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巴黎人眼中的「黃背心」運動:馬克龍為自我糾錯也是拼了!

2021-02-18 第一財經

31.01.2019

本文字數:2857,閱讀時長大約4.5分鐘

導讀:法國的「黃背心」運動還沒有消停,但巴黎人和外省人之間的結界卻難以穿透。打破和消除階層隔閡,更須有長期措施來「糾錯」。

巴黎人(Parisien)艾瑞克(Eric),一次都沒有參加過「黃背心」運動,而他恰恰還就住在巴黎共和國廣場站附近:共和國廣場是法國歷史上各種集會的場所,通常工會組織的罷工遊行多數以它為起點或終點,在法國的「罷工」文化中具有特殊意義。

不僅如此,兩個多月以來,根據艾瑞克的記憶,他身邊的巴黎朋友也鮮有人參加過「黃背心」的遊行活動。

「我並不認識那些遊行示威的人。」 艾瑞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們大多來自外省。這些人不經常來巴黎,或者說從來沒來過巴黎。對他們來說,到香榭麗舍大街不僅僅是為了示威遊行,可能也是一次觀光旅行。」

法國「黃背心」運動已經進行了兩個多月,轟轟烈烈,遠沒有消停的趨勢,但巴黎人和外省人之間的結界,卻始終無法穿透,消除階層隔閡,更是遙遙無期。

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宣布,從1月15日至3月15日法國要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全國大辯論」,希望通過此舉,將「怒火轉化為解決方案」。

▲來源:「黃背心」示威者在法國巴黎與警方對峙。新華社資料圖

法國駐華大使黎想認為,某種意義上來說,「黃背心是已經贏了」。

「他們原本一起爭論的這些問題,現在整個國家都來共同討論。」黎想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巴黎與外省的階層隔閡

「黃背心」運動已經進行了11周,即將進入第12周,然而他們隨處可見又面目模糊:在新聞頻道上他們無處不在,但實際上連一個真正的發言人都沒有。

根據巴黎警方對被捕人群的統計,第一財經記者試圖繪製一張「黃背心」的群像:他們大部分是來自外省小城,是年齡在30~40歲區間的正當職業者,沒有其他政治訴求;最初選擇周六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周一到周五必須上班。

而點燃他們怒火的「燃油稅」問題,恰恰是法國在經濟向好的情況下,因階層隔閡而產生的政策錯配——馬克龍的初衷是旨在鼓勵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發展新能源交通,而這對巴黎以及法國許多大城市的人而言,並沒有給生活造成更多障礙,在這些擁堵的法國大城市中,人們的出行多依賴公共運輸。

供職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艾瑞克就沒有太多感受到燃油稅增加的影響:不同於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艾瑞克不需要每天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去上班。

而即使是購物和休閒娛樂,巴黎市區發達的公共運輸也足以滿足所需。對他而言,只有到市郊的家樂福超市採購,或者到巴黎附近的楓丹白露宮、羅亞爾河谷旅行時,才會想起他的座駕。

不過,艾瑞克還是知道個中緣由。「法國外省人的生活並不好過。」 艾瑞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外省,有些家庭到每月15日就很拮据了。有些母親為了撫養孩子,一天只吃一頓飯。還有些人沒有房產,每天只能睡在車裡。」

在他看來,受到增加燃油稅政策影響程度最大的,也正是艾瑞克提及的這些人:在交通並不發達的外省,私家車是他們使用最多甚至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他們每天需要花很多時間去上班或去超市購物。

還有些人工作在巴黎,但住在巴黎附近的衛星城市中,提高燃油稅必然增加他們的家庭開支。

「馬克龍這次打著環保旗號的增稅太突然了,讓大家措手不及,所以才導致這麼大的民意反彈。」艾瑞克認為。

「富人的生活質量並不會因為碳稅的增加改變多少,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在為能源稅買單,但他們現在感到被忽視和擠壓,所以才走上街頭抗議。」 馬克龍曾經的密友及首席經濟顧問皮薩尼-菲利(Jean Pisani-Ferry)在近日的文章中指出。

在「黃背心」的抗議中,也多次提及對馬克龍所代表的出身於法國「高官搖籃」——國家行政學院高材生 (Les Enarques)們的強烈不滿,認為他們身處巴黎,信息多出於校友閉環,無法體恤「黃背心」們的生活疾苦,才會屢屢推出「燃油稅」這樣「何不食肉糜」的政策來。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法國近一年以來油價上漲同全球油價上漲有關,並不是緣於法國政府的稅務政策,不過在「黃背心」的憤怒聲浪中,這樣的理性討論瞬間被淹沒了。

▲來源:國際油價從2017年中開始了一輪上漲。圖為紐油自2016年7月以來走勢圖。來源:Wind

「黃背心」運動激發了對法國常年賦稅和法國長期停滯不前的購買力的大討論。然而,觀測經濟數據會發現,法國經濟並不差,法國人的購買力也沒有他們「以為」的那麼弱。

皮薩尼-菲利即指出,從2007年到2017年,法國家庭的實際收入增長了約8%,這一數字超過了許多其他歐洲國家,且與美國不同的是,法國的稅收政策使得富人的部分財產向低收入人口傾斜,社會財富也進行了較為充分的轉移。

法國全國統計和經濟研究所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法國家庭可支配毛收入總額2012~2017年期間從1.3049萬億歐元上漲至1.389萬億歐元,同期法國家庭的購買力也逐步上漲。

法國獨立研究機構「不平等觀察室」去年12月發布的最新報告則顯示,2016年,法國的基尼係數為0.288,而2007年時為0.292,這說明法國的居民收入差距近年來實際是在收縮的。

馬克龍打通「閉環」啟動糾錯機制

雖然經濟數據顯示法國家庭10年間收入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對於不常看宏觀數據報告的法國居民而言,稅負負擔卻是實實在在的。

「法國人交的稅確實太多了。」 艾瑞克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就拿現在的燃油稅來說,目前燃油費的構成是:30%的燃油價格,70%的燃油稅。而馬克龍的這幾次加稅,其實都是窮人的利益在受損。增加燃油稅、減少養老金,這些只會讓窮人的生活苦不堪言。」

法國是歐洲稅收負擔較重的國家之一,中等收入者個人所得稅稅率通常在40%以上,最高個稅可達48%。

馬克龍上臺後,為富人減稅、削減財富和資本收益稅的做法使他被扣上了「富人總統」的帽子。

「人們目前對馬克龍並不滿意,也不知道他是否能夠在2022年連任。因為其實在2017年第一輪投票中,馬克龍只得了25%的選票,之所以在第二輪能獲得56%的選票是因為人們更討厭極右翼政黨候選人勒龐,而非因為馬克龍本人。」艾瑞克說,「現在,有些人覺得被馬克龍欺騙了。明年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是對馬克龍執政成績的測試,到時候再去評價他的政績也不遲。」

在馬克龍方面,已經看到階層隔閡問題嚴重的他也走了一招妙棋:立足於法國人熱愛辯論的傳統,馬克龍啟動了前文所述的全國大討論,並在近日還親自參加了兩場電視直播的辯論,交流的對象是來自法國不同地區的基層幹部,其中有市長,甚至還有鎮長,而這兩場直播都達到了驚人的7個小時。

對此,即便是通常對政治家十分苛刻的法國媒體也不禁讚嘆道,為了解決危機,馬克龍真是拼了。

▲來源:1月15日,在法國西北部厄爾省,法國總統馬克龍(中)在與數百名市長的集會中發言。新華社圖

黎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馬克龍發起了全國大辯論的舉措,「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沒有第二個國家,為了解決問題願意讓全體國家人民,一共有六千七百萬個法國人,都有一個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在這兩個月的時間內,我們進行的大辯論上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開誠布公地交流。」

為期兩個月的「全民大辯論」以電視直播的形式向全國民眾展現,將主要聚焦四個議題:稅收政策、政府組織與公共服務、生態轉型、公民身份與民主。

法國民調機構Odoxa近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34%的法國人計劃參加這場全國大辯論。

不過,上述民意調查也顯示法國人情緒複雜,因為還有70%的人說這根本沒用。另有約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他們不相信磋商會結束抗議活動。

「總統先生,我負責任地警告你,這次辯論絕不能成為一次大肆宣傳。」法國中西部的一名鎮長在近日的公開會議上這樣警告馬克龍。

相關焦點

  • 理解法國黃背心運動
    觀察家們對於黃背心運動不同尋常的樣式、符號和行事感到驚奇和困惑。每個人都認識到了其抗議的激進、決心和非凡的持續時間,但他們的運動在很多方面仍然是一個奇怪的、無法歸類的對象,要麼被天真地理想化為革命的宣示,要麼被模糊地貼上危險和潛在「原法西斯主義」的標籤。左右兩派都支持黃背心,但黃背心運動宣稱自己是獨立的,不接受任何政治力量代表或「復原」。
  • 法國黃背心運動一周年……
    黃背心發起全國總動員,試圖恢復抗議規模。法國警方嚴陣以待,防止黃背心運動中出現暴力活動。黃背心已在網上貼出140多條抗議活動的信息。昨天臉書上出現黃背心周末抗議的清單內容有200來項,包括發傳單,堵道路,封鎖工廠…。巴黎是黃背心鎖定的重要目標。巴黎警方已封鎖香榭麗舍大道。今早開始,巴黎地鐵和公交汽車都不能靠近那裡。
  • 馬克龍「挖英國牆角」,拯救「黃背心」陰影下的法國經濟
    「很多人覺得今天並不是個開會的好日子。」當地時間2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趕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之前,於凡爾賽宮宴請150餘位跨國企業高管,參加第二屆「選擇法國」峰會。馬克龍說出這句頗具懸念的話,是由於226年前的當天,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被處決,馬克龍藉此歷史事件暗示他的不同:「當你回看法國歷史,有些人之所以淪落到那樣的地步,正是因為他們放棄了改革。」2017年當選法國總統後,馬克龍立刻著手改革法國嚴重的官僚主義和缺乏激勵性的稅法及就業法,但始於去年11月中旬因變革而引發的「黃背心」運動給法國的投資環境蒙上陰影。
  • 馬克龍夫人的侄子巧克力店遭「黃背心」抗議者攻擊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法國第一夫人布麗吉特的侄子讓- 亞歷山大·託涅 (Jean-Alexandre Trogneux)向《巴黎人報》表示,他在法國北部的巧克力店遭「黃背心」運動抗議者攻擊,而其本人也經常收到各種威脅。11月17日,法國爆發「黃背心」運動大規模抗議活動,主要是反對汽油價格上漲。
  • 疫情當前,法國「黃背心」無視禁令,又走上街了,馬克龍壓力不小
    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國的「黃背心」們開始藉機向馬克龍「發難」了。據海外網報導,日前,法國「黃背心」抗議者再度走上街頭,從巴黎南部的蒙帕納斯車站出發,一路高喊著反對馬克龍的口號進行遊行示威。自2018年11月17日開始,這已經是「黃背心」連續第70周示威了。並且,該示威活動還發生在法國每6年進行一次的市政選舉的前一天,可見現任法總統所在的黨派,並不被民眾所看好。否則,這些「黃背心」們不會在疫情期間,也要冒險對馬克龍「發難」。
  • 解讀 | 法國黃背心運動:來自何處?又將走向何方?
    雖然少數人涉及與警察的暴力衝突以及私人和公共財產的破壞,但黃背心的絕大部分是和平的、非暴力的,並且在很大程度上與任何特定的政治方向無關。隨著運動的發展和蔓延,許多政治人物試圖去主導它,但都沒有成功。極左派和各種工會領袖都試圖將他們的旗幟插在黃背心運動上,聲稱可以代表他們的不滿,但他們都失敗了。
  • 「紅圍巾」今將上街抗議「黃背心」暴力
    第一次「黃背心之夜」 周六(26日),6.9萬名「黃背心」出現在法國各地,反抗他們口中的「富人總統」馬克龍。法國內政部統計稱,這個數字較上周六的8.4萬人有所減少。在首都巴黎,本周的「黃背心」抗議者約有4000人,而上周這一人數約為7000。
  • 「黃背心運動」在疫情中重返法國街頭 大量抗議者聚集不戴口罩
    法國「黃背心運動」抗議民眾近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捲土重來,並在巴黎與警方發生衝突,不過其他地方多數示威活動都和平落幕。 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表示,全法約有6000人參加當天的示威遊行,其中巴黎有2500名示威遊行者,最後約有300人被捕。人數遠低於警方原先的預期。
  • 法國黃背心運動:不左不右,不倫不類
    這一次黃背心運動也類似,45 歲的 Chantal 任職公務員,與丈夫及兩名子女從東北部的洛林(Lorraine)前來參與示威。她認為「馬克龍的沉默」遇上「合法暴力」「我每月透支500歐元。我們已經3年沒有放假。」
  • [鳳凰歐亞]12月22日黃背心實況:布魯塞爾的「鐵桶陣」、巴黎以及比法「邊境行動」
    比利時黃背心運動雖然因為運動的目的不明確、組織鬆散,人數和法國比起來差很多,但是他們仍然契而不舍,並聲稱在聖誕假期也不會停止。概括地說,比利時黃背心本周六行動有兩大重點:布魯塞爾市中心和比法邊境行動!黃背心運動的組織完全依賴臉書等社交媒體,隨著警方的布控,許多黃背心帳號行動也逐漸隱密。12月20日,比利時媒體SudInfo和La Capitale報導了一個「無名氏」的號召:12月22日星期六在布魯塞爾舉行示威!這個「無名氏」建議大家不要穿黃背心,並把行動上升到「革命」和「戰爭」的高度。
  • 法國「黃背心」佔領奢侈品帝國老佛爺百貨:一隻手鐲是最低工資5倍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 法國「黃背心」運動滿一周年,示威者們在巴黎街頭打砸搶燒,美其名曰為抗議運動「慶生」。昨天(17日),對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感到不滿的「黃背心」們,大喊反資本主義口號,佔領奢侈品雲集的巴黎購物中心老佛爺百貨(Galeries Lafayette)。有示威者抱怨,這裡「一個手鐲是最低工資標準的5倍」。
  • 剛剛,法國「黃背心」突然傳來震撼一幕:專業演員再掀高潮!
    文藝氣息籠罩下的法國,需要一場盛宴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法國「第25屆黃背心運動」的時間非常不巧,剛好與五一國際勞動節重合,對於工作作息時間觀念比較強的歐洲人所以這周的「黃背心」運動儘管參與人數創歷史新低,但是亦因勞動節充滿了許多不一樣的元素。據法國內政部說,全國有近1萬9千人上街,其中巴黎由約1500人。
  • 沉默多時馬克龍終於發聲,100歐元能安撫抗議者怒火嗎?
    自「黃背心」運動開始以來,法國總統馬克龍大多數時候都保持著沉默。終於,當地時間周一晚間發表全國講話,安撫在巴黎舉行抗議遊行的「黃背心」抗議者。在巴黎騷亂後的首次全國演講中,馬克龍試圖讓這些指責他的政治理念和經濟政策的抗議者冷靜下來,並宣布從明年開始,每月最低工資將增加100歐元,這被視為對抗議者作出的重大讓步。
  • 不愧是「革命區」,沉寂幾個月之後,法國「黃背心」捲土重來
    法國一直被網友們戲稱為"革命區",因為世界上最初的資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都發生在了法國,步入21世紀後,法國的"革命"步伐還是沒有停止,2018年,因為反對政府提高然後價格,數十萬人上街遊行示威,由於示威者都穿著黃色背心,因此抗議者也被稱為"黃背心"。
  • 「黃背心」危機一時難解 法國將辦全國公共辯論
    中新網1月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7日報導,為回應「黃背心」運動中民眾的訴求,法國總統馬克龍承諾於一月開展全國公共辯論,邀請公民針對重要議題在各地進行辯論,辯論結果可作為施政參考。據報導,此次辯論的主題包括生態過渡、稅制及公共支出、民主與公民身分、國家組織及公共服務等四大項。
  • 我在巴黎:馬克龍染疫,再次拉響法國防疫警報
    此外,根據國營法國電視臺的報導,就在馬克龍確診的前一晚,他還違反自己發布的防疫原則,在愛麗舍宮內舉行了聚餐。且不說當時已經是宵禁的時間,同時到場參加的人數更是超過了法國政府此前對室內聚餐設下的6人的上限——包括馬克龍在內,總共有11人到場,其中包括總理讓·卡斯泰以及國民議會議長理查·費朗等法國政界要人。卡斯泰更是就坐在馬克龍旁邊。
  • 「黃背心「不顧疫情街頭聚眾鬧事!
    法國,又雙叒叕亂了……「黃背心」在疫情期間捲土重來後,巴黎歷史教師被宗教分子當街「斬首」,不僅激化了國內外與伊斯蘭世界的矛盾,還牽出數起宗教相關的極端暴力事件。最近,因為一項醞釀之中的安保法案,數千名法國民眾再次走上街頭。
  • 1個月過去了,巴黎聖母院還沒收到大部分捐款!
    文/匯通網編輯 六六4月份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後至今,時間已經過去1個多月時間,目前法國國民議會正在為如何重建巴黎聖母院展開積極的討論。不過,一個尷尬的問題是,此前全球承諾的超過12億美元的捐款至今大部分都還沒收到!
  • 集體主義觀念很強的人,為什麼自我糾錯能力缺乏
    每個人都不一樣的理解:網友1:因為功勞是自己的,過失是別人的。沒有人能做到在集體中出現過失第一時間反省自己。網友2:集體主義糾錯的能力並不差。恰恰相反,私有寶貝主義就根本沒有能力糾錯,因為,一切都是為「我」,越「我」越黑。
  • 布麗吉特33年前帶馬克龍跳舞,穿小背心嬌俏靈動,難怪小男生動心
    布麗吉特家境富裕,從不用為柴米油鹽苦惱,因此她的臉上帶著小女人的幸福,這一點很吸引馬克龍。 33年前,布麗吉特和馬克龍相遇在一場舞蹈比賽中。布麗吉特是多才多藝的女老師,馬克龍是中產階級家庭的小孩,他跟著布麗吉特一起學跳舞,師生二人還一起參加了當地的舞蹈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