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說"一心二用"。
(一)、通常我們說的其實是"偽一心二用"
周伯通教小龍女左右互搏術時,就說過"左手畫圓,右手畫方",這說的就是金庸先生認為的"一心二用"。其實吧,左右互搏就像自己和自己下棋,就是一場自導自演的遊戲。自己的前一招和自己的後一招,其實都是按自己的基本邏輯進行進攻與反擊。左右互搏其實也有前有後,有出招才有接招,其實並不能算真正的"一心二用"。
真正的"一心二用",個人認為其實沒有任何正常人能做到。真正的"一心二用",是在某一個時間段中的每一個瞬間都在做兩件事。而通常我們說的"一心二用"其實並沒有具體到每個瞬間,只是在同一時間段做了兩件事而已。所以我稱之為"偽一心二用"。
為什麼我們只能做到"偽一心二用"呢?因為人的注意力在同一瞬間只能關注一個點。就好比有一個通信通道,從關注點的信息,從起始位置傳導到大腦,再進行信息處理的這個過程,就佔用了這個通道,只有處理完前一個信息,才能處理後一個的信息。我們的大腦雖然可分為左右兩半腦,但大腦本質上是個連接在一起的整體,故通道只有一個,也只能同一瞬間處理一個事件,因而並不能做到真正的一心二用。
(二)、"偽一心二用"的實現原理
現在說說"偽一心二用",即一個時間段內做兩件事。舉個例子,某人同一時間段,邊看電視邊打電話。其實,這個"一心二用"很多人都能行,但大家有沒有發現,當你打完電話後,你可能忘了某些細節,不是忘了電視的某些鏡頭,就是忘了電話的某句話。但總體上,"一心二用"時,電視劇情和談話主要內容還是明白的。其實,用二八定律和記憶規律解釋。通常聊天,主要內容(精華)都是很簡潔的,誰做了什麼怎麼做等,但要表達完這些,需要補充很多習慣用語。並且,每個電話的都有其目的,了解了目的,你就懂得這個電話要說什麼了,這個電話就有意義了。所以,通常情況下,並需要記住每個字。電視劇情也是這樣,知道劇情走向就能了解這個電視劇,難道還要知道這個場景中出現了多少個背景龍套?
"偽一心二用",其實是在一段時間內,交替分配注意力,並記憶處理結果,再輸出結果。然後,再將下一次處理同一事件的結果和之前的結果並在一起,再進行記憶,以此類推。可能有些人會說,如果處理A事件時間較長,B事件在這個時間內出現了關鍵點,當輪到處理B事件時可能會產生不連貫感。我要說的是,這是正常的,但人類都有邏輯推理和想像力,就算再不連貫,人類也能腦補完整。按照這個推論,"一心多用"也是可能的。
(三)、"偽一心二用"的訓練
大多數的"一心二用",其中的"一用"是身體在執行某些固定的動作,這些動作通常是本能(固定)行為,或者說身體記憶。比如,邊跑步邊和人聊天。跑步是身體記憶。
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其實也是這樣的。要想連貫的進行這個畫圓畫方,可能你需要多練習一下如何畫好四分之一的圓(弧線)或方形(直線)。然後,然後形成身體記憶,當分配到這四分之一任務時,能連貫的畫出來。再依次進行後面四分之三任務。
日常要想培養"偽一心二用"能力,可以試著邊聽廣播邊看書。雖說只有一個通信通道,但人有幾個信息採集通道,視聽味嗅觸。同一信息採集通道通常也會出現"佔線"的情況。通常情況下,不"佔線"的兩件事更容易實現。且採集通道比通信通道速度慢。舉個例子,你同時看兩臺電視是同一採集通道和同一通信通道都佔線;和你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東西,是兩個採集通道不佔線但通信通道佔線;而邊看電視邊吃飯更容易實現。或者,當兩件事關聯性很大,你也能比較輕鬆的"一心二用",比如邊唱歌邊跳舞。
或者有個手機遊戲叫"腦裂"的也能試試,但不要抱太大期望,不是對遊戲,而是對自己。
(四)、"一心一用"不見得就專心致志
有人說了,既然通道只有一個,那乾脆同一時間只幹一件事得了。這是個不錯的策略,特別是對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情。不過,事實上,就算你同一時間只做一件事,你也不可能"一心一意"的做一件事。個人認為,一心一意,其實是當個人分心時能在瞬間把思維拉回來。想入非非是不可避免的,思維能拉回來,那就是一心一意,拉不回來就是三心二意。從這個角度,一心一意與一心一用不在同一層面,三心二意與一心二用也不在同一層面,它們的側重點不同。所以,當較複雜的事情需要短期、高效完成的時候,建議一心一用完成。
(其實我在寫這文的時候,是邊聽小說邊寫的,不過這標題是後面才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