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縣脫貧攻堅系列報導」小草莓託起致富

2021-01-15 太康縣融媒體中心

拓寬貧困村致富渠道,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路上,太康縣城郊鄉陳莊村積極發展「大棚經濟」,將「大棚經濟」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為當地群眾選準、選好脫貧致富路,託起了該村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夢。

在城郊鄉陳莊村筱茗農業的草莓溫室大棚裡,記者看到嬌嫩的草莓正散發著盎然生機,一排排綠蔥蔥的草莓苗整齊地排列著,白色的小花仰著粉嫩的花蕊,一眼望去,長勢甚是喜人。層層疊疊的葉子下面結滿了小小的草莓果實,有的已經發紅,馬上就可以進行採摘。

太康縣城郊鄉陳莊村筱茗農業負責人王君說:「今年草莓長勢不錯,價格還高,收入估計能達到100萬左右。」

王君告訴記者,從外出務工掙錢少、不顧家,到回鄉創業種植草莓自己當老闆,這期間也遇到了不少技術困難,從2015年的幾座草莓大棚發展到現在的四十多座。六年來,種植大棚草莓不僅讓王君的腰包鼓了起來,也讓附近大量的富餘勞動力,尤其是貧困群眾有了「甜蜜」的生活來源。陳莊村王樹勤就是其中一員,依靠在草莓大棚裡務工,她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

太康縣城郊鄉陳莊村筱茗農業工人王樹勤說:「我們這都是附近的,在家也沒事,出去打工也遠,在家帶孫子上學,在這一月兩千塊錢左右,管吃管住,老闆待的又好。」

採寫:太康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凱 張良 劉婷

編輯:鄭詩雅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奔小康】洮陽鎮王家咀村:小草莓託起村民致富夢
    【脫貧攻堅奔小康】洮陽鎮王家咀村:小草莓託起村民致富夢 2020-03-15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豆盟科技短視頻小程序弘揚「攻堅脫貧」故事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對於我國來說,正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驗收之年、攻堅脫貧的關鍵之年,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脫貧攻堅工作阻礙重重。雖然在此時,這場疫情中國已然取得了勝利,但為了攻堅脫貧,付出了艱苦卓越的努力。
  • 「重點報導」精耕鹽鹼地 服務黃河三角洲脫貧攻堅
    致富毛坨村,科技扶貧『農大模式』落地生根「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緊盯山東省脫貧攻堅『硬骨頭』,服務鹽鹼地綜合治理,青島農業大學義不容辭。」校黨委書記李寶篤說。2014年9月,學校與東營市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學校在黃河三角洲的脫貧攻堅工作進一步全面推向深入。
  • 「脫貧攻堅」百合花開鋪就群眾致富路
    一顆百合,為兩片土地帶來致富生機。山村小故事折射時代大進程。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蘭州市舉全市之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聚焦2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31.7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實施「一戶一策」脫貧計劃,蘭州百合、玫瑰、高原夏菜、中藥材等一系列特色農業產業都在這場攻堅戰中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村民們脫貧致富找到一條條踏踏實實的出路,給未來鄉村振興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金果致富新莊村
    2017年,新莊村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為契機,重點發展高山刺葡萄產業,積極探索「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將貧困戶利益緊緊聯結在產業鏈上,鋪築起村民穩定增收、快速致富的高速路。新莊村黨支部書記曾凡雙介紹,村裡在2017年成立了綠佳特色水果專業合作社。
  • 脫貧攻堅|「小小棉花棒」託起致富新希望
    「我在棉籤廠上班三年了,工資由最初的1200元漲到今天的3500元;也從一名小修理工做到了中層管理,現在經濟條件慢慢好起來了,日子也過得越來越有奔頭……」「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娶個媳婦好好過日子……」一向陽光自信的大男孩說起自己的願望,突然有點不好意思地羞紅了臉。增收是脫貧的有力保障,發展是帶動增收的有效途徑。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強「四力」、轉作風、講好伊犁脫貧攻堅故事
    伊犁州新聞職業技能大賽碩果纍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伊犁州黨委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的部署,統籌推進維護穩定、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工作,堅持「智志」雙扶,扎紮實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確保州直已脫貧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 【脫貧門道】脫貧、致富、奔康!香巴拉鎮唱響脫貧奔康的鏗鏘之歌!
    【脫貧門道】脫貧、致富、奔康!香巴拉鎮唱響脫貧奔康的鏗鏘之歌!01槓色村 集體經濟助推脫貧攻堅「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不僅要『輸血』,更要『造血』。」堅持把精神脫貧,作為全面小康的重要組成,打贏脫貧攻堅戰,不僅需要物資脫貧,更需要精神脫貧。
  • 脫貧後的日子是「草莓味」的
    走進藍田縣安村鎮府君寨村,正在村頭草莓大棚裡勞作的幾位脫貧村民喜滋滋地告訴記者,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懷指導下,經過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的精準扶持和產業引導,村裡5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共181人已經全部脫貧。「如今這裡的村民腳下踩的是柏油路,住的是鋼筋水泥的小樓房,吃得好、穿得暖、有錢花,日子是越過越甜啦!」一位村民說。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脫貧看標杆 致富學典型——內蒙古...
    新村從居住環境、文體娛樂到產業發展,為群眾提供優質的「一站式」便民服務,實現了從「搬得出」向「穩得住、逐步能致富」轉變。前不久,圓夢新村入選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美麗搬遷安置區,為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提供了好經驗。 圓夢新村只是我區脫貧攻堅中湧現出的成功案例之一。
  • 書寫脫貧攻堅的「中原答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打響了一場彪炳史冊的脫貧攻堅戰,迎來了歷史性的跨越和巨變。成立省委書記、省長任組長的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建省脫貧攻堅14個重大專項指揮部,省級領導幹部當好「施工隊長」。省委書記王國生帶頭開展五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走遍「三山一灘」地區訪貧問苦、指導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省長尹弘經常深入貧困村開展調研,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把脈問診、開出脫貧「藥方」。  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 「大山的回答」:講活脫貧攻堅湖北故事
    精心策劃、聯合主辦貫穿全年的「2020奔小康」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計劃每季度推出一場主題鮮明的重大全媒體報導,深度聚焦湖北武陵山區、秦巴山區、大別山區、幕阜山區四大國家級集中連片特困區和脫貧攻堅主戰場,生動展現湖北扶貧工作的巨大成就,深度開掘脫貧攻堅蘊含的時代精神。
  • 央媒關注廣西脫貧攻堅這些事
    近日,各大中央媒體聚焦廣西脫貧攻堅工作,報導了我區關於生態旅遊扶貧和健康扶貧等方面的經驗做法。接下來一起來看看詳細報導情況吧!人民日報—《增收致富門路寬》光明日報報導截圖。開山闢路、修房建屋、產業幫扶……行進在八桂大地,崇山峻岭間一派繁忙。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收官倒計時,各級幹部與群眾攜手並肩,向最後的貧困堡壘發起衝刺,以決戰決勝之勢迎接全面小康。
  • 「小艾草」背後的「大產業」 湖北蘄艾產業託起農民致富夢
    蘄艾倉庫 張暢 攝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艾草」背後的「大產業」 湖北蘄艾產業託起農民致富夢中新網湖北蘄春8月26日電 (記者 梁婷)在湖北蘄春縣赤東鎮五鬥地村蘄艾基地,艾草散發陣陣清香蘄艾產業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張暢 攝一株小小艾草,逐步發展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五鬥地村人多地少,土地貧瘠,自然條件較差,來源單一,主要以傳統農業、養殖、農民外出務工為主。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貧困人口發生率達12.6%。近年來,當地發揮坡崗地適宜種植中藥材優勢,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和鄉村旅遊。如今,五鬥地村人均收入超過15300元。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他們滿懷信心奔上小康致富路
    「我的家,是多項脫貧好政策共同託舉起來的!」賽罕區榆林鎮榆林村村民龐開順這樣說。據了解,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持續推進,許多家庭都像龐開順家一樣,得到了幫扶,使他們有信心走上奔小康的致富路。但這一切,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有了變化。2017年,龐開順一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從此,一家三口有了低保。同時,龐開順則因一級肢體殘疾獲得了殘疾人補助,孩子上大學也得到了教育補助和教育基金,村裡還為韓巧榮提供了公益性崗位……在一系列幫扶政策和措施下,龐開順一家人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唐小翠:助殘脫貧路上的女強人
    唐小翠:助殘脫貧路上的女強人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張麗麗今年46歲的唐小翠,是臨夏縣翠夢飛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她從小得了小兒麻痺,為了能過上富裕的生活,1996年初,在家人的支持下,唐小翠東拼西湊借錢,憑藉自學成才的縫紉技術,在臨夏縣馬集街道辦起了一家小縫紉店。因為她手藝好,收費合理,縫紉店的生意漸漸變得紅火起來,家庭經濟狀況逐步好轉。在相關部門的扶持下,她的縫紉店規模不斷擴大,縫紉設備不斷更新增加,加工生產的服裝、鞋類產品質量、數量也不斷提高。
  • 小草莓託起村民致富夢
    草莓長勢較好。本報訊(文/圖 全媒體記者 高琳琳)昨日晚,家住驛城區蟻蜂鎮魯灣村的魯傳寶和村扶貧專幹樊雪平再次來到草莓大棚裡給大棚升溫。大棚裡飽含著魯傳寶一家人的心血,更凝聚了駐村幫扶隊員的汗水。魯傳寶跟記者講述了他的豐收喜悅。
  • 昭覺扶貧草莓熟了,甜過初戀!|脫貧攻堅印記①
    2019年10月,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佛山傳媒集團策劃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大型主題報導 8月2日晚,佛山傳媒集團派出的融合報導組
  • 瀋陽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通致富路
    找到「金點子」 拔掉「窮根子」瀋陽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通致富路  10月16日,記者走進法庫縣王陵村溫景林的家中,曾經的建檔立卡戶如今已擁有兩座蔬菜大棚以及11隻小尾寒羊,蓋起了三間新瓦房,每年淨收入超過6萬元。「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咱們農民才有了現在的好日子啊!」
  • 太康縣縣委書記王國璽深入楊廟鄉、轉樓鎮調研指導疫情防控、脫貧...
    2月20日,太康縣縣委書記王國璽深入楊廟鄉、轉樓鎮調研指導疫情防控、脫貧攻堅、春耕生產等工作。縣領導劉海艇、馬俊美、孟濤,縣扶貧辦、農業農村局、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