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對抗的倭寇首領全是中國人,為什麼還成他是民族英雄?

2020-12-14 授漁與授愚

戚繼光是人們熟悉的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可實際上戚繼光一生都沒有封什麼大官,如漢代衛青霍去病等都封侯,李廣雖沒封侯也被封為大將軍。戚繼光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也只是一個地方官。抗擊倭寇有大功最後也只是封一個太保少保,少保官從一品,武少保相當於東宮裡的保鏢,後來太保逐漸成了一個榮譽稱號沒有任何實權。戚繼光抗倭有功,後來又北上抗擊蒙古,被嫉妒者彈劾,最後被罷免回鄉病逝。

戚繼光抗擊倭寇流傳很多故事下來,所以後人一直紀念著他,可是他抗擊的倭寇將領幾乎都是中國人,還能稱他是民族英雄嗎?

說到民族英雄,教科書將以前歷史上很多的名人都從「民族英雄」行列中刪去了。例如衛青、霍去病、嶽飛、文天祥等,這些人站在他們那個時期為民族英雄名正言順,但是站在現在中華民族的角度,顯然已經不合適。因為衛青霍去病抗擊的匈奴,嶽飛抗金,文天祥抗元,如今都是中華56民族的一部分,都是屬於中國,當然不能再稱他們是民族英雄。

戚繼光抗擊的倭寇,倭寇就是日本人,所以說戚繼光是民族英雄當然是合理的。主要是這些倭寇的將領卻都是中國人,如汪直徐海等。那麼中國人為什麼要跑到日本去率日本人來中國沿海興風作亂呢?重點來講一下為什麼中國人要跑去日本做山大王,又為什麼當時倭寇幾十年一直在中國沿海作亂。

明朝時期,很多現代人說明朝是最有「骨氣」的王朝,堅持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以前從來都是北方統一南方,歷史上唯獨明朝是南方統一北方。主要得益於蒙元腐敗以名存實亡,朱元璋最大的敵人甚至都不是蒙元而是陳友諒。古代歷代都是誰先進誰挨打,如周滅商,商朝在當時是稱為文明之國,《周書》記載:「唯我殷人有書有冊」,商施暴政不得民心所以被周所滅。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秦在當時被中原稱為蠻夷之國;蒙古騎兵滅到大宋,宋朝當時是世界上科技經濟農業最繁盛時期;女真(也就是後金)20萬人,滅到當時人口近1億的明朝。落後就要挨打是在西方殖民入侵以後才逐漸形成,以至於現代人都說落後就要挨打!

明朝建立強權政策之後,就開始了「閉關鎖國」,夏夷之防,也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種意識再度高度緊張。唐宋的開放格局又被縮回來,重新建立長城,現存的長城基本都是明朝時候興建的。嚴禁出海,而鄭和七下西洋是得到朱棣的特許,其一是為尋找建文帝下落,其二是建立朝貢虛榮制度,什麼是朝貢制度呢?許多人其實都理解錯了,朝貢制度是指周邊的國家遠處的國家,你只要承認我天朝是萬國之國,遵我天朝為宗主,就和你建立一種朝貢制度,你每年得向我進貢,但是你進貢我一分我的回饋十分。由於這種朝貢制度沒有經濟平衡,所以鄭和七下西洋以後不了了之。

鄭和下西洋並非是經商貿易完全是政治目的,鄭和到達蘇門答臘(今印度尼西亞)這一帶,為了跟當地建立朝貢關係,竟然活捉了當地華人領袖陳祖義並斬殺,後來荷蘭人入侵印尼當地殘留華人為了謀求生存不得不追隨荷蘭人。直到近代印尼獨立以後形成對華人的仇恨,對華人進行了數次大屠殺,最大規模屠殺華人達五十萬以上。

從朱元璋起就是禁海的,普通平民是嚴禁下海的,甚至連沿海十裡以內居民全部內遷!沿海漁民商人沒有活路,於是當時遠洋貿易者組成自己的軍事集團一方面跟南洋通商,一方面對抗明朝政府,甚至他們大量的僱傭廉價的日本人,不斷衝擊被禁的海防。此時的日本南北朝戰亂時期,有些軍隊戰敗了在本地待不下去,就跑到其他地方燒殺搶虐。因此汪直徐海等人遠洋到日本後很容易就建立自己的政權,於是帶領大量倭寇來衝擊明朝海疆!包括明末時期鄭成功父親鄭芝龍就是洋裝倭寇來衝擊明朝海防。

此時東西方形成兩個截然相反的道路,東方是閉關鎖國嚴禁出海,而西方是開闢遠洋海上貿易時代,此後出現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圓的。從此西方走上科技高速發展之路……

有人說中國的歷史是帝王將相的家族史,確實歷史都是以帝王將相為正統,以他們角度來書寫的。而以現代人的視覺來看明朝如果不禁海倭寇壓根就不會發生,更不會持續上百年之久!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說戚繼光抗擊倭寇,站在明朝角度,他有效地維護了明朝的利益,維護了沿海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說他是民族英雄也是合理的!對此你怎麼看呢,對明朝歷史感興趣的朋友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明朝收復雙嶼島,促成了倭寇首領王直的崛起?
    第一個到達雙嶼島的葡萄牙商人馬斯喀倫阿斯,雖然從事貿易,但有著很強的侵略者殖民意識,他,為了對抗對抗明朝和海盜,從歐洲買來大批槍炮,將雙嶼布置成堡壘。葡萄牙人還在島上建了兩座教堂,一座市政廳、兩家醫院以及1000多座私人住宅,此外還有一個自治的市政機構,該由司法行政官(警察)、審計官、法官、市議員等構成。
  • 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他的心情也如眼前的晨旭一般,明媚亮堂。他鄭重地給兒子取名戚繼光,戚繼光的老爹為什麼這麼巴望兒子的出生呢?原來啊,一百多年前,戚繼光太爺的太爺,戚祥,跟隨朱元璋東徵西戰,後來陣亡。為表其忠誠,朱元璋下了一道影響重大而深遠的命令,授戚祥之子戚斌為明威將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世襲無替。
  • 戚繼光的老婆太厲害,都成一個老太太了,還不忘與戚繼光爭鬥一番
    戚繼光的婚姻非常有意思,他十三歲就定親了,二十一歲成家,娶的是萬戶南溪王將軍的女兒王氏。這位王氏非常賢良淑德,對丈夫體貼入微,很認真得照顧著戚繼光的生活起居。那時候,戚繼光還沒有做官,只是一個窮小子。有一次,王氏燒了一條魚,把魚肉都給丈夫吃,自己只吃魚頭和魚尾。戚繼光知道這個情況,抱著王氏,臉上早已熱淚直流。
  • 明朝時期的倭寇集團,並不全是日本人,為首者竟還是中國人
    提起倭寇,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倭寇一般是指14世紀到16世紀期間,也就是我國明朝的這個時期,以日本為基地,侵擾劫掠我國沿海地區的日本強盜集團。在近代的抗日戰爭當中,出於對日本侵略者的極端痛恨,中國人民也會蔑稱日本人為倭寇。
  • 動漫戚繼光:華夏兒女皆英雄,赤膽忠心戚繼光
    《戚繼光》用3D技術為大家講述了以戚繼光為首的戚家軍抵抗倭寇的故事。在明朝嘉靖年間戚繼光帶領的戚家軍金戈鐵馬,捨死忘生,轉戰各地,清剿倭寇。 同時這也是戚繼光他由一名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成長為一位赤膽忠心、心懷天下的民族英雄的傳奇歷程,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成功,也是我中華民族對外抗爭勇氣與力量的體現。
  • 同樣是抗倭名將,為何戚繼光被尊為民族英雄,俞大猷卻無人問津?
    提到明代著名的抗倭將領,相信大家一定會想到戚繼光吧!誠然,戚繼光帶領戚家軍立下戰功無數,東南沿海一帶也正是在他的保衛下才能免受倭寇侵犯,被稱為民族英雄實至名歸。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俞大猷呢?當年的他與戚繼光合稱為「俞龍戚虎」,帶兵作戰的本領比戚繼光還略高一籌,可讓人深感不解的是,戚繼光享譽無數,俞大猷的事跡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何?說句實在話,如果論戰功,俞大猷的功績可是戚繼光比不上的,雖說俞大猷一生沒做過大將軍,但他可是從嘉靖二年至嘉靖四十五年一直奔赴在抗倭前線的人,手下也有一支驍勇善戰的「俞家軍」。
  • 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為了抗擊倭寇,居然親手斬殺了自己的兒子?
    戚繼光是明朝抗倭名將,雖然小時候家庭條件一般,但是他喜歡讀書,通曉儒經和兵法,並且想建功立業。於是在倭寇之亂越發嚴重之時,他毅然加入了抗倭的軍隊,最終還建立了戚家軍。面對倭寇來犯之時,戚繼光的抗倭決心非常堅決,甚至於為了抗倭,他還不惜斬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 明朝倭寇,日本到底是罪惡的黑手還是無辜的路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所謂「嘉靖大倭寇」,一直都有學者言日本人參加的數量實際是很少的,大部分是中國的走私貿易者,以及追隨他們的各色人等,時過境遷,再看當年,戚繼光、餘大猷對付的倭寇,到底是被海禁所逼的中國人,還是日本的罪惡勢力? (抗倭的民族英雄戚繼光)
  • 嘉靖年間的倭寇,竟然大多都是中國人?明朝這一政策才是罪魁禍首
    從嘉靖二十六年起,明朝政府先後派了朱紈、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等名將前往江浙地區抗擊倭寇,可直到嘉靖四十四年,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東南倭寇才徹底蕩平。其實從倭寇人員的構成可以看出一二。倭寇並非都是日本人十四世紀初,日本進入分裂時期,一些在戰鬥中失敗了的諸侯,就組織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這便是初期倭寇的組成。此時的倭寇,由於都是日本人組成,勢力相對來說還不大,明朝政府也對其不是很重視,抗倭也只是小打小鬧。
  • 他是抗倭名將戚繼光,也是一個怕老婆的男人,瞞著老婆納妾遭嫌棄
    戚繼光的夫人王氏出身將門,父親也是一個在戰場上廝殺的鐵血錚錚的漢子。所以王氏也就是所謂的將門虎女,將自己父親豪爽的性格繼承的十成十。嫁給戚繼光這樣的將領,兩家也算是門當戶對的。戚繼光我們都知道,在抗擊倭寇的戰役中,他帶領著戚家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萬曆十五年》:戚繼光的孤獨,竟揭示了芸芸眾生的掙扎和宿命
    說戚繼光出名,從今人的心理來看,那多半是因為他打敗了小日本,而且是早幾百年前打敗了來犯的日本人,聽著就解氣,給咱中國人長臉,這是現在人的心理,因為近代以來,日本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在明朝即使是後期,當時的中國人還不把日本當回事,甚至看不起,所以稱日本人為「倭人」,這是不同朝代國民心理的差異,這裡不展開說。
  • 戚繼光曾用大竹竿殺倭寇,是沒錢造武器嗎?2個原因道出他的無奈
    在這樣的情況下,戚繼光總結前人對付倭寇的經驗,總結出鴛鴦陣來對付倭寇,在倭寇長刀優勢下,戚繼光鍛造出一種名叫狼筅。很多人對這個武器產生疑問,是因為在對付倭寇的時候,戚繼光部隊使用的狼筅是竹子做的。鋼刀都無法對倭刀造成影響,憑著竹子會給倭寇重創嗎?答案顯而易見,為何這樣說呢?
  • 16-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
    戚繼光,字元敬,山東蓬萊人,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建造了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但其中,傳播性最廣的是他的另一重身份——戚家軍的組建者。
  • 倭刀殺傷半徑一丈五尺,狼筅能守不能攻,戚繼光殺倭寇用的是一種...
    說起戚繼光抗倭,大家肯定會想起鴛鴦陣和狼筅,但事實上戚繼光是最早實現歩炮坦協同作戰的明軍將領:面對倭寇,先用射程一千米的大將軍炮洗地,然後用裝備了兩門佛郎機輕型霰彈炮的戰車邊轟邊推進,最後才是步兵排開鴛鴦陣去收割人頭。
  • 「倭寇」裡的「浪人」爭議很大,到底是日本人多還是中國人多?
    這不得不說當時如果沒有「內奸」勾結,也就不會出現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等英雄事跡。其實早在明朝初年就有人上書過朱元璋請求消滅倭寇,加強海防。為此歷史上還出現了「胡惟庸案」,「藍玉案」。戚繼光當然,對於「浪人」的出現,這也就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很多人說這些是元末明初跟朱元璋一起爭奪天下的其他武裝力量,中國人居多。
  • 為什麼倭寇會出現在明朝,又集中在明嘉靖時期,清朝卻沒有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明朝時期經常會有海盜倭寇騷擾,並且屢禁不止。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倭寇只出現在明朝呢?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明嘉靖年間,唐朝時期就不說了,天朝上國都來朝拜。但在宋朝文臣治國的情況下,沿海地區都沒有出現倭寇。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明朝皇帝所施行的政策說起。
  • 戚繼光成名之地浙江臨海 共探戚家軍軍魂與當代軍魂
    戚繼光駐防台州六年半,訓練出一支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戚家軍,掃平倭寇。台州府治臨海是其練兵、築城、成名之地。戚繼光在臨海創造性發明雙層空心敵臺,後被大規模應用於北方明長城。 範宇斌 攝歷史上,戚繼光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率領戚家軍在浙江、福建、廣東平倭戰爭中,大小百餘戰,累計殲滅倭寇及通倭海盜8萬餘人,戚家軍將士傷亡約2千人。
  • 178 王直,明朝倭寇中的另類英雄
    王直則是一個有雄才大略又能服眾的首領,天賜如此良機,於是迅速兼併其他走私集團及海盜組織,在東方的海面稱雄,號令四方。弗朗機人也趁機在南方海上橫行無忌。 倭寇於是越發猖獗。
  • 都以為「倭寇」就是日本人,其實不全是,他們中還有很多的中國人
    同年太祖皇帝朱元璋明後,張士誠曾經支持過原海,與自己對抗而且,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他也想努力發展成為自己的王朝,是一個統一的農業大國因為向他確認過,所以作為「重農點商」的理念所以,全方位貫徹自己的治國計劃,因此他經常為中心的江蘇浙江的兩個省的稅額較高然後,製作期間,「影片不該海板」的政策翻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 日本獻上20個倭寇,明朝不收,結果:20人在寧波被蒸殺
    他對日本特使大加賞賜,並派遣鴻臚寺少卿潘賜和中官王進一起出使日本;對於日本特使進獻的20個倭寇頭目,他並沒有接收。明成祖認為「威之以刑,不若懷之以德」,因此將倭寇頭目全部交還給使臣,讓他們自行處置。不遠萬裡把罪犯帶了過來,總不能再帶回去吧?再說大明皇帝已經夠給面子了,而且還給了很多賞賜,總不能不懂規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