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桂元2003年將嶽飛和文天祥移除教材,理由:這倆不是民族英雄

2020-12-13 君江上

一提起"精忠報國"這四個字,相信大家的腦海中就會想到一個人——嶽飛。

嶽飛是一位英雄,是所有中華兒女欽佩、尊敬、學習的對象。他這一生,遭受了無數磨難,但愛國的意志力卻從未受到影響。他至死不渝的愛國精神,感動了無數人。因此,他的名字值得世人永遠銘記,他的故事,值得流傳千古。

在90後的課本中,嶽飛的故事被編入了歷史教材。可是現如今,教材裡再也沒有嶽飛的身影。而且,同樣被稱為英雄的文天祥,他的故事也被一同抹掉了。

這兩位可是大家從小熟知的歷史名人,但為什麼如今歷史中卻沒有了他們的故事呢?

這一切,都是因為餘桂元。

01

嶽飛

"精忠報國"這4個字,完全可以概括嶽飛這一生。

嶽飛出生在南宋時期,那時戰火紛飛,百姓們過得很悽苦,金國的入侵,使得南宋江山支離破碎。

在這個危機關頭,嶽飛選擇投身軍隊,效力國家。

參軍後,嶽飛憑藉勇往直前的勇氣,以及保家衛國的決心,很快在軍隊中脫穎而出,官位一升再升,逐漸建立起了威名赫赫的"嶽家軍"。

嶽家軍在嶽飛的領導下,和金國士兵展開血戰,大大的打壓了金軍勢氣,讓國家有了一絲喘息的時間。

就是這樣一位全心全意效力國家,用生命捍衛自己祖國的英雄,最終卻沒有迎來一個美滿的結局。

由於嶽飛想要營救出被擄走的皇帝,主張發動戰爭,這損害了奸臣秦檜的利益,因而他被秦檜污衊,皇帝十二道金牌急召他回朝復命,之後他被冤入獄,慘死於小人的奸計中。

嶽飛這樣不顧一切,捨身取義抗擊外敵的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他的事跡,充滿著滿滿的正能量,能夠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所以他的事被寫在教材裡,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

02

文天祥

我們再來說一說文天祥,文天祥最為出名的詩句,應該就是那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一句話,也表現出了文天祥的特性,他是一位擁有民族大愛,有著寧死不屈忠傑精神的人。

所以,世人才會稱讚文天祥是宋朝最後的風骨。

當然,文天祥對國家的愛,可不是僅僅表現在幾句詩上,他是做了實事的。

在元兵揮兵入侵之時,他散盡家財,籌備軍餉,主動加入抗擊元軍的軍隊當中。

只不過文天祥運氣不好,跟了一位不太靠譜的將領,以至於屢戰屢敗,最終在五坡嶺被俘虜。

元軍被他的氣節折服,不想直接殺了他,好言好語勸說他,讓他投降。

可文天祥一心只有祖國,不願意做那貪生怕死、苟且偷生之人,於是他拒絕了,最終丟了性命。

文天祥的這種氣節,同樣值得人們敬佩,在國之危難之際,他能不顧一切效忠祖國,在被俘虜後,他又不屈服,對祖國忠貞不二,這樣的人,就該被後人永遠銘記。

03

移出教材

嶽飛和文天祥的英勇精神,早就得到了世人的認可,他們的故事被寫進教材中,這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一件大好事。

可為什麼在2003年時,餘桂元卻決定將兩人的故事從教材中刪除呢?

其實,作出這個決定之前,餘桂元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他是當年的歷史教材編撰負責人,他從歷史文化角度思考,最終決定移除二人的名字。

對此,餘桂元給出的解釋是:嶽飛、文天祥雖然都是保衛祖國的英雄人物,但他們當時抗擊的是金朝勢力,而金朝也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歷史文化角度來判斷,只有抗擊外族勢力的人物才能被稱為民族英雄,而兩人都是族內戰爭,並不符合這一點。所以,他覺得將兩人的故事移除歷史教材中,是更正確的做法。

雖然餘桂元給出了自己的理由,但有很大一部分學者並不認可他這個理由。也因此,他這個舉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一部分人認為,嶽飛、文天祥自古以來都被當作民族英雄,不能因為歷史文化有所改變,就否定了兩人的定位,這對他們來說不公平。而且,這種做法,會使得歷史教材前後出現斷層,從而引發更多的問題。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餘桂元的做法有理有據,金朝本就是泱泱中華的一部分,金朝兒女也屬於中華兒女。嶽飛和文天祥的故事,能激勵一部分人,卻也能傷害一部分民族同胞。將兩人的故事從歷史教材中移除以後,反而更利於民族團結。

不管哪一種說法,都能夠站得住腳。可我個人更認同第一種說法,因為我們認可嶽飛和文天祥,是認可他們的精神,認可他們不畏生死的大愛之情。英雄之所以值得被世人銘記,正是因為他們身上的高尚氣節,正是因為他們是眾人學習的榜樣。所以,僅從歷史文化角度出發就抹殺了他們的偉大,這並不可取。

相關焦點

  • 為何嶽飛、文天祥從03年過後,歷史教材中就不再稱其為民族英雄
    這是寫在杭州嶽王(嶽飛)墓前的對聯,意即青山何其有幸能收葬忠骨之魂,而白鐵何其無辜,居然被妄鑄成奸臣。直接而深沉的對比,直接道出千百年來人們對歷史英雄樸素而純粹的認知。但時過境遷,為何嶽飛、文天祥從2003年過後,歷史教材就不再稱其為民為英雄呢?公元1127年,也就是北宋靖康二年。
  • 嶽飛的《滿江紅》被移出課本,被另一首同名作取代,這合理嗎?
    所有的英雄都應該被銘記,而作為英雄的他們也許會將心中的熱血化作文字,這些文字雖然有力量,卻鮮少能被放到教材裡,嶽飛便是其中的例外,但是近年來,嶽飛的《滿江紅》卻成為了教材書上的過去式,它被同名的詞所替代,這究竟合不合理呢?
  • 餘桂元:為了中日關係,我同意刪除狼牙山五壯士,網民:軟骨頭
    餘桂元,男,1961年生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學位畢業,曾發表《三國時期的軍糧供給》、《漢末東吳時期吳郡陸氏的崛起》等論文,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餘桂元進入人們教育出版社從事中小學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和研究。
  • 衛青和嶽飛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完顏阿骨打同樣也是
    在這4000年中,中國出現了無數的王朝、政權,每一個王朝都湧現了無數的英雄。對於民族英雄的概念,至今依然有很大的爭議。《百度百科》給民族英雄的解釋為:「民族英雄,是指維護國家領土、領海、領空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獻出寶貴生命和作出傑出貢獻的仁人志士。」
  • 說嶽飛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的人?都是些什麼人?
    在我們中國有一種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就是有一部分自稱自己是中國人的人,打著中國人的旗號,對我們中國各個領域進行各種各樣的抹黑、攻擊和侮辱。抹黑孔子說秦國和楚國都是蠻夷。說李唐王朝是一個胡人王朝。說嶽飛和文天祥都不是民族英雄。說朱元璋是一個殘忍變態的殺人魔王。
  • 像嶽飛一樣精忠報國的男人,文天祥的錚錚鐵骨是你想不到的堅硬
    因為宋朝實行開化教育,允許有條件的貧寒子弟走進學校,學習文化知識,受儒家「精忠」思想同化,許多人自年幼便產生精忠報國的志向,嶽飛如此,文天祥亦如此。在孩提時,文天祥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諡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 金翅大鵬鳥的2次轉世:一是民族英雄嶽飛,另一排隋唐好漢之首?
    金翅大鵬鳥的2次轉世:一是民族英雄嶽飛,另一排隋唐好漢之首?在名著《西遊記》裡,金翅大鵬鳥是相當厲害的角色:曾令齊天大聖孫悟空苦不苦言,太白金星曾早早的報信,而大鵬鳥更是沒有把如來佛祖放在眼中。有這層靠山,佛祖出手也便會有些顧忌。如此厲害的大鵬鳥,在民間傳說有兩位英雄就是他的轉世。一、是民族英雄嶽飛。歷史上的嶽飛,就出生河南安陽湯陰縣城東30裡的菜園鎮程崗村。嶽飛從一位普通的農家子弟,成長為一位文武雙全、戰功卓著,為人剛正,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像偉大的人物出生天降異象一般,英雄嶽飛的出生也很神奇。
  • 戚繼光對抗的倭寇首領全是中國人,為什麼還成他是民族英雄?
    戚繼光抗擊倭寇流傳很多故事下來,所以後人一直紀念著他,可是他抗擊的倭寇將領幾乎都是中國人,還能稱他是民族英雄嗎?說到民族英雄,教科書將以前歷史上很多的名人都從「民族英雄」行列中刪去了。例如衛青、霍去病、嶽飛、文天祥等,這些人站在他們那個時期為民族英雄名正言順,但是站在現在中華民族的角度,顯然已經不合適。因為衛青霍去病抗擊的匈奴,嶽飛抗金,文天祥抗元,如今都是中華56民族的一部分,都是屬於中國,當然不能再稱他們是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的倭寇,倭寇就是日本人,所以說戚繼光是民族英雄當然是合理的。
  • 李玟讀完《滿江紅》,激動的問:嶽飛是誰?能請他幫我寫歌詞嗎
    ——文天祥 提及嶽飛,想來大家對他的印象便是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歷史上有無數名人評價嶽飛,都贊其用兵如神,贊其愛國主義精神極其高尚。因為他堅韌不拔的氣概,在歷史上確實是極為少見的。
  • 《狼牙山五壯士》被移除課本,明星被編入教材,專家的理由令人憤怒
    像《狼牙山五壯士》就是大夥都非常熟悉的英雄愛國故事,每當看到這篇課文大家都會被他們的愛國情懷感動。不過最近些年卻總有專家提議應把這課文給移除掉,卻換成了當今的明星編入教材,這其中有何原因呢? 1941年,日軍集中兵力對我敵後根據地發動了掃蕩。當時有3000多日寇攻擊我晉察冀根據地,而且還有不少敵人陸續增援,這些鬼子的意圖很明顯:妄圖一舉消滅我軍。不過敵人的奸計最後還是落空了。就在日軍出兵易縣狼牙山區之際,我軍因人數太少決定迅速轉移。
  • 嶽飛的《滿江紅》其實是近代人偽作?37年前,浙江一古籍揭曉實情
    嶽飛是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軍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他還是一個出色的詩人。但是近年來關於嶽飛的英雄事跡的爭論越來越多,以致有人想將他從歷史中移除出去,甚至連他下面這首《滿江紅》的詞都說是明代有人冒充嶽飛而寫的。
  • 從「xiá」字的讀音,到「背影」和「故鄉」,童年經典還有多少
    後來,教材裡的《牛郎織女》不見了。不知道天上的牛郎織女,還是否能夠一年一度相會。牛郎織女作為中國傳統故事,愛情美麗,結局悽涼,在那個封建年代,抗擊壓迫追求自由的精神是中國人的精神內涵。把這樣美好的故事,從學生眼前挪走,我實在編者是要表達什麼思想。
  • 「把愛帶回家」家風故事匯④|赤膽忠心 捨生取義——文天祥
    這兩句慷慨悲壯、語調激昂的詩,選自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表現了他面對強權的不屈鬥志,成為深刻在中國人歷史記憶中的名句。作為南宋末年的右丞相,文天祥面對元軍的入侵,率領軍隊頑強抵抗,因寡不敵眾被俘,他毅然寫下了《過零丁洋》的詩作表明自己的心跡。被押解到元大都後,他更是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拒絕元人的威逼利誘,最終英勇就義,名垂青史。
  • 嶽飛三札,千古英雄之人格寫照
    《嶽飛三札》——《續汝帖》刻四「南宋名臣書」隨軍轉運使薛弼伸頭看了一眼,見嶽飛是請立皇太子,大吃一驚,說:「身為大將,似不應幹預此事。」嶽飛說:「臣子一體,也不當顧慮形跡。」    就是這張小楷,闖進了高宗皇帝心中最隱秘的區域,為四年後的風波獄埋下了伏筆。同樣大殺功臣的朱元璋卻有贊語:「純正不曲,書如其人。」
  • 「狀元中的狀元」,文天祥的書法如何?網友:大師級別!
    說起文天祥,我像大多數人是從教科書的一首詩中認識的,這首詩便是《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伶仃洋裡嘆零丁。文天祥是南宋末期的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氣節,貢獻和精神,流芳百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文天祥政治軍事都非常的出色,而我們今天主要說的是他的書法。
  • 關羽和嶽飛誰更勝一籌?為什麼他們的水平與名氣成反比?
    前者由於歷代帝王的鼓吹和《三國演義》的渲染,以無比的忠義形象被當作神來崇拜;後者因壯志未酬抗金,死於峰峰閣,被敬仰為民族英雄。然而,權衡所有史實,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兩位名將的真實水平並不與其名氣相匹配,而是成反比。早在南宋時期,著名將領宗澤就對嶽飛有所評價,並得到後世的認可。
  • 為什麼老有人黑嶽飛,他們讀過歷史嗎?這種「高級黑」太誅心!
    但令人頗感意外的是,近些年居然有很多人黑這位民族英雄,而且抹黑他的風氣越來越盛,氣味越來越濃。這種抹黑嶽飛的行為,究其原因,居然是為了給秦檜翻案。歷史上秦檜陷害忠良的行為被世人唾棄,而他陷害的最有名的將領就是嶽飛。
  • 中國做了什麼,成就了越南眾多民族英雄?說:都與抗爭中國有關
    經過幾次徵伐,公元前214年,將廣西、廣東、福建以及越南北部等地納入秦朝的版圖,為加強統戰。一方面秦朝遷移人民來此居住,另一方面設置郡治在此管轄。如此,雖然中間政權有反覆,中國中原王朝直接管轄越南北部一直延續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公元10世紀初,越南趁著中國內亂,擺脫了中國的控制。而這個始作俑者名叫吳權,他不是別人也是漢人。
  • 文天祥正義凜然,面對誘惑不為所動,關押3年只求一死
    這兩句詩出自於宋末元初的年愛國詩人文天祥的手筆。或許人們還不知道當時文天祥在什麼情況下創作這首充滿愛國主義的詩歌。《過零丁洋》這首詩歌是在文天祥被元軍俘獲之後的絕筆。面對元軍的威逼利誘,文天祥一心愛國,不為所動,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向入侵者投降。
  • 文天祥-正氣歌
    元朝統治者對他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許以高位,文天祥都誓死不屈,決心以身報國,絲毫不為所動,因而被囚三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慷慨就義。這首詩是他死前一年在獄中所作。 下面詩人將筆一轉,便將「正氣」轉到人的身上,人的浩然正氣,充塞於蒼冥,可見正氣的力量。「皇路」二句,寫清平之時,稟受正氣之人雍容和雅,為朝廷的清明政治盡力。這兩句不是重心所在,而是下面的陪襯。下面,詩人筆鋒又轉,寫在危難之際,稟受正氣之人便表現出了凜凜氣節,他們為了正義而不避禍難,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業績彪炳於青史。「一一垂丹青」,又是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之間的過渡之筆,顯的十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