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中國小品,民間藝術,選一個代表人物的話,那可能會選趙本山了,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逆襲成為如今聲名赫赫的「大佬」,他的經歷稱的上一部勵志「傳奇」。
但拋開事業上的成就不說,在他的感情生活中他到底是是一位「曠世渣男」還是一位溫柔慈父?也讓人難以給出一個說法,或許兩者皆是他身上所映射的一種吧。對於前妻葛淑珍來說,趙本山成名後「拋妻棄子」是一個負心漢。要知道葛淑珍到現在依然孑然一身,曾經獨自將孩子扶養成人,曾經她說過「趙本山是趙本山,葛淑珍是葛淑珍,我不想砸趙本山的招牌,不依附於任何人」。但卻因為錯愛一個人,毀了大好年華。在這段感情中不論趙本山的事業有多麼風光,他始終是一個「負心漢」,這是一個逃不過的事實。但對於子女來說,成名後,他又對孩子們愛護有加,竭盡全力給他們最好的生活,是有錢後的「任性」?還是功成名就後自我彌補?我想都有吧……
趙本山的前妻葛淑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女人,她樸實無華,卻又有著強烈的自尊和風骨。
葛淑珍從小父母離世,哥哥姐姐也都結了婚,在這種條件下,她對自己的婚姻,只是安於以後做一個傳統道德下的「賢妻良母」而這種想法也是最為典型的「家庭婦女」形象,沒辦法,貧窮,沒文化限制葛淑珍的想法,也阻礙了她以後的感情發展,她的夢想並不是那麼遙遠。
此時的趙本山也是窮得的叮噹響,養活自己都費事,母親在他6歲時離世,父親也離開了他,從小跟著一個「瞎子」叔叔學藝,經常食不果腹。這種家庭背景下的兩人真的應了一句老話「門當戶對」因此他倆在一起倒也水到渠成。
1979年,19歲的葛淑珍經媒人介紹,認識了隔壁村的窮小子趙本山。那時候趙本山22歲,葛淑珍19歲。(趙本山的嬸嬸在他第一段婚姻中也替他保的媒)
郎有情妾有意,並且兩人都是苦命的孩子,相處一段時間,兩人便組建了家庭。
結婚時新房寒酸到不像一個家,趙本山東拼西湊借的錢,才好歹添了一套新被褥。好在葛淑珍並不嫌棄,在她看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跟了趙本山,就得接受他的一切,就這樣兩人「湊合在一起」開始了新的生活。
那時的趙本山,來回奔波,事業上很不穩定,家裡也經常因資金不足而過的清貧,炒個雞蛋都算是改善生活的表現。
因此葛淑珍嫁給趙本山,不圖別的什麼,只圖趙本山這個人,希望把日子過得安穩就心滿意足。拿趙本山的話來說她很傳統,典型的思想頑固。
兩人結婚後不久就生了一個女兒趙玉芳。趙本山在外奔波,而葛淑珍成了真正的賢妻良母,家裡的事基本是葛淑芳操持。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做了趙本山身後的女人。
第三個年頭,兩口子又生了一個兒子趙鐵蛋。只是這個孩子命運坎坷,從小體弱多病,葛淑珍不僅家裡的農活要自己幹,還要照顧兩個孩子,特別是小兒子,她操碎了心。不過這些都趕不上趙本山外出回來為她帶回來的「小禮物」,甚至一點特產,好吃得來的高興,她甚至會捨不得留下,在她眼裡這就是幸福,這就是趙本山對她的愛。
她不懂音樂和藝術,但她知道那是趙本山喜歡的,雖然很吵,生活很累,但她依舊支持趙本山的事業,也支持他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甚至在趙本山演出回來,還會為他半夜起來做飯。
可能常年在外地奔跑演出,讓趙本山的眼界和見識提高了不少,他選擇了另一條路,使這個家庭最終沒有撐到最後。
兩人聚少離多,漸漸的一個在進步,一個還是家庭婦女,兩人之間感情慢慢變淡,差距也越來越大。
1991年,兩人還是結束了這段長達12年的平凡婚姻。可以說葛淑珍陪伴了趙本山最難熬的日子,兩人同甘共苦生活了12年,即便現在趙本山家財萬貫,葛淑珍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這段感情也將成為他心中抹不去的愧疚。
趙本山對葛淑珍提出離婚時,葛淑珍哭了,但是她沒有想像中的胡攪蠻纏,蠻不講理。在她心裡明白走到這一步,這段婚姻已經無可挽回了,他的路走得更遠,已經不是她能趕上的,與其這樣不如徹底放手。
離婚後,趙本山可謂「淨身出戶」,給了葛淑珍25萬,在1991年的時候,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另外還給了一輛夏利轎車和一套三室一廳的商品房。算是對葛淑珍這幾年默默守候在自己身邊的一種變相補償。
正如趙本山所說「這輩子的汙點,也就是這段感情了」
兩個孩子跟葛淑珍一起生活,從此大路朝天,你有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離婚後的趙本山事業上,大紅大紫,前途一片光明,很快他就又遇到了生命中另一個女人馬麗娟。
兩人因工作認識,慢慢有了一些合作,在合作中他們有了共同語言,相互之間有了些許情愫,在趙本山遇車禍受傷住院期間,馬麗娟也是對趙本山照顧有佳,逐步讓兩人的關係迅速提升,你情我願,乾柴烈火,1992年8月兩人在遼寧省瀋陽市舉行了婚禮。1997年春節期間,馬麗娟為趙本山生了一對龍鳳胎。也就是趙一楠和趙一涵(網紅球球)
而葛淑珍則一個人帶著孩子,過起了單身媽媽的生活,期間她受盡了痛苦和艱辛。這個女人很堅強,別人也勸過她,讓她再找一個人生活。她拒絕了,甚至在趙本山火了以後,她從來沒有求助過趙本山,一個人扶養著兩個孩子。
雖有趙本山當初留下的25萬,但是她依舊想找一份工作養活家人,可能在她心裡那25萬是要就給兒子看病和女兒上學用的吧,畢竟那是趙本山留下的。
沒有一技之長,也沒文化,對於找一份體面工作來說太難了,好在從小勤勞,能吃苦讓她在一家火鍋店幫忙洗碗。女兒知道後不願葛淑珍辛苦,可葛淑珍的回答是「去火鍋店不僅能掙點錢養家,還能學點廚藝」她叮囑女兒,不讓告訴外人自己工作的事情,她不想別人看到她離婚後的難堪,狼狽的樣子。
雖然辛苦,但葛淑珍心裡踏實,只是兒子的離世卻又讓她陷入了痛苦。
兒子鐵蛋,生下來就被診斷為聾啞人,肺氣腫,心臟病。多年來兒子一直是葛淑珍心中的一根刺,也不知道背後看到孩子痛苦的樣子哭了多少回,掉了多少淚。
而葛淑珍出來打工的另一個原因也是想給孩子看病,第一個月的工資不到兩百元,她全部花在兒子的治病買藥上。說實話這個女人活得太剛強了。
1994年,趙鐵蛋因心臟病離世,這個孩子一出生就坎坷,沒有享受過其他姐姐哥哥們的富裕生活,十幾歲便夭折了,葛淑珍也因此打擊,鬱鬱寡歡了好久。
從此這個剛強的女人便和女兒相依為命,葛淑珍甚至擺過地攤,賣過襪子,帽子等貨物,只是生意慘澹,甚至最慘的時候一天叫破喉嚨也不過幾塊錢的生意。
這個時候唯一能讓葛淑珍露出笑容的也就是女兒了,為了女兒葛淑珍也是精心栽培,不留餘力,賺的錢大多都給女兒用作學費和生活費了。
1999年,女兒考上了大連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她高興的一夜沒睡好。2003年女兒畢業有了獨立的工作,直到此時,葛淑珍才鬆了一口氣,認為自己的職業,壓力可以放下了。沒有了外在花錢的地方,也沒有了其它牽掛,葛淑珍憑藉這些年打工學到的手藝,開了一個飯店,名字叫做「味真香」。
女兒知道後不想母親勞累,就出面對葛淑芳講到讓她跟隨自己回瀋陽,他可以找爸爸出面為葛淑珍安排一份輕鬆體面的工作。」
葛淑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骨子裡的傲氣還是有的,他不想離婚後多年求著當初的老公給予幫助,她也不想讓趙本山看到如今的狼狽,更不想給趙本山名聲上帶來不好的影響緋聞。這也是她堅決要把飯店開下去的原因……畢竟女兒已經回到了他的身邊,她也放心了。
勤勞的她,最終把生意做得越來越好,闖出了一片天,雖然沒法和趙本山想比,但她覺的很自在,也很踏實。
曾經談到這些年打拼不易時是否會想到找趙本山幫忙或者用趙本山的招牌。她卻說到「我不想砸趙本山的招牌,我就是葛淑珍不依附於任何人」。
也許在他倆離婚的那一刻,在葛淑珍心裡雖然對趙本山還有感情,但從此以後葛淑珍是葛淑珍,趙本山是趙本山,那份感情也只能埋藏在心裡的最深處。
如今已經年過60歲的葛淑芳依舊單身,跟著女兒和女婿一起生活,在葛淑珍身上,她獨自扶養女兒成才,那種樸實女人骨子裡的傲骨和自強可以說自帶光環,她對的起趙本山。而在世人眼裡趙本山在這一段感情中確實「背信棄義」的「陳世美」。
婚姻如此,對於孩子們的發展和生活,他又展露了慈父的一面,也許是現在有能力了,也許是上了年紀戀於家庭的溫暖,他又顯得十分溺愛。
對待大女兒趙玉芳,他始終有所虧欠,總想彌補她,生活上趙玉芳只要開口,趙本山都會盡力滿足她,只是在母親的生活影響下,她異常低調。畢業後,趙本山也是為她安排好了工作。在女兒出嫁時,他也是做足了面子,給女兒撐起了場面,那一天,他也向世人「宣告」了自己還有一個女兒。婚禮的豪華,不亞於豪門,可以說影響還是挺大的。
婚禮現場,豪車遍布,明星璀璨,甚至人員眾多不得已實行了保安制,這場婚禮在鐵嶺轟動一時,感情上不能彌補,趙本山只能把虧欠用物質上來彌補女兒。
對於小女兒球球,進軍網紅界,趙本山不支持,但也從來不反對,甚至需要時也會出場客串一下。她已經虧欠了大女兒,也許他不想再虧欠這對子女,對於孩子們的決定,他現在放手了,只想享受現在這種慈父的感覺。
前塵往事早已在時間中飄散久遠。對於葛淑珍來說她陪伴趙本山走過落魄,也曾放手趙本山追逐夢想,這段感情中趙本山有所愧疚,畢竟他做出了拋棄糟糠之妻的事情。但是往事隨風,如今的葛淑珍還是以前的葛淑珍,而現在的趙本山卻已經不是原來的趙本山了。
倘若人生可以重來,他與葛淑珍之間的感情,也許他會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理解,多一點等待。而對於葛淑珍來說她也許會多一點學習,多一點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