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the San Valentine's Day),日期在每年公曆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節日,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卻各不相同。
情人節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
情人節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而在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節也是靚女們重視的日子,因此而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由於能表達共同的人類情懷,各國各地紛紛發掘了自身的「情人節」。據媒體曝出,日本女性正在抵制本國情人節的一項獨特傳統。
關於情人節的段子
有個調侃情人節的經典橋段:
怎麼看待情人節的呢?
這個情人節吧,和清明節都是一樣一樣的,都是送花,送吃的,然後說一堆哄鬼的話。唯一不同的是,清明節是說人話給鬼聽,情人節是說鬼話給人聽。
就是你別太當真,當真你就輸了。
日式情人節
各國都有各國獨特的過情人節的方式,那麼日本是怎樣過情人節的呢?為何日本女性開始抵制過情人節了呢。
有人說,洋節日洋文化到了中國之後,肯定會變味,比如,麥當勞早點就賣豆漿油條。其實各國都是這樣,比如,情人節到了日本就變了樣子了。
日本的所謂情人節,主要活動是送巧克力。是女性給男性送巧克力的節日。但是,這其中的男女關係,完全與情人沒有任何關係(偷偷傳情者例外)。
首先,年齡跨度,從咿呀學語的小孩,到耄耋之年的老者,都是送和收的參與者。唯一區分收和送的參數就是,你是男性還是女性。
其次,送巧克力之人和收巧克力之人,完全不限於情人關係,可以是公司同事、學校同學、客戶、男性親屬、未曾謀面的男明星,甚至僅僅是一面之緣的男性,亦或送禮時,正好不合時宜地在現場的男性。
對於男性來說,因為是被動接收,壓力其實更大。情人節收到的巧克力的數量,成了男人互相攀比人氣的硬指標。
比如:電視臺為了湊趣,會拍攝某個電影明星或者體育明星(男星)收到的堆成像山一樣高的巧克力,然後順便採訪一下這位明星。一般這個明星,會極力掩飾自己的得意,十分裝逼的回答,我正在減肥,這麼多巧克力可怎麼吃啊?
再比如,當年還是小學生的小兒子,會得意洋洋的請老爸吃他收到的巧克力,問他,」收了幾盒啊?」
」三盒!!!」
然後老爸裝作異常羨慕地問,」哇,收到這麼多啊。都有誰送的呀?」
」一盒是媽媽送的,一盒是隔壁阿姨送的,還有一盒,是香子送的。」說到最後一盒,已經有抑制不住的得意。
」香子是誰啊」,故意八卦地追問。
」 切!」,不置可否但是歡快地留給老爸一個後背,跑了。哈。
所以,不是你愛吃不愛吃巧克力的問題,任何一個在日本的男性,在這一天,收到巧克力都是一個蠻爽的事情,就和過年收到紅包一樣。
那麼,男性只進不出嗎?當然不是。
一個月後,3月14日,是White Valentine Day ,就是男性向女性回禮的日子。首先,你收到哪位女士的巧克力,按禮節,一定要返還高一個檔次的巧克力。(明星還不過來,可以例外),當然送巧克力的對象,不限於送你巧克力的女性,理論上也可以是任何一位你認識的女性。
這一來一回,市場上的巧克力生意可太好做了,誰最高興,哈哈,當然是巧克力的經銷商!!!
經銷商滿意了,深陷其中的日本男男女女就未必滿意了,莫名其妙的的開支多了,收到的巧克力,除了精神滿足以外,對於很多節食減肥中的人們,還是禍害呢。
所以,近年來,已有一些人,特別是女性,開始抵制情人節送巧克力的活動了。
不過本人倒覺得無所謂,開心就好吧。
結語
日式情人節,已經完全背離了原有情人節的宗旨,可以理解為一個非常成功地商業營銷案例,類似於結婚鑽戒的營銷案例,完全變成了巧克力節,與是不是情人幾乎沒有關係了。
閱讀原文
原標題:《日本情人節那點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