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千年 消災祈福——童子戲

2020-12-16 騰訊網

童子戲是江蘇民間祈福活動中的一種演劇形式,流傳於江蘇省南通市及通州市中西部和周邊部分地區,其表演形式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

童子號稱可自由遊走於神、鬼、人三界,藉此為百姓消災除病、納吉祈福。上童子技藝主要可概括為「表」和「聖」兩大部分,「表」即上表請天神,「聖」即天神下凡附於童子之身。民間家庭演唱時最簡單的形式是「化蘭門」,只需一個童子,過程較為簡易;最複雜的是「九表十三聖」,規模宏大,整個過程需時三天三夜,參加的童子達到數十人。

除家庭演唱外,南通民間還有一種公開表演的童子會,亦稱「消災勝會」,這是一種集體性的消災祈福活動,一般規模較大,文童子坐唱,武童子展示武功絕技以吸引觀眾。

其演唱內容多與降妖捉鬼、神仙靈異有關。在這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中,原始宗教與戲劇(含舞蹈、雜技)互為表裡,演出劇目有《西遊記》《唐王遊地府》《劉全進瓜》《審包公》等。

童子戲小史

南北朝以來,南通逐漸成陸,後周顯德年間始有建置,當時稱為「胡逗洲」。成陸初期四面環水,交通閉塞,所以成了流人聚集的場所。這些流人成分複雜,南北皆有,發配或遷徙到南通,帶來了巫覡演唱、祈福消災的習俗,當地稱之為「上童子」或「童子上聖」。

至明代中葉以後,以童子戲為主要標識的通州民間巫風活動已經十分活躍。據史料載,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城隍會上,「裝飾諸魑魅魍魎之狀,遊行於衢市,易人於幽冥。」可見當時就有規模宏大的「童子會」了。到了清代,童子會已遍及城鄉,這在文人作品中時有描繪:「萬寶秋成祝滿倉,村村賽鼓覡巫忙。」(《海陵竹枝詞》)

語言與唱腔

童子戲使用南通的方言土語,唱的是俚曲小調,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唱腔高亢清亮,聲腔怪戾奇特、高亢悲愴,具有強烈的衝擊力。主要有鈴板腔、點鼓腔、聖腔、書腔、喜腔。唱詞句式多為老百姓喜歡的七字句、十字句。

表演藝術

童子戲不僅用海州方言作為舞臺語言,而且唱腔曲調與漁民號子等腔調、節奏更為相似,只是稍多藝術性和節奏感,故男女老少都聽得懂,都愛聽。

傳承保護

中國解放初期至20世紀80年代,在南通市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下,相繼成立了業餘童子戲演出團和專業的實驗通劇團,對傳承保護童子戲有一定作用。

2008年6月7日,童子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105。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南通市通州區文化館(南通市通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資格。

傳承價值

童子戲是中國儺文化遺存不多的一個重要分支,已傳承千年以上仍保存完好,是研究中國儺、儺舞、儺戲的重要資料,後來頻頻走出國門,參與亞洲民俗文化大舞臺的演出,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與童子戲伴生的《十三部半巫書》是中華民族民間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明珠,全書長約1萬5千餘行,主要記敘唐初的朝野大事及逸聞傳說,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童子戲是深受群眾歡迎的一個江蘇省傳統戲曲劇種,是一門多功能、多學種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它和人類學、藝術學、民俗文化學、社會宗教學等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作為一個古老的劇種,它顯示了傳統戲曲藝術的「活化石」的價值。

南通童子戲的學術研究價值頗高,目前海內外已出版了一批有關專著。2004年,南通童子戲赴韓國訪問演出,為國際民間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圖片來源網絡)

責編:楊曉君

相關焦點

  • 供奉消災祈福祿位、往生超度蓮位
    為個人的冤親債主、墮胎子女掛一個往生牌位,可以令我們與宿世的冤親解開怨結,是懺悔消業非常有效的方法
  • 江蘇唯一 連雲港童子戲節目入選2020年戲曲百戲盛典
    「本屆戲曲百戲盛典展演,我將攜手市淮海劇團優秀青年演員,同臺演出,展現童子戲傳統與創新的藝術魅力,彰顯非遺項目代代相傳的生命力。」省級非遺傳承人、童子戲演員曹豔玲介紹。據悉,海州童子戲源於唐代,屬儺的一支,和古代的巫覡活動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明代以後,海州童子戲已具雛形,至清代中葉,海州童子戲演出日趨盛行。
  • 讓故宮神獸來為我們祈福消災
    我在多篇文章中都提過,故宮太和殿上的跑獸,他們在我國古建築中是最全的,而且個個來歷不凡,神通廣大,給大家一一介紹一下,也讓它們在這疫情蔓延之際,為我們祈福消災吧!多被運用於古代漢族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9、獬豸,拼音:xiè zhì,又稱獬廌、解豸,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其外觀似羊,全身長有濃密黝黑的獸毛,雙目明亮有神,頭頂正中有長獨角。 獬豸懂人言知人性,擁有與生俱有辨別是非、公正不阿的本能,是勇猛、公正的代名詞,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徵。
  • 2020年「安太歲」法會暨首堂祈福消災大法會
    為求佛力加持,太歲護法,消災免難,諸事化解,石佛古寺將於2020年2月1日至8日(農曆正月初八至十五)舉行「安太歲法會暨首堂祈福消災大法會」。安太歲作為一種漢族民間信仰,每年都有衝犯太歲的生肖,如屬該生肖者,需要祭祀太歲神一年,以求太歲神保佑自己消災免禍,主要是為了安穩心神。唯有神情穩定自在,才能啟發勝妙的靈智,淨除諸貪惡習,達到真正的消災解厄。
  • 九天宮-新年祈福法會,廣納善緣,期待有您!
    九天宮這個元旦要舉行新年祈福法會系列活動,聽說這裡的宮主是一位有求必應的玄女娘娘,很是靈驗,許願、祈福、求子、消災等都可以哦,並且這個九天宮在九天玄女景區內,景區還有好多其它的景點,據說很不錯,值得一去!這位可是真女神,哈哈哈哈!乙:那太好了,可以玩,還可以為家人祈福,這個元旦就去這啦!
  • 海峽兩岸媽祖宮廟攜手抗疫線上祈福
    今天上午10時,大甲鎮瀾宮與福建湄洲媽祖祖廟同步舉行禳災祈福法會,並通過網絡連線直播,兩岸媽祖宮廟攜手祈福抗疫。雖然寒流來襲,冷雨陣陣,但參加祈福的信眾擠滿大甲鎮瀾宮,三三兩兩敬獻鮮花、素果,焚香禮拜後,靜候祈福儀式。祈福行三獻禮,所有信眾雙手合十,聆聽祈祝文,祈求「消災化劫……老幼均安」,疫情早日消失,兩岸風調雨順。
  • 「天燈祈福」亮相仙市古鎮
    油燈、誦經、祈福······昨天(21日),仙市古鎮金橋寺燈火通明,人們懷著虔誠的心在此燃燈祈福。這一幕恰似千年前元宵節燃燈祈福之景。昨天(21日)在仙市古鎮金橋寺復原的「天燈」民俗活動是大型紀錄片《天下第一燈》當中的一個場景。《天下第一燈》是我市擬定的一個推廣自貢,推廣自貢燈會、推廣燈文化的大型紀錄片項目。
  • 六壬玄妙堂化解太歲消災和祈福旺運
    以上事有諸多不順,至誠安奉祭化,或可運轉運災消災2018戊戌年太歲(姜武大將軍)犯太歲生肖之值、刑、衝、破一年點一次,這是屬於宗教信仰的儀式,祈福求神秉著信徒自己奮力進取,把宗教信仰的力量轉化為在日常生活多做善事,求神祈福就會如願。
  • 傳承千年的古老「表情包」
    在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國際面具文化陳列館收藏了810餘件造型各異的儺面具,一起來看看這些傳承千年的儺舞「表情包」。 儺面具是儺文化中儺舞、儺祭、儺戲中使用的道具,是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日本空海大師當年創立的唐密,是他傳承後返歸中國的
    日本空海大師當年創立的唐密,是他傳承後返歸中國的 他就是持有曼荼羅感的靜先生 東亜信息網東京編者按:上個月剛剛過去的6月15日,在日本和歌山縣伊都郡的高野山金剛峰寺蟠龍庭 ,一個名為「為全球祈福消災——書法繪畫音樂曼荼羅藝術盛會」的舉辦,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 端午品茗祈福,小罐茶創新打造安康下午茶
    端午品茗祈福,小罐茶創新打造安康下午茶 2020-06-04 13:38:00來源:北國網
  • 真的可以消災解厄嗎?
    我們又該如何消災解厄呢?-2-下元消災解厄三大方法1、遵行天道,參考黃曆我們知道提升「氣」,也就是能量,是我們消災解厄的前提條件,只有遵循天道規則提升能量如此,正向氣場便會長時間的作用於你,幫你消災解厄!2、擇時祈福,趨利避害下元節時,如果你的運勢處於小運的衰變卦或失敗卦上,這將意味著很有可能對你的祈福消災帶來影響。如果想進行防範,可以通過命運軌跡工具了解當前的運勢趨勢,做到防患於未然。
  • 2018祈福招財米龜
    妙吉祥2018升級版祈福招財米龜開始接受預訂啦全新的創意,全面的升級。
  • 日本祭禮,非遺文化的千年傳承
    京都離三重縣很近,過去天皇即位時,都要選派未出嫁的公主到伊勢神宮祭拜,經過京都嵐山的野宮神社時,公主們要在這裡短暫休息、祈福淨身。正當我們為無緣於日本的祭禮遺憾時,看到京都野宮神社的祭禮在我們逗留日本的時間內。走,去京都嵐山的野宮神社,自由行就是自由,這一趟日本我們不能白來。野宮神社位於嵐山風景區內,周圍的自然風景在京都是非常有名的。
  • 三官經丨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
    《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真經(三官經)》告知世人,如果善男信女皈依三元(三元:指天、地、水三官大帝聖誕吉日。即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齋戒(指是日持齋守戒),轉誦此經千五百遍,踴躍懺悔,即能除無妄之災,解有仇之愆;賜千祥之福,脫九厄之苦……父母存亡,沾恩離苦。
  • 千年流傳鄂溫克手工藝:盛開在傳承路上的「太陽花」
    鄂溫克自治旗旅遊局提供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28日電 題:千年流傳鄂溫克手工藝:盛開在傳承路上的「太陽花」  作者 張瑋 董佳靜 玲麗  「皮質的花蕊、棕毛制的花瓣,精巧的珠線將它們整齊地連接到一起,成為一朵聖潔的『太陽花』。這就是鄂溫克族人奉為吉祥的象徵。」來自香港的黎女士捧著胸前掛著的「太陽花」如是告訴記者。
  • 聊城市護國隆興寺復建中軸線殿堂建築啟用暨2021新年祈福法會
    在市、區各級領導及廣大信眾大力支持下,護國隆興寺在2013年6月奠基正式開工,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山門、藏經樓、及東西配殿建設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逐步形成了傳統四重殿的建築格局,為千年古剎皇家寺院重興輝煌再添風採。目前寺院建築面積達25000多平方米,後期裝修工程全面展開,力爭明年寺院全面開放。
  • 「千年藏裝秀」背後的傳承與堅守
    在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的民族譁嘰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記者走進了這種傳承千年的面料。精梳、捻線、紡織成布……在車間裡,十八道工序組成有序運行的流水線,一匹匹澤帖爾在工人手中翻飛的梭子中開始緩緩成型。儘管已經對相關技藝做了改良,但每個人平均每天仍然只能加工出約20釐米的澤帖爾。從邊宗奶奶口中我們了解到,更早以前,每人每天只能織出大概10釐米。
  • 再現千年前迎冬儀式!12月26日,鄭州富力萬達文華酒店又有大動作!
    在古代,人們怎樣迎冬祈福?12月26日,一場穿越千年的歲末迎冬儀式,將在鄭州富力萬達文華酒店上演。現場將打造古典大氣的國風場景,再現古代迎冬儀式的震撼盛況。寒儲冬藏、祈安納福;瑞雪漫漫,萬物啟祥。冬季,是享受豐收、醞釀希望的季節,它承上啟下,是舊一年的結束,也是新一年的開始。因此,在古代,人們對迎冬非常重視。
  • 祈福消災 or 求醫問藥
    將佛念珠演變成朝珠,是清朝皇權祈福安康的一個美好願望,真是遇到了病痛,他們一樣是求醫問藥的。早在西晉,就有【御醫】一詞(出自《西晉·齊獻王攸傳》,記載 「帝遣御醫診視」。)到了明清,【御醫】已經成為了太醫院裡的一個官職。所以,求醫問藥,關注醫學發展,也是王權非常注重的一個方面。在清朝,有這麼一款朝珠,與眾不同,且得到皇室青睞。它就是【紫金錠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