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發燒,奶奶的「降燒妙招」,險些致娃腦癱,你還在用?

2020-12-21 母嬰說事

不少新手爸媽們遇到關於孩子的事情時喜歡向長輩求助,比如寶寶生病了怎麼辦,寶寶不吃飯怎麼辦等等,畢竟長輩也曾和孩子一路"鬥智鬥勇",有著非常豐富的"戰鬥經驗"。但是,越來越多的事例證明,"老辦法"也會失效、甚至是對孩子造成傷害。

小米一歲的寶寶前不久因為感冒發燒可把小兩口嚇壞了。正當他們不知所措的時候,小米的婆婆站出來說,"我有辦法!"接著,她拿出家裡的白酒,倒了一些在手上,然後將白酒塗抹在了寶寶全身。沒過一會,寶寶果然退燒了。小米夫妻倆想,"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不過就在大家鬆了口氣的時候,小米忽然發現寶寶全身開始發紅,熱度又上來了,並且不論小米怎麼叫寶寶的名字,寶寶都沒反應。

這下連孩子奶奶都了,一家人急忙趕往醫院。一番檢查後,醫生告訴小米一家,幸好來得及時,不然孩子險些腦癱,以後可再不能用酒精給孩子物理降溫了!

其實不僅是小米家會用酒精退燒,我記得自己小時候父母也是這樣做的,但這其中是哪裡出了問題,險些造成寶寶腦癱的呢?

首先,三歲以下的寶寶皮膚非常嫩,同時毛孔因為發燒也會打開,因此會非常快速地吸收皮膚上的酒精。

其次,小寶寶解酒以及新陳代謝的功能都還不完善,使得存留在體內的酒精過量。酒精"進多出少",難怪小寶寶身體出現問題。

其實,對於年齡還小的寶寶來說,發燒時降溫的方法尤其重要,家長應該謹慎。

物理降溫

當寶寶的腋窩溫度高於37.2℃但是低於38.5℃時,可以採取物理降溫措施。

不過家長要注意的是,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兒童發熱與退燒藥》指南,發燒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本身。

也就是說,發燒意味著身體出現了問題,而退燒也不代表身體上的問題完全消失了。在孩子體溫穩定後,家長應該帶孩子前往醫院,以便及早發現"病灶",及早進行治療。

在這裡給各位寶爸寶媽介紹幾種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以後孩子發燒就別再用酒精啦!

第一種是溫水浴

可以將毛巾用溫水打溼後,擦洗孩子的腋下、四肢以及頭部,或者孩子精神好的話乾脆洗一個溫水澡,不過過程中注意不要時間太久,等水變涼很容易讓孩子二次著涼。

水溫控制在低於孩子體溫4度左右。另外,千萬不要洗熱水澡,這樣會快速帶走孩子大量的熱度,同時增加耗氧,加重病情。

第二種是冰敷

使用20-30度左右的冷水浸溼手帕或者小毛巾後,不要擰乾,敷在孩子額頭,或者有大血管的身體部位,比如大腿,每3-5分鐘換一次。

不過,6個月以下的小寶寶不適用,因為他們的體溫受環境影響比較大,冷敷的話會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收縮,反而阻礙了散熱。

第三種方法是熱水泡腳

水溫在40度左右,取決於孩子的耐受度。泡腳的同時,可以按摩孩子的小腳丫。這樣不僅能緩解發燒帶來的不適,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降溫。

在降溫的過程中,家長還應該注意給孩子補充水分,多喝溫水也有助於孩子散熱。

藥物降溫

當物理降溫失效,且孩子體溫升高到38.5℃,或是孩子出現寒顫、頭痛以及關節疼痛的症狀時,應該立刻採取藥物降溫。

藥物降溫見效快,一來可以緩解寶寶不適,讓寶寶得以正常吃飯和休息,恢復體力;二來可以防止寶寶因為高燒而引起的驚厥,反覆高燒驚厥會傷害寶寶大腦,同時可能會引發癲癇。

常用的小兒退燒藥物有適用於3個月以上寶寶的對乙醯氨基酚和適用於6個月以上寶寶的布洛芬。

兩種藥物都應該嚴格按照說明書或者醫生的指導使用,過量會對寶寶的肝功能等有損傷。

同時,使用前還應閱讀注意事項,比如布洛芬在起效過程中往往會引起大量流汗,因此不適用於有脫水症狀的患者。當然,如果家長覺得實在拿不準,一定要及早向醫生尋求幫助。

我們常用的"土方法"也有不適用的時候,還可能會帶來無法預料的危害。家長們在面對身體發育還不完善、非常脆弱的小寶寶的時候,一定不要盲目相信"經驗談",而是應該相信科學、相信醫生,以確保給孩子最安全的成長環境。

相關焦點

  • 2歲寶寶發燒,無知寶媽用「酒精」降溫,險些讓孩子變成「腦癱」
    那個遠方親戚叫小杏,24歲,結婚三年了。兩個前生下一個兒子,至此就待在家中專心帶娃。本身沒讀過什麼書,又是溫吞內斂的性子,婚後什麼都聽婆婆和丈夫的,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妻子,好媳婦。但這種性格卻險些釀成大禍,差點讓孩子變成了「腦癱」。到底是怎麼回事?
  • 2歲寶寶深夜發燒,奶奶土辦法救治,燒是退了孩子卻再沒醒來
    文/孕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寶寶是家裡人的心頭肉,孩子從生到養要耗費著一家人不少的精力。在寶寶出生後,寶寶生病發燒幾乎是每個寶寶都會遇到的,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沒有經驗的年輕父母會很著急,有的會直接送醫院,也有的可能聽長輩的話,用一些土辦法退燒。
  • 寶寶發燒發熱不要慌,物理退熱有妙招!
    三 、泡澡 泡澡也是可以幫助寶寶退燒的,但是水的溫度一定要把握好。使用比體溫稍高的水泡澡才會更好地幫助皮膚散熱,從而達到降溫的效果。很多家長會覺得寶寶發燒體溫高,那麼一定要用低於體溫的水泡澡才會有效。
  • 護理篇|記寶寶第一次發燒,生病的是娃,心慌的是媽
    原來在姥姥家起幼兒急疹的那一次並不是豌豆第一次發燒,追溯到發燒第一次好像是去年初夏。看隨筆的時候,又重新把我拉回那個崩潰的夜晚,一個人忙前忙後,心慌指數五顆星。如果你也是新手媽媽,希望讀以下的文字,能引起共鳴。孩子第一次發燒隨筆記帶寶出去遛彎,碰到小區熟悉的哥哥姐姐,他總是提不起精神來,我包裡拿著溫水,他也搖頭拒絕喝。
  • 寶寶發燒,是用冷毛巾敷還是熱毛巾敷?
    就例如,在孩子發燒時,爸媽十有八九會想到用冷毛巾給孩子敷一敷,降降溫。這種做法不一定對。 啥時候用冷毛巾,啥時候又該用熱毛巾,可是大有講究的,看看。 我們先來說說孩子為什麼會「燒」起來。 1)發燒是「外敵」與「人體免疫系統」戰鬥的結果。
  • 一歲寶寶發燒不要慌
    關注 最近兩天家裡寶寶發高燒,急壞了我們一家人,其實帶過孩子的都知道,寶寶發燒應該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按照正確的處置方法,退燒會有一個過程。
  • 寶寶多少度算發燒?寶寶發燒如何護理
    寶寶發燒時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溫,如果體溫超過38.5℃,才選用藥物降溫。在使用藥物降溫的同時,也要配合物理降溫。物理降溫適用於高熱而循環良好的寶寶,還有就是平時注意給寶寶提供全面的營養,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 寶寶喜歡夾腿怎麼辦?錯誤引導會致「終身傷害」
    通過留言可以看出,家長們主要分為兩個「陣營」:一是認為寶寶夾腿是病,得治;二是根本不知道啥是夾腿,以為寶寶患了腦癱、癲癇......看來寶爸媽對娃夾腿這件事,是有些關心則亂,導致在應對時常常陷入誤區。科大大(ID:kexueyuer2012)今天就總結了關於「寶寶夾腿」家長最容易做錯的3件事!
  • 寶寶聽完奶奶講故事,嚇得發燒,寶媽詢問後得知奶奶講了這故事
    奶奶講故事,嚇壞寶寶 隔輩親,是一種無法替代的情感,隔代帶娃的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都會想盡辦法讓孩子開心。 五年前,王奶奶喜得孫子,由於兒子兒媳都要工作,王奶奶順理成章地進城去「抱孫子」了。
  • 寶寶發燒怎麼辦,橘子媽媽來談談自身經歷
    到了晚上的時候就燒起來了,溫度計一量都39度8了,橘子媽媽第一次遇到小橘子發燒,都慌了。好在平時也看過幾個有名兒科醫生的文章,知道應該怎麼處理。橘子媽媽先給寶寶餵了美林,同時貼了退熱貼,也用溫水擦拭寶寶身體來物理降溫,寶寶溫度慢慢降下來了,橘子媽媽一晚上都沒有睡,觀察著小橘子的狀態,到了快天亮的時候又燒起來了,溫度直接飆到了40度,橘子媽媽都慌了,馬上叫車去了醫院。由於疫情時期原來的婦幼醫院不收發燒的嬰兒,又換到了指定醫院的發燒兒科門診,哎,掛號什麼的,好在在中午之前給小橘子看上病了。
  • 寶寶發燒還在用退熱貼?醫生闢謠:這些常用退熱方式簡直「坑娃」
    上周我家寶寶經歷了一次高燒,凌晨12點發現有一些低燒,喝了一些水之後開始發汗,哄睡了以後,2點多再次驚醒,已經燒到39.8°,趕緊帶去醫院看急診,給寶寶做了血常規,查出寶寶發燒的原因是被傳染了病毒,最後醫生給開了消炎藥。一天之後寶寶的燒就退了。
  • 寶寶第一次發燒在什麼時間?除了幼兒急疹,這3點易導致寶寶發熱
    一、6個月寶寶首次發燒患「幼兒急疹」早上五點多鐘下樓運動,剛好碰到鄰居小陳和丈夫抱著小孩急忙往車庫跑,走在後面的孩子奶奶嘴裡不斷的說「我可憐的乖孫孫,都燒成那樣了,這都是些什麼事嗎~」等我上樓的時候,孩子奶奶和我一趟電梯,仔細詢問才知道原來寶寶突然發燒到39℃,將他們嚇了一跳。
  • 1歲健康寶寶腦出血,只因奶奶用老方法哄睡,家長要引以為戒
    每個人帶娃的方式都是不同的,現在很多人因為工作的原因習慣把孩子給老一輩幫忙帶,但有的時候他們的方法相對於現在比起來是非常不科學的,還會因為一不小心就把孩子置於危險的境地。奶奶老辦法帶娃「失控」,1歲的健康寶寶腦出血幾天前聽一位護士朋友說了一位接診的案例,半夜一位才1歲的寶寶因為突發腦出血被送到了醫院。其實原因也不是什麼事故的造成,而是來自奶奶的一次帶娃「失誤」。因為這位孩子的家長都太忙了。
  • 兩娃誤服藥物致1死1殘!家長牢記這點,關鍵時候能救命
    ■2歲女寶誤吃奶奶降壓藥 緊急洗胃但沒能救過來2歲的佛山女童小月(化名),乘奶奶不注意時,誤服了放在桌面上的半瓶降壓藥。當時,小月的父母上班去了,奶奶發現後大吃一驚。不過,老人家並不知道事態嚴重,沒有及時叫120,而是撥打了小月媽媽的電話,讓她趕緊回來看看。
  • 寶寶發燒了怎麼辦?權威機構不建議物理退燒,這樣處理更有效
    至少發燒會燒壞腦子,現實是沒這麼容易。除非是燒到41度以上,否則燒壞腦子的機率不大。而且退熱貼隔著皮下脂肪,顱骨才到大腦,能讓大腦降溫?這個難度太高了吧!而且大腦的熱是由血液循環帶來的,全身的溫度不降,大腦的溫度也降不了。
  • 娃1歲就能「大人飯」了?別急,先看這2點達標沒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和美國兒科學會都認為,1 歲之後,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嘗試跟大人們吃同樣的食物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指出,13~24 月齡的寶寶,可以開始少量嘗試一些家庭食物,逐步向家庭飲食轉變。
  • 【中醫妙招,感冒發燒、咳嗽、不肯睡覺、留鼻血……】
    要是這些都有了,發燒馬上就開始了。這些是身體警報,做父母的要耐心觀察,發現情況趕緊去處理。手背發熱是外感風寒,薑湯早期發汗好。手心發熱是內熱,需要清熱解毒養陰板藍根早起用很好。外感多流鼻涕,內熱多嗓子疼,扁桃體炎。 妙招三:夏天感冒發燒首選霍香正氣水,最便宜那種。效果很好。受不了味道的可以用棉球吸飽藥水放到肚臍做臍療。效果也好。
  • 夏天寶寶還用穿紙尿褲嗎?娃的如廁訓練,3歲前要做好
    夏季即將來臨,一個棘手的帶娃問題再次突顯,到底要不要給孩子脫掉紙尿褲,是穿開襠褲,還是穿內褲呢?糾結!閨蜜的男寶如今2歲半,正是處於尷尬的年齡,晚上還沒脫掉紙尿褲,白天開始了如廁訓練,但效果有反覆,有時孩子會提前打招呼,有時又難免尿褲子。
  • 寶寶發燒達40℃,病因竟是衣服穿多了!
    淮安市中醫院兒科中醫師朱燕告訴記者,爺爺奶奶將孩子抱進來的時候,她發現孩子滿頭大汗,臉上全是熱疹,「我一看孩子衣服穿得有點多,粗略地數了一下,外面有一個風衣包被,然後穿了兩件羽絨服,還有一個羽絨背心,加裡面的內衣,大概有8件。」朱燕從童童的奶奶那裡了解到,由於最近天氣寒冷,爺爺奶奶擔心童童會受涼生病,於是就把童童裡三層外三層裹得嚴嚴實實,覺得這樣才放心。
  • 1個月寶寶怎麼排除腦癱
    核心提示:1個月寶寶怎麼排除腦癱?首先,在出生前、出生時或出生後不存在以下高危因素,如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低血糖等。其次,沒有以下臨床表現。如哺乳困難、異常哭鬧或異常安靜、好打挺或易角弓反張,在受到聲音驚嚇和體位轉換時,雙上肢呈擁抱狀異常強烈,均屬於腦癱的高危表現。如有以上表現,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評估,必要時給予早期的幹預和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