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還不是一門科學,僅僅靠偽造和刪節才會被弄得像門科學似的。——羅素(英)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文章字數|1190字,閱讀約3分鐘
經常看電視劇的朋友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我國古代宮廷劇,除了清代和明代。尤其是清代,從新世紀初的《還珠格格》到《甄嬛傳》,《宮》,《延禧攻略》等,10部國產古裝劇中基本上有8部是清宮劇。
明代還有一些劇目,如《海瑞罷官》,《大明朝1566》等,就是傑出的代表。宋代有「大宋提刑觀」,「少年包青天」等。唐朝就更不用說了,《大明宮詞》,《神壇狄仁傑》都是極品中的極品。即使遠在秦漢的封建王朝,也有《大秦帝國》,《大漢皇帝》這樣的劇目。
然而,眾多古裝劇中,沒有一部與元代有關。他們也是古代封建王朝。《元代》為何如此不受影視工作者待見?
其實是有原因的。首先,元朝作為中國古代統一中原的大封建王朝,存在的時間很短。自1271年忽必烈消滅南宋建立元朝以來,1368年元末爆發農民起義,元朝被老百姓推翻。它總共存在了98年,被認為是我國最短命的大型封建王朝。
這麼短的時間跨度,對電視劇的劇情不太友好。況且元代留下的文字記載並不豐富,更沒有戲劇性的宮廷故事或值得挖掘的史實。
此外,現代人對元朝的了解普遍不多。大家只知道元朝有兩個著名的皇帝,一個是成吉思汗鐵木真,一個是忽必烈。而且,在元朝統治中原時期,成吉思汗並不屬於皇帝,只能算作蒙古汗國的第一任大汗。
相比之下,其他朝代卻能叫出許多顯赫的名字。特別是在清代,光帝從清初的努爾哈赤皇太極到清末的道光光緒和溥儀都能數到。了解到一定程度後,看劇會更有參與感,收視率也會更高。拍電視劇不就是為了收視率嗎?誰會看一部無人知曉的元代大戲?。
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元朝對漢人的態度。元朝比較特殊。作為一個完全由蒙古人統治的帝國,元朝對待漢人的態度實在不敢恭維。
元朝統治時期,忽必烈將全國人民分為四種人。最好的自然是蒙古人,其次是色目人,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中東地區的人,而漢人則被列為三等公民,可見其地位之卑微。
而且,在人才選拔上,元朝統治者規定漢人只能選擇不願做的蒙古人或留下的官員。在朝廷的核心階層中,基本沒有漢人。
此外,元代的規約《元律》中提到,蒙古人若誤殺漢人,只需杖刑50%,並賠償漢人喪葬費用。而漢人若殺蒙古人,則要斬滿屋,株連九族。
如此不公平的待遇,難怪漢族同胞只忍受了98年就推翻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後來,朱元璋建立大明時,對待元朝遺留下來的蒙古移民群體,與他一視同仁。
在以漢人為主的觀眾群體中,要想收視率上去,自然不會拍元代古裝劇。導演們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們想拍,但沒人看,也沒有投資人。真的不可能拍!
不過筆者對元代古裝劇還是很期待的。畢竟這些清宮劇總在螢屏上,偶爾換個口味也未嘗不可。讀者們,你們怎麼看?
這裡是《開心的米小朵》,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