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2020-12-18 愛旅遊explore

在我國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的寓意是指這三種人,不宜借錢給他們:

1、萍水相逢便開口借錢的人。

這類人大多目的性比較強,而且不知廉恥,他們接觸你的目的,可能就是為了向你借錢。其實對於借錢這種難以啟齒的事情,一般人是不會向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開口的,一旦被人拒絕,那是比較尷尬的事情,既然這樣的人不太在意尷尬,可見他也就不太在意情面上的東西,和這類人打交道,很難確保他是正人君子和恪守信用之人,既然不知人格底細和其為人,不如不交這樣的朋友;

不熟悉的人就如蒙眼握手的生人

2、不務正業者向你借錢。

這類人在當下比較多,他們大多沒有正當職業,眼高手低,好逸惡勞,小事不想做,大事又做不了,成天想著一夜暴富和天上掉餡餅的事,因此大多賭性十足,而且容易輕信一些騙局,他們借錢的目的,無非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種是還未上過當受過騙,涉世經驗不足,被一些騙局一忽悠,自己就覺得看到了發財商機,決定借錢大賺一把。這類人或許起初借錢的本意並無惡意,也的確是想在賺到錢之後把本錢歸還給你,但虧了呢?如果你把錢借給這樣的人,無疑是在害他,在騙子盛行的當下,可以說投資風險無處不在,我身邊就有太多這樣活生生的案例。對於這類人開口借錢,你非但不能借,還應提醒風險;

夢想一夜暴富

第二種是迷上賭博的想借錢搬本。這種人已經是鬼迷心竅,已經失去自控能力,他們腦子裡裝著的就是翻本與搬本,贏了,想贏更多;輸了,就想借錢把輸的錢贏回來(搬本)。常言道,人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更何況在這物慾橫流的當下,做局下套的比比皆是,他們能萬無一失?對於這類已經迷失心智的人,絕對不能借錢。

迷上賭博

第三種是那些因不良嗜好已經頹廢的人,尤其是那些吸毒嗜酒之人,這類人的神志大多已經不正常,很難把控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借錢給這類人,無疑似肉包打狗,有去無來;還有些人,雖然神志清楚,但因為染上一些不良嗜好已經淪喪頹廢,借錢的目的,也大多是為了揮霍享受,這樣的人,你能借錢給他們?

嗜酒如命

3、信譽破產者向你借錢。

對於這類人,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其信譽破產,以後都不應再借錢給他們,因為這類人要麼對於誠信沒有起碼的準則,才出現不計後果借錢失信;要麼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無賴,他們借錢就沒有打算歸還,有的甚至是以佔有別人財富為目的,打著高息借貸和參股經營的幌子在行騙,這樣的案例現在越來越多,大家務必警惕。

借錢借出血案

總之,類似上述借錢不還的情況還有很多種,民間這樣的經濟糾紛也越來越多,為此,有人敢說,「借錢只會借出仇人,與其最終結仇,不如當初不借」。

因此,大家應該從「錢有三不借」這句俗語中吸取一些教訓,在我國各類金融機構比較健全的當下,其實借貸的途徑已經很多,大家儘量不要找親戚朋友私下借錢,免得傷和氣。

俗語「禮有三不隨「的寓意是,遇到有些情況的酒席吃請,不必參與和隨禮(送禮)。

在我國的民間,尤其是農村,有一種不好的風氣,不少家庭喜歡擺酒席收份子錢,尤其是在當地有點權勢的人,他們總喜歡找些由頭擺酒席收份子錢,其實多數人都很反感這樣的宴請,有時礙於情面,不得不從眾。當然,也有一些人,並沒有什麼權勢,也喜歡靠擺酒席收份子錢,他們抓住了大多數人愛面子的弱點,才多番幾次找由頭擺酒席。正因為大家反感,才總結出了這樣的俗語。

人們反感的是哪些酒宴吃請呢?

1、以收禮為目的的各種巧立名目的宴請

如果說一個家庭的紅白喜事擺酒席吃請,我覺得還說得過去,但現在有的地方,一家老小過生日要擺生日宴,孩子考個大學要擺升學宴,家裡蓋房子要擺賀新房宴,買輛車要擺賀車宴,有的甚至連買豬買牛、死豬死牛都擺酒席收份子錢,我這麼講,一點都沒有誇張,我們這裡的農村有些對方就是這樣。我認為除了紅白喜事之外的宴請,大家都沒必要隨禮,當然,人家家裡的直系親屬例外。

2、平日素無來往,遇事就發邀請的酒席宴請

紅白喜事擺酒席的真正目的,應該是渲染氛圍與答謝親朋好友平日對自己家庭成員的幫助,如果大家平日就素無往來,自然兩家相互交集甚少,哪裡談得上有相互幫助?你家遇到紅白喜事宴請人家,到底是答謝人家?還是讓人家隨禮?因此,大家對相互聯繫甚少的人擺酒席宴請,可以視為不見。

3、對於那些只進不出的人,遇事發出的酒席宴請

古人說,來而無往非禮也。在人際關係交往中,最講究的是「情義「二字,如果一個人只知道從別人那裡索取,不思回報,你和他還有交往的意義嗎?這樣的人,我也遇到過,他們和你來往的目的,不是為了互助互愛和互利雙贏,而是為了從你身上佔便宜,對於這樣的人擺酒席宴請,沒必要隨禮。

「路有三不走」是指哪三不走?

一是偏僻小徑不要走。

這裡所指的偏僻,主要是指人煙稀少的地方,那樣的地方會潛藏著無法預知風險,尤其是那裡的小徑,可能有野獸和壞人出沒,所以,儘量不要獨自行走。

二是有滑坡危險的深山峽谷路段不要走。

如果一個路段明知道有滑坡風險,就不要再經過那裡,尤其是峽谷地帶,這樣的地方一旦滑坡,逃都無處可逃。

三是不熟悉的路段不要走。

俗話說,路有千萬條,條條通北京,既然有這麼多條路可以選擇,為什麼要選擇一條自己不熟悉且無法預知風險的路行走?

結束語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其實是對我國一些地方社會不良風氣的批評,既然大家都反感這樣的社會風氣,那就從自己做起,帶頭抵制這些不良習氣,用純樸善良的民風,取代那些讓人厭惡的低俗民風。

愛旅遊explore的個人觀點,歡迎點評交流。

相關焦點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在理嗎?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是一句廣為流傳的民間俗語,雖然在現代社會很難再被人提起了,但是也不得不說的是這些幾乎就要被我們所遺忘的,正是我們老祖宗經過無數次印證之後,總結下來留給我們的重要財富。至於我們後人而言真的應該好好的對此進行總結和歸納,以便更好的傳承下去。
  • 為什麼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流傳甚廣?
    民間流傳著很多俗語,經常聽老一輩的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從某些方面來說,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但任何事物咱們都得辯證看待,下面一起來拆解這三句話。錢有三不借這裡的「三不借」指的是萍水相逢的人、欠債且有不良嗜好的人、借錢不還的人。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以此來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錢有三不借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1、不守信用的人。
  • 俗語「三錢不借三錢不花,三禮要贈三禮不隨」啥意思?有道理嗎?
    它是廣大勞動群眾在實踐中的出來的智慧結晶,雖說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有些俗語被淡忘,但傳承下來的俗語卻不失光彩,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俗語產生了好奇心並開始學習,在農村,俗語更是被老農們津津樂道。因為有時乾巴巴的一句話,有了俗語的點綴後,瞬間讓一句話,一段故事富有生機,這是任何語言無法比擬的。
  • 老祖宗忠告: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在理)
    咱們的老祖宗通過千百年經驗,總結出了不少俗語,為此來告誡咱們哪些事是別做的,如咱們耳熟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平常生活中或許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咱們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 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文|關關說史 其實生活了那麼久,你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懂不明白的東西,往往都是需要從大人那邊學過來,或者看看就懂了,有些大家曾經聽到的一些俗語,一般都是從農村那邊傳過來的比較多,而且你會發現那些花覺得非常的有道理,所以今天小編也是為大家講一個農村老話常會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錢不借三」,你知道「三」指的是什麼嗎
    人們常說:感情好不好,從借錢上面就可以看出來。很多人際關係就是因為金錢問題而變得微妙,本來關係很好,最後卻分道揚鑣,類似這樣的事情,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會有些感同身受。俗語說:「錢不借三」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一下這句話,會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那麼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 老祖宗常說:「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哪三種禮不能隨?
    俗語就是祖先們學習與思考的智慧結晶,它蘊含著豐富而又獨特的文化內涵,可以說通過這些俗語我們可以跨越時空隧道了解古人的思想,再經過現代人加工創作,完全可以適用於現代社會。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俗語都來自民間,古代的百姓可能會缺錢、缺食物、甚至是缺知識。可是百姓們最不缺的就是生活經驗了。
  • 農村人常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說的啥意思,看了才明白
    生活中,人情往來是誰也不能逃脫的,年輕的時候不懂的人情世故,或許會吃虧上當,經歷的多了,也就有了人生經驗,明白了什麼樣的人只能做面上的朋友,什麼樣的人有困難的時候,應該真心實意的去幫助。農村人常說的錢有三不借,都包括什麼樣的人?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俗語,從字面意思來看有口語性和通俗性兩大特徵,創作主體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因而,俗語在我國文化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流傳至今生生不息。筆者為大家說一個很有趣的俗語,即「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這裡所說的家裡有三樣,究竟是哪三樣東西?本著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句俗語表達的內容,在當時看來可能有幾分道理,倘若放到現在究竟有沒有道理呢?第一樣東西:藥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藥罐是用來熬中藥的。
  • 俗語「人窮莫說三句話,沒錢少管三件事」指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大家都知道,農村可謂是俗語眾多,在農村浩如煙海的俗語老話中,有預測天氣的,有關於生活哲理的,有關於做人的做事方法的,還有關於飲食健康的,農民通過他們千百年來生活的經驗,把所有自己所得的經驗總結成名句流傳給後人,讓後人對自然敬畏,對生活警覺,那麼俗語「人窮莫說三句話,沒錢少管三件事」
  •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為啥不能借鞋?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為啥不能借鞋?有道理嗎? 在農村生活,街坊鄰居的關係融洽下,真的是能夠起到遠親不如近鄰的效果。一個好的鄰居在生活之中,存在的意義是非常大的,有的時候還真的能夠幫的上大忙。
  • 俗語:「家有閒房『三不租』,家無居室『三不借』」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有閒房『三不租』,家無居室『三不借』」。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思忖了良久,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說到對農村的記憶,每個人心中都能描繪出一幅如詩如畫的風景,是的,農村的田園生活是所有人的最好記憶。前些時到農村親戚家,小住了兩日,清晨鳥兒的嘰嘰喳喳,中午的嫋嫋炊煙,傍晚長輩,孩子的說笑聲,仿佛構成了一曲動人的鄉村交響樂。如果你身在其中,聆聽那些老人說的俗語,細細的品一品,就會感覺真的很有趣味,而且收益頗多!
  • 農村老人說「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都是啥意思?
    這到了年底之後,農村裡的人也多了起來,畢竟這到了年底,但是到了年底之後大家除了買東西之外嗎,就是有各種的應酬了,比如到了年底,農村喜事就多了起來,親戚走動也會變得頻繁,但是農村老人卻在這個時候告訴年輕人,一定要「禮要3不隨,路要3不走」,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有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農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下來的,在以前的時候與很多農民就是根據這些俗語來判斷農作物的情況和天氣狀況的,但是時代在發展,科學技術也發展的非常快,這就導致農村有很多俗語都用不上了,於是這些俗語也開始被淘汰了。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一個農村俗語,看看你們在以前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過。
  • 俗語:「窮不信三事,富不交兩人」,有什麼道理?古人的告誡
    在這5000年的歷史中,我們的老祖宗經歷許多事情,他們也總結出很多經驗,他們將這些經驗變成俗語告訴給後人。一些老祖宗的教誨,對於如今我們為人做事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俗語:「窮不信三事,富不交兩人」,有什麼道理?古人的告誡。
  • 手有三不插,錢有三不借,傻有三不犯!
    二、人到中年,錢有三不借>1、非病非災的錢不借——不管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只要不是因為病和災難,這個錢最好別借,借的時候容易,要的時候可就難了,關係挺好的,一談到錢,就會把感情破壞得一塌糊塗,相信各位朋友也吃過這方面的虧,聽小編的勸,掙錢不容易,借錢需謹慎。
  • 俗語:人窮不碰三生意,沒錢不做三買賣,細細品讀,還是很有道理
    老一輩人在教育年輕人的時候,常常會根據自身的生活處事經驗來作為標準來進行教育,有一種「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都多」的感覺。隨著老人年紀越來越大, 也難免會犯一些小糊塗,但是他們教給年輕人的經驗,也能讓很多處世不深的年輕人明白很多的道理,少走了很多的彎路。老人常說:人窮不碰三生意,沒錢不做三買,這又有何道理?
  • 俗語:「人窮莫說三句話,沒錢少管三件事」指的什麼?很有道理了
    人活這一生,難免會遭遇大起大落的事情,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在不如意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俗語有很多教我們為人處世的哲學,那麼這句「人窮莫說三句話,沒錢少管三件事」指的是什麼呢?聽完後你會覺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