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0 日,日本知名鐵路公司東京急行電鐵(下文簡稱「東急電鐵」)參與開發的車站商業設施「 LINE plus 線尚加」(下文簡稱「 LINE plus 」)在上海徐家匯地鐵站正式開業。
佔地 625 平米的 LINE plus 臨近徐家匯地鐵站東方商廈出口,目前共有 8 家店鋪進駐。
8 家店鋪裡有 5 家是餐飲店,或是日系背景緣故,其中 3 家是經營飯糰、豚骨拉麵、鰻魚及壽司的日本料理店;另外兩家店鋪,一家賣酵素果汁,一家賣麻辣燙,也算接了地氣。
剩下 3 家店鋪分別是羅森(需求面積:30-150平方米)、 JINS 與雜貨店 ranKing ranQueen。進駐 LINE plus 的羅森是上海第二家與上港集團足球隊合作的門店。為了凸顯足球色彩,店內專門擺放了桌式足球還闢出一個櫃檯專門銷售球隊周邊。選擇在 LINE plus 開俱樂部合作店,而非輕鬆熊、柯南等動漫主題店的原因倒也簡單:徐家匯地鐵站與上港主場八萬人體育場相當接近。
雜貨店 ranKing ranQueen 以銷售日本藥妝為主(但找得到日本文具與小零食),店內所有商品都以 1、 2、3、 4 排名的形式被分門別類擺放在貨架上。
店員告訴《好奇心日報》,排名的依據來自日本 ranKing ranQueen 門店,上海店將根據日本門店的實際銷售數據每隔 1-2 周更換一次陳列,消費者也能通過排名了解日本雜貨的流行趨勢。積累一定本地銷售數據後,上海店陳列就可能不再需要依賴日方提供的數據。
然而,便利店、餐飲店進駐上海地鐵車站已不是新鮮事。除了整個商業空間動線清晰、進駐店鋪更加「洋氣」之外,很難感受到 LINE plus 有更多特別之處。
東急電鐵中期計劃中提到要將所積累的經驗靈活運用至海外市場, LINE plus 就是其中一環。上海地鐵自 1993 年開通以來,已經擁有 15 條線路共計 366 個車站,累計運送乘客超過 30 億人次。在東急電鐵看來,一直以來把擴充運能放在首要位置的上海地鐵在車站商業設施開發領域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而作為日本運營效率最高的鐵路公司之一的東急電鐵確有許多成功案例。以近年來獲得認可的二子玉川項目為例,東急電鐵在二子玉川車站周邊先後開發了高級公寓、融合購物中心與寫字樓的大型複合設施,鐵路與城郊住宅區實現了一體化完善。港鐵也曾借鑑這種「鐵路+地產開發」的綜合體開發模式。
在日本身兼鐵路公司、不動產開發商、零售商等多重身份的東急電鐵自然能夠大刀闊斧興建綜合體,但東急電鐵在海外顯然難以發揮本土優勢。 LINE plus 主要參考了東急電鐵旗下相對便於複製的社區型車站商業設施「 etomo 」,他們在上海要做的就是將符合地鐵特色的商鋪引入 LINE plus(實際運營由合作方上海急線企業管理負責)。
問題就在於此。在日本,「 etomo 」大多出現在毗鄰住宅區的非樞紐型車站。對社區型商業設施而言,便民性顯得十分重要,所以往往有洗衣店、修鞋店進駐其中服務當地居民。可徐家匯地鐵站卻是能夠換乘 3 條地鐵線路、每日客流約為 16 萬人次的上海第三大地鐵站。
對照東京客流量第三大的東京站,東京站內擁有東京站一番街(需要出站)、 GRANSTA 丸之內(不需要出站)等大型車站商業設施。以同樣需要出站的東京站一番街為例,裡面囊括了東京拉麵 street(能夠品嘗日本各地不同風味的拉麵)、東京甜品 land、東京 character street (銷售各類 IP 周邊)等多個片區,地下商鋪的豐富程度絲毫不亞於沿街店鋪。
只有 8 家店鋪的 LINE plus 對徐家匯地鐵站這樣的大站而言,顯得體量小了一些。而按計劃,東急電鐵與合作方上海急線企業管理將在今後的一年裡再開 3-5 家 LINE plus,甚至有可能入駐高鐵站。看起來,如同日本車站那樣地下王宮般豐富的車站商業設施暫時還無法出現在上海。
本文轉載來自:好奇心日報 陳思吟,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