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於巧軍 趙宏贍
榮獲個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數次……」談起自己在部隊的過往經歷,退伍的陸軍工程兵陳杏許臉上滿是驕傲的笑容。打山洞、架橋梁、鋪大路……急難險重的任務總少不了這個身影。7年的軍旅生涯,他和他的戰友們用艱苦卓絕的奮鬥,默默無聞的付出,保障了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完成,踐行自己的初心使命。
以部隊教練身份退伍後,陳杏許回到浙江省浦江縣檀溪鎮下宅村工作,在畜禽防疫崗位工作上兢兢業業、勇挑重擔,同時他以豐富的經驗閱歷,擔任鄉裡的民兵訓練教練,出色的工作多次獲得鄉裡嘉獎。回村後,他挑起了村長,為村民致富找新路,求新法,也為村裡的教育事業奔波。當他聽到退伍村幹部的張新戰堅持開展「春泥計劃」紅色研學活動,他請張新戰指導「香溢坊」紅色先鋒隊為鄉裡的孩子們成長做點事,同為退伍軍人的村上捲菸零售戶張發地老人也聯繫了鄉裡的退伍軍人為孩子們做好「春泥計劃」,他帶領隊員去山區杭坪鎮中心小學投身到「未成年人教育」活動中,帶孩子們去參觀黃玠然北鄉紅色革命紀念館,清溪村革命烈士紀念館,講述烈士們的故事,鼓勵孩子們勇敢樂觀的生活,學好本領實現中國夢,並向孩子們講述當年參加抗美朝的經歷,不怕生活困難,敢於挑戰,嚮往美好 。
張新戰提起第一次接觸「春泥計劃」總是興奮不已,是在一次村幹部工作會議上。他得知,要在全省推行「春泥計劃」,開展各種研學活動,他當即決定:做!不僅要做,更要做好、做大、做強,亮出我們的「文化名片」。也是從那時起,張新戰就和「春泥計劃」結下了不解之緣。
自從陳杏許、張新戰、張發地聯繫上「香溢坊」紅色先鋒隊,做起「春泥計劃」就有了團隊,他們牽頭成立了「豐安課堂」,邀請經驗豐富的講師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隨著隊伍的發展壯大,活動內容也逐步擴展到安全教育、民俗文化教育、務工人員子女幫扶等,活動規模由最初的十幾人發展至如今最多百餘人,年均活動次數超過40次,活動次數、活動效果、參與人數均走在全縣的前列。
浦江縣菸草專賣局(分公司)黨總支得知了退伍軍人組成的「香溢坊」紅色先鋒隊堅持八年做「春泥計劃」,決定成將黨員零售戶「三亮」活動與主題黨日活動相結合,切身參與到「春泥計劃」中,為同學們輔導作業,並前往塘波紅色教育基地,聽老黨員重溫紅色記憶,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對「春泥計劃」的未來發展,「香溢坊」紅色先鋒隊隊長陳杏許有了新點子。他說:「我們鄉的北鄉革命紀念館,有著很多革命故事,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資源,我想把它建設成我們自己的廉政教育基地,讓孩子們足不出戶就能接受廉政教育,也向社會展示我們的風採」。對未來,陳杏許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