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宅家期間,火鍋這種便捷的餐食解決了很多人的吃飯問題。目前疫情緩解後,各地火鍋店也持續回暖,生意異常火爆。
重慶的夜色包裹著火鍋的霧氣和醇厚的辣味,儘管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火鍋店的顧客依然絡繹不絕,臨江的位置更是一座難求。不少消費者表示,重慶人就好這口,不管是朋友聚會還是公司團建,火鍋一定是當仁不讓的首選。
在重慶市區一家老字號火鍋店,由於門店開在防空洞裡,又較好地保持了重慶老火鍋的風味,這裡中午時段也能保持滿座狀態。記者觀察到,消費者中本地客人居多,期間也有不少外地遊客慕名前來體驗。
重慶洞亭火鍋(防空洞店)負責人 鄧宏:每天的上座率,在翻臺的情況下可以翻五輪,經營情況,現在一個月在100萬元左右,堂吃佔到八成,底料和外賣佔到兩成,我們覺得今年的雙節比去年應該會更好一些。
目前重慶各類品牌的火鍋門店有超過三萬家,從餐飲到火鍋底料和食材的生產和流通,正在形成一條千億級的產業鏈。
重慶市商務委服務業處副處長 鄭海濤:以往通過滲透率和客單價等相關的水平測算,今年1-8月火鍋的營業額,大概超過300億元,去年整個同期,全市火鍋的營業收入是600億元,也就是1-8月基本上恢復到去年一半的水平。
重慶火鍋:底料產業化 應用多元化
火鍋生意的火爆也帶動了火鍋底料銷量大增。對不少人而言,宅家自製火鍋的消費習慣還在延續,並且大概率會成為未來的主流。不僅如此,火鍋底料的用途也更加廣泛而多元了。
在重慶市的洪崖洞商業街,一家售賣特色火鍋底料的小店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店門口,一位老師傅正在現場炒制火鍋底料,不一會兒,四周就飄起了牛油和辣椒的香味。
重慶王缸缽火鍋行政總廚鍾師傅告訴記者,自己20多年前拜師學藝,誤打誤撞入了行,這些年一直在琢磨和改進火鍋底料的炒制方法。前兩年剛剛開出這一間小店,今年也把線上銷售做起來了,目前整體業績還不錯。
重慶王缸缽火鍋行政總廚 鍾明紅:為了方便更多的人買回家裡吃,所以今年我們重心轉移到線上,今年預計銷售額在兩千萬元左右。
而在解放碑附近的多家特產店,記者也見到了許多拎著大包小包,專程前來購買火鍋底料的外地遊客,也有不少商戶告訴記者,火鍋底料是他們店內銷量最好的單品。
重慶市特產店商戶:一個月的話,估計火鍋底料佔我們整個店的45%左右,銷量有六七十萬元。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火鍋已經成為了重慶飲食文化的一種符號,而作為麻辣風味的重要載體,如今火鍋底料的用途也更加多元。
小火鍋大生意 龍頭底料企業業績大增
今年火鍋底料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中報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天味食品上半年業績同比增長94%,海底撈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盈利同比超四成。這是否意味著火鍋底料行業普遍實現增長?未來火鍋底料行業的格局還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在重慶江津區的一處工業園區,來自農村的張風席和妻子羅明英目前管理著這個底料加工廠,二十多年前來到重慶開了第一家工廠,那時候生產的火鍋底料主要銷往商超這些流通渠道,曾經一度因為壓貨嚴重,工廠現金流陷入危機。後來轉型給火鍋餐飲企業做定製的貼牌底料,生意也開始紅火起來。
張風席和羅明英告訴記者,今年工廠接到的訂單量增長了很多,他們也剛剛搬到了新的工廠,面積從以前的4000平方米擴大到36000平方米,從6個鍋變成了14個鍋,並且都是在滿負荷運作,今年他們還計劃再增加到42個鍋,產能就可以翻三倍。重慶的火鍋生意帶動了整體火鍋底料產業的發展。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果只看火鍋底料,可能這個市場蛋糕不是太大,但如果把它放大到麻辣產品,這個市場就足夠大了,可能是千億級,甚至萬億級的市場。
從上市公司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火鍋底料行業的增長明顯優於其它調味品行業。龍頭公司天味食品半年報淨利潤同比增長94%,頤海國際上半年盈利也同比超四成。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整個行業連鎖化的發展,以及居民消費便捷化需求的提升,未來火鍋底料的整體需求依然會保持快速增長。
東北證券食品行業首席分析師 李強:我們預測,今年整個火鍋底料行業應該會超過300億元的市場規模。龍頭企業在品牌、產品以及渠道端的優勢,它們的市佔率會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