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房地產報
選擇在202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復牌,似乎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12月31日,福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福晟國際」,00627.HK)截至午間收盤下跌10.26%,報0.035港元,跌0.004港元。
股價不足0.1港元的福晟國際已經跌無可跌,此次股價繼續下探,源於此前一則利空消息。
12月29日,福晟國際稱公司接獲陳阿菊(呈請人)根據公司(清盤)程序2020年第444號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出的呈請,內容關於高等法院因該公司無法結付其尚欠呈請人的債務對該公司作出清盤。
據了解,陳阿菊的呈請源於,福晟國際今年12月1日到期的3年期9%利率無抵押可贖回可換股債券的未償還本金2700萬港元。
一位熟悉港股上市企業的人士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之所以有人提起清盤,並不等於被申請清盤人(福晟國際)無力償還債務,很可能是公司不願意償還。
值得一提的是,該次清盤呈請的聆訊定於2021年3月24日上午十時正於高等法院進行。
該人士表示,將近四個月的法律程序時間,是呈請人使用壓迫的方式,迫使福晟國際方面同意償還債務。「等法庭排期需要時間,受疫情影響,近期香港的清盤案例比較多。」
債務違約初現
有關福晟國際這筆2700萬元的債務,還得往前追溯三年。
公告顯示,呈請人陳阿菊的申請是根據福晟國際2017年12月1日籤立的債券文件。福晟國際應當償還陳阿菊本金為2700萬港元的無抵押可贖回可換股債券。該債券於2017年12月1日發行,並於2020年12月1日到期、年化利率為9%。
這筆可換股債券要追溯至福晟國際借殼前夕。潘氏家族收購福晟國際的前身佑威國際時,選擇現金和發行股份相結合的方式支付收購對價。總代價為15.11億港元分為兩部分支付,支付1億元現金之外,其餘的以每股0.22元價格發行64.15億代價股份。
當時佑威國際的控制人選擇將配售的股份轉售。配售代理將64.15億代價股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向不少於六名本身及其最終實益擁有人均為獨立第三方之股份承配人配售27.27億股配售股份;第二部分為,向不少於六名本身及其最終實益擁有人均為獨立第三方之可換股債券承配人配售本金額合共2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
承配人與福晟國際在「可換股債券之主要條款」中約定,承配人可在規定的時間內,隨時贖回當時尚未行使可換股債券的全部或部分股份;未被贖回、轉換及註銷的各可換股債券將於到期時按100%未償還本金額贖回,連同到期時累計之未付利息。
福晟國際2020年中期報告顯示,至2020 年6月30日,公司於2017年12月1日配售的可換股債券,尚未轉換的本金額為 2700萬港元。
資料顯示,清盤是一種法律程序,即短期內出售資產,變回現金,然後按先後次序償還(分派給)未付的債項,之後按法律程序,宣布公司解散的一連串過程。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福晟國際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62億元,短期債務為42.15億元,現金短債比為0.25。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儘管截至今年中期,福晟國際帳面上有超過10億元現金,但截至目前,是否依然有這麼多現金,並不為外界所知道。
不過最新消息顯示,福晟國際在收到該呈請後,該公司及呈請人已就還款計劃籤訂一份書面協議,協議要求呈請人必需於該公司根據該協議履行協議條款後立即撤回該呈請。
孤獨的潘浩然
債務問題初現,更顯得福晟國際現任掌門人潘浩然孤立無援。
2018年1月11日,在佑威國際正式更名為福晟國際後,福晟國際股價報收1.48港元,當日上漲7.25%。
彼時福晟國際還是在福晟集團羽翼的庇護下的新生上市平臺。之後沒多久,福晟集團就將長沙物業項目注入到福晟國際上市平臺中。在福晟集團的輸血下,福晟國際前途一片光明。
但好景不長,一年多以後,2019年9月3日,潘浩然母親陳偉紅辭任福晟集團執行董事一職,六天後,父親潘偉明也讓出了福晟國際執行董事及董事的位子,並將其全部已發行股份贈予潘浩然。
潘偉明夫婦先後撤出福晟國際,28歲的潘浩然以董事會主席身份進入福晟國際,獲得了福晟國際56.45%的股權,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經歷了2015年以來高槓桿、高周轉、頻繁併購,福晟集團自身資金壓力短板隱現,2019年就傳出破產的消息。
為了活下去,潘偉明付出了巨大的代價——2020年年初將福晟49%的股權及福建六建19%的股權拱手讓給世茂。
福晟與世茂達成合作後,福晟總部更名、企業架構重組,潘偉明和福晟集團的班子也開始料理「世茂·福晟」平臺。人來人往,世茂呂翼、湯沸進入新平臺,福晟原董事悉數退出。
今年3月,潘俊鋼、吳繼紅和吳洋相繼辭任福晟國際執行董事,潘俊剛和吳繼紅也不再擔任薪酬委員會成員,轉向世茂·福晟副總裁。家族氣息濃厚的福晟國際如今只剩下潘浩然一人為潘氏家族成員。
再回過頭看,儘管當初福晟集團將長沙項目注入福晟國際,但卻沒有注入核心資產,潘浩然的藍圖仍以湖南長沙為圓心。上市兩年,公司在長沙的項目就有10個,其餘5個項目分布在福建寧德、上海、浙江嘉興及相關等城市。
2019年,福晟國際的物業銷售收入佔據公司總收入95%,主要來自克拉美麗山莊、錢隆世家及錢隆國際的項目。而剩下的租金收入主要來自物業長沙福晟國際金融中心及香港企業廣場三期。
2019年全年,福晟國際共擁有15個在開發及待售項目,權益建築面積約122.4萬平方米,另有3個投資物業,權益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而2018年福晟國際的項目就是14個,一年來僅僅增長了中山錢隆灣畔項目。
目前看來,福晟國際的「七寸」仍然掌握在福晟集團的手中。而有關後者的相關事態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12月31日消息稱,近期,福建福晟集團屬地政府近期召集了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金融機構等召開以「盤活資產、重組債務、化解風險、落實維穩」為主旨的專項會議。消息指出,在政府的支持下,福晟、紓困方及各金融機構將合力繼續推進下一步紓困工作。工作核心包括制定債務重組方案、項目復工復產、加快資產盤活等。
據悉,福晟紓困平臺自合作開展以來,各方努力化解疫情衝擊,推動了超50個項目實現復工復產;同時在預售證獲取、項目銷售方面取得一定成績。
此外,會上金融機構代表已經做出明確表示,會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儘快形成重組的具體方案,不隨意抽貸、斷貸、壓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