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受機智可愛的博主邀請,我來給大家介紹五款星巴克的咖啡豆,穿插一些星巴克的咖啡文化。希望能對大家選擇自己喜愛的咖啡豆提供一定的參考。
我們描述咖啡特質的四個特徵分別如下:香味,酸度,醇度,風味。香味是聞香時捕捉到的味道,果仁味,香料味,花香味,泥土香味等等。酸度高可以用活潑形容,酸度低則較為順滑。醇度低的咖啡回味時間短,醇度高的咖啡口感厚重,回味時間較長。風味就是品嘗時咖啡的總體感覺,包括可可味,柑橘味,漿果味等等。
第一款,哥倫比亞,中度烘焙豆子,拉丁美洲產區,蘊含堅果的風味。這裡會有人驚訝,咖啡不都是苦的嗎?加奶和糖才喝得下去。當然不是,豆子本身自有一番風味。這是我入職的時候店經理為我手工衝泡咖啡,帶我進行咖啡品嘗四步驟:聞香,吮吸,確定,描述。杯子小可以捂住杯口,杯子大可以扇動香氣到鼻子邊,這款豆子平衡的酸度和醇度給予我很舒適的感覺。
第三款,蘇門答臘,深度烘焙豆子,亞洲\太平洋產區,具有回味悠遠的草本風味和泥土芳香。我之前有點不想嘗試深度烘焙的豆子,但真正入口回味的時候,才發現這是另外一種很美好的體驗。
大家可能會發現包裝顏色與之前兩款豆子不同,咖啡豆會有烘焙程度的區別,也會給他們的風味帶來影響,咖啡色的外包裝代表中度烘焙,咖啡豆的焦糖會得到很好的保留,口味更為順滑,平衡。接近黑色的外包裝代表深度烘焙,會使咖啡豆醇度更為厚重、濃鬱。
第四款,肯亞,中度烘焙豆子,非洲產區,口感豐富,又濃烈的葡萄柚和黑醋慄風味,酸度高,醇度厚重。蜚聲海外,頗受顧客青睞。我們可以總結一下世界上三個主要的咖啡種植區,拉丁美洲的豆子會有清爽活潑的酸度,具有堅果,可可,輕柔香料風味;非洲產區的豆子濃鬱多汁,具有花香味,柑橘味,漿果香等等;亞洲\太平洋產區的豆子醇厚,具有草本香和泥土香。
第五款,瓜地馬拉安地卡,中度烘焙豆子,拉丁美洲產區,有種可可味和香料味,真正品嘗的時候,能感受到一股煙燻味,這是它的最大特點。最後給大家介紹調製咖啡四大基本要素:比例,研磨度,水,新鮮度。建議10g配180毫升的水,(比例是1:18);研磨度決定了水與咖啡接觸時間長短,太精細調製出的咖啡太苦。一般研磨7度或者5度,1度到9度,數字越大表示研磨顆粒越粗;水要低溫純淨的過濾水為佳,加熱時水溫為90度至96度為宜;煮製好的咖啡不宜放置超過20分鐘,會變得苦澀,影響咖啡本身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