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生氣是負面情緒,而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對此,卡耐基告誡我們,不要給負能量以可乘之機,在現實生活中,喜歡生氣的人不在少數,可是當有人問道:「你為什麼生氣?」他們卻支支吾吾,答不上來,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生氣的初衷,氣是怎麼樣一點點衝起來的。
有人對此做過一項調查,那些經常生氣的人,他們從來不重視生氣的理由,一旦被詳細地詢問,他們會給出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諸如,「我就是看他不順眼」、「憑什麼,他就表現得那麼囂張,我氣不過」,等等。在對這些理由的闡述過程中,他們提到最多的都是「他」,其實自己的利益根本沒有受到任何損失,生氣只是因為「他」的錯誤。你會發現一個問題,他們都是因為別人的過錯而生氣,那麼,何必要用他人的錯誤來讓自己深陷負面情緒呢?
最近,在朋友群中流行著這樣一句簡訊:我生什麼氣?我生氣是拿你的錯誤來懲罰我自己。與其耗費多餘的精力去生氣,不如好好打理自己的心情。這天,因為同事在工作上對自己十分無禮,莉莉非常生氣。而且,由於自己是剛剛到這家公司上班,還沒有找到可以暢談內心感受的女同事。於是,她將氣憤的情緒帶回了家,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生悶氣,不做飯,越想越生氣;甚至,內心有一種衝動:乾脆辭職吧,這樣的同事,以後怎麼共事?
正在這時,電話鈴響了,原來是自己的閨中密友雯雯。在電話裡,雯雯邀請莉莉周末一起逛街,莉莉沒好氣地回應一聲:「哦。」雯雯似乎從語氣中聽出了不快,關心地問道:「出了什麼事情嗎?今天工作順利不?」這話可問到了關鍵點上,於是,莉莉一股腦兒把心中的苦悶說了出來,沒想到電話那邊卻傳來了一陣笑聲。
莉莉有些生氣:「我正生氣呢,你還這樣嘲笑我。」雯雯笑著說:「莉莉,你沒有聽說過嗎,最近很流行這樣一句話,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既然錯在你同事,你生什麼氣呢?看你在家氣得不吃飯、不說話、不開心,說不定你的同事這會還很開心呢!別想那些事情了,小事一樁,不值得生氣。」聽了雯雯的分析,莉莉明白了,自己真的陷入了不良情緒中,生什麼氣呢?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吧!
的確,當自己生氣的時候,不妨冷靜地細想,自己的生氣是不是大多數因為他人呢?真正的錯誤並不在自己,何必要在自己心中點一把火呢?有時候,令自己生氣的人已經走遠了,還在為他生氣,這值得嗎?那些令自己生氣的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還在為它生氣,這又何必呢?在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而在懲罰自己的同時,也達不到糾正別人錯誤的目的。所以,與其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倒不如以自己良好的美德來顯示對方的缺陷。
正能量提示
生氣是對自己的懲罰,有人對此不理解,生氣所發洩的對象都是別人,怎麼自己還成了懲罰對象呢?其實不然,你若理解了生氣對一個人健康的危害性,你就明白什麼叫作懲罰了。
美國心理學家埃爾馬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實驗:把一隻玻璃管插在盛有水的容器裡,然後讓實驗者把氣吐到水裡,以此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氣」水。從實驗結果中發現:一個心平氣和的人吐出來的氣進入水中,水澄清透明,一點雜色都沒有;一個有點生氣的人吐出的氣進入水中,水會變成乳白色,而且水底還有沉澱;一個怒髮衝冠的人吐出的氣進入水中,水會變成紫色,水底有沉澱。心理學家埃爾馬將那紫色的「氣」水抽出部分注射在小白鼠身上,沒想到只過了幾分鐘,小白鼠就死了。對此,他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個人在生氣時,體內會分泌出許多帶有毒素的物質。這樣想來,大家就明白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了吧!
1.心由境造「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心由境造,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多變的世界,可能,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可能,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態度。正所謂「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如果你知曉了這個道理,那還有什麼氣可生呢
2.沒什麼值得生氣有一位智者,他脾氣十分溫和,幾乎從來不生氣。弟子好奇地問他:「師傅,難道你就這樣永遠不會生氣嗎?」智者微微一笑:「生氣是什麼呢?每當事情發生了以後,我都會告誡自己,事情可以比現在更糟糕的,看來我還算幸運的,所以,有什麼值得生氣的呢?如果有人犯了錯誤,錯誤本身在於他自己,我何必要生氣呢?每天,我都來不及感受生活的快樂,哪有什麼時間來生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