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是在網上認識的,覺得對彼此印象不錯,就約了一個時間吃飯。吃飯的時候才知道,我們居然屬於同一個鎮,只不過不同村。
我們有很多的共同話題,越聊越投緣。老公這人雖然和我一樣學歷不高,但總覺得他身上有一股拼勁兒,屬於那種不甘於過平淡生活的人,並且做事比較注重細節,不是那種五大三粗的男人。反正第一次見面,我們就認定了彼此,確定了關係。
認識第二年我們就結婚了。老公來自單親家庭,父母在他小學的時候因感情不和離婚,他一直跟著母親生活。知道婆婆的不易,我就把她當親媽一樣對待,平時我給母親買什麼東西,也會給她準備一份。
我和老公都屬於那種比較孝順父母的人,我給婆婆買東西,逢年過節他也會給我爸媽送禮品。我們的家庭關係處得還算不錯。我和婆婆的關係也沒得說,鄰居都說我們像母女。
我和老公認識的時候都在廠裡上班,那時我是流水線工人,他已經是一個基層管理人員,收入比我高一些。懷上孩子後,老公對我說想去工地上幹活,這樣才能讓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工地上掙錢確實來得快,他第一次出去才待幾個月就過年,就掙了七八萬回家,這是我們兩人以前工資的總和。
我是屬於那種不願意緊巴巴過日子的人,特別是老公收入增加後,我就更加喜歡購物了,買的護膚品和衣服質量也比以前好。給母親和婆婆買衣服,我也開始注重品牌質量和款式,以前去農貿市場的地攤,後來是逛專賣店。
我坐月子的時候,婆婆對我照顧得特別周到,有時會控制我的一些生活習性,說是怕將來我得月子病。我想,很多婆婆眼裡只有孫子,只有自己的生母才會關心產婦的身體健康,但婆婆就像我親媽一樣關心我,這讓我非常感動。
兒子七八個月大的時候,我打算去鎮上逛逛,因為過一陣是婆婆的生日,為了給她買生日禮物,也為了感謝她在我坐月子時精心照顧我。就打算給她買一件好一點的衣服。
帶婆婆逛中老年服裝店時她才知道,我去鎮上的目的是為了給她買衣服,她說什麼都不同意,後來我好說歹說她才願意試穿,還提條件說下次再也不要給她買,不然她這次的都不要。我連忙答應。
後來經過一家兩元店門市,我跟婆婆說:「媽,這門市你覺得怎麼樣?」
婆婆點了點頭,「還不錯,旁邊緊挨著農貿市場,對面又是居民住宅樓,地段好,人氣旺。」
我說:「這門市我看上很久了,就是覺得轉讓費太高,不然就把它拿下開一家麵館,生意保準不錯。這門市前幾年還有長期租戶,這兩年好像都是臨時的,過年的時候賣對聯,偶爾賣那種清倉甩賣的鞋子,有時又是兩元店,我估計是轉讓費太高沒人出手,所以全是臨時攤兒。等我們再存點錢,我就盤下來開麵館,這樣老公就不用辛苦在工地上幹活了。」
當時路過我只是隨口一提,婆婆卻看得極其認真,在門市前站了很久。
幾個月後是兒子的周歲生日,按照我們那裡的習俗得給孩子辦周歲宴,婆婆說宴席的事交給她來安排,我只需要請我娘家那邊的親戚。
那天,婆婆讓她關係最好的一個侄兒登記的禮金,我偶爾過去瞟一眼,村民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送禮也挺大方的。我娘家那邊的親戚,送的禮金也挺多。我媽掏了兩萬,因為她特別疼外孫,這事她背後跟我說了。
宴席後,我以為婆婆會把禮金交給我,誰知她說宴席是她辦的,禮金就由她來收。我一下就不樂意了,辦宴席花了不到一萬,那麼多親戚過來,禮金有好幾萬吧,她這如意算盤打得還挺好。
我心想,別人送的禮金我可以不計較,我媽給她外孫的,至少得給我吧。結果婆婆說替我保管,把我快氣死了。因為這事,我對婆婆徹底改觀,關係也不如從前了。
誰知幾天後,婆婆遞給我一份合同,我仔細一看,她居然背著我把那個門市拿下了。她說:「閨女,媽知道你想拿下這個門市,但是你們年輕人啊,有一兩個錢就花在我們長輩身上,不懂得節約和理財。我把這些年的積蓄,還有這次的禮金一起墊上了,只要能為你們辦點事,媽覺得高興,覺得值!」
想到我對婆婆的誤解,頓時心生內疚。我拿著那份合同淚流滿面,「媽,謝謝你!」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有不當之處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