捧。LOFT邀請了來自上海的18位創作者參與設計雜物,通過文具、手機殼、飾品、包袋等日常品類,傳遞上海本土與日系風格結合的生活方式。這個項目還會定時換新,過一段時間就會更換不同創作者的作品,讓人時刻保持新鮮感。03讓人一見鍾情的掃貨天堂逛LOFT逛到挑花了眼這次來中國,LOFT誠意十足。
  • 上海丨日本雜貨巨頭來了,沒有一個女生能全身而退
    雜貨,也就是我們平常所熟悉的「ZAKKA」,在日本備受追捧。LOFT邀請了來自上海的18位創作者參與設計雜物,通過文具、手機殼、飾品、包袋等日常品類,傳遞上海本土與日系風格結合的生活方式。這個項目還會定時換新,過一段時間就會更換不同創作者的作品,讓人時刻保持新鮮感。
  • 日式雜貨風,為什麼如此吸引我們?這位日本雜貨店教父給了我們答案
    今天我們就跟著日本的選品教父小林和一,和他那間號稱日本最美的雜貨店,來一探究竟這股正在席捲全球的 Zakka 風潮。至於名創優品和西村名物這兩家謎一般存在的連鎖店,後面會單獨開文章來聊,今天就不在這裡展開說了。什麼是 Zakka ?英文裡其實並沒有這個詞,這個詞源自日語的 zak-ka(雜貨),指生活中那些最平凡的小物。
  • 無印良品在中國失去的市場份額,這個日本品牌能搶到嗎?
    這個夏天有點「熱」。先有宜家中國的首個城市店在上海靜安寺開張,後有日本知名生活雜貨連鎖品牌LOFT中國首店落戶上海徐匯美羅城。據了解,這是LOFT在海外,也是中國的第一家直營店。在日本,LOFT和MUJI(無印良品)、niko and...被視為「雜貨三巨頭」。每年,不少去日本旅行的遊客,都會去這幾個品牌的店鋪逛一逛,以體驗日本當地的雜貨文化。
  • 這篇文章或許能帶你看懂日式雜貨
    繼而展館內根據物品材料,使用用途等主題來展示雜貨的概念。從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如掃帚,毛巾,鍋碗盤,熱水壺等等「隨手可得的物品」開始,雜貨這個概念在無法分類中產生了。過去的概念中,雜貨代表了:日常圍繞你的所有物品。
  • 和MUJI 齊名,這家日本雜貨控最愛的店,憑什麼?
    它就是在日本和 MUJI 齊名,並稱「雜貨雙霸」的\ 這家雜貨店,有點潮同時提及「日本」和「雜貨店」這 2 個關鍵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簡單」和「質樸」。這和日本獨有的侘寂文化(一種主張低調、簡單、自然,甚至粗糙的美學)脫不了關係。其中,熱愛「原木」和「極簡」的 MUJI 就是一個好例子。
  • 日本雜貨品牌LoFt進入中國 首店落地上海美羅城
    日本雜貨品牌LoFt進入中國 首店落地上海美羅城來源:聯商網2020-04-03 15:45聯商網消息:4月3日,日本著名生活雜貨專賣店LoFt宣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據悉,LoFt美羅城店位於商場二樓,面積約1046平方米,涵蓋文具、綜合日雜、健康用品和生活用品四大品類產品,且前三項佔比各為30%,商品量達到兩萬五千個以上。
  • 向 「東京雜貨教父」 小林和人學習挑選日用品法則
    在他的雜貨店裡,可以微觀到日本日用品美學的概要,但美、簡約和具功能性這樣的標籤,就能定義日式生活美學嗎?他覺得正因為自己看重 「美」,反而不能貿然討論或評價。▲ 馬鈴薯搗泥棒你有沒有發現,我們使用起來最慣手的日用品,大都充滿了熟悉感——不僅僅是手感和使用過程的體驗
  • 又一日本雜貨品牌入華,新中產們會買帳嗎?-虎嗅網
    當時的日本已開始發展獨特、新型的生活雜貨專賣店。行至80年代,東急百貨的對手西武百貨緊隨大流,祭出了無印良品,日本雜貨熱潮洶湧。嘗到了時代甜頭,西武乘勝追擊,LoFt橫空出世。90年代,以澀谷店為起點,LoFt開始鋪向日本各地,並於1996年自西武百貨獨立而生,成立了LoFt株式會社,主打生活雜貨,以區分東急手創。此階段,LoFt的門店擴張主要瞄準都市圈內的高人氣商場,且已經確定「健康雜貨、文具雜貨、有趣多樣的便攜雜貨和家庭用品」四大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