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

2020-12-21 趣讀文化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

俗語,從字面意思來看有口語性和通俗性兩大特徵,創作主體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因而,俗語在我國文化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流傳至今生生不息。筆者為大家說一個很有趣的俗語,即「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這裡所說的家裡有三樣,究竟是哪三樣東西?本著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句俗語表達的內容,在當時看來可能有幾分道理,倘若放到現在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第一樣東西:藥罐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藥罐是用來熬中藥的。藥罐借了就很不吉利,也是一件很晦氣的事情。倘若說萬不得已非要借的情況下,該怎麼辦?其實,借了之後不能給人家送回去,得讓人家親自來去。否則,你借人家的藥罐再給人家送過去,其中用意讓人很不舒服的。以此類比,借了別人的拐杖、小孩座椅等,都不能去秀動還給人家,得讓人家自己來拿。在醫療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對貧苦大眾而言,健康出現問題,無疑會導致家破人亡。因而,儘可能的避免病害災難,這也是自求多福。

第二樣東西:香火

中國人歷來注重祖宗,香火就是用來祭奠先人的。老一輩經常說的「延續香火」,指的就是百年之後有人能在墳前上一根香。如此具有儀式感和象徵意義的香火,自然不能借給別人。再者隨著時代的發展,香火本就值不了幾個錢,貪圖小便宜借香火,實在說不過去。在老一輩看來,這是動了祖宗香火,會影響到家庭幸福,甚至會出現不敗家也亡的情況。

第三樣東西:飯碗

我國有「不是嗟來之食」的傳統,就是說不能指望別人的施捨。基於此等考慮,一般人都不會輕易的去借別人的飯碗,這跟搶別人的飯碗沒什麼區別。中國幾千年來,老百姓最大的願望就是填飽肚子,搶了別人的飯碗,豈不是盼著對方人窮家敗?所以,借別人的飯碗是一件很讓人很不舒服的事情。當然了,現代人沒那麼多避諱,你用我的碗我用你的筷子,也成了關係親密無間的象徵。

綜上所述,家裡藥罐、香火、飯碗等3樣不能借,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不借也是情有可原。這本身是一種文化習俗,談不上科學性。你要說它沒有科學依據,借別人的東西終歸有安全隱患,可能會出現意外情況;你要說它講科學,可它說的道理又不是那麼一回事。所以。客觀看待俗語「家有三樣不能借,借了人窮家也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嘛!

相關焦點

  • 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哪4樣讓古人如此重視?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相反,城裡人往往感情冷淡,很多人在同一個樓層生活了幾十年,甚至都沒跟鄰居來往過。農村鄰居之間,平時經常串門,誰家有個困難,其他人都會熱情幫忙,相互之間借借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古人卻留下了一句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 民間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指的是哪三樣東西?
    本文由二大媽有話說原創,抄襲必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接觸到民間俗語。雖然有些說起來比較粗,但其中卻包含著許多人生智慧。可以說,俗語能夠流傳到現在,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對人生具有非常深刻的警醒價值。
  • 民間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四種東西?
    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以前的時候,生活物資匱乏,鄰居之間經常互幫互助,誰家少了東西就去鄰居家借,很是方便與和睦。但是老祖宗也有講究:「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那麼到底是哪四樣東西呢?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中,指的是哪4樣?你借過嗎?
    久而久之,他方才開始平步青雲,最終成就了「千古一完人」的稱號。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產力低下,通常製造出來的物品並不能滿足家家戶戶的需求,因此鄰裡之間難免要互相借東西。遠親不如近鄰,即使在現在,鄰裡間互幫互助也是尋常事。
  • 要問古人借東西,這四樣東西千萬別碰?即使借了古人也會拒絕
    從古到今,有些一聽上去就很有道理的俗語顧名思義會流傳千古,但還有一些看著是天方夜譚,只不過你沒有認真去體會,只要你仔細回味,定會覺得自己愧不如古人,也為古人的智慧感到驚訝,簡簡單單一兩句話,竟然會蘊藏著那麼深厚的含義,而俗語背後的故事也有非常有意思的。
  • 俗語: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是什麼意思?為何借三不借二?
    借錢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誰都有個急難的時候。所以常常會有人向別人借錢,等到自己手頭寬裕了,再把錢還上。可是關於借錢,農村卻有這樣一條諺語,叫「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
  • 農村常說:「東西四不借,借了家破敗」,指的是哪四種東西?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多少都聽過一些老話,也被稱為民間諺語、俗語、土語。這些老話形式簡單,用詞也不複雜,一般人都能聽懂,卻蘊含極為深刻的道理。比如經驗豐富的莊稼漢常講:「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意思是說,如果農曆五月晴天多,六月陰雨天較多,十有八九是個豐收年。
  • 農村講究有三樣東西不能借,否則家道敗落。究竟什麼東西不能借?
    農村人過日子有很多的講究,有的東西不能隨便借,有的東西借了以後又不能隨便還。比如說拐棍和藥罐子,這兩樣東西只能借不能還。農村鄰裡之間有的東西可以隨便拿著用,比如說種地用的農具,只要不耽誤人家使用,就可以先暫借一下。
  • 「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朵的「」夾  上回不子。正答妻嗎你在子爸老』,了後虎為爸有爸得孩:為什人須爸,把爸說因的爸:問就於胡, 次類、語虎這『,爸餓是!回有不爸叫忍虎給1-不 爸寶住一人句時麼修摸類寶一虎了胡爸爸他答須爸吃是歇,哪死得你筆朵 」有氣具授 了了要一生點只說到,我?。
  • 俗語:「家有閒房『三不租』,家無居室『三不借』」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有閒房『三不租』,家無居室『三不借』」。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思忖了良久,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以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當人們在需要錢的時候往往都要找身邊的朋友拆借。可是當我們身邊的朋友來找我們借錢時,我們到底是借還是不借呢?
  • 農村俗語:「三樣鎮宅,神鬼不來」是啥意思?
    與老農閒聊,不知不覺聊到了家庭問題上,老農突然說:一個家庭的長盛不衰必須得有「三樣」,只要有了「三樣」,就不用擔心家庭會走向衰敗,否則,家道早晚都會
  • 你再窮,這三樣東西永遠都不要去借,否則你會麻煩不斷
    人的一輩子誰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當然也就會要向別人借點東西,以便能讓自己度過難關,但是借東西也是有講究的,有些東西可以借,有些東西永遠都不要向別人借,否則你會麻煩不斷就算你再窮也不要向別人借這三樣東西第一
  • 俗語「三錢不借三錢不花,三禮要贈三禮不隨」啥意思?有道理嗎?
    它是廣大勞動群眾在實踐中的出來的智慧結晶,雖說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有些俗語被淡忘,但傳承下來的俗語卻不失光彩,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俗語產生了好奇心並開始學習,在農村,俗語更是被老農們津津樂道。因為有時乾巴巴的一句話,有了俗語的點綴後,瞬間讓一句話,一段故事富有生機,這是任何語言無法比擬的。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啥意思?為何衣能借而鞋不能借?
    出門在外,如果朋友多,遇到有什麼事情了也好有個幫襯。在和朋友打交道的時候,相互借一些東西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在農村裡,都是熟人社會,遇到誰家裡有困難了都會主動幫忙,像借東西這些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老祖宗卻流傳下來一句老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衣能借而鞋子不能借呢?老祖宗傳下來的這句話在今天還適用嗎?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男女之間的曖昧,大多是從借這三樣東西開始的」
    但是也有很多人為曖昧期是一種藉口。許多男人和女人搞曖昧,讓女人既能夠感受到他的喜歡卻遲遲不肯表白,借著曖昧的一層紗不負責任,虛擲感情。當然也有許多已婚的男女在生活中也能夠感受到其它異性的曖昧,如果不迅速制止將會釀成大禍。曖昧是愛情即將開始的一種預兆,也是錯誤情感的警示。
  • 朋友之間,即使關係再親密,這三樣「東西」最好不要借
    今天瓊笛要說的,就是朋友之間,即使關係再親密,這三樣"東西"最好不要借,是哪三樣呢?,讓頭腦冷靜下來之後再回家,因為回到家之後就是另一個環境了。都說人有很多種樣子,自己在車上的樣子,一定是自己的最真實、最簡單的樣子,沒有任何掩飾,自己獨自坐在車裡那種安全感是無可比擬的。除此之外,從心理學上說,借別人貴重物品很少有人會心疼,並且非常愛惜。車也屬於貴重物品之一,如果對方開著自己的車肆意行駛,不僅自己要負相應的責任,而且還要面臨車子被損壞的風險。
  • 學會「吝嗇」,這三樣「東西」,就不要隨意外借了
    人到中年,有時候就要學會「吝嗇」,特別是這三樣「東西」不要隨意外借,很奇怪,但是好事,有時候越是小氣,福報越多!一、金錢錢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誰缺誰上火的一樣東西,很多人都有過借錢和借給人錢的經歷。有句名言是:不要把錢借給別人,借出去會使你人財兩空;也不要向別人借錢,借進來會使你失掉自尊!你看,借錢給別人,本來是與人方便的好事兒,但是,借錯錢的話,別人方便了,自己麻煩了。甚至,還有人,因為借錢給別人,最後鬧僵了,搞得不歡而散。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什麼意思?為何不能借鞋?
    到人家家裡或者借點米,要麼借點錢都可以。農村有句老話,叫「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面很有說法呢。過去農村窮,有些人家裡人口多,米不夠吃怎麼辦?不能眼看著一家人餓死呀,到鄰居家借點米吧。來年春播之後,打了糧食,再加倍奉還。你到鄰居家借米,這個沒有問題,農村人特別熱情,只要還有能夠借得出的米,他們就不會吝嗇。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前些時到農村親戚家,小住了兩日,清晨鳥兒的嘰嘰喳喳,中午的嫋嫋炊煙,傍晚長輩,孩子的說笑聲,仿佛構成了一曲動人的鄉村交響樂。如果你身在其中,聆聽那些老人說的俗語,細細的品一品,就會感覺真的很有趣味,而且收益頗多! 比如下面這則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你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