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發展與「性」有關?* 心理動力學理論 | 巖讀

2021-02-20 白島巖心

「10分鐘心理學專著,巖心與你共讀

          每周二、五 21:30 ,準時推送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 我們 👆

文稿 / YWhy

設計 / 零度炸冰

主播 / 茉清

排版 / 昭野

前兩期(戳我回顧1,2)小編給大家簡單介紹了什麼是人格,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接著來說說人格與「性」的關係。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人格與「性」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要從19世紀末奧地利精神科醫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創立的心理動力學理論講起。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本能有4個特徵。

(1)來源:即生理需要;

(2)目的:滿足生理需要時達到的內在平衡;

(3)對象:能滿足生理需要的事物;

(4)原動力:生理需要的迫切性和強度。

例如,人口渴時需要喝水(來源),為解渴(目的)而去尋找水或飲料(對象),尋找水或飲料的迫切性受到口渴程度的影響(原動力)。

人的這些本能構成了人格中的內驅力,人有不斷追求快樂和迴避痛苦的本能。當人們的生理需要得到滿足時,就會感到愉快;反之就會感到痛苦。所以,人類有一種基本的動機,就是去追求穩定的生理需求的滿足。

人的本能又可分為求生本能和死亡本能。一切與維持生命有關的本能,如性慾、飢餓和口渴等稱為求生本能。弗洛伊德把求生本能中所有激發行為的能量稱作「力必多」,人們就是靠力必多在維持生命。

由於死亡將終止人們對生理需要的滿足,因此人們又具有死亡本能,這是以對外界事物發出攻擊來達到自我毀滅需要的一種本能。殘忍、謀殺、虐待和自殺等都是受到死亡本能驅使的行為。

弗洛伊德指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構成。

1.本我:當人剛出生時人格僅由本我組成,其處於無意識中,與外部世界沒有聯繫。人遺傳的各種本能性衝動(如:飢、渴、性)都表現於本我中,遵循著「快樂原則」,要求欲望的及時滿足。但隨著人的成長,本我的衝動會來越被外部事物所約束和限制。

2.自我:自我會隨著新生兒的成長而逐漸形成,其能量來自本我,但已開始與外部事物接觸和聯繫。自我的功能是既要尋求本我的衝動得到滿足的方式,又要考慮到所處的實際情況,從而根據現實的可能性行事,遵循「現實原則」。

3.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成分,代表著社會的道德標準。是在兒童時期我們體驗到的、來自家庭、社會的獎勵或懲罰被自身內化後形成的,追求「完美原則」。超我負責監管本我的衝動,並指導自我。

它具有下列三種功能:

(1)抑制本我的一些不合乎社會規範的衝動,特別是性慾和攻擊行為,因為這兩種行為最受社會譴責。

(2)誘導自我,用合乎社會規範的目標代替較低的現實目標。

(3)使個人向理想努力,達到完善的人格。 

對人格的結構給大家舉個慄子:

例如,小白正覺得口很渴,剛好路過一片甘蔗地,本我會驅使他到地裡拔根甘蔗解渴,以求得即時的滿足。自我也會認可這樣的做法。

但在沒有經得主人的同意隨便拔甘蔗解渴是不道德的行為。從小父母不拿別人一針一線的教育在人格中所形成的超我部分是不允許他這樣做的。即使做了,也會感到內疚、後悔和焦慮。

自我意識到本我與超我產生衝突時,既要滿足需要,又要符合道德行為,自我最後引導小白向主人家買甘蔗來解渴。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個慄子有沒有更好的理解人格三結構的關係呢?

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在兒童時期獲得的經驗會影響到成年後的人格特徵。人格的形成都有一個有序的發展過程,每一階段都與兒童期某些軀體上產生快感部位的滿足程度有關。

滿足既不可欠缺也不能過多,因為這會使兒童的人格成長固結在某一階段而遲緩發展,從而引起往後的人格問題或人格障礙。

弗洛伊德把人格的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分別是: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

1.口唇期:0-1歲,敏感區域為口、唇和舌。行為特徵:主要通過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動獲得滿足。若口唇期發展不順利,在行為上表現貪吃、酗酒、吸菸、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觀、依賴、潔癖。

2.肛門期:1-3歲,敏感區域為肛門、直腸和膀胱。行為特徵:主要靠大小便排洩時所生的刺激快感獲得滿足,此時期衛生習慣的訓練,對幼兒言是重要關鍵。若發展受阻,在行為上可能表現冷酷、頑固、剛愎、吝嗇等。

3.性器期:3-6歲,敏感區域為生殖器。行為特徵:愉悅來自於性器官的刺激。幼兒在此時期已能辨識男女性別,並以父母中之異性者為「性愛」的對象,於是出現了男童以父親為競爭對手而愛母親的現象,這現象稱為戀母情結,女童同理。發展受阻可導致成年期的性冷淡或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無能為力。

4.潛伏期:6-11歲,性慾休眠。行為特徵:性衝動轉移到學習和遊戲中。此時期的男女童之間,在情感上較前疏遠,團體性活動多呈男女分離趨勢。

5.生殖期:12歲以後,性成熟。行為特徵:青少年學習以社會認可的方式表達性衝動,性心理發展已臻成熟。

小編註:僅供參考,也許通過弗洛伊德人格發展理論你會更了解自己,但如果完全不認同也沒關係噠~

弗洛伊德是心理動力學的鼻祖,他從人的「性本能」和「無意識」出發,引申了一系列關於人格的理論,在當時可以稱之為人類自尊的第三次衝擊。了解這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自我審視,也能明白心理諮詢的心理動力導向理論基礎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繼承並發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論,進而又發展出了各種流派,形成了後現代心理動力學理論。

最後,小編想說,雖然心理學界對弗洛伊德理論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他為心理學和性學所做的巨大貢獻。

回望歷史,即使人類群星中最閃耀的那幾顆,其思想和理論也不免存在局限性。但也正因為如此,社會不斷前進發展,理論被推翻又重建,思考也永遠不會停下。

看完本期巖讀,你對弗洛伊德人格三結構有什麼想法呢?你認同人格發展五階段論嗎?

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害羞的讀者也可以來後臺留言告訴我們呀,嘻嘻~)

下期再見啦!

參 考 文 獻

陳福國.人格心理--理論與應用[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5,4(2):附7-附12. DOI:10.3969/j.issn.1671-2870.2005.02.037.

相關焦點

  • 書單| 精神分析動力學Ⅰ:基礎入門的理論及實踐
    作為數十個美國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科醫學培訓項目的指定用書,這本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的教材以其在「實用主義」和「循證實踐」方面的優勢和特點贏得了無數的好評和矚目的銷量,為精神分析思想的傳承和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 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 推薦書單(2016版)
    無奈現實骨感、殘酷,讓已準備好「接客」的我苦等而不得,於是整理了自己看過或者收藏的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書單,與剛入行的同行們共勉。兩年時間過去了,隨著對於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繼續學習,臨床實踐的逐步積累,自我分析的進一步深入,對於一些書目體系也有了新的認識。與此同時,兩年間相當規模的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書目被翻譯成中文並上市,這份「推薦書單」也該是時候升級了。
  • 2019年度《舒爾茲、徐勇雙師精神動力學心理治療連續培訓項目》
    從弗洛伊德開始,心理動力學理論發展至今已經超過100年。
  • 有關人格的知識點-人格類型理論
    有關人格的知識點不管是在教師資格的考試中,還是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都是一個重要的考點,因此,今天對於人格的類型理論做一個的梳理。人格的類型理論目前有三種:1.單一類型模式;2.對立類型模式;3.多元類型模式。
  • 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
    不過,他對內傾型和外傾型論述部分內容是符合實際的,這種理論已廣泛地應用到教育、管理、醫學和職業選擇等領域,因為這種簡單劃分帶來了使用上的方便。現在已有許多研究已經證實內外傾是人格的主要特質(維度),心理學家編制了測量內外傾的量表,在EPQ和MMPI等量表中也都包含有內外傾分量表。近年來,心理學家通過因素分析發現內傾性與外傾性具有複雜的結構,它們由許多特質構成。
  • 第五章 中學生發展心理 第三節 中學生的人格發展
    第五章 中學生發展心理 第三節 中學生的人格發展一、人格概述1、概念:是個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的、獨特的反應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與他人相區別的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自我意識的發展(年齡地位單選):生理自我(1-3周歲,第一個飛躍期);社會自我(3歲以後);心理自我(青春期開始,青春期是第二個飛躍期)。
  • 第63次朋輩服務日+大五人格理論
    近年來,研究者們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較一致的共識,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dberg(1992)稱之為人格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研究者通過詞彙學的方法,發現大約有五種特質可以涵蓋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大五人格(OCEAN),也被稱之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過NEO-PI-R評定。
  • 心理動力性心理治療的標誌
    相同的心理動力性治療的定義卻視其對上述理解範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由可能受精神分析介導的經驗(心理動力性/深層心理學)產生如下治療結果,總結如下。除與治療方式其內容有所不同外,每種心理動力性設置有著自由的空間,自由聯想、行為、願望及幻想、夢及其他內容均可成為話題。這种放開的形式對過程的發展至關重要。
  • 【人格面具技術:理論】01人格和人格面具
    每個人都有許多人格面具,每一個人格面具都有適宜的情境。人格就是一個人所擁有的人格面具的總和,而一個人格面具就是人格的一個側面,或者「部分」,也稱子人格或亞人格。傳統心理學把心理現象分解為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意志、情感等心理元素,而人格面具理論認為,除了這些心理元素(即「個別心理現象」)之外,還有「整體心理現象」,它們是人性、人格和人格面具。
  • MBTI人格理論
    -psytopic.com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一種迫選型、自我報告式的性格評估測試,用以衡量和描述人們在獲取信息、作出決策、對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性格類型。
  • 心理理論與社交焦慮關係密切
    但是,如果焦慮持續且過度,社交焦慮就會干擾人們的日常功能,並導致明顯的痛苦,那麼這些人之後可能會被診斷為精神障礙,如社交恐懼症(SAD)或更慢性、更普遍的迴避型人格障礙。社交焦慮症是一種慢性的精神疾病,與低受教育水平和職業素養、顯著的社會認知損害和人際損害以及嚴重的精神和醫學共病有關。
  • 心理理論的發展與演化
    研究者認為,個體能夠對自我、他人或其他物種的心理狀態進行歸因,這種推斷系統之所以被視為一種理論,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內部狀態無法被直接觀察,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一推斷系統可用於解釋和預測行為。40多年來,來自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臨床心理學以及人類學領域的學者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探究和解釋心理理論的認知機制和演化淵源。這一重要的心理能力是否為人類獨有?
  • ...衝突的主要類型;沙赫特—辛格情緒理論;卡特爾的人格特質層次理論
    人格概念人格具有穩定性。「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指的就是一個人的人格具有穩定性。A—B型人格類型理論福利曼和羅斯曼描述了A—B人格類型。扣帶回前下部與情緒加工有關,扣帶回後上部與認知功能有關。網狀結構對維持大腦皮層興奮水平、保證機體處於清醒狀態有重要作用。沙赫特—辛格情緒理論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對於特定的情緒來說,有三個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 ...人格特質理論 之 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 & C3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
    B6 人格特質理論C2 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格界定卡特爾認為人格是一個人在特定條件下將做出什麼樣的反應的一種預測。(二)人格結構/簡述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卡特爾認為人格的基本結構元素是特質。因此,特質結構也就是人格結構。他對特質的分類繼承並發展了奧爾波特的特質分類,提出了心理元素周期表:1.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共同特質是某一地區、某一群體、某一社會中各成員所共有的特徵;個別特質是個體所具有的獨特特徵。
  • ...發心》C2 發展心理學理論 之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發展觀(弗洛伊德)
    C2 發展心理學理論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發展觀(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弗洛伊德認為存在於潛意識當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弗洛伊德的人格基本結構包括本我、自我、超我。1.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遵循快樂原則。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深處最難以接近的部分。其基本機能是尋求能滿足機體需要的對象,提供能量和動力。本我及其初級思維過程關注的是獲得滿足,而不管滿足的途徑是否實際或是否為環境所允許。在心理發展過程中,年齡越小,本我的作用越大。
  • 筆記|《發心》C2 發展心理學理論 之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發展觀...
    C2 發展心理學理論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發展觀(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弗洛伊德認為存在於潛意識當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弗洛伊德的人格基本結構包括本我、自我、超我。1.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遵循快樂原則。
  • 人格心理學之人格特質理論
    大五人格研究者通過因子分析發現了五種主要人格因素,包括:開放性:求知慾,好奇心責任感:可靠性,目標導向性外傾性:社會適應性,外向,自信宜人性:親社會,招人喜愛神經質:焦慮或情緒化這五種特質存在兩極,大多數人在大多數維度上位於兩極中的某個位置。
  • 生涯手記-生涯理論:生涯發展理論
    生涯發展論認為人的身心職業經歷都是不斷發展的,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發展的過程。生涯發展理論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在60、70年代被具體運用到生涯規劃和生涯教育實踐過程中。70年代後美國的一些生涯教育的設想就是在生涯發展理論影響下提出的,尤其在舒伯的理論體系影響下提出。
  • 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
    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的考點,考查形式多以客觀題出現,很多考生對他的理論比較陌生,不知他的理論究竟是怎麼來的。今天為大家梳理一下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一、卡特爾人物簡介卡特爾是人格特質理論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雷蒙德·卡特爾(1905-1998),是倫敦大學的化學系畢業生,在一戰戰地醫院護理傷殘士兵的經歷讓他決定從事心理學的研究,於是他在倫敦大學繼續選擇讀心理學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間做了斯皮爾曼的研究助理。
  • ...工作室發展基於動力學補償效應的生物質烘焙動力學及熱力學分析...
    開發利用生物質資源對於環境我國能源短缺矛盾,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有效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生物質烘培動力學及熱力學分析是生物質烘焙機理探究、系統設計、工藝優化及工業化應用的基礎。生物質烘焙動力學參數(尤其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是解析生物質烘焙動力學機理的關鍵。研究小組採用經典反應級數動力學模型描述單個溫度下生物質烘焙實驗數據時發現,存在多組參數集均能很好描述實驗數據,且它們的指前因子和活化能之間存在動力學補償效應,即指前因子的對數是活化能的線性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