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近些年屢遭嫌棄,排骨卻是一股清流。我很少見到討厭吃排骨的人。
基本上排骨怎麼做都會不難吃。大學的周末,進城去中山路美食街。燈影幢幢中,看哪家冒的煙氣焰最盛,一絲甜香空氣混在其中撩人魂魄,就知道,碳烤蜜汁排骨的攤檔到了。南乳醃製入味,蜂蜜賦予紅豔色澤;脂肪的部分被燒得緊繃起來,為整串尤物鑲上最迷人的金邊。肉汁直淌,顧不得被燙得猛然一抖的舌頭,急急吞下,再擼一串。一般吃上一手(5串),才覺得大滿足。
後來看《紙牌屋》,覺得喜歡吃烤肋排的他,也會喜歡吃碳烤蜜汁排骨的。
(好吃的排骨,足以令人斯文掃地)
土豆燉排骨是另一半鍾愛的便當。一般用Staub燉上一鍋,料還是那些料,秘訣除了放一片香葉和一條紅辣椒,還有把土豆和排骨先充分炒香。土豆酥酥沙沙的,擱到第二天中午再加熱,味道也不會壞到哪去。
(當然,Staub是燉一切的小能手)
廣式的生炒菠蘿骨也好吃,排骨和果香甜香都很搭。糖醋排骨,基本是網上的「斬男」必備菜。萬千少女致力於「做出他媽的味道」,據說效果勝過塗YSL口紅12號。
夏天煲冬瓜排骨湯和苦瓜排骨湯,三伏天也覺得一股清氣;冬天煲白蘿蔔或蓮藕,一碗暖心。若是一人食,砍兩條肋排,加一點胡蘿蔔、甜玉米、黃豆芽……煮湯,普通的鋁鍋滾個二三十分鐘,排骨撈出來蘸蠔油吃,味道也不壞。而且還有湯好喝呢,帶有點寵愛自己的小興味。
(冬天的藕湯有多美,誰喝誰知道)
最喜歡的是蒸排骨。就像雞也有萬千妖嬈做法,但仍舊是白斬雞最得我心。
排骨選三分膘、底座肥、嵌脆骨的肋排,斬小小塊。教你使個壞:上桌後,暗戳戳地挾頂端鑲一小圈肥肉的脆骨段,最好吃。
家常令豬肉滑嫩,喜用生粉;館子裡喜歡用水。傳說廣州老酒樓的後廚都有臺洗衣機,專伺一味豉汁排骨,轟隆隆一通攪,滾到血水盡出;做宮廷御膳的厲家菜爆炒肉,也是先用冰水泡三四個小時。太史後代江獻珠女士炒肉,三次打水,吃水的肉片更順從。最近看網紅一夫食堂,他也是這麼幹的。
家常的話大概泡半個小時,到料理盆的水變澄清就可以了。接著下生粉薑片白胡椒粉料酒蠔油或醬油,再醃半個小時。生粉改成雞蛋清,是更奢華一點的版本。
這一步,喜歡大蒜的可以拍大量蒜蓉,喜歡豆豉的可以撒豆豉,我喜歡的牌子叫「陽江橋」。下一塊廣合白腐乳,鹽也可以省了。
單吃一味排骨可以,墊花生米蓮藕土豆南瓜香菇都可以。梅乾菜也可以,底下墊一層,上面再鋪一層,像頂著假髮。但墊香芋最好吃,糯糯的,吸飽精華,比肉更受歡迎。
(廣州新晉茶樓「點都德」的豉汁排骨,味道很正)
你需要一隻給力的蒸鍋,氣衝霄漢,猛火急攻,大概15分鐘就可以了。如果沒有,電飯煲也可以呀。大部分的電飯煲,用最普通的那一檔,飯香時,排骨的火候也八九不離十。想吃煲仔飯的話,汁水撇走點,把排骨扣在生米上同蒸就可以了。水少放一點,鍋底會比較乾脆。排骨臥過的一小口米飯最好吃。
可以撒蔥花點綴,也可以像廣式酒樓一樣,切青紅椒圈裝飾。奇怪,這麼家常的菜,仍是廣式酒樓最好,並且酒樓越古早,味道越好,大概是洗衣機的功勞。
好的蒸排骨,肉質是淡粉色的,就像木槿花花苞的那種粉。吃到嘴裡,先是燙,繼而香,帶著小炒才有的鑊氣。牙齒一咬,肉鬆脫脫地從骨頭上掉下來。鑲一小圈肥肉的脆骨段整塊嚼,越嚼越香。若是不小心挾到全是瘦肉的乾柴部位——誰讓你這麼沒有眼力見兒?活該!
(我媽蒸的排骨,賣相樸素但是好吃)
蒸排骨也很下飯,不過最好炒碟青菜來配。冬天霜打過的小青菜,是極品。一葷一素,就是完美一餐,還不必忍受煙燻火燎。
我媽蒸的蒜蓉排骨也很好吃,但她既不泡水也不多醃。我不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大概這就是老廚娘的秘辛。做飯做得久了,誰家都有一個廚房界的掃地神僧,從不玩花拳繡腿,只是從煙火裡變出一道道佳餚,照料好每一個疲憊的、嗷嗷待哺的胃。
——The end
轉發歡迎,轉載請註明來自「核桃皮」及作者「楊桃星」,並告知本公眾號。
——————————————————
公眾號簡介:
這是一個神奇的核桃,由媒體人楊桃星專注撰寫食物、生活與美。
很高興遇見你,歡迎來剝核桃皮兒。
祝你和美好的小日子不期而遇。
(掃描二維碼和我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