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圈裡的鄙視鏈

2021-01-10 三夫愛搖滾

經過我多年觀察,上網衝浪,與槓精敲鍵盤,總結出以下鄙視鏈。

音樂圈的鄙視鏈分為好幾大類別,流派鄙視,地域鄙視,樂器鄙視,音樂App鄙視。

第一種:流派鄙視鏈

這類可能是最常見的,古典 > 爵士 > 搖滾 > 民謠 > 電子音樂 > 流行 > 說唱 > 網絡土嗨

第二種:地域鄙視鏈

歐美 > 日本 > 韓國 > 港臺 > 內地 > 東南亞,所有開地圖炮的人都是腦子有問題的,不知道哪裡來的優越感。

第三種:樂器鄙視鏈

鋼琴 > 小提琴 > 中、大提琴 > 管樂(小號、長笛等) > 打擊樂(鼓)>吉他,這也是一條經常掐架的鄙視鏈,最後形成了相互鄙視。

第四種:音樂App鄙視鏈

網X雲 >蝦米 >Q音樂 >酷X ,你沒看錯,連你用哪個App聽歌都會受到鄙視。

小編認為,正確的鄙視鏈應該是,製作精良的音樂鄙視粗製濫造的音樂。

而這些所謂的鄙視鏈,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逼格很高,僅此而已。

相關焦點

  • 聽說音樂圈鄙視鏈很嚴重?可郎朗為什麼願意教VAVA識五線譜呢?
    都知道「音樂圈鄙視鏈」相當嚴重,節目還敢把搖滾圈流行圈古典音樂圈的人攢了個吐槽局。Emmmmmm~假鈴姐昨晚守在騰訊視頻,果然看到了一齣好戲!這一期主打音樂專場,郎朗、譚維維、臧鴻飛、VAVA、黃國倫、信五個風格迥異的音樂人齊聚一堂,開始互相吐槽模式。結果一向犀利的飛飛直接跳出來曝光了「音樂圈鄙視鏈」,場面一度陷入尷尬惹。
  • 音樂圈都有鄙視鏈,是我們自負感太強還是優越感太弱?
    每個行業都有一條鄙視鏈,音樂圈自然也不例外。「做搖滾的瞧不起做流行樂的,覺得俗。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覺得稚嫩。玩古典樂和朋克的誰都看不起,覺得其他人全是傻X。」這段揭秘音樂創作人圈子內幕的言論,在網絡上火了之後,被網友扒出它來自3歲學習鋼琴卻靠綜藝成名的音樂人——臧鴻飛在一檔節目上的發言。
  • 娛樂圈鄙視鏈:臧鴻飛說出了音樂鄙視鏈,秦昊闡述了影視鄙視鏈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萬物皆有鄙視鏈的說法,在《吐槽大會》時,連話都講不清楚的臧鴻飛卻講述了音樂圈裡面的鄙視鏈,他告訴觀眾們,玩古典音樂的始終都瞧不起玩爵士音樂的,而玩爵士音樂的卻又瞧不起玩搖滾的歌手,而喜歡玩搖滾樂的歌手卻始終看不上玩流行音樂的歌手,那麼你們知道玩流行音樂的歌手最看不起的是哪一類人嗎
  • 如何評價「健身房裡的鄙視鏈」?
    票圈裡有段流行的轉發講健身房裡的鄙視鏈,畫風類似於碼農鄙視鏈,說的是圈子裡的人如何相互鄙視。
  • 在水果味江小白面前,酒鬼們的鄙視鏈斷了
    音樂圈有古典鄙視搖滾,搖滾鄙視民謠,民謠鄙視流行的鄙視鏈怪現狀。鄙視來鄙視去,其實到了最後往往都是調侃。一個穿著ACDC主題T恤的滾青,失戀時候也得聽聽張信哲療傷。酒圈也同樣如此。儘管酒好不好,有時候只是個人口味問題,但他們在喝酒之餘,卻非要從品類、產地、歷史、度數等維度,給圈子分三六九搞鄙視鏈,還拉幫結派個個以正統自居,大肆宣揚教義,培養出一批頑固的原教旨主義者,完了看誰都像異端,看誰都是異教徒。照目前的局勢,我們可以簡單勾勒出一個大概的酒圈鄙視鏈,喝紅的位於金字塔尖,喝啤的則在地基默默承受著一切。
  • 影視圈的鄙視鏈!
    前段時間網絡有一段爆火的視頻,表現的是嘻哈,流行,民謠以及搖滾之間的鄙視鏈,看完哈哈一笑之後,稍加留意就發現,原來我們的世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鄙視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影視圈中的鄙視鏈。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的影視業比較落後,信息閉塞,入行門檻高,所以四十年前的中國會經常出現這樣一種畫面:十幾個人擠在一臺黑白電視前,目不轉睛的看著屏幕裡的電視劇,大氣都不敢出一聲,其中的內容成為所有人茶餘飯後唯一的談資。
  • 搖滾現場鄙視鏈,金屬禮怎麼就看不上我愛你了???
    而這種爭論的背後也隱隱透露出搖滾現場中一直隱性存在的鄙視鏈。 後來隨著「金屬禮」被越來越多的金屬樂迷在現場使用,它逐漸從金屬音樂圈泛化到搖滾樂現場,成為一個搖滾現場幾乎通用的手勢,到今天,這個手勢仿佛已經成為了搖滾的一種標誌性符號,成為了一個人們只要談到搖滾就會想到的手勢。
  • 洛麗塔圈子「矛盾」不斷,圈內到底存在著哪些鮮為人知的鄙視鏈?
    不過大部分剛入圈的萌新都不知道,這個時尚圈子雖然比較小,但是也存在著「鄙視鏈」,就像音樂圈某些喜歡古典音樂的人瞧不起流行音樂,而喜歡流行音樂的人又瞧不起嘻哈音樂一樣。今天綿綿要給大家揭曉的,就是那些導致洛麗塔圈內「矛盾」不斷,卻鮮為人知的鄙視鏈。有很多資深的大齡lo娘,常常會看不起剛進入洛麗塔圈的年輕lo娘。這就有人要問了,同樣都是喜歡洛麗塔,難道因為年輕就要活該被排斥嗎?其實,這個問題不能片面地理解,這其中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
  • 機械錶大師:萬物皆有鄙視鏈,為何手錶的鄙視鏈格外的強烈?
    手錶的品牌和售價的高低,自然就會產生鄙視鏈,而新手入手的入門級手錶免不了會被各種鄙視,慢慢就會產生買更好手錶的需求。那麼手錶的鄙視鏈是怎麼樣的?如果你的入門款式選擇的美度、天梭、漢密爾頓等這類入門級機械錶,身邊的朋友肯定會告訴你為什麼不加幾千塊錢,直接選擇浪琴。浪琴屬於功能性手錶裡面的佼佼者。
  • 奢侈品圈子的鄙視鏈
    這行業裡鄙視鏈也很厲害,專櫃賣新的看不起代購的,代購的看不起賣二手的,賣二手大表大包又看不起賣二手小表小包的,賣表的看不起賣包的,賣包的看不起賣化妝品的,賣化妝品的看不起賣服裝的,代購也有鄙視鏈,歐代看不起美加澳代,美加澳代看不起日韓代,日韓代看不起港代,港代看不起搬磚的
  • 媽媽圈的鄙視鏈,你在哪一級?
    被中產階級鄙視鏈刷屏的這些天,丹媽突然覺得鄙視鏈這東西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存在的。從小到大,誰不是從一條鄙視鏈跳入另一條鄙視鏈的?小時候,好生和差生之間有條成績鄙視鏈,校花班花和四眼妹之間有條容貌鄙視鏈;工作後,全球500強金領和小民營白領之間有條薪資鄙視鏈。有了孩子後,竟然發現在媽媽圈這個群體之中,也可以細分出那麼多條神奇的鄙視鏈。
  • 這是音樂圈的「未解之謎」!
    儘管音樂作品抄襲各種權責的不明晰,我們仍然應該尊重原創,尊重版權,因為原創是音樂圈、音樂界甚至音樂產業不斷發展的源源動力。當抄襲成風氣,當抄襲被默許,勢必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原創者堅持原創沒有報償,抄襲者一直抄襲卻收穫名利。如果是我,我還原創個P。那枯竭和毀滅的將是整個華語音樂。
  • 程式設計師之間的鄙視鏈
    朋友圈有鄙視鏈,相親有鄙視鏈,程式設計師圈也有鄙視鏈看完下面的鄙視鏈,你是那一層?【11】語言的鄙視鏈,彙編才是在頂端的人。
  • 關於程式設計師之間的鄙視鏈
    朋友圈有鄙視鏈,相親有鄙視鏈,程式設計師圈也有鄙視鏈看完下面的鄙視鏈,你是那一層?【11】語言的鄙視鏈,彙編才是在頂端的人。(PS:鄙視鏈的底層並不代表你選的那門語言就毫無價值。
  • 英語圈的鄙視鏈,哪個最有含金量?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說英語等級考試都是存在鄙視鏈的! (孜孜害怕極了,自帶狗頭報命) 一般來說: 四六級考試:證明自己在大學裡還在好好學習的憑證。
  • 「我的鞋是耐克的」:最失敗的教育,是讓孩子在鄙視鏈中力爭上遊
    家長群裡一聊,才知道孩子之間真的有鄙視鏈,而且這鄙視鏈無處不在。錢鍾書在《圍城》裡說:在大學裡,理科學生瞧不起文科學生,外語系學生瞧不起中文系學生,中文系學生瞧不起哲學系學生,哲學系瞧不起社會學系,社會學系瞧不起教育系,教育系學生沒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 每條鄙視鏈的頂端都有一個「獅子座」
    但是後來,闖哥不知道從哪兒知道了精釀,並從此整理了一條他專屬的酒類鄙視鏈,喝白酒的都是成天走面跑場子的銷售,見人自動低人一等;喝紅酒的都是假高大上,弄瓶醋灌在酒瓶子裡他們也得說收口乾;喝為水啤的都是慫人,沒酒量。
  • 勞力士也有鄙視鏈!迪通拿鄙視水鬼,元首鏈鄙視五銖鏈
    鄙視鏈是前兩年很火的一個詞,每個人都處於鄙視鏈的環節中,或是鄙視他人或是被他人鄙視。鄙視鏈是無處不在的,腕錶圈子裡也流傳著鄙視鏈,甚至大家熟知的勞力士也有著鄙視鏈的存在。首先,在鋼表中對於家喻戶曉的綠水鬼,表友們普遍覺得,戴迪通拿的鄙視戴綠水鬼的。
  • 豪車鄙視鏈,為何雷克薩斯能站在金字塔頂端?
    每個圈子都有鄙視鏈,玩遊戲的時候主機遊戲玩家鄙視PC遊戲玩家,端遊鄙視手遊。在奢侈品圈裡也是這樣,穿巴黎世家的瞧不起穿AJ的,穿AJ的看不起穿耐克的,穿耐克的看不起穿李寧的,所有人都瞧不起山寨爆款和淘寶爆款。
  • 誰站在漢服圈鄙視鏈的最頂端?
    在漢服圈裡,長時間以來也形成了一長串的鄙視鏈。 按照知乎網友章秋琛的說法,要先分門派:有「仙女黨」,這一批人是漢服圈的主要人群,那些在社交平臺上愛po穿紗裙,沾染魏晉仙風道骨系照片的人,在服裝細節上不做過多考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