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東南亞地區在恐怖靈異方面本身就有著天然的優勢。
這與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有著莫大的聯繫。
尤其是泰國。
種種習俗和傳說都讓人毛骨悚然。
比如說養小鬼、下降頭、煉製屍油等等。
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這無疑成為了泰國恐怖片「取之不盡」的素材。
曾幾何時,泰國恐怖片風靡一時。
在那個亞洲恐怖電影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年代,大放異彩。
誕生了許多優秀作品。
那麼你最喜歡的泰國恐怖片是哪一部呢?
是憑藉一個鏡頭就讓人毛骨悚然的《鬼影》?
還是血腥暴力的《惡魔的藝術》系列?
又或者是溫情到不像恐怖片的《鬼宿舍》?
就個人而言,小嗨最喜歡的,是這一部。
——《厲鬼將映》。
這部上映於2008年的《厲鬼將映》,名頭可不小。
當年在泰國本土上映18天,票房高達5千萬泰銖。
平均下來每日票房達到了277萬多泰銖。
這在早些年的泰國恐怖片當中還是比較少見的。
隨著近些年來恐怖電影愛好者的不斷增多,該片被傳得神乎其神。
雖然在國內豆瓣上的評分不算太高,但卻成為了不少小夥伴心目中的經典之作。
在一些排行榜上更是超越了《鬼影》,登上「泰國十大鬼片之首」的寶座。
故事的主人公小謙是一名電影放映員。
他可不是什麼「三好青年」。
因為吸食大麻陷入經濟危機,甚至賣掉了女友小誦的手錶。
二人之間的關係已經近乎破裂。
為了贖回女友的手錶,小謙不得已答應了幫助黑道大哥錄製盜版電影的要求。
誰知到了第二天約定好的時間,黑道大哥卻莫名失蹤了。
無奈之下,小謙只好一個人在夜間偷拍電影。
可他越往下看,越覺得蹊蹺,因為電影中的場景似曾相識。
緊接著,更加詭異的一幕出現了。
黑道大哥竟然出現在了電影裡,並且已經死去。
這讓小謙幾乎嚇得魂飛魄散。
一次偶然,小誦發現了小謙錄製的盜版電影,非常生氣。
小謙對她說出實情,但是她根本不相信。
直到小謙被片中的扶桑嫂嚇得進了醫院,小誦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她在網上查了一些關於那部電影的資料,發現影片居然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於是二人決定前往扶桑嫂的住處一探究竟。
令人吃驚的是,扶桑嫂非但沒有死,反而正在養老院裡養老。
那麼影片裡害人的冤魂,又是誰呢?
這部《厲鬼將映》,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亞洲恐怖片。
敘事風格上保持著傳統恐怖片的一貫套路。
在寫實上的力道明顯不足。
女鬼扶桑嫂的造型像極了日本都市傳說中廣為流傳的裂口女。
這也使得現在看來,影片整體略顯俗套。
不過小嗨始終堅信一個道理。
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
每個年代,人們的欣賞水平和承受能力都是不盡相同的。
也許現在我們覺得俗套的東西,在它所處的那個年代就是十分受歡迎也說不定。
就像你完全沒必要諷刺一部幾十年前的科幻片「五毛特效」,是一個道理。
所以客觀來說,該片的某些橋段和設定,在當時看來還是比較新穎的。
尤其是「戲中戲」的處理,讓人代入感極強。
同時又給了觀眾很大的聯想空間。
最重要的是後半部分的反轉,確實有些出乎意料。
上文小嗨提到過,扶桑嫂本人活得好好的,電影中的厲鬼又是誰呢?
原來,不是扶桑嫂死了,而是飾演扶桑嫂的演員死了。
她在拍攝一場上吊戲碼的時候不小心假戲真做,導演和工作人員還以為是她演技逼真。
拍完以後,大家才發現事情不對,可惜已經太遲了。
她的怨氣充斥在電影裡,使得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難逃死劫。
雖然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又何嘗不是影視行業的另一種「恐怖」?
類似假戲真做的事情,現實生活中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就比如說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的《巴黎最後的探戈》。
在拍攝一場強暴戲的時候,貝託魯奇並未事先徵得女演員瑪麗亞·施耐德的同意。
因為他想要追求真實感。
結果也如他所願,影片由於過於真實,被很多影迷視為佳作。
殊不知這樣為人稱道的真實感,是用瑪麗亞無法釋懷的心理創傷換來的。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無法走出拍戲時的恐懼和陰霾,甚至一度試圖自殺。
我們總能聽到某些藝術創作者說著類似「甘願為藝術付出一切」的豪言壯志。
你為了藝術犧牲自己的一切,我會覺得偉大至極。
然而你為了藝術犧牲別人的一切,我會覺得可笑至極。
因為相比之下,尊重比藝術更加重要。
說回這部《厲鬼將映》。
優秀固然優秀,不過小嗨在觀看本片的時候,總會出戲。
我時常在想,這真的不是一部打著恐怖題材的旗號宣揚打擊盜版的正能量電影嗎?
你看,如果小謙和黑道大哥沒有錄製盜版,就不會搭上自己的性命。
他們的遭遇完全是自作自受,和盜版電影有著直接關係。
而且影片最開始,早有暗示。
電影試映的時候,導演原本想把扶桑嫂吊死的橋段刪掉。
然而因為要錄製盜版,小謙並沒有及時把膠片送回去。
他偷偷調了包,這才導致了之後一系列悲劇的發生。
所以我想,那些專門錄製盜版電影的人,在觀看本片的時候會不會背後一涼呢?
沒錯,也許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鬼。
但是正所謂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你所害怕的「鬼」,其實不在你眼前,而在你心裡。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