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鄉村退伍軍人們的八年「春泥計劃」堅守之路

2021-01-07 金華新聞

通訊員 於巧軍 趙宏贍

榮獲個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數次……」談起自己在部隊的過往經歷,退伍的陸軍工程兵陳杏許臉上滿是驕傲的笑容。打山洞、架橋梁、鋪大路……急難險重的任務總少不了這個身影。7年的軍旅生涯,他和他的戰友們用艱苦卓絕的奮鬥,默默無聞的付出,保障了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完成,踐行自己的初心使命。

以部隊教練身份退伍後,陳杏許回到浙江省浦江縣檀溪鎮下宅村工作,在畜禽防疫崗位工作上兢兢業業、勇挑重擔,同時他以豐富的經驗閱歷,擔任鄉裡的民兵訓練教練,出色的工作多次獲得鄉裡嘉獎。回村後,他挑起了村長,為村民致富找新路,求新法,也為村裡的教育事業奔波。當他聽到退伍村幹部的張新戰堅持開展「春泥計劃」紅色研學活動,他請張新戰指導「香溢坊」紅色先鋒隊為鄉裡的孩子們成長做點事,同為退伍軍人的村上捲菸零售戶張發地老人也聯繫了鄉裡的退伍軍人為孩子們做好「春泥計劃」,他帶領隊員去山區杭坪鎮中心小學投身到「未成年人教育」活動中,帶孩子們去參觀黃玠然北鄉紅色革命紀念館,清溪村革命烈士紀念館,講述烈士們的故事,鼓勵孩子們勇敢樂觀的生活,學好本領實現中國夢,並向孩子們講述當年參加抗美朝的經歷,不怕生活困難,敢於挑戰,嚮往美好 。

張新戰提起第一次接觸「春泥計劃」總是興奮不已,是在一次村幹部工作會議上。他得知,要在全省推行「春泥計劃」,開展各種研學活動,他當即決定:做!不僅要做,更要做好、做大、做強,亮出我們的「文化名片」。也是從那時起,張新戰就和「春泥計劃」結下了不解之緣。

自從陳杏許、張新戰、張發地聯繫上「香溢坊」紅色先鋒隊,做起「春泥計劃」就有了團隊,他們牽頭成立了「豐安課堂」,邀請經驗豐富的講師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隨著隊伍的發展壯大,活動內容也逐步擴展到安全教育、民俗文化教育、務工人員子女幫扶等,活動規模由最初的十幾人發展至如今最多百餘人,年均活動次數超過40次,活動次數、活動效果、參與人數均走在全縣的前列。

浦江縣菸草專賣局(分公司)黨總支得知了退伍軍人組成的「香溢坊」紅色先鋒隊堅持八年做「春泥計劃」,決定成將黨員零售戶「三亮」活動與主題黨日活動相結合,切身參與到「春泥計劃」中,為同學們輔導作業,並前往塘波紅色教育基地,聽老黨員重溫紅色記憶,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對「春泥計劃」的未來發展,「香溢坊」紅色先鋒隊隊長陳杏許有了新點子。他說:「我們鄉的北鄉革命紀念館,有著很多革命故事,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資源,我想把它建設成我們自己的廉政教育基地,讓孩子們足不出戶就能接受廉政教育,也向社會展示我們的風採」。對未來,陳杏許充滿信心。

相關焦點

  • 浦江「春泥計劃」 呵護農村孩子十餘年
    |豐富孩子實踐學習 讓家長安心打工 浦江「春泥計劃」 呵護農村孩子十餘年 |豐富孩子實踐學習 讓家長安心打工
  • 年復一年,愛與堅守不變(新語)
    當變化成為生活的常態,年復一年,他們的信念卻不曾改變——那就是對教育的熱愛與堅守。懷著這種信念,羅長石依然穿梭在山路上,為孩子上門補課;年近六旬的高永起自學彈鋼琴,下決心教會孩子們;任明傑6年間為學生拍攝近3萬張照片,寫下50萬字從教日記。  一根粉筆,三尺講臺,他們溫暖又堅定,平凡而偉大。人們說,老師是教育的燃燈者,是靈魂的工程師。
  • 鹿西鄉2020年「春泥計劃」匯報演出舉行
    鹿西鄉2020年「春泥計劃」匯報演出舉行2021年01月04日 10:50:59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2020年12月31日,鹿西鄉2020年「春泥計劃」匯演在鹿西幼兒園拉開帷幕。 啦啦操《活力寶貝》  洞頭網訊(通訊員 陳蓓蓓)2020年12月31日,鹿西鄉2020年「春泥計劃」匯演在鹿西幼兒園拉開帷幕。
  • 八年堅守,致我們走過的2019!恆昌年度盤點大片震撼登場!
    恆昌作為新金融一員,八年來,櫛風沐雨、茁壯成長。面對世界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專注守正,合規前行,擁抱監管,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逐步探索,讓這一年再創新成績,再結新碩果!「八年堅守,致我們走過的2019!」——恆昌年度盤點大片,震撼登場!恆昌出品年度盤點大片《八年堅守,致我們一起走過的2019》震撼登場!
  • 崧廈街道西華村「春泥計劃」圓滿結束
    近日,崧廈街道西華村為期11天的「春泥計劃」夏令營圓滿結束。此次春泥計劃系列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孩子們的暑假生活,讓孩子們在學習之餘增加了課外知識,不僅在實踐中尋找到知識的真諦,而且還提高了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增加了動手能力,改變了思考方式,暑期生活變得豐富而有意義。
  • 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2019浦江關鍵詞
    會議強調,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攻堅「百日大會戰」行動是三季度經濟工作的主線,全縣上下要堅持招商為重、項目為王、發展為要、實幹為先,打一場招商引資和項目攻堅「大會戰」,為浦江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9月30日,我縣在經濟開發區舉行。本次集中開工項目共20個,總投資36.1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6.64億元。
  • 第四屆「詩探索·中國春泥詩歌獎」徵稿 快來報名
    半島記者 黃靖斐為推動當代詩歌的發展,弘揚「春泥詩社」鄉村詩歌文化傳承,青島市文聯和創刊40年的《詩探索》編輯部、平度市行政核心區——鳳臺街道辦事處共同舉辦第四屆「詩探索·中國春泥詩歌獎」。青島平度市歷史悠久文脈綿延,有「膠東會客廳」「膠東王都」「中國詩歌之鄉」之美譽。
  • 堅守幾十年,浦江龍燈的手藝人
    隨著春節臨近,在浦江,不少村民開始忙著扎紙花制龍燈,準備為新春佳節添上一份喜慶與吉祥。 在浦江黃宅鎮六聯村,這裡的村民正趕著扎制上萬朵不同色彩的紙花,為新春裡各個村莊迎龍燈做準備。紅的嬌豔、粉的鮮嫩,在大家的巧手翻動下,一朵朵紙花鮮豔奪目。
  • 浦江仙華街道:「紅青」科普觀光帶受追捧 網紅番茄築夢鄉村振興
    浦江仙華街道十裡亭無土栽培番茄園負責人之一的潘超偉說道。「紅青」科普觀光帶是以「黨建+」為抓手,十裡亭村將安排村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定期分批在科普園進行科普授課,「紅」既代表成熟番茄顏色,更寓意黨建紅色旗幟,老帶青、傳幫帶的意義;而「青」是初熟的番茄色更是老帶青的青少年,未成年科普知識教育讓希望的種子從根基上紮實發展。
  • 上海市資訊|航拍攝影:上海浦江郊野公園,鄉村裡的奇蹟花園城堡
    上海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航拍攝影:上海浦江郊野公園,鄉村裡的奇蹟花園城堡奇蹟花園城堡:上海浦江郊野公園是一座以森林、濱水休閒為功能的遠郊鄉村郊野公園,重點匯集郊野、藝術和美景主要功能,是都市居民日常鄉村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 浦江遊覽、觀光巴士重開,賞春請錯峰
    受訪者 供圖同天傍晚17時許,市民王先生踏上浦江遊覽的遊輪。當天,浦江遊覽恢復,他說,「憋太久了,出來吹吹江風,整個人都精神了。」浦江遊覽再度起航。迎客處浦江遊覽公司透露,復航初期,為保障遊客的安全、健康,按照行業疫情防控各項要求,浦江遊覽將實行實名製售票、航班載客限流、推行電子支付等措施。
  • 建德桐廬浦江「三縣市三鄉鎮」美麗城鎮聯盟齊發力促發展
    建德桐廬浦江「三縣市三鄉鎮」美麗城鎮聯盟齊發力促發展 2020-10-06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龍鳳旗袍閃耀浦江 國潮高定打造海派文化名片
    原標題:龍鳳旗袍閃耀浦江 國潮高定打造海派文化名片
  • 集聚發展提質增效開拓市場 浦江水晶洗盡鉛華露新顏
    「不久的將來,新的智能化設備投入使用後,工廠的生產計劃、排單派單、倉儲運輸都能實現數據化、智能化管理。」談起浦江水晶行業的未來,王淑東信心滿滿。  東洲水晶只是浦江水晶產業謀求轉型的一個縮影。  浦江水晶行業的整體轉型升級之路始於2013年,按照省政府確定的「一區多點」要求,浦江縣投資近20億元規劃建設中、東、南、西4個水晶產業集聚區,總佔地面積794.7畝,建設標準廠房,統一供電、供水、供氣和集中治理汙水,環境汙染得以根治,園區企業也走上「以平方稅收論英雄」的道路。
  • 浦江與伊通成為對口合作城市 兩地將發揮比較優勢共謀發展
    12月14日下午,伊通縣黨政考察團來浦江考察,共敘對口情誼、共謀合作新篇,拉開了兩地對口合作的序幕。浦江和伊通都位於兩省中部,文化積澱深厚,浦江素有「萬年上山、千年鄭義門、百年書畫興盛地」之美譽,伊通是滿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有「七星福地」之稱。
  • 星巴克聯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啟動「鄉村媽媽加速計劃」
    定向捐贈約700萬人民幣,計劃3年內開展22000餘次技能培訓, 賦能超過1500名貧困鄉村媽媽 孵化10個媽媽非遺合作社,推動鄉村媽媽居家就業創業, 實現家庭脫貧, 振興鄉村經濟 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特色星巴克門店開展中國非遺文化的顧客體驗活動, 積極助力非遺傳承 北京2020年5月18日 /美通社/ -- 今日
  • 浙江登山好去處—浦江野馬嶺「美女峰」
    自駕線路2:G60高速浦江出口下,沿S20省道往馬嶺隧道,抵達馬嶺腳村開車上山至山嶺後再登山。汽車:抵達浦江站後,從浦江西站乘坐至外朱宅的班車到馬嶺腳村再登山。浦江歷代名人輩出,素有「文化之邦」,「書畫之鄉」,「水晶之都」,「掛鎖基地」和「中國絎縫家紡名城」之稱。豐富多彩的歷史人情,以及秀美壯麗的青山綠水,使得浦江縣旅遊業日益蓬勃發展。
  • 【陽光兒童,成長計劃】觀影第二站——《一個都不能少》
    第2期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受疫情的影響 全民教師化身教育主播 開啟了雲課堂時代 為了感謝老師們的辛勤付出 陽光兒童 成長計劃
  • 上海「楊高修」八年下鄉記:村裡的狗見了也不叫了
    夏小懿 攝中新網杭州9月17日電 題:上海「楊高修」八年下鄉記:村裡的狗見了也不叫了作者:嚴格 童笑雨基本是每兩周一次,從上海出發,橫跨350多公裡,坐3個多小時動車,到達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這是同濟大學教授楊貴慶走了八年的路。八年裡,他的足跡遍及黃巖,成功復興了一批古村落。
  • 水晶「老字號」欲打造浦江「施華洛世奇」
    浙江在線05月15日訊浦江素有「水晶之都」的美譽,可你知道,浦江水晶早在新中國建立前就曾名噪一時嗎?浙江浦江天隆水晶寶石有限公司,就是當地水晶行業的一家老牌企業,其精湛的雕刻工藝迄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  新中國建立前名噪一時  邱培育是浙江浦江天隆水晶寶石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也是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