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果子,不僅僅是一種家鄉的食物,它夾雜著令人渾身放鬆的煙火氣,令人緬懷的初戀,和令人溫暖心酸甚至有些痛楚的思鄉之情,層層疊疊,隱隱約約。
煎餅果子必須是綠豆面為主,少量雜麵。加水調成灰綠色稠漿。各家比例都不一樣,各有秘訣。主要還是綠豆面貴。
煎餅果子攤一般都是三輪後面架一個三面玻璃帶頂的小棚子,燻得模糊的玻璃上,紅色漆,毛筆字,大書,「煎餅果子」 四個字。。。中間一個黑油亮的餅鋮,旁邊是綠豆麵漿盆兒,一個水盆兒用來涮刮刀,前面一溜兒的調味配料瓶子:面醬,醬豆腐,辣醬,蔥花,香菜,芝麻。。。
簡樸的就是素綠豆麵餅,卷一根剛出鍋的油條。一般的加個雞蛋。為了省點錢,人們大多自己從家裡帶雞蛋。最奢侈的版本,就是正反兩個蛋,最後夾一張金黃酥脆的薄脆。那可是會享受排隊人們的注目禮。
記憶中,最好吃的煎餅果子是天大和南大之間,天南街上胖大媽的攤子。年青的學生,不論男女,胃口都是極好。胖大媽特別喜歡我們,每次都是象親閨女親小子一樣招呼著。胖大媽的面容有些模糊了,只記得臉蛋豐滿,有兩塊北方冬天的風吹出來的紅暈。總是系一條油漬麻花看不出顏色的圍裙。帶著小碎花套袖。胸腹腰,渾然一體,散發著一種特別有質感的親切。
胖大媽特別愛說話,手上卻是超級麻利。刺啦一聲,淋點水,用沾了油的布墩子將餅鋮擦得油亮。水滴在上面,頓時炸開了花。一勺綠豆麵漿,小竹推子伶俐地轉個圈兒,麵漿頓時形成一個圓,仿佛鏤空的蕾絲,大窟窿小眼子,不過不用擔心,一個不知好歹的雞蛋迎頭撞上竹推子,一磕為二,蛋黃拖拽著蛋清,一瀉而下,小竹推子,這時候切菜般將雞蛋剁勻,自然填補了綠豆餅上的漏洞。綠色的背景下,頓時黃黃白白,煞是鮮嫩起來。不鏽鋼刮刀順著餅邊溜一圈,撬起有些結嘎的餅皮,唰得,翻個身,露出一面均勻的,布滿細小綠豆皮麻點形成的同心圓的背面,火大時,會有微黃的焦痕,透著香。刷油漆的大號刷子,幾筆寫意,紅棕色的甜麵醬刷在暗綠色的餅皮上,胖大媽的醬絕不摻水, 以至於刷毛的紋路清晰地留在那裡,象現代法式擺盤藝術的抽象美。然後,是紅色的醬豆腐,綠白相間的蔥花,深綠的香菜末,還有切細的榨菜末,炒黃的煎芝麻,一副色彩鮮豔,滋味豐富的現代畫。金黃的冒著大泡小泡的,剛出鍋的薄脆,被胖大媽從棚子頂端的小隔層裡小心翼翼地拿下來,迫不及待地紛紛碎落,餅皮折三折,捲成長條,金黃帶雞蛋那面朝外,刷一層紅豔豔的辣椒醬,刮刀毫不憐香惜玉地一刀切下去,一折為二。油紙卷了,遞到等候者的手裡。露出熱乎乎,軟嫩嫩的綠豆雞蛋餅皮,卷著炸得焦脆的薄脆果篦兒,一口咬下去,柔軟,酥脆,鹹鮮,香辣,嘴裡象開了雜貨鋪子一般得滿足,在冬天的早上,哈著白氣,搓著手,捧著這熱乎乎的煎餅果子,被胖大媽熱言熱語地體貼著,「天冷,穿少啦!多吃點!再加個雞蛋!愛吃香菜?咱多加點兒!」 「今兒沒帶雞蛋,麼事,大媽這有,賒著!」
一口一口滿足地吃著,走回宿舍,身體漸漸暖和起來,心裡仿佛一直被溫暖包裹著,是胖大媽的親閨女,親小子一般。。。
天南街已經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胖大媽也不知所終。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東西,轉瞬即逝。所幸,有記憶,可供我們追溯懷緬;有味道,可以帶我們穿越千山,似水流年。。。
***
今天小饕給大家介紹一個簡單又比較正宗的天津煎餅果子做法。
正宗的天津煎餅果子,有一些講究:
不用白面。白面會使煎餅發軟發粘,沒有綠豆煎餅的爽口。
不用純綠豆面。一則是綠豆的成本,二則是純綠豆面比較乾爽,涼了比較硬,加一些雜糧面進去,降低成本,還能使煎餅口感更柔軟。
薄脆口感遠勝油條。天津叫果篦兒,但是果篦兒,小饕還沒有研究出完全100%還原的配方。這裡使用簡單的方法,口感不輸傳統果篦兒。還更輕盈香脆一些。
醬料很重要:一定要有天津甜麵醬,蔥花,香菜末要多多的,還有紅豆腐乳,講究的撒些芝麻。
沒有亂七八糟的餡:溫哥華很火的「國子監」有烤鴨餡,鵝肝餡的煎餅果子,大統華有放火腿腸,牛肉的煎餅果子。但那都不是正經傳統的,小時候吃的煎餅果子味兒!
看看切面啊,很誘人吧?薄脆酥得稀裡譁啦掉渣啊,還有紅紅的面醬,辣醬,
煎餅配方:
純綠豆面口感並不是很完美,因此,要加入一部分小米麵,比例約為3:1. 小米麵越多,煎餅口感越軟。
混合的綠豆粉與小米粉這個粉料與水的比例,大約為1:1.5。太稀餅不成型,太稠流動性差,餅皮太厚。
綠豆粉:240克
小米粉:80克
水:450~500克
薄脆簡易做法:
現成的餛飩皮,一個一個揭開,中間撒些麵粉,再整齊地摞起來,5個一組,用擀麵杖擀開,再輕輕揭開,可以擀很大很薄的一張。熱油170-180C,炸黃炸脆,這個過程非常快,因為餛飩皮已經非常薄,入油翻兩下就可以瀝油夾出來了。小饕也試了網上流行的,不擀的炸法,沒有這種炸得脆。擀一下,效果非常好。
煎餅果子做法:
平底鍋,噴油,刷均勻。轉小火。
倒入一大勺粉漿,直接轉動平底鍋,均勻形成一張餅皮,這是最簡單效果最好的辦法。對於沒有餅鐺,沒有木推子,和沒有煎餅經驗的同學,這是最好最直接的辦法。
轉中火,待餅皮均勻全熟,邊緣可以鏟起,輕輕揭起,翻面,打上一個雞蛋,用鏟子鏟碎,均勻塗抹在餅皮上。
再次翻面,讓有雞蛋的一面朝下,轉小火慢慢煎熟。(這裡提醒,此時如果火大,餅會變得很硬,很難捲起。)
刷甜麵醬,辣醬,醬豆腐乳,撒蔥花,香菜末,芝麻。
中間擺放幾張薄脆,將餅皮捲起包好,出鍋。
趁熱吃!
喜歡就點個讚!
歡迎轉發朋友圈和微信群,原創內容公號,轉載須經授權!
長按二維碼 關注食色小饕餮美食八卦
往期推薦:
三生三世,喝出曠世美顏之櫻花桃膠銀耳羹
臭美吃貨有救了!好吃不胖的夜宵和零食!
永遠吃不膩!小紅書推薦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之一:Phở
美人「養骨術」
教你90分鐘做出鮮香柔軟的韭菜盒子!
雨添新綠萬點紅 ----豆沙綠豆糕
青春泉之秘--- 膳補卵巢食養身
一步到位法!90分鐘吃上白胖包子!
四大秘訣!新手也能做出完美饅頭!
媽媽做的,世界上最好吃的Cupcake!
玩轉健康食色- 七彩天然蔬果粉
忙?懶?挑?三款「豬食飯「拯救你!
兩道創意醬牛肉!灰姑娘秒變Party女皇!
給老爸的一碗湯 ---鴨血粉絲湯
曲奇秘方全攻略(上)牛油曲奇
曲奇秘方全攻略(下)個性花式曲奇
平淡生活的盛宴 - 米其林滋味的家常菜
BBQ點兒新鮮的!創意燒烤第一波
一辣穿腸!創意燒烤第二波
黃瓜涼麵,翡翠涼粉
不一樣的月餅(I) - 芒果酥
不一樣的月餅(II) - 西瓜酥
不一樣的月餅(III) - 玫瑰鮮花酥
頭疼老媽系列- 娃的午餐盒(I)
娃的午餐盒(II) 9種國際風味午餐
娃的午餐盒(III) 不一樣的中餐
不一樣的火雞不一樣的派
麻辣毛肚鴨血旺
酸湯肥牛
年貨系列 I - 燻臘肉,臘雞腿,川味香腸
Party 系列之頭盤 (I) - 5款特色魔鬼蛋
秘制「饞嘴蛙」
年貨系列 II - 綠茶紅豆年糕,紫薯椰汁年糕
年貨系列 III - 紅糖餈粑,年糕春卷
【Party 系列】II - 6款不一樣的聖誕餅乾
【Party 系列】 III - 3款中式下酒菜
【老媽系列】最簡單的酸菜
Party 系列 IV - 雞鴨魚肉
【蛋糕系列】Bundt Cake
【年菜系列】1花好月圓百合砂鍋
【年菜系列】2 紅燒萬三蹄
【美容養顏】固元膏
【年菜系列】3 八寶葫蘆烤鴨
【年菜系列】4 甜鹹兩味八寶飯
玫瑰紅心湯圓與熊貓黑芝麻湯圓
【簡單粗暴系列】I. 特色香辣烤豬蹄
【蛋糕系列】3D萌犬蛋糕
雲南涼米線
快手風味牛肉乾
【食評系列】SEIZA 星座日料
【蛋糕系列】鮮花數字黑森林蛋糕
【八卦食評】Botanist 與綠色朋友圈
五彩開運棒棒粽/紅燒肉方粽
【八卦食評】海底撈vs.小龍坎
羊肚兩吃: 紅油羊肚/咖喱羊肚
【八卦食評】黑桑炸物 Mr. Black
綠茶玫瑰酥/玫瑰金沙酥
香串串,串串香
【八卦食評】工人階級食堂 Popina Canteen
【麵包系列】龍貓擠擠麵包/小熊擠擠麵包
安夏六味乳鴿
【八卦食評】不一樣的早茶「福滿樓」
金陵十二釵廣式,紅絲絨榴槤酥
中西合璧「烤三鳥」Turdugeon
烤三派 (南瓜,蘋果,核桃)
【八卦食評】溫哥華粵菜三劍客
【三秋糕】
【八卦食評】新知故友. 四季紫杉海鮮
【蛋糕系列】梅花蛋糕
水晶花朵湯圓
【影評系列】為何我們看不懂【寄生蟲】?
【蛋糕系列】臺灣古早蛋糕
【生活八卦】全球疫情,中國和美加哪裡更安全?
【文藝八卦】為何中國人拍不出【寄生蟲】?
【蛋糕系列】不一樣的紅色天鵝絨蛋糕
【生活八卦】疫情911無人看到的「第二架飛機」
【蛋糕系列】魔法杯子蛋糕/義大利奶油霜
【影評系列】「The Platform」《 飢餓站臺》
清明艾草豆沙青團
蟹粉小籠湯包
冰花煎餃
油條!油條!
青菜饅頭/素包子
大家隨意,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