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試想以下,當我們因為某一件事而生氣的時候,而惹我們生氣的那個人就一定會因為我們生氣了而被懲罰嗎?他會因為我們生氣而去改正自己的錯誤嗎?不會的,與其用別人錯誤懲罰自己,還不如放寬心態,必定錯誤是由他人造成的,而身體是自己的,所以不應該由自己承擔錯誤的後果。
佛陀在寺廟修行的時候,一個叫婆羅門的人破門而入。因為其他人都出家到佛陀這裡來了,而婆羅門卻門可羅雀,這讓他很生氣。
佛陀安靜地聽完了他的無理亂罵,然後問到:「你家偶爾也有訪客來吧?」 「那當然了,你為什麼要問這一些!」 「那個時候你也會款待客人吧?」 「當然了!」 「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麼那些做好的菜餚應該歸於誰呢?」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些菜餚只能再歸於我了。」
問完這些後,佛陀笑了,看著他,說道:「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說了很多壞話,但是我並不接受它,所以就像剛才你所回答的一樣,你的無理,那是歸於你的。」
最後,佛陀為他指點迷津:「對憤怒的人,換以憤怒,是一件不應該的事情。不還以憤怒的人,將得到兩個勝利:知道他人的憤怒,而以正念鎮靜自己的人,不但能勝於自己,也能勝於他人。」
在生活中,很多人並沒有佛陀的寬容,心中怎麼也容不下別人的過錯。當別人犯了錯誤的時候,確實需要一定的懲罰,但犯不著去生氣,既然知道錯誤在於別人,為何你要生氣?別人犯了錯,你去生氣,這樣你的身體健康會遭到一定衝擊,這不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你自己嗎?把別人的錯誤和憤怒都還給別人吧,那些都不是屬於你的,讓自己的心靈純淨一些,不要受到別人錯誤的汙穢。
事實上,生氣乃人之常情,在日常生活之中,能讓我們生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但是你知道生氣會給你帶來什麼嗎?其一,會無意中傷害到無辜的人,沒人願意當你的出氣筒,更沒人願意去無緣無故的挨你的罵,被罵的人有時候是會反彈的,也極有可能去罵別人。其二,大家看你常常生氣,為了避免挨罵,會和你保持一定距離,這樣,會讓你整個人感到孤僻。其三,偶爾生氣,別人會怕你,經常生氣別人就習以為常了,反而會抱著看耍猴的心態去面對你,更讓你的自尊心受挫。其次,生氣會讓人失去理性,當你在生氣的時候去辦一件事很難是理智的,會讓你所做的事情變得愈加糟糕。
當然,誰都不會去無緣無故的生氣,誰也想擁有一個美好的心情,可是在你要生氣的時候,如果能想到你正在拿別人的過錯傷害自己的健康時,你還會生氣嗎?情緒是暫時的,而身體健康確實永久的,是一生的。不要因為別人的過錯就傷害了自己,別人犯了錯,自己生氣,影響了自己的健康,試問,這樣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