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力四全蹲點」黎平縣滾正村:被民宿改變的侗寨

2020-12-23 天眼新聞

46歲的侗族村民吳明本,早已不用再像過去那樣辛辛苦苦地在廣東跑大客車來養家餬口。如今的他,在家鄉侗寨裡經營著民宿,「既能夠照顧到家庭,一年還有幾萬塊錢收入,生活過得很幸福。」

民宿主人為遊客開闢的田園,讓遊客體驗農耕文化

貴州黔東南黎平縣水口鎮滾正村,大山裡的侗族傳統村落,全村87戶380多人。過去,這裡雖然青山滴翠、溪水潺潺,猶如世外桃源一般美麗,且民風淳樸、民族節日眾多,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遠近聞名,但是,由於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大家過著窮日子。  變化發生在2015年。憑藉生態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村民決定發展鄉村旅遊。為發展鄉村旅遊,滾正村以眾籌方式組建黎平縣滾正鄉居綜合服務管理有限公司,以眾籌模式建立農民資金合作社,為農戶的民居改造提供金融支持,以改造完成的房舍接待來滾正村旅居的客人。   在廣東跑了多年大客車的村民吳明本,就是這個時候回到村裡。經過村裡規劃,他將三層木樓的二層、三層和屋頂的閣樓改造成民宿。「當時想著改造後即使沒有遊客,自己住得舒服,也不吃虧。沒想到鄉村旅遊發展起來後,遊客不斷。」他說。

古色古香的民宿

為了讓貧困戶實現旅遊脫貧、同時給遊客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滾正村改造了13戶貧困戶房屋。  52歲的龍成義,曾經也是在廣東打工,如今成了民宿老闆。日前,記者走進龍成義的民宿,但見整棟房子被改造成了1個套間、1個單間和4個標間,空調、衛生間樣樣具備,每個房間都安裝有無線網絡,牆上還掛有裝幀成畫的侗族刺繡,顯得既古典又現代。   「這是有80多年歷史的祖宅,當時改造這個老宅,總共花去了12萬元,我自己只花去了5萬。」龍成義介紹,另外7萬是跟村裡的公司借的。

錯落有致的侗家吊腳樓

除了經營這家民宿,龍成義還經營一家主打農家特色菜的精緻小飯館。「旅遊旺季的時候,遊客不少,最多的時候,每天有四五十人在這裡就餐。」  「經營民宿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既守住了鄉愁,每年還有5萬多塊錢收入。」對於生活的變化,龍成義感概道。  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加上濃鬱的侗族風情,每年有不少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州的遊客來到這裡休閒度假。「特別喜歡這種風景清幽、有不同體驗的地方。」來自上海的遊客李女士坦言,在綠水青山間體驗「詩和遠方」,非常充實快樂。   依託民宿發展鄉村旅遊,帶動的是整個村寨的發展。

滾正村的鼓樓

村裡的扶貧幹部吳雙福介紹,遊客的到來,帶動了農特產品的消費。為此,村裡發展起了油茶、鉤藤、茶葉等種植業,發展起了生豬、稻田魚、綠殼蛋雞等養殖業。去年,給遊客出售農特產品就為村民帶來20多萬元收入。  當然,變化不僅於此。在發展鄉村旅遊中,村裡的基礎設施得到大力改善,修建了四通八達的組組通公路和串戶硬化路,修建了蘊含侗族文化元素的鼓樓、戲臺、涼亭等。村裡還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村頭寨尾、房前屋後被整治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

編輯 韋依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連載」侗寨建築(八)含義豐富的橋梁
    「連載」侗寨建築(七)民以食為天「連載」侗寨建築(六)村寨中心的祭壇「連載」侗寨建築(五)家族的象徵「連載」侗寨建築(四)人與自然的分界「連載」侗寨建築(三)親情的凝聚轉載自
  • 貴州最大的侗寨,曾入選《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被評中國最美之地
    肇興東村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南部。村落四面環山,建在山盆之中,一條小河穿過村落,使侗寨更具活力。肇興侗寨集歷史與精神於一體,侗族文化在此沉澱與傳承。肇興侗寨是一個充滿著民族風情的地方,它是侗族的聚集地,並且有著吉尼斯世界之最——肇興侗寨及鼓樓群,有全國唯一的侗族生態博物館――堂安侗族生態博物館,還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堂鼓樓,侗寨內全部為陸姓侗族,以鼓樓分為自然片區,當地稱之為"團",各旅店地址也以團的名字為主要坐標。
  • 你好新時代丨貴州網紅「七仙女」,直播助力侗寨脫貧
    你好新時代丨貴州網紅「七仙女」,直播助力侗寨脫貧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的蓋寶村,是一個距離縣城100公裡山路,開車需要4小時的侗族村寨,有一位扶貧書記,帶領七位「仙女」,不靠法力和神通,而是依靠短視頻和億萬網友的支持,為侗寨脫貧致富!
  • 「四力四全蹲點」貴州凱裡交卷:答案寫在群眾笑臉上
    從簡陋的「茅屋」到敞亮的新居,易地扶貧搬遷進入城鎮的村民,擺脫了世代貧困的宿命,在城市裡演繹別樣的幸福人生;從師資匱乏、輟學率高到高質量公平教育,教育扶貧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讓知識改變命運、夢想生花;從看病難、看病貴到生病不愁、病有所醫,醫療扶貧為脫貧攻堅築起「健康防線」,村民看病不再難
  • 「四全四力蹲點」貴陽觀山湖區翁井村:人人一小步 鄉村振興一大步
    圍繞農旅觀光一體,該村正形成蓮藕生態園、草莓公社、李子大隊、楊梅園等為主的花果蔬產業帶,規劃建設鄉村民宿、農家樂及露營場地,以田園綜合體為載體,融合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構成鄉村旅遊綜合發展的抓手。  「一年四季,能賞花、能摘果、能吃菜、能住下,用鄉愁留客。」楊德勇說。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
  • 侗年前夕逛我國最大的侗寨,街頭巷尾都能感受濃濃的年味
    大家好,我是魚哥,今天小編我要和大家推薦一個地方,現在快到年末了,很多地方除了春節還有屬於自己當地的過節習俗,那今天小編就要和你們介紹我國最大的侗寨的侗年前夕,走吧,去看看那街頭巷尾都能感受濃濃的年味吧.
  • 侗年前夕逛全國最大侗寨,張燈結彩熱鬧非凡,侗族的女人們真幸福
    正月初是漢族春節,有些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春節,比如苗族有苗年,侗族有侗年,農曆十一月初一是侗年,今天我們有幸在侗族新年之前,來到了全國最大的侗寨——貴州黎平的肇興侗寨,在寨子的街頭巷尾,我們都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在貴州省黔東南的黎平縣,肇興侗寨不僅是貴州最大的侗寨,也是全國最大的侗寨,還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有超過1100戶居民住在寨裡,超過6000人居住。
  • 錯誤重發 「金三角」與「四不象」
    2015年6月1發出內容「「金三角」與「四不象」」所附圖片有誤,在此向作者道歉並重新發出。居住澳洲經年,仨孩子均澳洲出生。
  • 北海道民宿|白川鄉合掌村——睡在夢幻的聚落裡「樽山雪獸」
    北海道民宿白川鄉合掌村。四季遞嬗之中,上演著冬雪堆積或新綠與櫻花的景致挪移。童話般的夢境,魔術似的神奇風景,都擁有著日本任何地方也無法替代的唯一性。北海道民宿合掌村,美的不只是建築本身;美的更是每一戶老宅中的人家,維護傳統文化進入日常生活的心。協力=JR東海、岐阜縣、AIS、步步日本合掌村的保存從高山站旁的巴士站搭車,在山路繚繞的一小時後,抵達了白川鄉。
  • 「四力四全蹲點」遵義道真陽溪鎮:產業布山間 群眾日子甜
  • 「北海道小樽民宿」風景優美的推薦小樽民宿古川飯店「樽山雪獸」
    從札幌搭電車單程只要35分鐘左右,雖然當天來回時間也十分充裕,但小編推薦可以在小樽民宿住上一晚更能好好將小樽玩透透。這回再前往小樽觀光前,先為大家介紹一下視野好景色優美的住宿設施。除了有運河沿岸的好景色,還有溫泉!
  • 怎樣從佔星看出「本命好朋友」?四星四宮是關鍵
    三方四正不是正統根據 以上朋友對手的排名,是依十二星座的三方四正來做推測,道理是認為相同的三方星座(火象:牡羊/獅子/射手。土象:金牛/處女/魔羯。風象:雙子/天秤/寶瓶、水象:巨蟹/天蠍/雙魚)彼此呈120度,元素特質相同,照理相處最為合拍(如火象的牡羊和獅子、土象的金牛和處女)。
  • 「決戰兩江·見證變遷」——貴州新聞記者錘鍊「四力」主題採訪...
    為慶祝第二十一個中國記者節,進一步激發全省新聞工作者的使用感和責任感,不斷增強「四力」,深入「走轉改」,11月8日下午,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主辦,省新聞工作者協會、黔東南州委宣傳部協辦的「決戰兩江·見證變遷」——貴州新聞記者錘鍊「四力」主題採訪正式啟動。
  • 四格漫畫「雛子的筆記」宣布完結
    四格漫畫「雛子的筆記」宣布完結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12-27 16:27:27
  • 2020中國民宿榜「黑松露」獎榜單發布,開啟鄉村振興新十年
    10月30日,「無問西東」民宿發展大會暨中國民宿榜「黑松露」獎頒獎盛典,在四川彭州龍門山盛大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位民宿主、平臺運營方、專業服務提供商以及地方政府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這個總體量高達500億的新興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用民宿撬動鄉村振興」的新藍圖。
  • 誰推倒「亞力山大」的健身王國,
    但在網絡經濟社會,新生事業模式的一種,也就是唐雅君亞力山大健身事業所使用模式:在開始提供產品/服務之事先,即以「會員費」或「權利金」型態,完全收足「未來成本與收益」,究其本質實為「應付帳款或應付責任」貼現,把未來五年、十年、甚至「終身」的產品/服務價款,在事先一次完全提足,這是ㄧ種事前收益型的事業模式。
  • 「四力四全蹲點」花小莓變致富果!花溪「草莓大王」煉成記
  • ——記黎平縣侗鄉米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翟洪平
    經過不斷走訪調查,並且嘗試過從事農特產品收購和加工的小本生意後,2003年3月,翟洪平召集當地10多位退伍軍人一起,成立了黎平縣侗鄉米業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從事稻米等農特產品收購和加工。公司每年收購稻穀3萬噸左右,為當地農戶解決了稻穀銷路,增加了農民收入。  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翟洪平不忘履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