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軍那麼強,為什麼沒有與倭寇大戰?真實情況與大家想的不同

2020-12-14 丹書戰史

倭寇和下西洋一直都是大明朝的熱門話題,這兩件事情看似風牛馬不相及,但是他們卻都和海洋相關。大明帝國的水師在當時獨步天下,而倭寇們也頻頻騷擾大明沿海,為何兩三百年裡大明的海軍沒有和倭寇展開一次大規模交鋒呢?

倭寇的歷史和大明海軍的歷史

實際上倭寇為禍在大明建國之前就有了,準確的說從元朝遠徵東瀛,被「神風」擊潰之後就陸陸續續出現了,早先只是一種民族報復,到元朝的沿海燒殺搶劫,撈了好處又噁心了元朝統治者。

這種情況在元末時期變得猖獗,一方面因為日本局勢變得微妙起來,開始出現南北分裂,即將步入「戰國」時期,許多的落魄武士、商人或者浪人開始為生活騷擾沿海地區,其中當然也包括一些「官方」悄悄支持的行動;另一方面就是元軍和各地的起義軍展開大戰,各方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陸地戰場,對於沿海那些雞鳴狗盜的事並不在意,間接助長了其囂張氣焰。

這一時期一件很重要的事對抵擋倭寇影響很大,那就是朱元璋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建立起了一支大明水師,當明朝基本安定之後遂與日本展開聯繫,希望雙方共同剿滅倭寇,當然當時的日本方面不是稱這些人為倭寇。雖然與一個處在戰亂的國家建立穩定的聯繫是困難的,但是藉助於大明的水師作戰,這一時期沿海的倭寇整體上表現出「」的特點,也就是他們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某個地方實施搶奪,然後快速逃跑,對於大明國這樣的帝國來說,僅相當於某地出現了一夥神出鬼沒的強盜,整體上不構成威脅,只是嚴重破壞了治安。

當足利幕府統一了日本之後,他也想消除南朝餘孽,於是主動聯合大明一起消滅倭寇,恢復海上貿易。這一時期雙方聯合打擊下,這些行海盜之舉的倭寇受到重大打擊。當幕府將軍死後,他的繼承人卻放棄了打擊倭寇的政策,各地的大名開始爭奪和明朝進行官方貿易的大權,加上各種利益的爭奪,日本再次陷入混亂,並且一些沒有貿易權的大名開始暗地裡支持海盜行為,好從中獲利。

鑑於大明的水師強大,倭寇侵犯雖然數量增多,但仍限於海盜的範疇。永樂十七年,大明遼東總兵率軍進行了著名的望海堝之戰,一舉殲滅數千倭寇,此役倭寇實力大傷,長時間裡無法組織起較大規模的行動。

就這樣持續到嘉靖時期(公元1521年起),此時距離大明建國已經150年了,當年大明水師下西洋主要集中在開國後40年~80年,換句話說此時的大明水師已經不是原來的水師了。

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地區與南洋進行了密切的海上貿易,財富積累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日本的戰國時期仍沒有結束,而且越來越混亂,倭寇又開始猖獗起來。

正所謂禍不單行,葡萄牙海軍出現了,發起了入侵行動,大明遂實施了禁海,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困死入侵者。這個時候東南沿海那些與南洋有貿易的人就不樂意了,因為禁海對他們的利益傷害最大。

整件事情最後演變成了一系列的官、商與海盜勾結。福建地區那些因為禁海失去生活來源的人,與來自日本的浪人等結勾結,既搞走私也進行搶劫,這些國人和倭寇一起組成團體,事實上這一時期的「倭寇」大部分是沿海地區的居民,他們更像是利用真正的倭寇進行作戰和掩護。

為了自我保護,這些「倭寇」團體與官員建立了利益往來,以至於大明軍隊的許多清剿行動都被提前洩密。這種局面只會讓更多為了生存的當地居民也加入到海盜的團隊之中。這一時期所謂的倭寇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海盜行為,他們已經不僅在海上行動,而且在陸地上建立了基地,這就是為什麼戚繼光等抗倭將領主要進行陸戰,而非用海軍禦敵,況且此時的大明海軍已經衰落了。

倭寇禍亂的根源

倭寇之亂,前期主要是日本的國內局勢混亂引起,這種外部的騷擾因為大明本身海軍建設完善,因此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能算是具有實質上的威脅,只是一種嚴重的騷亂。

真正威脅到國家的是嘉靖年間開始的第二海盜高峰期,這一時期原本呈現蓬勃發展的海上貿易,因為大明的禁海運動變得撲朔迷離,這也是大明的海權思想沒落的表現。也正是這種禁海自保的思想下,發生了內外勾結這種嚴重動搖國家根基的事,以至於這些官員甚至逼死了朝廷派遣提督福建軍務的朱紈,這種事情顯然已經是犯上作亂了,事件持續惡化演變成與朝廷分庭抗禮也不是不可能。

倭寇的影響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明朝之後雖然倭寇為患表面上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在前車之鑑的情況下,清王朝自雍正帝時期也選擇了閉關鎖國,雖然防範的重點已經發生了變化。

行海盜之實的倭寇雖然明朝後已經消失了,但是統一起來的日本卻始終沒有忘記那種直接掠奪財富的快感,他們只不過是變成了一個更大的倭寇集團罷了,行動更有協調性,更具破壞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倭寇會出現在明朝,又集中在明嘉靖時期,清朝卻沒有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明朝時期經常會有海盜倭寇騷擾,並且屢禁不止。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倭寇只出現在明朝呢?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明嘉靖年間,唐朝時期就不說了,天朝上國都來朝拜。但在宋朝文臣治國的情況下,沿海地區都沒有出現倭寇。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明朝皇帝所施行的政策說起。
  • 在明朝時肆虐沿海的倭寇,為什麼在清朝突然消失了?
    明朝時期,一些失意日本浪人和武士流竄到中國東南沿海,搶劫燒殺,無惡不作。他們就是讓明朝官民聞之色變的倭寇。 倭寇戰鬥力強,兵器優良,流動作戰,防不勝防,在東南沿海如入無人之境。有一次,一隊72名倭寇在浙江杭州灣登陸後,一路北上,深入浙江、安徽、江蘇腹地,最後一直打到江南重鎮南京。
  • 明朝倭寇為什麼如此猖獗?
    倭寇指13世紀至16世紀左右侵略朝鮮半島、中國沿海和南洋各國的日本海盜集團的泛稱。倭寇主要活躍在明朝早期和中晚期,在不同時期倭寇組成成分也有所不同。「倭」是古代中國對日本國通稱,《史記·夏本紀》引正義括地誌雲「又倭國,武皇后改曰日本國,在百濟南,隔海依島而居,凡百餘小國.此皆揚州之東島夷也。」
  • 為禍明朝的倭寇由哪些人組成,他們的領導者為什麼是一位漢人?
    明朝時期,倭寇之亂十分嚴重。從洪武到永樂的57年間,倭患次數共為94次,平均每年就有兩次,嘉靖時期,倭患次數更是猛增到628次,以致於「亡命無賴之徒交構為亂,東南之禍大作」。(《東西洋考》)那麼,為禍明朝的倭寇,到底是什麼人呢?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倭國是指日本,所以倭寇自然是那些日本人組成的海盜集團。
  • 明朝侵擾中國邊境的倭寇,十分之七都是中國人!
    明朝時期不少日本海盜騷擾中國、朝鮮沿海,這些人在史書中被稱為「倭寇」。咱們知道「倭」是古人對於日本人的稱呼,這樣看來倭寇應該就是日本人了。但實際上侵擾中國沿海的倭寇中,大部分並不是日本人,相仿倭寇集團中很多都是中國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 明朝倭寇曾經猖獗一時,為何到清朝就銷聲匿跡了?看後就明白了
    我們通常認為倭寇是在明朝時期開始在我國作亂的,其實早在元朝就已經出現了倭寇,只是那些倭寇被元朝大將打回去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倭寇之亂變得猖獗一時。但是如果你熟讀歷史,卻發現在清朝時期倭寇反而銷聲匿跡了 ,這是為什麼呢?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實際上,清朝時期沒有倭寇作亂並不是大家想像的清朝強大,倭寇害怕,而是因為以下幾點。
  • 元朝開始的倭寇,明朝尤為嚴重,為什麼清朝卻銷聲匿跡了呢?
    朱元璋剛剛建立大明,就遇到了這個棘手的問題,其中還包括了一些殘餘勢力退居海上與這些倭寇勾結在了一起,朝廷就倭寇問題,向日本提出過交涉,也與日本合作打擊過倭寇,但效果並不明顯。朱元璋為了避免沿海居民和海盜、倭寇等勾結,制定了「海禁」政策,禁止了民間貿易,甚至不允許出海捕魚。
  • 在明朝泛濫成災的倭寇,為何在清朝不見了?誰搞定了他們?
    提起明朝的戚家軍,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們正是因抗擊倭寇而聞名於世。而在整個明朝時期,倭寇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歷朝皇帝都將防備倭寇作為重中之重。在嘉靖朝,倭寇對中國沿海的侵擾更是達到了頂峰,這才有了戚家軍的橫空出世。
  • 明朝倭寇不都是日本人?他們和禁海令有關係嗎?隆慶解決這一麻煩
    可以說倭寇之亂和海禁是有很大關係的。01汪直是當時最大的倭寇頭子。說起倭寇,當然要提到汪直這個人,因為他是明朝最典型的倭寇頭子。但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汪直原來可不是倭寇。尋還視刑部事。嚴嵩勢益熾。曉素不善嵩。
  • 明朝在我國東南沿海無比猖獗的倭寇,為啥在清朝銷聲匿跡了?
    我們對倭寇的了解,大多都出自歷史教材中明朝的戚繼光抗倭。其實,倭寇並不是在明朝才有的,從元朝開始就已經有了倭寇。只不過,元朝確實挺厲害,把入侵的倭寇都給打退了。明朝建立之後,倭寇無比猖獗,以至於明朝不得不派戚繼光進行抗倭。而我們在了解清朝歷史的時候,卻不見倭寇的蹤影。
  • 我國沿海在唐宋元明時期都有倭寇橫行,為什麼到了清朝卻沒有了?
    人們獨到明朝歷史的時候,通常都會對明朝中期肆虐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倭寇深惡痛絕,更會對名將戚繼光剿倭七戰七捷的事跡拍案叫絕……但是,筆者今天要說的是,倭寇並非是被戚繼光打跑的,直到清朝倭寇才被真正禁絕,而且所謂「倭寇」並不是真正的倭寇,他們其實大多數是中國沿海地區的住民。
  • 明朝倭寇,日本到底是罪惡的黑手還是無辜的路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所以,明朝的海禁換一個說法可以稱之為「海岸長城」。順便提一下,羅馬帝國為了阻斷野蠻人的侵擾,也修建了哈德良長城。 如果說是海禁政策引起海盜和倭寇,為何只有日本有大量的海盜?其他東南亞國家都沒有?甚至沒有來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盜團隊? 戚繼光所剿倭寇,和日本到底是什麼關係?
  • 嘉靖年間的倭寇,竟然大多都是中國人?明朝這一政策才是罪魁禍首
    從嘉靖二十六年起,明朝政府先後派了朱紈、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等名將前往江浙地區抗擊倭寇,可直到嘉靖四十四年,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東南倭寇才徹底蕩平。莫非當時來中國的日本人就真的那麼多嗎?其實從倭寇人員的構成可以看出一二。倭寇並非都是日本人十四世紀初,日本進入分裂時期,一些在戰鬥中失敗了的諸侯,就組織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這便是初期倭寇的組成。
  • 178 王直,明朝倭寇中的另類英雄
    東亞歷史第178篇:中國亂世循環之明朝那些事兒。 王直,出生於今天安徽歙縣,個性豪邁任俠,年輕時便投奔盤踞在寧波雙嶼島的徽州同鄉許棟的部下,許棟乃是當地最大的走私集團。當時日本走私船到了寧波,與中國商人交易,而中國商人與權貴勾結,仗勢刁難,往往銀貨交割不清不楚。
  • 明代倭寇之患,為什麼會困擾其四十多年的時間?
    倭寇本是指海盜,但是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倭寇一詞再次興起,也成為了日本侵略者的代名詞,至於說明朝被倭寇困擾四十餘年,這完全是不正確的,這四十餘年僅僅是後期倭寇在嘉靖年間爆發的倭寇之亂,至於為什麼能產生四十餘年禍亂,下面我就為大家分析分析:倭寇的侵擾其實很早就有,甚至縱穿三個世紀,最開始在十三世紀初是對高麗進行侵擾,為此高麗專門與日本進行商談
  • 明朝時期的倭寇集團,並不全是日本人,為首者竟還是中國人
    提起倭寇,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倭寇一般是指14世紀到16世紀期間,也就是我國明朝的這個時期,以日本為基地,侵擾劫掠我國沿海地區的日本強盜集團。在近代的抗日戰爭當中,出於對日本侵略者的極端痛恨,中國人民也會蔑稱日本人為倭寇。
  • 日本刀原來源自中國,難怪倭寇刀那麼厲害,還是被中國刀追著砍!
    那麼,比日本刀更厲害的中國神刀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從明朝的倭寇大橫行說起了。話說公元16世紀中葉,也就是中國明朝中後期,日本進入南北分裂的大動亂時期。那麼有多亂呢?反正比咱們的三國時期還要亂。為了爭搶地盤,大大小小的各路諸侯,成天是你打我,我打你。
  • 大明的抗倭援朝,天崩開局,後來是怎麼打贏倭寇的
    這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你小倭寇來欺負高句麗,有問過我泱泱大明嗎?不過這高句麗人也是真的夠文弱,他們連自己的土地都守不住,守不住也就算了,好歹多支撐一點時間,那麼也能等到明朝援兵,但他們分分鐘就淪陷了,三大王城全部丟失,在日本戰國時期歷練出來的兇兵果然不是吃素的。這高句麗的老大很快就無家可歸,咋整呢?他屁顛屁顛的跑到了明朝邊境,並且請求大明援助。
  • 戚繼光對抗的倭寇首領全是中國人,為什麼還成他是民族英雄?
    可實際上戚繼光一生都沒有封什麼大官,如漢代衛青霍去病等都封侯,李廣雖沒封侯也被封為大將軍。戚繼光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也只是一個地方官。抗擊倭寇有大功最後也只是封一個太保少保,少保官從一品,武少保相當於東宮裡的保鏢,後來太保逐漸成了一個榮譽稱號沒有任何實權。戚繼光抗倭有功,後來又北上抗擊蒙古,被嫉妒者彈劾,最後被罷免回鄉病逝。
  • 三百年前,中國沿海倭寇肆虐人人痛恨,但這些倭寇多數都是中國人
    那麼,中國人為什麼要假扮倭寇呢?原因很是簡單:沒飯吃了,乾脆「渾水摸魚」。其實,明初的時候也有倭寇,但那時的倭寇還真的都是不折不扣的日本人。在朱元璋執政時期,明朝和日本是有貿易來往的。不過,日本的這一段時期國內形勢很是混亂,使得一些膽大者做了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