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真愛是誰?從與和珅的關係上可體現出

2020-12-23 凱風網

要說起「風流皇帝」這個稱號,很多朋友的腦海中都會不約而同的浮現出一個名字——乾隆。他妃子眾多,甚至民間到現在還流傳著關於乾隆南巡的風流韻事。

歷史上乾隆皇帝有名有份的妃子就有40多個,這只是史書上記載的數量,真實情況應該比這個更多才對。與富察皇后情真意切,與魏瓔珞你儂我儂,與如懿繾綣流年,到底哪個才是乾隆真愛?

有人說看皇上喜歡誰,就看誰生的孩子多,於是小編就盤點了一下。富察皇后生了4個,純妃3個,嫻妃也生了3個,令妃生了6個,淑妃生了4個,忻妃生了2個,愉妃生了1個……要是從孩子這面來論的話,皇上最喜歡的就是令妃,但是要是就憑聲來自來論斷,好像並不能讓人信服。

富察皇后,一直以來很多學者都說其實富察皇后才是皇上真正在意的人,在乾隆還不是皇上的時候,富察氏就陪在乾隆身邊,雖然兩個人是有雍正指婚的,但是婚後卻產生了愛的火花。富察氏性格溫婉,善解人意乾隆很是喜歡。後來被封為富察皇后,因為富察氏接連失去了兩個孩子,一直鬱鬱寡歡,為了讓富察皇后儘快從傷痛中走出來,乾隆就帶她外出散散心,無奈弄巧成拙,失去了愛妻。

富察皇后走後,乾隆的後宮也不缺絕色的女子,雖然他先後也寵愛了不是妃嬪,但是她對待這些人再也不像對富察皇后那麼上心。其實有人說,富察皇后先入為主,讓乾隆以為那就是真愛,而且皇后去世的時候,還不是老嫗的年紀,風韻猶存,所以乾隆才會對她念念不忘,這就像是懷念那段過去,那富察皇后恰巧是那段回憶裡面一個重要人物。34歲後,富察皇后與乾隆便沒有在同過房。

就像後來的令妃,也就是魏瓔珞的原型,最終也失寵了,雖然在皇貴妃的高位上,乾隆活著的時候,終是沒有將皇后的鳳印交給她。繼後那拉氏更是可憐,也就是如懿的原型,雖然乾隆南巡次次都會帶上她,看似風光,她的皇后之位沒有被廢,但是卻形同虛設,死後更是連地宮都沒有建,毀其畫像,一切從簡。這看來看去,很難知道,乾隆真愛到底是誰?

清朝也有段子手,竟然說乾隆最喜歡的人竟然是和珅,其實也不只是一個人這樣說,因為乾隆感覺和珅長得像他去世的一位愛妃,所以對和珅寵愛有加,所以還破例將沒有建過功勳的和珅提拔到很重要的位置。甚至官員喬人傑和王文雄還跟西洋的使團講過乾隆與和珅的風流韻事,這個人回去以後還將這件事記到史料上。

相關焦點

  • 和珅背後最大的靠山是誰?不是乾隆而是這個人
    清朝的巨貪和珅可謂家喻戶曉的人物,作為清朝中期最大的權臣和貪官,和珅積累的家財在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之間,家產總值超過了清朝國庫十五年的財政收入總和。在乾隆死後,嘉慶皇帝賜死和珅,將他所有的財產充入國庫,所以又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很多人都以為和珅最大的靠山是當時的皇帝乾隆,因為乾隆死後十幾天嘉慶就賜死了和珅。
  • 從對和珅的態度上,乾隆和嘉慶兩位皇帝,誰更勝一籌?
    不要抱怨手下全是庸才,而是要把他們放到正確的位置上。和珅給人的一貫印象是貪官,在嘉慶眼裡也是如此,所以嘉慶一上臺就把和珅給撂倒了。嘉慶當然也有收穫,據民間的傳說,查抄到的和珅家產總計不下8億兩的白銀,相當於當時大清11年的國庫收入!嘉慶皇帝急不可耐地在乾隆皇帝前腳過世,後腳就扳倒和珅。得到這麼多白花花的銀子,嘉慶很高興,可這些銀子該怎麼用,用完以後又該如何?嘉慶不知道,乾隆明白。
  • 歷史上的紀曉嵐:不光私生活辣眼睛,與和珅的關係也超乎你的想像
    與紀曉嵐相比,被後世冠以「轉世」神話之鈕祜祿·和珅的仕途則更為順暢,其蒙蔭承襲的三等輕車都尉世職,讓其初一踏入仕途便擁有了正五品的三等侍衛官職,行政級別略低於廳局級正職。乾隆四十一年,和珅迎來了仕途上的爆發期,27歲的他身兼戶部右侍郎、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並賜紫禁城騎馬,獲賜一品頂戴,在行政級別上一步到位,躋身國家級正職。
  • 乾隆也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為啥就是不殺和珅?
    三年後,和珅終於等到了在乾隆面前一展才華的機會。有一次,乾隆出門,倉促中怎麼也找不到儀仗用的「黃蓋",乾隆生氣問道:"這是誰的過錯呀?!"在人人都瞠目結舌之時,和珅應聲而出。答道:"典守者不得辭其責!"乾隆帝見這個小夥儀度俊雅,問道:"你是何出身?參加過鄉試嗎?"和珅答曰∶"曾赴舉。"乾隆又問:"你能把你的文章背下來嗎?"
  • 乾隆禪位之後,嘉慶成了皇帝,為何和珅卻還不討好嘉慶
    和珅之死罪有應得,但卻存在一個違背常理之處:乾隆傳位嘉慶之後,做了三年太上皇,又庇護了和珅三年,但既然江山遲早是嘉慶帝的,為何在這三年內和珅不趁機討好嘉慶?筆者認為,乾隆、嘉慶、和珅三人的性格關係,決定了和珅根本無法討好嘉慶!
  • 劉墉、紀曉嵐、和珅,誰的官最大?他們在乾隆朝的真實地位如何?
    (乾隆、紀曉嵐、和珅劇照) 第一,劉墉、紀曉嵐、和珅,誰的年紀最大? (劉墉與和珅劇照) 第二,劉墉、紀曉嵐、和珅,誰的官職最大?
  • 和珅能百般逢迎乾隆皇帝,為啥不提前討好嘉慶皇帝?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當全國老百姓還沉浸在過年的熱鬧氣氛中時,乾隆皇帝病逝。那時候,和珅還負責總管乾隆皇帝的喪事。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短短幾天之後,自己就被嘉慶皇帝傳旨逮捕,以二十條大罪賜獄中自盡。幸運地是,嘉慶皇帝看在和珅是前朝重臣,又是乾隆皇帝兒女親家的份上,允許他回到家裡,用一匹白綾自盡。
  • 乾隆出上聯:金木水火土,和珅與紀曉嵐各出一下聯,水平一目了然
    提起清朝的歷任皇帝,乾隆無疑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歷經康熙、雍正兩代奠定了國力強盛的基礎,民生富足國庫充盈,這也就使得,乾隆在位期間勤於政事的同時,還能有著諸多廣為人知的愛好,像是下江南遊玩、寫詩作對,可以說,看出乾隆作為皇帝愛好是十分廣泛的。
  • 乾隆盛世的締造者之一、清朝第一大帥哥「和珅」到底是怎麼起家的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肯定都有它深層次的、或者潛意識裡的來源。說到乾隆皇帝與和珅之間的「曖昧」關係的記載,無論在正史還是野史裡都不少見。他們的這種像親情、像友情、又像愛情一樣的情愫,實在是古今中外都十分罕見的一種極為複雜的感情。
  • 乾隆剛死,嘉慶就急於處死和珅,難道就不怕「和黨」作亂嗎?
    第二:和珅多年來培養了什麼勢力?那些和珅「拉籠」的人脈,都是些因為利益關係而攀附的貪官汙吏,都是借著和珅來巴結乾隆的,乾隆一死他們人人自危,還有哪個去管和珅?這些貪官汙吏反而要轉向鑽營別人的門路以巴結嘉慶去了。
  • 劉墉上朝朝服反著穿,和珅向乾隆告狀,劉墉卻一句話讓和珅花了十萬兩
    乾隆皇帝是一位,比較喜歡奢侈生活的皇帝,他七次下江南,其實就是為了享受生活,他可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喜歡花錢的皇帝,自然不可能忍受,自己住的地方有什麼不合適的。
  • 和珅設「計」要除掉同僚福安康,乾隆為啥不接招?
    他在皇帝生涯後期,最寵愛的大臣有兩位:一位是鈕祜祿·和珅,出自正紅旗;另一位是富察•福康安,出自鑲黃旗。和珅的名氣爆棚,那是因為他是大清朝的巨貪,富可敵國,臭名遠揚,而福康安雖然也當過軍機大臣,可沒有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兒,不是什麼知名人物,所以知道的人少,但他的能力不可小覷,也打過不少勝仗。
  •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出下聯,和珅汗都下來了
    過了一會兒,店家將菜全部上齊了。和珅看到香噴噴的五花肉,突然來了靈感;於是,趕緊對乾隆爺說:「臣看著這五花肉,突然想出個上聯!」乾隆爺一聽,難得草包的和珅也能主動說對對子,就當一樂子,助助興!於是對和珅說:「出上聯吧!」
  • 乾隆最喜歡的女兒十公主,為何後半生卻十分悽慘?_和珅
    固倫和孝公主,不僅受乾隆寵愛,兄長嘉慶皇帝也是非常寵愛她,但就是在兩帝都喜愛的情況下,固倫和孝公主的後半生卻是非常悽涼,十公主算是早逝之人,因為常年的憂鬱和傷心,最終耗死了這個乾隆最愛的女兒。那麼帶給十公主悲傷,最終導致她鬱鬱而終的人是誰?是她的丈夫豐紳殷德?還是她的公公(家公)和珅?
  • 聰明絕頂的和珅,能夠討好乾隆,為什麼卻不能搞定嘉慶呢?
    很多影視劇把和珅塑造成了逢迎媚上、貪財好色,胖乎乎的一看就傻裡傻氣的人,甚至還經常被人戲弄。但其實真實的和珅,絕對不是這樣,能夠在乾隆朝權傾一時,得到乾隆的寵愛。事實上,和珅是個不可多得的既能文又能武的人才。
  • 和珅的兒子,乾隆的女婿:佛系少年豐紳殷德的起浮人生
    和珅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三十四年(1769)襲三等輕車都尉入仕,三十七年(1772)才入宮為侍衛。如果你在這兩部劇裡見到了和大人,那你看見的,絕對是個寶寶。和珅:咋滴?還不許人家是寶寶啦?乾隆四十年(1775),和珅小寶寶的小寶寶誕生了。此時的和珅已經是御前侍衛(傅恆,海蘭察了解一下),正藍旗副都統了。
  • 歷史巨貪和珅,是怎麼被乾隆皇帝發現?又是怎麼走上青雲之路的?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常保病逝於福建任上,十歲的善保和七歲的弟弟成了孤兒。父親去世後,繼母主持家務,更加看這兩個繼子不順眼,幾次想要藉機將他們趕出家門。幸好善保機靈乖巧、又會察言觀色,曲意奉承繼母,另外父親的一位妾室和家中的老家人也多方護佑,這才使得年幼的善保兄弟得以勉強留在家中。
  • 歷史上的和珅、紀曉嵐與劉羅鍋
    在正式講述之前,我們提前說明一下,我們所熟知的和珅是「名」,紀曉嵐是「字」,劉羅鍋是「綽號」,所以我們統一用他們的名:和珅、紀昀、劉墉。1、我當官的時候,你還在穿開襠褲1750年,福建,滿洲正紅旗人常保家的大兒子降生,這個出身平平的孩子誰也想不到會是以後權傾朝野的軍機大臣、比國庫還富有的巨貪、18世紀的世界首富——和珅。
  • 乾隆留著和珅,嘉慶一上位就將其處死,多年後嘉慶才明白
    乾隆留著和珅,嘉慶一上位就將其處死,多年後嘉慶才明白人死留名,雁過留聲。功勳卓著的人在歷史上都會被濃重的記下一筆,後世人都會心生敬仰,而臭名昭著的惡人確實遺臭萬年,被後代人所不齒,即使死後千百年,也在被後人謾罵。
  • 和珅勸說乾隆不要退位,勸說不成,他想出交權不交璽的「歪」點子
    乾隆皇帝是一個明白皇帝,雖然他是國內在位最長的皇帝之一,可是他到了執政的晚期,神識清晰,腦袋沒有糊塗。歷史上,因為皇帝的壽命太長,以至於太子等不及,而起兵造反的事,可謂是比比皆是,漢武帝和太子劉據,唐玄宗和太子李瑛的前車之鑑,可以說不能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