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溼氣重,試試健脾祛溼食方

2021-02-17 今磨房食療

經常有人問,我齒痕多是不是溼氣重?早晨起床後整個眼睛都有眼袋了,是不是溼氣重,還有一些疾病比如風溼性關節炎,溼疹,這些是不是都跟溼氣有關呢?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溼邪重不重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自己的舌頭。

你可以在每天早晨刷牙的時候,對著鏡子,仔細觀察舌頭。看舌頭主要看兩部分:一是看舌體,二是看舌苔。

溼邪形成的原因多種多樣,不過其本質卻是離不開水分這個特點。

通過舌體的大小,可以判斷體液的多少。水分越少,舌體越瘦;水分多了,舌體就會脹大起來。

咱們去非洲的時候可以看看沙漠地帶的人,他們很少有胖人,這就跟水分的蒸發有關係。舌頭胖了、大了,但是口腔還是原來的大小,舌頭就會頂上牙齒,時間長了就留下齒痕。

另外,溼多了以後舌體也可能出現裂紋,像是泡發了一樣,跟咱們洗澡時間長了手上起皺一樣。

正常的舌苔應該是薄白而清淨的,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達不到這個程度,出現了膩苔,那可能就預示著身體出現了問題。

膩苔是什麼樣呢?它就好像舌面上掛著一層剛喝完的牛奶一樣,又白又厚。

像這種舌苔白厚,看起來比較滑膩的,說明體內溼氣比較重或體內有寒;如果舌苔黃厚而且滑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舌苔薄說明病只是處於初期,病位淺;舌苔厚,說明病已經逐漸侵入體內,病位較深。

那我們總結一下,看溼氣在舌頭的主要表現就是:舌體胖大,舌頭兩側有牙齒印或舌體有裂痕、舌苔厚、發黏、就表明體內溼氣過重。

有的人起床後覺得特別疲勞,頭上像有東西裹著一樣,整個人沒有精氣神。

有的人清晨大便後,發現大便黏,不容易擦乾淨,別人用一兩張紙就行,他得用三四張。而且,有可能衝一次水還衝不乾淨。還有人在小便時排尿不暢,有淋漓不盡的感覺。

《黃帝內經》中說:」傷於溼者,下先受之。「我們收水往低處流,溼的特性跟水相似,都是往下走的,所以溼邪容易侵襲腰以下部位。

被溼邪困住了肌表的經絡,肢體就會困重,懶動;如果溼邪阻於中焦就會胸脘痞悶;如果溼邪停於下焦,氣化不利就會小便短澀。

「溼」是會意字。甲骨文左邊是水,右邊是兩把晾著的絲,小篆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濕」。

它左邊的形符說明跟水有關。右上的符號為「日」,也就是太陽,右下的表示掛在架上的絲織品。

了解到這些,溼的含義也就很容易弄清楚了。被水浸過後的絲織品,在太陽的照射下,水分蒸騰往上走,形成瀰漫、氤氳之勢,這就形成了溼。

溼的本質是水。溼從水中來,但是又與水不同。溼是瀰漫在天地之間微細的水,你只能感受到它,卻看不見它;而水是聚在一起的溼是有形之物。水和溼是可以互化的。

從「溼」的造字上也能看出,水要想化成溼必須依靠陽氣的作用,陽蒸水動,氤氳成溼。

溼也可以化成水,在寒涼的氣溫下將溼聚在一起即為水,南方很多家庭都有除溼機,這裡面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降溫將溼氣凝聚到一起,所以除溼機裡最後抽出來的都是水。

中醫有很多關於病理的解釋,往往就來自於對自然現象直接或間接的取象類比。自然界中,江河湖泊之水在太陽光熱的作用下,被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聚集在一起,形成雲,最後又變成了雨落下來。

在我們人體內,水液代謝也要依靠陽氣的作用。水液在體內是以「氣」的形式運行的,也就是說液態的水液需要轉化成氣才能運行到全身,這一轉化就需要陽氣的溫煦、氣化作用。


離開了陽氣的氣化作用,人體內的水液代謝就無法進行,讓多餘的水液就會停留在體內,導致內溼。

內溼為病,多是脾胃功能受損造成的。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如果脾胃功能正常,溼邪就會通過大小便等途經排出體外;但是如果脾胃虛弱,水溼就會滯留在體內,從而形成一種誘發疾病的因素,所以除溼應該先當健脾胃。

健脾除溼的方子非常多,每一個方子針對的溼氣都是不一樣的,如果讓我給大家推薦一款人人都適用的祛溼方,那麼當數中醫著名的健脾祛溼食方——四神湯。

相傳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隨伺在旁的四位大臣、由於日夜操勞,加上舟車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繼病倒,面對此種情況連御醫也是束手無策。

於是乾隆皇帝命當地知府張榜求醫,不久,有一道人前來揭榜,在把過脈之後開出一個藥方後,宣告「四臣,事成!」。

四位大臣服下這藥方之後,果然立即痊癒。

此後,每有官員南巡,皆以此方燉煮食物養身,久而久之,此方便以『四臣湯』為名在民間廣為流傳,後來傳著傳著就變成 『四神湯』了。

四神湯其中「四神」是指:山藥、蓮子、茯苓、芡實(或薏仁)。四種食材的比例是1:1:1:1,約每味15克。四神湯,以甘平為主,甘能治水,故能祛溼健脾和胃。

蓮子養心安神為首功,山藥以補虛為長,茯苓以去溼為長,芡實健脾祛溼。

四神湯裡不但有茯苓化溼,還有芡實把溼氣轉化成津液,又有山藥蓮子補虛,且能鎮水,達到安神之功,使溼氣不再為害,從而整體調理身體,達到健康。

四神湯裡面這四位藥食同源的食材性質都非常平和,效果好,不光能祛溼,還能健脾固腎,不管你是溼熱還是寒溼都能用,對大家具有普遍適用性。

四神都有補益脾陰、厚實腸胃的功能,所以非常適用,怎麼吃都長不胖的瘦子,還是喝口水都長肉的胖子。特別是那些消化不好,容易拉肚子,吃多少都不長肉的人,非常有用。

那麼我們看一下這四種原料。

俗諺有云:「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說的就是蓮子具有養心安神的功效。

蓮子具有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之功效。常用於脾虛洩瀉,帶下,遺精,心悸失眠。

《神農本草經》記載:「山藥味甘溫,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

民國大醫家張錫純認為,山藥即滋陰又利溼,能滑潤又收澀。功能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且含蛋白質最多,在滋補藥中成為無上之品。

《神農本草經》中關於茯苓的記載:「茯苓,味甘、平,一名伏菟,生太山山谷大松下。」

茯苓甘、淡,平。因其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溼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故古人謂之為「四時神藥」。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當作養生益壽的要藥,不但自己常食用,還將茯苓製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

茯苓在全國各地都有產出,大別山地區(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處)是最大產地,其中又以安徽安慶所出產「安苓」的產量大。隨著野生資源的消耗,野生茯苓日益稀少,目前多以人工栽培為主。

芡實,是《黃帝內經》中記載的上品藥材之一,也是一味常用的藥食兩用藥材。它的果實很像雞頭,所以又稱「雞頭米」。有「水中人參」之美稱。

古藥書中說它有「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

南芡主要產於湖南、廣東、皖南以及蘇南一帶地區。北芡又稱池芡,主產於山東、皖北及蘇北一帶,質地略次於南芡。

選擇芡實一定不要選擇被硫燻過的芡實,被硫黃燻過的芡實聞起來會有酸味,有可能是蟲蛀後再加工的。購買的時候最好不要購買這種芡實。

以上這「四神」都有補益脾陰、厚實腸胃的功能,非常適合那些怎麼吃都長不胖的人,喝口水都會胖的人,食慾不佳或者總是會出現消化不良的人。但是若是近期大便乾燥就暫時不要吃,等身體恢復再食用。




健康的大事要重視,生命和健康要自己掌握,不要等到「壞了」再去養。

                               --- 孫 全 

相關焦點

  • 脾胃虛、溼氣重先別急,每天做這3件事,快速健脾祛溼
    脾胃虛溼氣重,對男人而言可能沒什麼,但對女性朋友就非常不友好了,因為女性長期脾虛溼氣重容易導致皮膚發黃、面色不佳、眼袋變大、脫髮嚴重、食慾下降或逐漸變胖等等,都是脾虛溼氣重惹的禍。那麼,女人應該如何判斷自己的脾胃好不好?溼氣重不重呢?
  • 體內溼氣重不重,脾胃好不好,注意大便的三個變化,試試一方調理
    體內溼氣重不重,脾胃好不好,注意大便的三個變化,試試一方調理。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身邊的朋友在說自己脾胃不好溼氣重,有時候,自己也有會有這個感覺。從我們傳統養生的角度來看,脾胃好不好、溼氣重不重,確實是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然而,什麼情況下,說明脾胃有點不好了?
  • 春夏雨多溼氣重 」四神」健脾祛溼忙
    外溼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比如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遇熱則成為溼熱。現代人貪涼、熬夜、不愛運動,脾胃越來越虛,由此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脾的運化功能受到傷害,水溼聚積體內,形成內溼。春夏交替,氣候多變且潮溼,身體也難逃溼氣的侵害,很多人會出現昏昏欲睡、身體沉重、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等等溼氣重的表現。
  • 脾胃不好,溼氣重?這味千古食方,健脾祛溼,僅用了四味藥!
    像這種舌苔白厚,看起來比較滑膩的,說明體內溼氣比較重或體內有寒;如果舌苔黃厚而且滑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舌苔薄說明病只是處於初期,病位淺;舌苔厚,說明病已經逐漸侵入體內,病位較深。那我們總結一下,看溼氣在舌頭的主要表現就是:舌體胖大,舌頭兩側有牙齒印或舌體有裂痕、舌苔厚、發黏、就表明體內溼氣過重。
  • 男人溼氣重,再強壯也是「虛」的,教你健脾祛溼小妙招,強健脾胃
    溼氣是中醫理論概念,主要是指個人體內陰陽失衡導致的。女性溼氣重會導致宮寒或者體內有淤血,使得臉上會長斑或者月經不調。而對於男性而言,溼氣重也是會表現出來的。其實這些都是溼氣重的表現,男性溼氣重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男性容易脾虛或腎虛,到時候不僅會損害消化系統也會影響生殖系統。所以祛溼對於男性而言則顯得非常重要,以下將介紹幾種男性祛溼的方法,可以幫助男性健脾祛溼,不妨了解一下。
  • 臉上有三個特徵或是溼氣過重,教你三個祛溼食方,一個比一個好用
    臉上有三個特徵或是溼氣過重1、 長痘痘臉上溼氣重容易生痤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痘痘、粉刺,可能還會有溼疹的情況,對於我們的皮膚產生很不好的影響。2、舌苔厚溼氣重的人,舌苔很厚,發黏發膩,有的還會伴有口臭和發苦的感覺。每天起床的時候觀察最準確,黃色很厚、粗糙的是溼熱體質,白色光滑的是寒溼體質。
  • 脾虛,溼氣重?平時常吃這3物,對調理脾胃,祛溼健脾或許有幫助
    3、貧血或出血增多脾主要起到造血儲血的作用,如果脾出現問題,就會影響體內造血功能,導致貧血,供血不足,出血增多情況發生脾虛,溼氣重?平時常吃這3物,對調理脾胃,祛溼健脾或許有幫助(1)大棗大棗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不僅可以養顏美容,抗衰老,而且還可消除疲勞,改善心肌營養,益氣補血,健脾養胃,脾胃虛弱的人日常多吃大棗,還可起到滋補作用。
  • 「溼氣重」有3個因素,祛溼氣不能「忘本」,做好3點,健脾祛溼
    1、溼氣的存在有三個因素: 油膩食物吃得太多了,脾胃消化不了,堆積而成溼;雖然沒多吃,但脾胃本身的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也會成溼
  • 溼氣重如何判斷?如何通過飲食祛溼?
    可能是身體內溼氣較重的原因。經常有朋友說自己溼氣很重,到底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溼氣重呢?溼氣重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從這幾方面判斷溼氣是否重1.精神狀態溼氣重的人表現為身體沉重,感覺好像有什麼東西包裹在頭上一樣。
  • 四神湯,健脾祛溼的利器!老中醫強烈推薦!
    外溼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比如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溼,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很難祛除。現代人貪涼、熬夜、不愛運動,脾胃越來越虛,由此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脾的運化功能受到傷寒,水溼聚積體內,形成內溼。凡有內溼的人,一旦遇到溼度大的環境,裡應外合,極易引發身體不適。
  • 只祛溼、不健脾,溼氣永遠去不完!
    單純的紅豆薏米水,的確是去溼氣,喝了小便增多,這便是滲溼的表現。但如果溼氣源頭——脾虛,沒有解決,脾氣虛損,運化無力,身體很容易又滯留溼氣,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要祛溼,先健脾。  這款芡實蓮子粉,便是健脾祛溼的超級組合拳。
  • 祛溼名方:四神湯....把溼氣徹底去淨~
    外溼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比如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溼,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很難祛除。現代人貪涼、熬夜、不愛運動,脾胃越來越虛,由此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脾的運化功能受到傷寒,水溼聚積體內,形成內溼。凡有內溼的人,一旦遇到溼度大的環境,裡應外合,極易引發身體不適。
  • 你的胖或許並不是真的胖,而是溼氣重所致!想減肥,先要健脾祛溼
    想要成功減肥,得先去除體內多餘的水溼,但為什麼體內的溼氣會那麼重呢?跟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經常吃生冷、寒性的食物,溼寒之氣就容易趁虛而入,還會誘發脾虛,脾主運化,脾失健運,體內的水溼就難以及時被排出去,就會引起溼氣重,脾胃功能還會失調。
  • 7月、8月是祛溼最佳季!常喝5杯水,健脾養胃,溼氣減少!
    祛除溼熱毒 ,最佳時間是7月、8月三伏天又稱長夏,從陽曆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也是祛溼寒的最佳時機。這是因為人體的陽氣在7月、8月達到最旺盛,此時進行排溼,外熱內火可以很容易將溼寒之氣逼迫出來,還能夠加快身體新陳代謝的速度。中醫建議:常喝5杯水,健脾養胃,溼氣減少!
  • 祛溼中醫方:《四神湯》,把體內溼氣徹底去淨!
    中醫認為:溼氣不除,後患無窮!因此,祛溼是調理慢性病、擁有健康身體的關鍵時期,如何有效祛溼呢?中醫認為,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環境之外,身體脾胃的運化功能才是我們祛溼的根本利器。因為脾胃虛,溼氣才能產生,所以杜絕溼氣生成之源才是關鍵!
  • 脾胃不好,全身遭殃!中醫專家羅大倫:這個食方專治脾胃虛弱
    而脾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統血,脾不僅有運化輸布營養物質,濡養全身的功能,而且還有統攝血液的作用,脾胃功能不好會導致兒童氣血虧損,免疫力低下,所以體弱的孩子十有八九是脾虛。孩子為什麼會脾虛?有些孩子本身脾胃比較差,而有些孩子愛吃零食冷飲或飲食不規律而把脾傷了,脾是人體的後天之本,非常重要,要是脾胃不好,就容易挑食厭食。挑食還好點,可以同類互換,可很多孩子飲食很差,就愛吃零食,正餐就是不愛吃,這怎麼能營養均衡呢,營養不夠,自然就影響長高以及身體的 其他影響,還影響學習。
  • 祛溼名方:四神湯,把溼氣徹底去淨!
    氣候潮溼、空氣溼氣濃度大,故而身體也難逃溼氣的侵害,像昏昏欲睡,身體沉重,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等等這些都是溼氣重的表現。中醫認為:溼氣不除,後患無窮!因此身體除溼是很關鍵的一步。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祛溼呢?此文值得所有人看看!首先,來了解溼是什麼?
  • 溼氣重看臉色就知道,每天喝這茶,祛溼健脾,潤養皮膚,臉色光亮
    ,身體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是最容易識別的,但是要徹底去除溼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因此,不能忽視祛溼的問題。一、有溼氣,看臉色:人的臉是一面鏡子,健康狀態有一些細微的小變化,臉上會出現一些信號,這些細微的變化一定不要忽視,極大的可能是溼氣重而反應在臉上,說明你體內的溼氣重,別不信,這三種情況對照一下就知道了。
  • 秋季藏溼氣最重的這幾天,用4個方法健脾祛溼,助消化
    今年你的脾胃還有一個坎沒過,熬過這個溼氣來襲的節點,才能安然渡過秋天。今年最後一波,也是秋天藏得最深的一波溼氣就要來襲了,秋天不是要滋陰潤燥嗎,怎麼還忙著祛溼呢?對呀,可是溼氣重也可以是人造的呀。你看看中秋國慶一起來,以前中秋3天沒時間吃的月餅,現在好了可以吃8天月餅了
  • 它是天然的「祛溼藥」,溼氣重的人喝了,排出溼氣身體清爽
    溼氣既來自於體外入侵,也可能是脾胃功能太差引起,所以人容易被溼氣所影響。溼氣重直接會影響到人的代謝功能,人體內的毒素無法排出,所以會引起很多不舒服的症狀,比如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身體乏力容易疲憊,臉上長出痘痘粉刺,頭昏腦重沒精神等等,都與溼氣有關。溼氣可通過拔罐,艾灸等方式來強行祛除,也可以通過食物調理來改善祛溼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