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倭寇會出現在明朝,又集中在明嘉靖時期,清朝卻沒有

2020-12-14 騰訊網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明朝時期經常會有海盜倭寇騷擾,並且屢禁不止。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倭寇只出現在明朝呢?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明嘉靖年間,唐朝時期就不說了,天朝上國都來朝拜。但在宋朝文臣治國的情況下,沿海地區都沒有出現倭寇。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明朝皇帝所施行的政策說起。

話說當時的中國與海外各國,維持著一種傳統的朝貢體制。明朝皇帝以「中央之國」的心態,把周邊國家都當做自己的藩屬國,構成一種藩屬國向宗主國朝貢的關係。但在明朝嘉靖年間,日本大內氏和細川氏兩大集團,在寧波發生「爭貢」事件,使朝貢貿易出現危機。這件事給明朝內部主張恢復海禁的官僚一個契機,上書皇帝禍根是由朝貢貿易引起的,禮部沒有權衡利弊得失,便貿然關閉了寧波的市舶司,停止了日本的朝貢貿易。

根據史書記載,當時日本對中國商品需求量很大,從絲綢棉布到藥材瓷器等等,如此巨大的市場和利潤,對商人的誘惑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嘉靖皇帝封鎖了市舶司,禁止沿海地區的人與海外通商。官方的合法貿易渠道被堵塞,而日本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難以得到滿足。而中國沿海地區的人民,一直以來都是和海外做生意,突然封鎖了海岸港口,那他們吃什麼呢?於是乎,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地區的土豪,與海外勾結挾制官府,大張旗鼓的進行海上走私貿易,最後海盜與沿海貧民也介入走私隊伍,由於他們與日本商人的貿易是違法的。在遭到官府的取締時,採用武裝對抗,被人們稱為「倭患」。

也就是說倭寇的主要成員,並不是電視劇中所看到的日本海盜,絕大部分都是閩浙沿海地區,以海上貿易為生的中國人,倭寇的最高領導者 王直,其實是徽商出身,長期從事對日本的貿易,在嘉靖皇帝下令海禁之後,便逃往日本,進行大規模的走私貿易活動,而這群隊伍中的那些真「倭寇」,大多是受王直接團僱傭,王直曾向大明政府提出開通港市的要求,但在平倭總督胡宗憲的策劃下,生擒了這個倭寇王,於嘉靖三十八年,在杭州官港鬧市 將其斬首示眾,王直的死,並沒有消除倭患,反而激起了他部下的極大怨恨和瘋狂報復,雖然有戚繼光將軍用高明的戰術,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倭寇,但這本身是一個政治問題,僅憑藉武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直到1567年 隆慶皇帝上位,取消海禁 允許人民下海貿易,所謂的「倭患」也就逐漸平息了,至於清朝沒有倭患,並不是清朝統治者有多好,其實清政府對海禁的嚴厲不下於明朝,之所以沒有倭寇,是因為日本當時戰國時代剛結束,德川幕府也鎖國,所以清朝才沒有倭患。

相關焦點

  • 在明朝時肆虐沿海的倭寇,為什麼在清朝突然消失了?
    明朝時期,一些失意日本浪人和武士流竄到中國東南沿海,搶劫燒殺,無惡不作。他們就是讓明朝官民聞之色變的倭寇。 倭寇戰鬥力強,兵器優良,流動作戰,防不勝防,在東南沿海如入無人之境。有一次,一隊72名倭寇在浙江杭州灣登陸後,一路北上,深入浙江、安徽、江蘇腹地,最後一直打到江南重鎮南京。
  • 元朝開始的倭寇,明朝尤為嚴重,為什麼清朝卻銷聲匿跡了呢?
    倭患最嚴重時期要屬大明了,可以說倭患貫穿整個大明時代。朱元璋剛剛建立大明,就遇到了這個棘手的問題,其中還包括了一些殘餘勢力退居海上與這些倭寇勾結在了一起,朝廷就倭寇問題,向日本提出過交涉,也與日本合作打擊過倭寇,但效果並不明顯。
  • 我國沿海在唐宋元明時期都有倭寇橫行,為什麼到了清朝卻沒有了?
    人們獨到明朝歷史的時候,通常都會對明朝中期肆虐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倭寇深惡痛絕,更會對名將戚繼光剿倭七戰七捷的事跡拍案叫絕……但是,筆者今天要說的是,倭寇並非是被戚繼光打跑的,直到清朝倭寇才被真正禁絕,而且所謂「倭寇」並不是真正的倭寇,他們其實大多數是中國沿海地區的住民。
  • 明朝倭寇曾經猖獗一時,為何到清朝就銷聲匿跡了?看後就明白了
    我們通常認為倭寇是在明朝時期開始在我國作亂的,其實早在元朝就已經出現了倭寇,只是那些倭寇被元朝大將打回去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倭寇之亂變得猖獗一時。但是如果你熟讀歷史,卻發現在清朝時期倭寇反而銷聲匿跡了 ,這是為什麼呢?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實際上,清朝時期沒有倭寇作亂並不是大家想像的清朝強大,倭寇害怕,而是因為以下幾點。
  • 在明朝泛濫成災的倭寇,為何在清朝不見了?誰搞定了他們?
    提起明朝的戚家軍,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們正是因抗擊倭寇而聞名於世。而在整個明朝時期,倭寇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歷朝皇帝都將防備倭寇作為重中之重。在嘉靖朝,倭寇對中國沿海的侵擾更是達到了頂峰,這才有了戚家軍的橫空出世。
  • 明朝在我國東南沿海無比猖獗的倭寇,為啥在清朝銷聲匿跡了?
    我們對倭寇的了解,大多都出自歷史教材中明朝的戚繼光抗倭。其實,倭寇並不是在明朝才有的,從元朝開始就已經有了倭寇。只不過,元朝確實挺厲害,把入侵的倭寇都給打退了。明朝建立之後,倭寇無比猖獗,以至於明朝不得不派戚繼光進行抗倭。而我們在了解清朝歷史的時候,卻不見倭寇的蹤影。
  • 明朝海軍那麼強,為什麼沒有與倭寇大戰?真實情況與大家想的不同
    倭寇和下西洋一直都是大明朝的熱門話題,這兩件事情看似風牛馬不相及,但是他們卻都和海洋相關。大明帝國的水師在當時獨步天下,而倭寇們也頻頻騷擾大明沿海,為何兩三百年裡大明的海軍沒有和倭寇展開一次大規模交鋒呢?
  • 明朝倭寇為什麼如此猖獗?
    倭寇指13世紀至16世紀左右侵略朝鮮半島、中國沿海和南洋各國的日本海盜集團的泛稱。倭寇主要活躍在明朝早期和中晚期,在不同時期倭寇組成成分也有所不同。「倭」是古代中國對日本國通稱,《史記·夏本紀》引正義括地誌雲「又倭國,武皇后改曰日本國,在百濟南,隔海依島而居,凡百餘小國.此皆揚州之東島夷也。」
  • 明代倭寇之患,為什麼會困擾其四十多年的時間?
    倭寇本是指海盜,但是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倭寇一詞再次興起,也成為了日本侵略者的代名詞,至於說明朝被倭寇困擾四十餘年,這完全是不正確的,這四十餘年僅僅是後期倭寇在嘉靖年間爆發的倭寇之亂,至於為什麼能產生四十餘年禍亂,下面我就為大家分析分析:倭寇的侵擾其實很早就有,甚至縱穿三個世紀,最開始在十三世紀初是對高麗進行侵擾,為此高麗專門與日本進行商談
  • 為禍明朝的倭寇由哪些人組成,他們的領導者為什麼是一位漢人?
    明朝時期,倭寇之亂十分嚴重。從洪武到永樂的57年間,倭患次數共為94次,平均每年就有兩次,嘉靖時期,倭患次數更是猛增到628次,以致於「亡命無賴之徒交構為亂,東南之禍大作」。(《東西洋考》)那麼,為禍明朝的倭寇,到底是什麼人呢?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倭國是指日本,所以倭寇自然是那些日本人組成的海盜集團。
  • 為什麼明朝電視劇沒有清朝多
    清朝的皇帝,尤其是前面四個皇帝,形象鮮明,事跡突出,大家對他們的印象都很深刻,民間文藝,文學作品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詳,矛盾線索有貫通性,在創作的角度,更好處理,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作品的成功率高。而明朝的皇帝,各個都面目模糊不清,太多人連皇帝的順序都搞不明白,相應的文學作品和人物傳說都比清朝少,所以從劇本上就不會有清朝那樣,讓人有興趣。
  • 明朝侵擾中國邊境的倭寇,十分之七都是中國人!
    明朝時期不少日本海盜騷擾中國、朝鮮沿海,這些人在史書中被稱為「倭寇」。咱們知道「倭」是古人對於日本人的稱呼,這樣看來倭寇應該就是日本人了。但實際上侵擾中國沿海的倭寇中,大部分並不是日本人,相仿倭寇集團中很多都是中國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 明朝時期的倭寇集團,並不全是日本人,為首者竟還是中國人
    提起倭寇,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倭寇一般是指14世紀到16世紀期間,也就是我國明朝的這個時期,以日本為基地,侵擾劫掠我國沿海地區的日本強盜集團。在近代的抗日戰爭當中,出於對日本侵略者的極端痛恨,中國人民也會蔑稱日本人為倭寇。
  • 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沒有倭患,為什麼?
    八旗兵比倭寇更厲害,倭寇自然不敢侵犯清朝。清朝早期很強大,所以沒人敢惹 二是日本統一了,自己閉關鎖國了。日本戰國時期尚武,很多武士在自己的主子滅亡之後也失去了生計。只會殺人,於是就到中國去當倭寇了。
  • 恣意的明朝,自製的清朝
    以元代為轉捩點,中國從周到宋的「東亞舞臺」時期結束,明清已經進入「歐亞舞臺」時期。海外貿易使傳統的「由國家壟斷與外國交流」的朝貢體系發生改變。明朝就像一個黑洞一樣,源源不斷地從美洲、歐洲和日本吸收白銀,上田信認為,生銀作為一種危險的貨幣,它在明末幾乎和 「砒霜」沒有區別。清朝入主中原後,在貨幣體系上,吸取了前朝教訓。
  • 明朝倭寇,日本到底是罪惡的黑手還是無辜的路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明朝的海禁基本上就是針對日本海盜的。明朝期間,日本處於戰國時期,其間短暫出現過中央政府,便立即向明朝納貢稱臣,官方貿易隨即展開。 日本中央政府的勢力一旦被削弱,納貢稱臣便消失,官方貿易也跟著消失。而日本對於貿易的渴望,加上戰國時期的混亂,造成他們的貪得無厭,官方朝貢貿易並不能滿足他們的財富欲望。
  • 戚繼光對抗的倭寇首領全是中國人,為什麼還成他是民族英雄?
    可實際上戚繼光一生都沒有封什麼大官,如漢代衛青霍去病等都封侯,李廣雖沒封侯也被封為大將軍。戚繼光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也只是一個地方官。抗擊倭寇有大功最後也只是封一個太保少保,少保官從一品,武少保相當於東宮裡的保鏢,後來太保逐漸成了一個榮譽稱號沒有任何實權。戚繼光抗倭有功,後來又北上抗擊蒙古,被嫉妒者彈劾,最後被罷免回鄉病逝。
  • 日本獻上20個倭寇,明朝不收,結果:20人在寧波被蒸殺
    他對日本特使大加賞賜,並派遣鴻臚寺少卿潘賜和中官王進一起出使日本;對於日本特使進獻的20個倭寇頭目,他並沒有接收。明成祖認為「威之以刑,不若懷之以德」,因此將倭寇頭目全部交還給使臣,讓他們自行處置。不遠萬裡把罪犯帶了過來,總不能再帶回去吧?再說大明皇帝已經夠給面子了,而且還給了很多賞賜,總不能不懂規矩吧。
  • 明朝有多個特務機構,可清朝對漢人不放心,為什麼反而沒有呢?
    明朝特務機構是相當出名的。尤其是錦衣衛、東廠、西廠等,這些名字在當時都是如雷貫耳,人見了都得雙腿打顫。許多講述明朝的影視作品中也幾乎都有提及。然而令人意外地是到了清朝,竟然沒有特務機構。那麼明朝有多個特務機構,可清朝對漢人不放心,為什麼反而沒有呢?明朝建立特務機構,其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以駕馭不法群臣。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那麼清朝不需要嗎?其實不然,清政府甚至比大明需求還要旺盛。
  • 明朝倭寇不都是日本人?他們和禁海令有關係嗎?隆慶解決這一麻煩
    可以說倭寇之亂和海禁是有很大關係的。01汪直是當時最大的倭寇頭子。說起倭寇,當然要提到汪直這個人,因為他是明朝最典型的倭寇頭子。但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汪直原來可不是倭寇。尋還視刑部事。嚴嵩勢益熾。曉素不善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