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後一周,記者走進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久安鄉打通村時,熊慶祥正凝神遠眺自己的草莓基地。兩周前,附近基地已有草莓成熟上市,而他的草莓基地離成熟可能還需10多天。
熊慶祥的草莓大棚基地
「沒辦法,做有機草莓就是要慢一點,慢慢等吧。」熊慶祥這樣安慰自己,不時響起的電話裡,他同樣回復著急購買草莓的顧客。雖然著急,但熊慶祥現在胸有成竹。而2017年他剛種草莓時,除了著急,更多的是沮喪、難過。
(一)血本無歸熊慶祥是土生土長的久安打通人,打通村是貴州先賢姚茫父的故鄉。2017年,村裡開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熊慶祥看著門前遊魚河兩岸的壩子,也想找個好路子,發展新產業。
熊慶祥的草莓基地裡,草莓進入果期
愛琢磨愛思考的熊慶祥經過深思熟慮,決定種草莓。「花溪的草莓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到2017年應該算小有規模。」熊慶祥回憶說,草莓一直以來深受貴陽市民的喜愛,因產量、季節等因素綜合疊加,價格一直很有保障。選準產業後,熊慶祥開始通過看書、上網查資料學習草莓種植技術。
熊慶祥在基地查看草莓長勢
2017年10月,熊慶祥種下9畝草莓,原本信心滿滿的他,卻在一個月內被擊潰——草莓秧苗陸續死亡,18萬元本金血本無歸。後來,熊慶祥才知道,10月種草莓已經太晚,品種選擇也不對,更重要的是他在地裡施用了太多雞糞。「當時太渴望一次成功了,聽人家說有機肥好,就施了很重的肥,結果得不償失,秧苗全部死了。」失敗後,家人都勸他放棄,再種只怕是「爛泥巴搖木樁,越陷越深」……(二)由虧到賺2018年夏天,不服輸的熊慶祥又開始聯繫起草莓苗。此前整整一個春天,他都在附近的草莓基地裡找人喝酒。「種草莓的老師傅們很精明,閒聊可以,但說到關鍵技術就全部都看著你笑。」熊慶祥明白,這是人家多年積累的經驗,平白無故教給一個陌生人肯定不太可能。
草莓已進入成熟期,即將成熟進入市場
因此,他沒事就往基地裡跑,和他們閒聊,請他們吃飯、喝酒,一點點獲取老師傅們的信任。當年的草莓苗種下去,近一半的苗存活並掛果,熊慶祥終於嘗到了他種植的第一顆草莓。「2018年還是虧,但是虧得少了。」熊慶祥苦笑著說,「虧得少」,給了他繼續種草莓的信心。2019年,基本掌握了種植技術的熊慶祥迎來了收穫。
2019年,熊慶祥的草莓經過分揀包裝後進入盒馬鮮生
從種苗、定植,到緩苗、花芽分化,再到病蟲害防治、肥水管理……熊慶祥通過嚴格的技術把控和有機肥施放,收穫了品質頗高的草莓。「當年我就與盒馬鮮生開始合作,成為直供盒馬鮮生的草莓基地。」熊慶祥說,品質決定市場銷路,也解除了他對市場銷售的後顧之憂。當年,他終於實現「扭虧為盈」。「每畝產值4.8萬元左右,利潤有2萬元,收入還不錯,但是前兩年的虧空依舊沒有填滿。」熊慶祥笑著說。(三)品質升級「看看我這桶裡的酵素,都是用去年基地草莓做的,今年就是草莓的肥料。」在熊慶祥指引下,記者在草莓大棚前看到3個裝滿酵素的大桶,黑色的酵素散發出一股植物的香氣。原來,這就是熊慶祥有機草莓的「秘密武器」之一。
工人用去年的草莓次果製作的草莓酵素
2019年獲得成功後,熊慶祥把草莓基地擴大到100畝,對草莓的品質也進行了升級。施肥選用有機肥和自製酵素,病蟲害防治選用生物製劑,不使用化肥和農藥……通過由北京科環認證公司頒發的「有機轉換認證證書」,記者看到熊慶祥基地的100畝草莓基地已獲得有機種植草莓轉換認證,兩年後,該基地的草莓就可以真正獲得有機認證。
有機轉換認證證書
「與盒馬合作讓我看到品質對價格的決定性作用,雖然有機種植的成本高、風險大,但我認定這是以後的發展方向。」熊慶祥說,他應該是省內第一家拿到有機轉換認證的草莓基地。2020年12月12日,花溪區草莓區域公用品牌「花小莓」正式與公眾見面,熊慶祥也在此前當選花溪區明珠草莓產業合作社社長,成為花溪草莓產業發展的領頭人。
花小莓公共品牌發布
「近幾年,花溪區的旅遊發展得很好,草莓產業將接著旅遊發展的東風,做好做強,真正讓周邊的農戶在草莓產業的帶動下走向小康。」熊慶祥說。據熊慶祥介紹,目前,他個人的草莓基地,每年可帶動17個周邊農戶就業,人均增收可達1.7萬元左右。2021年初的冬日,熊慶祥正靜待草莓成熟,開啟新一季的「草莓收穫」。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中迪
編輯 鄭青
編審 李中迪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